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共產黨
意大利共產黨(ItalianCommunistParty)(意大利語:PartitoComunistaItaliano,orPCI)意大利政黨,西歐最大的共產黨。1921年1月在里窩那成立。1991年2月改名為意大利左翼民主黨。
歷史簡介
意大利政黨,西歐最大的共產黨。1921年1月在里窩那成立,由意大利社會黨的左翼組成。次年國家法西斯黨上臺,在意大利政黨中,唯有意共堅持反法西斯立場。1926年10月被墨索里尼政權取締,A.葛蘭西被捕入獄。1934年意共與社會黨訂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行動公約。
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臺,納粹德國侵占意大利,意共率先組織民族解放委員會,派遣意大利旅開展反法西斯武裝斗爭,其威望空前提高。1944年4月參加聯合政府,黨的領導人陶里亞蒂先后任副等職。1947年被排擠出政府。此后長期居于反對黨地位。1956年提出走議會道路和進意大利法西斯黨焚燒反對派報紙行結構改革的戰略,主張從內部逐步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并認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應實行多中心主義。
60年代,一些派別分裂出去,另立意大利共產黨(馬列)和意大利統一共產黨等政黨。70年代,意共是歐洲共產主義和民族共產主義倡導者之一。80年代以來,在國內提出“民主替代”戰略,試圖聯合左翼民主力量,取代以天主教民主黨為中心的政權體系;在國際上提出“新國際主義”概念,呼吁加強國際合作;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主張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自主、平等、互不干涉內部事務。1984年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得票超過天主教民主黨。
1987年大選后,仍為議會第二大黨。在2000多個市鎮、約半數省份和若干大區,與社會黨聯合執政。A.奧凱托(1988年起)。中央機關報為《團結報》。1991年2月改名為意大利左翼民主黨。經過幾十年的策略調整,意大利共產黨已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傳統的共產黨標準。80年代,以“第三條道路”為標志的意共實質上已陷入了所謂的“身份”危機。如黨的一名積極分子所評論的那樣,“意共已經從一個列寧主義政黨變成一個與眾不同的政黨——不是社會民主黨,而是某種尚未定性的政黨”。
延伸閱讀
意大利社會黨是意大利歷史最悠久的政黨 。1892年成立。初名意大利勞工黨,1895年改稱現名,進入議會。1914年將墨索里尼開除出黨。1919年加入第三國際,1923年退出。1921年其左翼另組共產黨。1922年被墨索里尼政權取締。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參加反法西斯斗爭。1943年恢復公開活動,名為意大利無產階級團結社會黨。1944~1947年參加聯合政府。1947年其右翼另組意大利工人社會黨,留下來的多數派恢復意大利社會黨之名。
1963年起多次參加中左聯合政府。1966年10月,意大利社會民主黨加入意大利社會黨,稱為統一社會黨。1969年再次分裂,各用舊名。1981年起參加五黨聯合政府。1983年8月,B.克拉克西出任政府,在意大利共和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和總統( S.佩爾蒂尼,1978~1985年任總統)同時由社會黨人擔任的局面。在許多地方政府中,社會黨同共產黨組成左翼聯合政府。社會黨主張對國家政治經濟制度進行改革,贊成國際緩和,支持歐洲聯合。O.德爾圖爾科。中央機關報為《前進報》。
歐洲共產主義”是二次大戰以后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為了尋找一種既不同于蘇聯,又不同于社會民主黨的社會主義模式所作的嘗試,在當時不僅得到了歐洲大陸大部分共產黨的支持,也得到了歐洲以外地區一些發達國家共產黨的贊同,影響很大。可是這個嘗試最終沒有成功。大約在1983 年以后,這股熱潮就逐漸消退下去。“歐共”消失了,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段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