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間圣母的作者是誰
提到達芬奇的畫作,必離不開《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所以《最后的晚餐》是達芬奇最著名的宗教畫。而《巖間圣母》也不失為達芬奇的經典之作,是達芬奇繪畫研究和實踐的成果。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巖間圣母的作者是誰,歡迎大家閱讀。
巖間圣母的作者是誰
達·芬奇15歲來到佛羅倫薩,學藝于韋羅基奧的作坊, 1472年入畫家行會,70年代中期個人風格已趨成熟。1482--1499年間一直 作于米蘭,主要為米蘭公爵服務,進行了廣泛的藝術和科學活動,《巖間圣母》是他在這段時期創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
此畫是達·芬奇應一宗教團體之請而為米蘭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拜堂作的祭壇畫。此畫以圣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圣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穌,一天使在耶穌身后,構成三角形構圖,并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一片幽深巖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此畫雖屬傳統題材,然表達手法和構圖布局皆表明達芬奇的藝術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畫煙霧狀筆法的運用,科學地寫實以及透視,縮形等技術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系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
巖間圣母賞析
一般題材的《巖間圣母》都按照教會意愿把圣母畫在先知環繞之中,這是圣方救濟會贊助者用來提升圣母瑪利亞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構圖方式。而達芬奇的創作完全是一幅在佛羅倫薩正悄然興起的世俗性作品,畫面上的一切無不體現著新意:情節的藝術化處理;不尋常的難以捉摸的風景;人物與環境的有機融合;光的巧妙利用;高尚的美所輝照出的人物形象。這幅畫的主題是小施洗者約翰在圣母瑪利亞與天使面前參拜基督,達芬奇將他們安頓在幽美神秘的巖石風景間,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巖地上,漸濃漸淡的輕煙薄霧呈現出佛蘭德斯或威尼斯畫派所少有的朦朧畫意,整個景象如幽遠的夢境。充滿了詩一樣的溫情,祥和而且典雅。
畫中人物雖然被一團潮濕的空氣所包圍,但是人體的輪廓在昏暗山巖的襯托下還是能明顯地辨別出來,尤其是畫家著力描繪的面龐被刻意營造出的神秘氣氛所籠罩,人物輕柔、溫存、純真的表情栩栩如生地突顯出來。奇怪形狀的懸石從濕漉漉的巖體上垂下,具有植物學準確性的花草從巖縫里穿鑿而出,竟然能辨別出鳶尾花,銀蓮花,紫羅蘭和一些蕨類植物。遠處藍色的天空透過巖體之間的孔洞和夾縫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年輕的母親以溫柔的手摟抱著下跪的幼嬰約翰,她的另一只手則向兒子伸過去。天使面向著觀眾,把他們引向畫中,用手指示著這個場面。一連串手勢代表保護、指示、祝福等含義,這一組人物是按金字塔的構圖原理組建安排的,塔頂是圣母的頭,側邊是她伸出的雙手,底角是天使和嬰兒。達芬奇把結構看作打開作品意圖的鑰匙,這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盛期文藝復興的古典主義金字塔式的人物構圖。
在達芬奇構圖穩定的和諧畫面上,風景不再是簡單的背景,逼真的景物環繞于人物四周,自然的和人物融為一體,這種真實感賦予畫面一種別具一格的生動。制群像在當時遵循著兩條普遍原則:一是畫中的人物之間應該有某種交流;二是觀者與被畫者也應該有某種交流。盧浮宮藏品兩者兼備,倫敦的藏畫卻只具其一。
看了“巖間圣母的作者是誰”還想看:
1.藝術家達芬奇的簡介
2.畫家喬爾喬內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