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所受的凌遲有多少刀
天京事變后,石達開受到洪秀全的猜疑及諸王的排擠,憤然率部出走。石達開出走后始終堅持革命斗爭,沒有脫離太平天國革命思想和原則的指導。那么石達開所受的凌遲有多少刀?
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所受的凌遲是100刀。1863年(同治二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他慷慨陳詞,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駱秉章率領清兵把石達開和宰輔曾仕和、中丞黃再忠等綁赴刑場。石、曾二人分別被面對面縛在兩個十字木樁上。
執行凌遲時,劊子手先對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受疼不過,慘叫狂呼,石達開斥責他說:“為什么不能忍受此須臾時間?”曾仕和這才咬緊牙關,不再叫喊。石達開受刑時,被割一百多刀,他從始至終默然無聲。石達開的凜然正氣和堅強意志使清軍官兵感到震驚,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連敵對勢力的四川布政使劉蓉,都不得不如此贊他“梟桀堅強之氣溢于顏面,而詞句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實丑類之最悍者。”
人物簡介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民族英雄,太平天國名將,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1857年,封“左軍主將翼王”,天京事變曾封為“圣神電通軍主將翼王”,軍民尊為“義王”(本人謙辭不受)。1851年12月,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石達開晉封“翼王五千歲”。
石達開屬太平天國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被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二十歲封王,三十二歲死于成都。一生轟轟烈烈,為后世所傳頌。
就死之日,成都為崇實與駱文忠同坐督署大堂,司道以次合城文武咸在。石及兩王躋堂,為設三拜墊于堂下。三人者皆跏趺坐墊上。其頭巾及靴褂皆黃緞為之。惟石之頭巾上,加繡五色花。兩王則否。蓋即章制之等威也。清制,位在總督之右,駱故讓崇先問。崇語音低,不辯作何語。只見石昂頭怒目視,崇頓氣沮語塞。駱始言曰,石某今日就戮,為汝想,亦殊值得。計起事以來,蹂躪數省,我方封疆大吏,死汝手者三人。今以一死完結,抑何所恨。石笑曰,是俗所謂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今生你殺我,安知來世我不殺汝耶。遂就梆。石下階,步略緩,兩王仍左右侍立,且曰,“仍主帥先行。”石始放步先行。是時先太守甫戳取來川,充成都保甲總局提調,所目睹也。
石之死處,在成都城內上蓮花街督標箭道。三人自就綁至刑場,均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且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均默默無聲,真奇男子也。
人物評價
"稗史漫傳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鳴",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歲便"被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封王,英勇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沒,死后仍令敵人提心吊膽,甚至他身后數十年中都不斷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從事反清活動和革命運動,辛亥革命黨人曾通過詩歌,小說,繪畫等各種媒介宣傳他的事跡以"激勵民氣,號召志士,鼓吹革命"。有關他的民間傳說更遍布他生前轉戰過的大半個中國,表現出他當年深得各地民眾愛戴。
對手評價
太平軍的高級將領們對石達開的膽略十分推崇,如李秀成談及各王優劣才能時"皆云中中,而獨服石王,言其謀略甚深",陳玉成認為太平軍將領"皆非將才,獨馮云山石達開差可耳"。而清朝方面,曾國藩說"查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左宗棠說他"狡悍著聞,素得群賊之心,其才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附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駱秉章說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兇威鈐制其眾",是"首惡中最狡悍善戰"。不只如此,他還贏得了眾多與他敵對立場的人的敬重,如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叢談》中稱其為"奇男子",清朝一位貢生在湘軍軍宴上公開說他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與他為敵的許亮儒對他的英雄氣概與仁義之風欽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還有這樣的記敘:"至今江淮間猶稱……石達開威儀器量為不可及。"
國外評價
在有關石達開的各種評價中,最著名的當屬美國傳教士麥高文通訊中的一段話了:"這位青年領袖,作為目前太平軍的中堅人物,各種報道都把他描述成為英雄俠義的----勇敢無畏,正直耿介,無可非議,可以說是太平軍中的培雅得(法國著名將領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溫厚,贏得萬眾的愛戴,即使那位頗不友好的[金陵庶談]作者也承認這一點。該作者為了抵消上述贊揚造成的美好印象,故意貶低他的膽略。正如其他清朝官方人士以及向我們口述歷險經過的外國水手聲稱的,翼王在太平軍中的威望,駁斥了這種蓄意貶低的說法,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長的"電師"的頭銜,正表示他在軍事上的雄才大略和他的性格。他是一個有教養的人,一個敢做敢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