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妹喜是怎么死的
妺喜,“妺”讀作mò,又名妺喜、妺嬉、有施氏女,有施氏原為喜姓。夏朝末代國王夏桀姒履癸的寵妃。生卒不詳。據說,妺喜是后世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那么夏朝妹喜是怎么死的?下面小編告訴大家。
妹喜是怎么死的?
由于桀王的淫奢暴虐,人民不堪其苦,商湯乘機起兵討夏,桀王于鳴條(今河南省封丘東)戰(zhàn)船敗,挾妺喜同舟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東南)之山一道死去。
妺(mò)喜,生卒年不詳,又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的公主,是當時的全國第一美女。夏朝第十七位君主桀(姒履癸)的王后,淳維的后母。有人稱胡妹喜。
妹喜,是有施部落最美麗的女子。有施氏(今山東省騰縣)是東方小國,國弱力薄,但起初卻不肯乖乖向夏朝臣服,夏桀立即派重兵繳殺。強敵當頭,有施氏才大感不妙,立刻表示愿意稱臣納貢。夏桀卻不肯善罷干休,一定要血洗有施氏。有施氏打聽到夏桀是一位好色暴君,想到部落里有一位絕色美女,就將其進獻請降,以求保全宗族。
這個女子就是妹喜,一名末嬉,有施氏女,有施氏原為喜姓。有詩稱贊妹喜的美麗:“有施妹喜,眉目清兮。妝霓彩衣,裊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
妹喜不負族人所望,不僅利用美色平息夏桀王的怒氣,令其罷兵,而且很快就成了夏桀王履癸的寵妃,把他迷得神魂顛倒。 妹喜嫌棄王都宮殿陳舊,整天悶悶不樂,為了討美人兒歡心,桀王大興土木,營造寢宮,用華貴的玉石建造瓊室瑤臺,以此作為離宮,兩人終日在此飲宴淫樂,不理政事。據說,妹喜愛聽“裂繒之聲”,夏桀就把繒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歡笑。就這樣,夏桀與妹喜日夜尋歡作樂,將國家大事置于腦后。有時甚至聽從妹喜的主意,殘暴對待臣民百姓,最后導致天怒人怨,在一片討伐聲中失去了江山。這個暴君臨死也不忘帶著美人共赴黃泉,“與妹喜及諸嬖妾同舟浮海,奔于南巢之山而死”。
古人的評價:
《烈女傳》“美于色,薄于德,亂無道”
《帝王世紀》中的記載:“妺喜好聞裂繒(zeng,一聲)之聲而笑,桀為發(fā)繒裂之,以順適其 意。”
《尚書》上說:“桀云‘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
《國語·晉語一》說:“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這是最早關于妺喜的記載,在這里我們絲毫看不見妺喜放蕩、惑君、裂帛、等等惡行) 《說文》上說:“比,密也”,也就是說妺喜和伊尹是密謀將夏朝滅掉的。
妺喜與夏的滅亡說法有三種:
第一種說法,自甘下賤
妺喜是個假小子,愛做男人打扮,扮得很英武,喜愛聽撕裂綢緞的聲音,夏桀就從國庫搬出綢緞,撕給她聽。之后,夏桀索性大興土木,為妺喜修建了瑤臺,酒池和肉林,有個叫有龍逄(pang,二聲)的大臣勸諫夏桀,說大王你這樣下去是沒有好結果的,夏桀說出了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句話“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會滅亡。”(《尚書》上說:“桀云‘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暈死,真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百姓給他的回應很簡單,八個字“時日曷(he,二聲,當何時講)喪,予汝偕亡”翻譯過來就是愿意和太陽同歸于盡。
第二種說法,間諜說。
《國語·晉語一》說:“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這是最早關于妺喜的記載,在這里我們絲毫看不見妺喜放蕩、惑君、裂帛、等等惡行)
“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這句話的重點在這個“比”字上,《說文》上說:“比,密也”,也就
是說妺喜和伊尹是密謀將夏朝滅掉的。妺喜很可能做了像西施一樣的角色,為有施氏做了間諜。也頗有點象許仲琳編的《封神演義》中女媧給九尾狐的任務。妺喜做得與妲己差不多,教你做做樂,教你喝喝酒,教你變變態(tài),再教你怎么樣蓋蓋房。這就夠了,民心盡失,諸侯反叛,然后里應外合,夏朝滅亡,這個說法和上面不同的是這些壞事都是政治需要,也就是一個政權要吃掉另一個政權前的必要準備。
第三種說法,失寵報復。
這種說法來自《竹中紀年》“桀命扁伐岷,岷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愛二人,女無子焉,其名于苕華之玉。苕(shao,二聲)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于洛,曰末喜,于傾宮飾瑤臺居之。末喜氏以與伊尹交,遂以間夏。”屈原的《天問》也有相應的記載。
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也獻了美女,一個叫琬,一個叫琰,桀十分寵信二女,雖然她們沒有生育,桀仍然用苕玉刻上“琬”,華玉刻上“琰”以示珍愛。(想起兩件事,一件是屈原做得《楚辭.遠游》“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還有一個就是三國時蜀國有個大臣叫蔣琬,字公琰,琬琰都是美玉的意思)妹喜則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帶,妹喜心生怨恨,竟與伊尹秘密來往,泄露夏朝的機密。千萬不要小看女人的嫉妒和對丈夫那種喜新厭舊的痛恨。威力幾乎相當于核彈。夏桀只顧眼前的美女,忘了昔日的戀人,好啊,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同樣是里應外合,夏朝就這樣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