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起源神話伊尼阿斯的傳說
關于古羅馬起源的神話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關于拉丁人的起源,以伊尼阿斯(Aeneas)的故事為中心。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古羅馬起源神話伊尼阿斯的傳說,希望對你有用!
古羅馬起源伊尼阿斯的傳說
伊尼阿斯的故事由于偉大詩人維吉爾的詩篇而變得永垂不朽。伊尼阿斯是特洛伊盟國達達那斯國王安基西斯的兒子,特洛伊戰爭時,他正當壯年。特洛伊失陷后,伊尼阿斯出逃,流蕩多年,一路頗多奇遇,歷盡艱辛,幾經周折來到意大利,因得到神兆,決定在臨海的勞侖丁落腳居住。當時意大利這個地區的土著居民在國王拉丁努斯統治之下,他起初對特洛伊人深懷恐懼,但后來因得到神啟,便把他的女兒拉維尼婭嫁給伊尼阿斯,同時給予伊尼阿斯方圓400斯塔狄亞(相當于74平方千米)的土地。伊尼阿斯在此地建立了一個小鎮,命名為拉維尼亞,以紀念他的妻子。鄰近的魯圖林人王圖努斯,原與拉維尼婭有婚約在先,深感受辱而興師問罪,但結果卻大敗而歸。老國王拉丁努斯逝世,伊尼阿斯因為婚姻的關系,繼承了這個王國。伊尼阿斯將他帶來的特洛伊人與土著居民統稱為拉丁人,以紀念他的岳父拉丁努斯。約3年之后,不甘失敗的圖努斯與強盛的埃特魯里亞人聯合出兵攻打伊尼阿斯。據說戰爭最后以拉丁人的勝利結束,但伊尼阿斯本人卻戰死了。伊尼阿斯和拉維尼婭所生的兒子阿斯迦尼烏斯繼承了王位(有的說法是伊尼阿斯和過去在特洛伊結婚的克利攸薩所生的兒子攸里利昂繼承王位,攸里利昂別號阿斯迦尼烏斯)。此后,阿斯迦尼烏斯因拉維尼亞城池狹小,地理位置也不優越,便決定在阿爾巴山與阿爾巴湖之間另建一城,名為阿爾巴龍加。
阿爾巴龍加地理位置優越,很快繁榮昌盛起來。傳說拉丁人共建30個城,散布于拉丁平原北半部,共尊阿爾巴龍加首城,奉伊尼阿斯和拉丁努斯為共同祖先,有著相同的宗教節日。以上,是為拉丁人起源之傳說大概。
古羅馬的歷史簡介
古羅馬通常指從前9世紀初至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于1世紀前后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龐大羅馬帝國。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于476年。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 變為封建制國家,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上古時期
根據傳說,當特洛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維納斯女神的兒子亞尼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羅馬。
根據現代的研究,亞平寧半島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到了新石器時代,利古里亞人從非洲經過西班牙,法國來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銅時代,一些講印歐語的部落從多瑙河和喀爾巴千山脈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進入拉提烏姆平原,約于公元前800年移至后來羅馬城所在地 ,居于帕拉提烏姆等山丘。與此同時或稍后,薩賓人居于鄰近山丘。其后伊特拉斯坎人也來到這里。
前8世紀-前6世紀,希臘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紀,以帕拉提烏姆為中心開始部落聯合過程,由單一的拉丁人部落聯合包括薩賓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個部落組成羅馬人公社。公元前7世紀末~前6世紀末,羅馬人公社處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統治之下。此時,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市國家的過渡。前5世紀末,高盧人從阿爾卑斯山以北進入波河平原。這些部族經過長期融合同化,形成了意大利人的祖先。
王政時代
公元前8世紀 - 前6世紀史稱王政時代。先后有7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庫里亞大會(羅馬稱胞族為庫里亞,每10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后為百人隊會議取代)。后來又出現了貴族與平民之分。
第一王羅慕洛在前753年建立羅馬城。前4王是羅馬人公社的軍事首領,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公元前6世紀中葉的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改革,標志著羅馬國家的產生。
王政時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無道,被憤怒的羅馬人趕走,傳說于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建立在城邦國家基礎上的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
在共和時代的早期,平民與貴族的斗爭進行了2個世紀。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布了十二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志著羅馬法的誕生。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后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馬其頓并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建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史稱內戰時代,先后爆發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形成了破產農民與大地主的斗爭,無權者與當權者的斗爭,騎士派與元老派的斗爭。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當選為執政官并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涌入軍隊。 公元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意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公元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占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了羅馬歷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政治。前48年,朱利斯·尤里烏斯·愷撒先后打敗另外兩人,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于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
凱撒死后,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李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后三頭政治。隨后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于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代。
羅馬帝國
奧古斯都創建的政治制度,史稱元首制,其實就是共和名義的帝制。他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改革,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并且對外擴張,使帝國北疆達到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
奧古斯都死后,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了皇位繼承制。從前27年開始到192年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包括3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定,史稱羅馬和平。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時,帝國疆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濟空前繁榮。公元1世紀中葉__興起,公元2世紀、3世紀迅速傳播。
192年,安東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康茂德被刺身亡后,羅馬出現了近百年的混亂時期。史學家將193年塞維魯王朝建立,到235年這段時期稱為后期帝國時期。始于安東尼王朝后期的社會、經濟和軍事危機,在公元3世紀達到空前規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劃出一個三世紀危機時期(193年-284年)。這一時期,戰爭頻仍,皇帝更迭頻繁,奴隸和隸農的起義遍及各地,3世紀60年代在高盧開始的巴高達運動,對統治階層的統治造成很大的威脅。
284年,近衛軍長官戴克里先由軍隊擁立做皇帝,取得帝國政權,改元首制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正式采用東方君主的統治形式和禮儀。并實行了許多改革,史稱戴克里先改革。其后繼者君士坦丁一世廢除四帝共治制,于324年成為唯一君主,皇權得到加強。330年建在原拜占庭建城君士坦丁堡。313年,頒布米蘭敕令,承認__的合法地位。他死后,戰爭又起,予羅馬帝國以打擊。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死后,統一的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兩部分。
在西羅馬帝國,經濟不斷出現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蕭條,統治亦日益減弱。410年8月24日,亞拉西哥特人里克一世攻陷了羅馬城。452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亞平寧半島。455年6月2日,汪達爾人攻陷羅馬城,并造成毀滅性破壞。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勃艮第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等蠻族國家。476年9月,西哥特人人軍隊長官奧多亞克廢黜最后一位君主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宣告結束。
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4月13日由威尼斯共和國的總督恩里科·丹多洛率領下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被攻陷和血洗;直到1261年才收復。但是一直延續至1453年5月29日,才終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所吞滅。其宗室的另兩支摩里亞在1460年和特拉布宗在1461年被奧斯曼帝國占領,東羅馬帝國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