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結果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是1213年(金至寧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八年)七月至1214年(貞佑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十月,在蒙金戰爭中,成吉思汗第二次圍攻金中都和分兵三路攻掠兩河、山東、遼西的作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戰爭背景
蒙金世仇
女真族原來是在遼朝統治下的弱小民族,但女真人向來以能征善戰著稱于世,"人一滿萬,天下無敵",這是世人對女真人的評價。后來完顏阿骨打率領數千人起義,領導了對遼朝的反抗斗爭,只用了幾年時間就滅遼朝,建立了金朝。隨后又南下攻北宋,俘虜了北宋的徽欽二帝,中國北方出現了一個富庶強大的金朝政權。直到成吉思汗南下時,金朝人口已經發展到近5000萬,比當時的蒙古多40余倍;軍隊也在百萬以上,比蒙古多出10倍。因此當時有人曾說:"金朝如海,蒙古如一掬細沙。"然而戰爭的結果,卻是"一掬細沙"填平了"大海"。
但是金朝長期推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使蒙古人對金統治者怨入骨髓。金熙宗時期,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曾被金朝以反叛罪釘在"木驢"上處死。金世宗時,金不僅要蒙古納貢,還每三年遣兵向北剿殺,謂之"減丁",激起蒙古人的怨忿。金朝為防蒙古報復襲擾,自達里帶石堡子(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區北),經魚兒泊(今達來諾爾),到夾山(今呼和浩特西北),筑成一條長達3000余里的界壕(亦稱金長城)。
蒙古建國
蒙古族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長期過著游牧生活,受中原王朝唐以及北方強盛的遼金政權管轄。到13世紀初期,蒙古民族共同體形成,已處于國家產生的前夜。蒙古部孛兒只斤家族的鐵木真用了10余年的時間,先后征服了蔑兒乞、韃靼、克烈、乃蠻等部,統一了整個漠北地區。
1206年(金泰合六年、蒙古成吉思汗元年),蒙古乞顏部首領鐵木真(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用軍民合一的千戶制組織百姓,擴充怯薛軍(護衛軍),組成一支強大的、善于野戰和遠程奔襲的蒙古軍。建立蒙古汗國后,成吉思汗即想伐金,一則報祖宗之仇,更主要是逐鹿中原,掠奪財富和擴張勢力,以圖天下。只因金是大國,勢力雄厚,未敢輕舉妄動。
1208年(金泰和八年、蒙古成吉思汗三年),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即位。衛紹王本是庸碌之輩,在未即位時,曾奉命到靜州接受蒙古的貢物,當時成吉思汗便知其人。當衛紹王即位后,傳詔蒙古拜受,成吉思汗得知是衛紹王為帝,便說:"我以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人做的,沒想到競是這種庸碌之輩!有什么好拜的?"說完,即乘馬北去。衛紹王聞知大怒,企圖等成吉思汗入貢時將其擒殺。成吉思汗得知后,與金朝絕交。
為伐金,成吉思汗做了五年的戰爭準備。從戰略上,三次(1205、1207、1209)出兵西夏,迫其臣服,先剪除金朝的一翼,也除掉了攻金的牽制力量;掃除境外殘敵,以保障后方的安全;招納為金守衛界壕的汪古惕部,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策反金軍內部,招納金戍邊官兵為內應;利用商人、使節等刺探金朝的情報,并麻痹金軍等。
戰前,成吉思汗利用各種渠道,刺探金朝的政治、軍事情報;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還招納金戍邊將領作為內應。衛紹王雖早已得知成吉思汗與金絕交,力圖反金,卻自以為泱泱大國,未把新興的蒙古放在眼里,而將其主要兵力置于金宋邊界。對于蒙古卻疏于戒備,邊將報告敵情反受懲罰,還禁止百姓議論邊事,從而使自己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經過
蒙金邊堡塞之戰后,成吉思汗率部在金朝境北,休養整訓經年,于金至寧元年七月,再度南下攻金。克宣德府(今河北宣化)、拔德興府(今河北涿鹿)。成吉思汗進軍至懷來(今河北懷來東南)、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右丞完顏綱、元帥右都監術虎高琪軍,乘勝直抵居庸北口(今北京八達嶺)。金軍恃居庸天險,冶鐵封固關門,布鐵蒺藜百余里,守以精銳將卒。成吉思汗深知由此入關,難以奏效,乃避實擊虛,只以少部兵力在北口牽制,自率主力經飛孤(今河北淶源),東出紫荊關(今易縣西北)。金廷偵知,急遣術虎高琪阻截,于五回嶺(今河北易縣西晉冀交界處)被木華黎擊敗。蒙古軍乘勢東進,攻克易州(今河北易縣)、涿州(今屬河北)。另遣哲別走小路襲取居庸南口,時契丹將論魯不兒亦獻北口降,哲別與可忒薄剎南北夾擊取居庸,蒙古軍進圍中都。八月,金廷發生政變,完顏永濟被殺,完顏珣稱帝(即宣宗),盡撤沿邊諸軍至中都。成吉思汗鑒于中都城池堅固,難以速下,又知金內地兵力空虛,遂分三道,橫掃兩河、山東、遼西等地。十月,以三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將右軍;自易州循太行山東麓南下,破遂、保(今河北徐水西、保定)、定州(今屬河北)、中山、邢、洺、磁(今正定、邢臺、永年東、磁縣)、相、衛、懷、孟(今河南安陽、汲縣、沁陽、孟縣南)等州;至黃河北岸又繞太行山西路北行,大掠澤、潞、遼、沁、平陽(今山西晉城、長治、左權、沁縣、臨汾)、太原、吉、隰、代(今吉縣、隰縣、代縣)、忻(今屬山西)等州而還。左路軍由皇弟哈撒兒及斡陳那顏等將之。循海東進,取薊州(今天津薊縣)、乎州(今河北盧龍)、遼西走廊諸郡而還。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結局
中路軍由成吉思汗、拖雷及木華黎將之,取雄、霸、莫、安、河間、滄、景、獻、深、祁、蠡、冀(今河北雄縣、霸縣、任丘、安新西南、河間、滄州東南、獻縣、束鹿東、安國、蠡縣、冀縣)、濮、開、滑(今河南鄄城北、濮陽、滑縣東)、恩、博、濟、濱、棣、淄、濰、登、萊、沂(今山東平原西、聊城、濟寧、利津西、惠民、淄博西南、濰坊、蓬萊、掖縣、臨沂)、泰安、濟南、益都(今均屬山東)等郡。共破90余郡,兩河、山東、遼西數千里,人民盡遭涂炭。三道兵還,會至中都城下,迫金宣宗奉獻完顏永濟之女岐國公主和金帛、馬匹后,成吉思汗率軍北還。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點評
:此戰,蒙古軍戰法靈活,采取迂回、奇襲戰法,突破險關。后又乘金朝內亂,遠程奔襲,進行掠擄,削弱金朝實力,為爾后滅金積累了經驗。但因成吉思汗尚無據地立國的打算,所以在得到金朝納貢之后,即撤兵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