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中神奇的意大利軍隊
意大利軍隊在二戰(zhàn)期間戰(zhàn)績極差,影響了墨索里尼政府的對外擴張,并最終導致了墨索里尼的下臺。因此研究意大利軍隊的敗因,對二戰(zhàn)史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二戰(zhàn)中神奇的意大利軍隊。
說到非洲戰(zhàn)場,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德國的隆美爾元帥和他的非洲軍團,他們的北非的戰(zhàn)斗已經(jīng)成為戰(zhàn)爭史上的傳奇,想比之下,在德國介入以前的意大利人和英國的戰(zhàn)斗卻似乎已經(jīng)被人遺忘了,像英國戰(zhàn)史家李德·哈特所寫的二戰(zhàn)史對這些戰(zhàn)斗也是一筆帶過,我也從昨天在舊書市場里翻出來的破書里面才了解到里面的一些內(nèi)容的。
意大利雖然是資本主義的發(fā)源地,但由于國內(nèi)長期的分裂使他在歐洲中一直處與落后的地位,但在侵略野心的驅使下,這個國家也加入了侵略非洲的行列。
1869年蘇伊士運河還通后,意大利便開始在非洲進行擴張,16年后,馬薩瓦被占領,同時意屬索馬里也慢慢發(fā)展起來,而在這兩塊殖民地中間的埃塞俄比亞自然也成為了意大利的下一個目標。但意大利卻在隨后的阿杜瓦戰(zhàn)役中遭到了可恥的失敗,侵略軍全軍盡墨,當時的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也被迫下臺。
但隨著全球政局的變化,在1911年,當時的英國和法國為了拉攏意大利便把的波黎里和昔蘭尼加劃做為意大利的勢力范圍,在一戰(zhàn)結束后,這片土地就更名為現(xiàn)在的利比亞。當墨索里尼上臺后,意大利又出兵占領了埃塞俄比亞。看起來意大利的東非帝國之夢快要實現(xiàn)了,但隨后的二戰(zhàn)很快就打碎了墨索里尼迷夢。
二戰(zhàn)開始時意大利在非洲的部隊在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有約22萬人,司令為奧斯塔公爵。而在北非另有25萬人左右的軍隊集團,分為兩個集團軍。在西邊,面對法屬突尼斯方向的的黎波利塔尼亞,是第五集團軍,轄第10軍(第25博洛尼亞步兵師,第55薩沃納步兵師,第60薩布拉查半摩托化步兵師)、第20軍(第27布雷西亞步兵師,第61錫耶納步兵師和第17帕維亞半摩托化步兵師)、第23軍(轄第2利比亞師,第1黑衫師。在東邊,面對埃及方向的昔蘭尼加,集結了第十集團軍,轄第21軍(第62馬爾馬利卡步兵師,第63塞利內(nèi)步兵師)、第22軍(第64康坦扎羅步兵師,第1利比亞師,第4黑衫師)。此外還擁有七個土著營和兩個傘兵營的部隊以及“利比亞”坦克群。司令為巴爾波元帥,但這個倒霉的家伙在座飛機上任途中竟然被自己人的高射炮擊落斃命,格拉齊亞尼元帥接替了他的職務。
而相比之下英軍的兵力卻級為薄弱,英軍司令韋維爾手下只有第七裝甲師,第四印度師的三分之二,新西蘭師的三分之一,另外還有14個英國營和兩個皇家炮兵團,總兵力有5萬人左右,他們是處在意大利軍隊的兩面包圍之中,而且當時的局勢也不允許英國向非洲增兵。
但戰(zhàn)爭的進展卻讓所以的人都難以置信,1940年9月13日,墨索里尼命令格拉齊亞尼元帥,以第10集團軍共7個師的兵力向埃及發(fā)起進攻。但英軍一次出人意料的反擊成功阻止了意大利人的前進,并為他們的后撤贏的了時間。而格拉齊亞尼這位熟悉沙漠戰(zhàn)爭的元帥在深如埃及約60英里后卻因為后勤問題停止了前進。(格拉齊亞尼曾經(jīng)鎮(zhèn)壓過利比亞的游擊隊,對與在沙漠中戰(zhàn)斗他還是較有經(jīng)驗的)。
12月6日,得了增援的2.5萬名英軍從駐地出發(fā),到9日拂曉,西迪巴拉尼戰(zhàn)役正式開始,雙方爆發(fā)了第一次坦克交戰(zhàn),意大利的薄皮坦克在英國的馬蒂爾達面前不堪一擊,但在尼貝瓦意大利軍隊進行了極為頑強的反抗,師團長馬利蒂身先士卒,在他陣亡后意大利士兵們?nèi)匀活B強地抵抗著英軍的進攻,但由于是倉促應戰(zhàn)加上裝甲方面的絕對劣勢,到傍晚時分,英軍還是占領了整個陣地,同時第七裝甲旅從西面切斷了沿地中海的公路,10日凌晨,英軍在艦炮的火力支援下向西迪巴拉尼發(fā)起了進攻,這時的意大利人仿佛已經(jīng)失去了抵抗的勇氣,戰(zhàn)斗在10點就結束了,用英國人的話來說“被俘虜?shù)囊獯罄苏剂擞?00多英畝的土地,以至與他們根本無法點清俘虜?shù)娜藬?shù)”。
