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簡介
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金泰社區,距離東莞市汽車總站約1公里。是廣東省首家飲食風俗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歷史沿革
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現任負責人為東莞市莞香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錫坤先生,它于2006年1月18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是為響應東莞市政府提出的"文化之城"由企業出資三百余萬興建,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博物館坐落于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金泰路1號莞香樓四樓,毗鄰萬江汽車總站、華南摩爾和城市候機樓等城市地標性建筑。
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以弘揚本土飲食風俗為平臺,通過收藏和展示具有東莞飲食風俗特色的文物,借以研究東莞飲食發展趨勢、倡導飲食行業行為規范、引領東莞飲食健康發展。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自然氣候、地理環境、水土物產、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是人們長期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共同遵守一定規律逐漸形成的。我國自古流傳兩句話,一是"民以食為天",二是"衣食足則知榮辱",可見"吃"的重要。勤勞聰明的我國人民不但善吃,而且還吃出了文化。自遠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自己獨特的飲食風尚和習俗,有著高超的烹飪和各種食品加工技藝。被考古學界譽為"珠三角第一村"的東莞南城區勝和蠔崗貝丘遺址的發現,告訴人們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群居,為研究東莞飲食文化的發展揭開了序幕。
自改革開放后,全國各行各業數百萬的精英云集東莞,加速了東莞經濟的發展,東莞飲食的物質基礎更加豐厚,飲食風俗更加多姿多彩。各地飲食業和民工帶來的名菜名吃、飲食風俗交流融會、潛移默化,東莞的飲食及其風俗更加絢麗輝煌。但與此同時,傳統的東莞飲食風俗、飲食文物也受到沖擊,急待我們挖掘和搶救,于是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便由此成立。
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建筑特色
現博物館展廳面積923平方米,擁有文物4000件,現整理展出約1800件。館內共分為東莞(漁、耕、樵)景觀區、(糖、油)展示區,小食制作展示區,(碗、箸、磣)展示區和(酒具、茶具)展示區等5個展廳。進入博物館,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大型的東莞地形地貌圖。從這個地貌圖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東莞各鎮區地形分布以及東莞東高北低的地勢布局。位于門口右側其中一道弧形蠔殼堆積的高墻為白色蠔殼化石的背景,展示了東莞人民最早的美食。
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陳列展覽
博物館展覽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展示了五千年以來東莞人民的勞動方式、烹飪器具、美食和餐具,另一部分則展現了東莞各鎮區的飲食特色、傳統節日、紅白喜事的飲食風俗和東莞飲食文化的發展趨勢。展覽從東莞飲食風俗的起源開始,以景觀展示東莞地形地貌、農耕情景、舊時廚房;以模型展示東莞美食;以圖片展示飲食風俗、
時節飲食、婚嫁壽誕的飲食和飲茶風俗等。
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基本陳列
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通過圖片陳列、實物展覽和場景復原這三種方式來讓觀眾認識了解東莞飲食文化的歷史源流、講述清至民國時期東莞水鄉人的民情風俗。整個展覽面積923平方米。
《東莞(漁、耕、樵)景觀》:該展示廳巧妙利用空間設計,將展覽內容更加不露痕跡地移到場景設計中。制作精美逼真的東莞水鄉人生活場景和農耕情景,將勾起現代人童年時期的辛酸回憶。該展示廳將舊時農耕的鐵犁、鐵耙、竹圍、筲箕、扁擔、舊灑水桶、舊水車、舊禾桶、蜆耙、魚網等各類文物,分別進行系統的介紹。反映東莞舊時農業生產全手工作業和現代全機器化的強烈對比。
《小食制作展示和(糖、油)展示》: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是匯聚了珠三角一帶的小食文化,特做了一些應時節有關吃的模型,這部分是顧客最愛看和最想吃的一角,其中有冬團、麻葛、咸湯丸、咸魚龍、糖環、油角、碌堆、糧不甩、白糖糕、碗仔糕、眉豆糕等。這些著名的傳統小吃除了好吃之外,還將東莞人制作小食用的碓臼、竹盤、竹篩、氣死蟻雙唇罐、大小舊手提籃、舊飯桶、舊洗碗盆等大量文物的陳列展出,分別進行概括性述說,加上糧票和肉票的出現更加說明東莞的飲食文化歷史是有依可據的,東莞人民富有傳統的務實精神。
《(碗、箸、磣)展示》:該陳列品較多,其中有花碗、雞公碗、葵口雙系青釉瓶、雙鳳瓶、古戲湯盅和參盅、綠釉瓶、五彩罐、明清系列、豆青系列和各時期的筷子筒等,這些都是早期的食用器具??梢娤热藗儦v來不把飲食單獨視為果腹之需,而且把它列入了文化藝術的范疇。據報導,當今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可見我國飲食文化影響力之強,堪稱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我國是禮儀之邦,歷來十分重視風俗。宋代樓鑰曾說:"國家元氣,全在風俗;風俗之本,實乃紀綱。:明代鄭曉則說:"夫世之所謂風俗者,施于朝廷,通于天下,貫于人心,關乎氣運,不可一旦而無焉者。"中國飲食風俗歷經千百年的演變,在人民生活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這些餐具就是歷史的見證。
看了東莞飲食風俗博物館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