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霸鄭莊公
鄭莊公。莊公終其一生也未能實現真正的霸主,而其子孫等皆未能成,終究在戰國的時候被韓所滅,走完了它的歷史歷程。但是莊公是春秋初年最出彩的人物,也是春秋第一個跳出來的地方政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春秋小霸鄭莊公,希望對你有用!
春秋小霸鄭莊公圖片
春秋小霸鄭莊公
春秋小霸者,實鄭莊公也。莊公終其一生也未能實現真正的霸主,而其子孫等皆未能成,終究在戰國的時候被韓所滅,走完了它的歷史歷程。但是莊公是春秋初年最出彩的人物,也是春秋第一個跳出來的地方政權。春秋是中國第一個地方群起反對中央的時代,而戰國是地方走向統一的時代。春秋時代,各個諸侯一般還沒有統一天下的野心,一般是只想稱霸天下,即立威于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厲害;而戰國則不同,周王室已經不起作用,直到最終被秦所滅,各國都看到了希望,都想爭取自己成為天下之主。而鄭莊公正式在那個各自為政時代跳出來的第一人。他一生沒有稱霸,只是在反對中央,在維護一個他認為的秩序,所以我們不將他列于五霸之中。但是春秋初年在他有生的那些年頭戰爭等大事幾乎都與此人有關。他所做的總體說來算是集勢,就好像一塊石頭你把他舉到高出,它就有了勢了,而這個把他高高舉起的過程就叫做集勢。而莊公所做的就是舉起這塊石頭去砸周王室,去砸其他諸侯這些大船,可惜莊公舉起了石頭,而等到后輩兒孫該當享受祖宗蔭德,去擲出這塊石頭的時候,鄭國內亂頻發,公室自相攻伐,最終鄭國徹底衰敗了。鄭國的石頭沒有擲出去,可是搬起石頭的人卻值得我們好好的品味,最后我們用毛澤東主席評價鄭莊公的話做結吧:他說鄭莊公在“國內斗爭和國際斗爭中都很懂得策略”,他說鄭莊公“很厲害”。
春秋小霸鄭莊公霸業之路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友于鄭(今陜西華縣東),是為鄭桓公。周幽王時,身為周王室司徒的鄭桓公,看到西周行將滅亡,就在太史伯的建議下,將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遷移到東虢(guó,國)和鄶之間(今河南嵩山以東地區)。兩年后,犬戎殺死周幽王,并殺鄭桓公。繼位的鄭武公攻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新鄭。太史伯的建議,為鄭國東遷規劃了發展藍圖和斗爭策略,鄭武公和鄭莊公相繼為周平王卿士,且能控制內部卿大夫的勢力,在春秋初年的歷史上,鄭國甚為活躍,就連當時的齊國還經常聽命于鄭國,跟隨鄭國東征西討。
鄭莊公在解決宮廷內部矛盾的同時,積極擴充軍隊,廣開疆土,先伐衛,又與齊結盟伐翼、伐宋、侵陳,比武公更為激進,儼然以小霸自居,這就激起了周平王的不滿。公元前719年,周平王駕崩,桓王即位。桓王對鄭莊公不信任,起用虢公忌父取代莊公在朝之職。鄭莊公不滿,為此鬧到朝廷,導致周鄭關系惡化,以致弄到周王室與鄭國交換人質,就是歷史上說的“周鄭交質”。
周王子狐與鄭公子忽,作為人質互相交換。鄭莊公又派祭足帶人割取溫地的麥子,接著又取成周之禾,周鄭關系進一步惡化。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免去莊公朝中司徒之職,又親自帶領諸侯聯軍討伐鄭國,被鄭國的祝聃射中肩膀,史稱“射王中肩”,當祝聃再射一箭時,被莊公阻止,說:“君子不欲多一人,況敢凌天子乎!”并派祭足慰問桓王,這一方面說明鄭莊公作為“春秋小霸”已有能力與周王朝抗衡,另一方面仍作為周王朝之公卿,對周王朝的抗拒是有理、有節的。
鄭莊公治理鄭國43年,是鄭國的極盛時期,此時鄭國疆土,南建櫟邑 (今禹州市),東建啟封(今開封),北與衛、晉交錯,西控鞏、洛,脅宋迫許,威加北戎,常受王命伐叛臣,抗王命主公道。
春秋小霸鄭莊公小說中的小霸
《東周列國志》是明清之際小說家馮夢龍集史上講說東周之大成,寫就的一本關于東周時期各國軍事外交政治各方面記錄的小說。小說先說了東周形成和遷都的過程,然后就著手進入了莊公小霸的記錄,從第四回下半段的鄭莊公掘地見母,第五回上半段的寵莊公周鄭交質,第六回下半段的鄭莊公假命伐宋,一直到到第九回的祝聃射王中肩,都是莊公小霸的記錄。小說較比之歷史更通俗易懂,而且小說利用了傳說和小說特有的文學化的文字描寫就比歷史更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