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心經介紹
趙孟頫心經,正確的名字應該是《趙孟頫心經行書冊》,也就是趙孟頫手抄的行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本是趙孟頫所寫的碑文。它的紙版留存后世,被別人編成了《心經行書冊》,這部書冊是趙孟頫行書的精華所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
趙孟頫心經介紹
趙孟頫在書畫兩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從這里介紹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中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
這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趙孟頫的一件代表作品,它運筆自如,清潤流暢,自成面貌。趙孟頫出生宋代,他的啟蒙學習也在宋代,可是宋代書畫藝術到南宋末年已走向衰退,書法也早已失去了北宋的生動神韻。所以,趙孟頫一直有個理想,那就是改變這種境況,給書法一個正確的發展道路,托古改制,借著古代的書法成就,來改變現在書法,從而推動書法藝術的發展。
趙孟頫心經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造就出來的。他所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只有此一本,現在流傳的這冊是寫給元時的中峰和尚。中峰小趙孟頫九歲,但趙對中峰執禮甚恭。自南北朝以來,佛教的高僧往往自己寫經或雇人寫經以為功德。但所寫經卷,均用楷書,趙孟頫用行書寫《心經》,在寫經史上是一個先例。
趙孟頫心經不僅僅是趙孟頫行書藝術的巔峰之作,它也開創了一個用行書寫經的時代,打破了古人的傳統,也給后世之人無限的啟發。
趙孟頫的書法特點
趙孟頫,不僅僅是元代初期的著名書法家,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這主要和趙孟頫的學藝方法有關,那么趙孟頫書法特點有哪些呢?
趙孟頫本是宋朝趙家的皇族公子,趙匡胤的后代子孫,真正的治國之才,不是很多,但是出現了很多的書法名家,例如宋高宗趙構,就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趙孟頫早期就是學習趙構的思陵書,中年的時候又學習西晉時期的著名隸書大家,也就是小楷的發明者鐘繇。晚年的趙孟頫也是在不斷的進步,他通過臨摹唐朝時期的書法名家和一些經典的書法碑文,來逐步完善自己的書法技藝。
趙孟頫學遍諸家,但是并沒有迷失自己,相反他還是取各家精華,來補充自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趙孟頫書法特點有三:
一是博彩眾家之長,在趙孟頫的書法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書法特點,這些特點都能很好的出現在趙氏的作品之中。這不是簡單的糅合,而是結合這些書法的有點,進行有機的組合,這就像做菜一樣,只有將食材做到物盡其用,才能烹調出最美味的菜肴。
二是基礎扎實,趙孟頫的書法適合書法愛好者打基礎的時候臨摹,趙孟頫生在宋朝,宋朝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變得有點浮夸,注重技巧,反而丟失了那些基礎性的東西。趙孟頫在參照唐朝書法特點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改造,變得更加的復古,注重基礎的應用。
三是形意結合,趙孟頫書法特點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結合,他的書法在形意結合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錯。趙孟頫的書法結合前人的書法優點,注重形意結合,讓書法有了自己的意韻。
趙孟頫臨圣教序作品欣賞
趙孟頫臨圣教序,這里的“臨圣教序”指的就是臨摹的刻有《圣教序》文章的石碑。《圣教序》石碑是唐朝所造,后來又斷裂遺失,存留至今的只有后半截,到現在只留下了后半截的拓本了。
《圣教序》全稱是《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朝明君太宗李世民撰寫,最初是由大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碑文,后來由一個名叫懷仁的和尚,集合書法大家王羲之存留后世的文字,組合在一起,拼成了新的《圣教序》碑文。
古代人們喜歡將早已去世的書法名家的字體組合到一起來,將這些字體根據文章,集合成一篇碑文,刻在石碑之上,供人們欣賞臨摹,這些石碑被稱為集字碑。《圣教序》碑文是一篇非常成功的碑文大作,碑上的字跡雖然都是由以前王羲之的字跡拼接而來,有的字還是取兩個字的不同部分拼接而成,但是由于懷仁的技藝高超,所以很難看出有什么不自在的地方。
趙孟頫一生推崇的就是唐朝和晉代時期的書法名作,他將學習唐朝的書法稱為“復古運動”,而且他也非常的喜歡王羲之的作品。這樣一個結合王羲之和唐朝書法特點的碑文,當然會被趙孟頫所臨摹,所以趙孟頫就臨摹了《圣教序》。
當然,有很多人將《趙孟頫臨圣教序》和王羲之的原版《圣教序》做比較,兩者之間的差別還是有很多的,這并不是趙孟頫比不上王羲之。雖然《圣教序》名義上是王羲之所作,但是這是一部集字碑,王羲之和唐朝也隔了很多年。而且,臨摹書法作品,不是一模一樣就是最好的,一部好的臨摹作品,最貴重的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收獲。
趙孟頫臨圣教序充分體現了趙孟頫自己的書法特點,但是有沒有缺失王羲之書法的優點,是一篇臨摹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