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的人物簡介
褒姒[bāo sì](《史記》作襃姒,《列女傳》作褎姒),生卒年不詳,姒姓,褒國人,周幽王姬宮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中國古代著名美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褒姒的人物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褒姒的人物簡介
褒姒(bāo sì),史記作襃姒,中國古代四大妖姬之一,周幽王姬宮湦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在褒國(陜西省漢中市褒城縣,今為漢臺區褒城鎮)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對她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姬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因為過不慣宮中生活,加之養父被太子宜臼所殺,心中憂恨,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后并駕游驪山,燃起烽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于因此失信于諸侯。
與此同時,廢太子宜臼不甘心被廢,逃離鎬京,投奔外公申侯。申侯為助廢太子宜臼“奪回”王位,于是勾結犬戎,興兵入侵。西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疑為幽王故技重施,不再出兵救援,于是鎬京城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
周幽王被殺后,廢太子宜臼雖如愿“繼承”王位,但因鎬京受犬戎劫掠,破壞嚴重,已無法作為都城駐留,于是遷都成周洛邑,史稱東周,西周亡。
《史記·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周幽王為了她,點烽火騙各諸侯有敵軍來犯,諸侯都來了,發現沒有敵軍,褒姒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后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西周遂亡。 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后有專家考證“烽火戲諸侯”并不是這個意思,周幽王也不是那么的昏庸無能。
褒姒的生平經歷
褒姒,姓姒,古褒國人。褒國立國之地就在今漢中平川中部、留壩縣以南地區,因此她算是一個陜西人。褒國“禮婦人稱國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關于她的身世,史書上一本正經地記載著一個近乎荒誕的故事。在《國語·鄭語》和《史記·周本紀》里,都有相關的記載。大致意思是講,夏朝末年,褒人的神靈“化為二龍,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說,有兩條龍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龍是褒神變化而來,自稱是褒人先君。夏王對此深感恐懼,便占卜問神靈,是殺掉呢?是趕跑呢?還是制止它們的性交活動呢?貞問結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請示說,那能不能把龍漦(注:“龍所吐沫,龍之精氣也”)收藏呢?神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告曰“吉”。
于是夏王拿來上好玉帛,用簡策給神靈打個報告。二龍顯完靈后,立馬消失了,只剩下一攤黏糊糊的龍漦。夏王命人把這“寶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櫝匣里,好好保護。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禮祭之。這件寶物一直傳到周厲王末年,厲王禁不住好奇,便打開觀看,可一不小心,把龍漦灑流于王庭,還無法清除。周厲王很是慌張,便決定用巫術除之,他讓宮女裸著身子大聲喧嘩,迫使龍精化為玄黿。后來,這只黑色的大鱉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個七歲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間,這個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歲)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個女嬰。這個女嬰長大后便是褒姒。因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宮女很害怕,便“懼而棄之”。
這時恰被一對以賣桑弓弧、箕箭服為生的夫婦發現,看她可憐,便將其抱養,并逃到褒國。那么,他們為什么要逃跑呢?因為在宣王時期,民間留傳著一個童謠:“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宣王聽了很不高興,恰好發現這對夫婦正在賣這些玩意兒,便派兵去抓他們,然后殺掉。也就是說,這對夫婦是在逃跑途中撿到這個“同病相憐”的小姑娘的。而厲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為,明違神旨,卻暗合“天道”,終埋下禍根。赫赫宗周,終滅在“檿弧箕服”養女的笑聲里。
這個被命運之神派到人間執行特別任務的女嬰,自然備受上天的恩寵。等她長大后,已經出落得非常美艷。恰在這時,由于周幽王征伐,褒人國為乞降,便將她獻給了周幽王。
褒姒的歷史評價
《詩經》:“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司馬遷《史記》:“周之興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襃姒。故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
劉向《列女傳》:“褎神龍變,寔生褎姒,興配幽王,廢后太子,舉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滅其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