緊接著,韋維爾又將第16步兵師和第6澳大利亞師投入了追擊,第四和第五印度師也很快加入了追擊的行列,意大利人則是兵敗如山倒,到12月15日結實,英軍已經(jīng)俘虜了3.8萬名意大利人,而他們的損失則是:陣亡133人,受傷387人,失蹤8人……
在41年4日,英軍一路沖到了巴迪爾亞,5日,巴迪爾亞投降,俘敵45000人,繳獲大炮462門,第二天,英軍包圍了托卜魯克,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1月22日,3萬名意大利士兵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繳獲大炮236門。
就這樣,韋維爾指揮的英聯(lián)邦軍隊在6個星期里前進了200公里,攻占了兩座港口,俘虜了113000名敵人,繳獲845門火炮,摧毀380輛輕型和中型坦克。英軍還摧毀了意大利564架飛機中的200架。英國方面則損失了80%的車輛,所有的步兵坦克及大部分的輕型和巡洋坦克。人員的損失為2000人,至此,意大利在北非已經(jīng)是潰不成軍了。
而在東非,1941年1月,普拉特,率領英印第4、第5師向卡薩拉的意軍發(fā)起了猛攻并在19日占領了這座城市。同時在埃塞俄比亞還爆發(fā)了在英國人支持下的武裝起義,在2月14日,英軍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進入了基斯馬尤,25日英軍占領了摩加迪沙,繳獲了包括40萬加侖汽油在內(nèi)的物資,到3月17日,意屬索馬里全部光復。在埃塞俄比亞的克倫,英軍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在付出3000人傷亡的代價后才攻克了克倫,俘虜一萬余人。同時另一支英聯(lián)邦的小部隊在一次突擊中以135人死亡的代價俘虜了奧斯塔公爵和他手下的五萬名士兵。意大利失去了在東非的所有殖民地。
1941年2月12日,隆美爾來到了的波黎里。
意大利在擁有絕對優(yōu)勢兵力的情況下竟然敗的如此之慘,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深究下去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是戰(zhàn)略上的兩線作戰(zhàn)問題,在英國人發(fā)起攻擊的時候墨索里尼卻在準備進攻希臘,他在邊境上集結了37個師的兵力其中包括三個摩托化步兵師,兩個裝甲師,三個快速師及戰(zhàn)斗力強的幾個步兵師,以及30000多輛摩托車輛,這絕對是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把大量的機械化部隊投如到多山的希臘戰(zhàn)場,而在北非不要說是坦克,連汽車的數(shù)量也是嚴重不足。而在希臘的失敗又使他無法增援北非。
其次在北非的士兵素質(zhì)也相當?shù)牡拖拢瑑蓚€集團軍共擁有13個師17萬人,但這些部隊的實力參差不齊。黑衫師只有8000余人,而利比亞師里的大量土著兵員戰(zhàn)斗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些部隊只有兩個半摩托化師和坦克部隊擁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機動能力,而其他的步兵由于長期和游擊隊作戰(zhàn)(其實說是掃蕩更合適點)平時疏與訓練,已經(jīng)根本不適應正規(guī)作戰(zhàn)。而且由于殖民地的重點是在的黎波利方向,而且埃及和利比亞之間存在大量的沙漠地帶,所以駐守西邊的意大利軍要大大強于東邊的軍隊集團,而機動力極差的意大利人自然無法快速地調(diào)動軍隊,而這在沙漠作戰(zhàn)中機會是致命的。如果在考慮上意大利軍隊的士氣,那他們的戰(zhàn)斗力和戰(zhàn)斗意志實在是低的難以置信。
裝備同樣也是個問題,在北非的很多戰(zhàn)斗中,艦炮火力能夠徹底摧毀意大利人的陣地和他們的意志,而英國人還能利用海路在意大利人的后面進行登陸,而在陸地上意大利的L.3/35根本無法與英國的馬蒂爾達對抗(就連后來的隆美爾也吃盡了這種坦克的苦頭,后來還是用88炮解決了問題)。火炮方面,意大利當時甚至還裝備著上個世紀的火炮,當時每個英國步兵師有75門25磅炮,而意大利師只有24門75毫米炮和12門100毫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