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三杰之一達·芬奇成就
編者按:達·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出一個像他這樣的天才了。
文藝復興三杰之一達·芬奇成就
列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世界的藝術巨匠和科學巨匠。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fā)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y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筑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于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xiàn)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shù)學、地質(zhì)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
人物成就:
科學成就
最初,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圣經(jīng)》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jīng)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于實踐,應該從實踐出發(fā),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并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采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后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fā)展,并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jié),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那些掌權(quán)的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者”。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后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開辟了新的道路。
天文方面
達·芬奇對傳統(tǒng)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zhuǎn)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并不發(fā)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物理方面
達·芬奇重新發(fā)現(xiàn)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 在連通器內(nèi),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fā)現(xiàn)了慣性原理,后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后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還預示了物質(zhì)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死亡:
達·芬奇晚年被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國,弗朗索瓦一世給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將其安 置于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魯克斯莊園,并時不時地去請教。1519年5月2日,年事已高的達·芬奇因病逝世了,據(jù)說他是在趕來的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氣。他最鐘愛的學生弗朗西斯科·梅爾茲(達·芬奇臨終前將所有繪畫作品和大量手稿都托付給了他)說:“達·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出一個像他這樣的天才了。”“上天有時將美麗、優(yōu)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列昂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yōu)雅與優(yōu)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對達·芬奇的溢美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