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第十代君主:周厲王
殺戮無辜曰厲;暴虐無親曰厲;愎狠無禮曰厲;扶邪違正曰厲;長舌階禍曰厲。君王謚號為厲者說明其在位期間功績不佳,不是一個好皇帝。那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周王朝第十位君主周厲王。
周厲王姬胡簡介
周厲王(?~前828)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兒子。在位37年。公元前858~前828年在位。他在位期間,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同時還剝奪了一些貴族的權力,任用榮夷為卿士,實行“專利”,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
因此招致了貴族和平民的不滿。他還不斷南征荊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別是獫狁,不時入侵。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東南淮夷不堪承受壓榨,奮起反抗。“國人暴動”后厲王只好逃出鎬京,越過黃河,逃到周朝邊境—彘(今山西霍縣東北)。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姬胡的謚號是厲王。
周厲王姬胡生平
周厲王繼位后,貪圖財利,親近榮夷公。大夫芮良夫勸諫周厲王說:“王室恐怕將要衰微!那榮夷公喜歡獨占財利,卻不知大禍臨頭。財利,是從各種事物中產生出來的,是天地自然擁有的,而有人想獨占它,那么禍患就多。天地間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獨占呢?一人獨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卻不知防備大禍患。
榮夷公用財利來引誘您,君王您難道還能長治久安嗎?作為君王,應該是開發各種財物分發給上下群臣百姓。使天神、民眾和萬事萬物都能得到所應得的一份,即使這樣,還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來怨恨。
所以《頌詩》說:‘我祖后稷文德蓋世,功高能夠與天神相配,你使民眾自立生存,沒有誰不以你為標準。’《大雅》上的詩篇也說:‘普遍地賜福民眾,成就周朝天下。’這不正是說要普遍地分配財物,而且要警惕禍難來臨嗎?正是因為這樣,先王所以能建立起周朝的事業,一直到現在。
而如今,君王您卻學著獨占財利,這怎么可以呢?普通人獨占財利,尚且人們還稱他為盜賊,如果一個君王這樣做,那么歸附他的人就會減少。榮夷公如若受到重用,周朝肯定要衰敗。”周厲王不聽勸諫,還是任用榮夷公做卿士,掌管國事。
為了維護政權,任何一個統治者都會殺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為什么周厲王則獨享此名?在這里不妨把周厲王與歷史上的另幾位著名昏君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問題: 人們對桀、紂的結論是有具體內容的: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紂“好酒淫樂,嬖于婦人”、“以酒為池,縣肉為林”。
追求個人靡爛的生活,是一切昏暴帝王的共同點,然而對于周厲,《國語》只載其“虐”,沒有一種記載涉及到其個人生活的奢侈腐化、濫用民力的情況。到清代,魏源的說法更集中地概括幽、厲二王的情況,《詩古微》說: “幽厲之惡,無大于親小人,而幽則艷妻、奄寺,皆傾惑柔惡之人;厲則疆御、掊克、皆爪牙剛惡之人”。
古人稱西周昏王,向以幽厲并稱,而以幽居前,于貶損之中,尚稍有區別,因為周幽王的罪惡比周厲王具體得多。魏源說的“疆御”,指的是周厲王的卿士、主管軍事征伐的虢公長父;所說的“掊克”,指的是周厲王另一卿士、主管財政的榮夷公。稱二人為“爪牙剛惡之人”,倒說明周厲王的這兩個心腹在推行改革時的堅決態度。
周厲王姬胡歷史評價
總評
周厲王是一個面對“積重難返局面”的改革家,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方面都進行改革。但他的對立面是強大的舊貴族,加之他沒有經驗,改革的牽涉到過多人的利益,以至于貴族不滿,連“國人”也反對。他進行一場失敗的改革,但他的經驗教訓對后代的改革者是大有益處。
歷代評價
墨翟《墨子》:“暴王桀、紂、幽、厲,兼惡天下之百姓,率以詬天侮鬼,其賊人多,故天禍之,使遂失其國家,身死為僇于天下,后世子孫毀之,至今不息。”
司馬遷《史記》:“幽厲昏亂,既喪酆鎬。”
《王逸正部》:“幽、厲禮樂崩壞,諸侯力政,轉相吞滅,德不能懷,威不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