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宗的歷史介紹
元明宗孛兒只斤和世瓎(音“la,辣”)(1300年—1329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武宗長子,元文宗之兄,于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出生。天歷二年,和世瓎在和林北部即位,年號“天歷”,是為元明宗。接下來小編給你們介紹元明宗的歷史介紹。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長子,母仁獻章圣皇后,亦乞烈氏。在位八個月被毒死。時年30歲。(1329.1-1329.8)在位。定帝死,圖貼睦爾在大都被擁立為帝,時天歷元年九月。天歷二年(1329年)正月,圖貼睦爾譴使迎其兄和世梀即帝位,是為明宗。八月,圖貼睦爾將明宗毒死,復位。明宗在位僅八個月。
明宗曾受封為周王,封地在云南。他行至陜西。危從諸臣皆不欲南行,遂向西至金山,西北諸王咸率眾附歸,留鎮(zhèn)西北。公元1328年泰定帝死后,留守大都的簽樞密院事燕帖木兒政變,謀立和世琜為帝,以路遠未能迎請。公元1328年九月,武宗次子懷王圖貼睦爾于大都稱帝,即元文宗,改元天歷。九月,大都左丞相倒剌沙等又在上都擁立泰定帝幼子厄速吉八為帝,改元天順,其時和世琜已率兵從漠北南下。倒剌沙派兵破居庸關,與燕木兒軍大戰(zhàn)于昌平,上都軍大敗,倒剌沙奉璽投隆,天順帝不知去向。公元1329年正月,明宗在漠北即皇帝位,于四月遣使立圖貼睦爾為皇太子。八月,明宗南下至上都附近的王忽察都,設宴請文宗與燕貼木兒,反被對方下毒害死,葬直輦谷。封謚為明宗翼獻景孝皇帝。公元1300年生,公元1329年卒,終年30歲。
家族軼事
元朝龍衣雙方對戰(zhàn)燕帖木兒
當年鐵馬游沙漠,萬里歸來會二龍。周氏君臣空守信,漢家兄弟不相容。只知奉璽傳三讓,豈料游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 這首《紀事》詩,乃元代蒙古族大詩人薩都剌所作,記述元武宗兩個兒子元文宗、元明宗手足相殘的宮禁秘事。最終兩句沉痛之嘆,是講元武宗如果死后有知,看見兩個兒子如此不能相容,肯定會為之流淚悲痛。致和元年(1328年)8月,泰定帝因酒色過度暴崩于上都,時年三十六。身為群臣之首的倒剌沙沒有什么遠見,只顧在新帝登基前這段真空期陶醉于“代理天子”的快感中,也沒有及時推擁泰定帝之子盡快接班。
結果,遠在大都的僉樞密院事燕帖木兒先發(fā)制人,趁百官聚集興圣宮議事之機,他率阿剌鐵木兒、孛倫赤等十七人,手執(zhí)利刃亂晃,一臉淚水地號叫:“武宗皇帝有兩個兒子,天下正統(tǒng)當歸他倆,有敢不從者,殺無赦!”事起蒼猝,滿朝文武均沒明白過味兒來。燕帖木兒幾個人沖進人群就把為首的大臣諸如烏伯都剌平章以及中書省的主要官員朵朵等人全綁了起來,關進大牢。然后,燕帖木兒與支持自己的蒙古宗王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率兵守住大內,推出前湖廣行省左丞相別不花為中書左丞相,分別任命“自己人”塔失海牙等人掌握中書大權,四處調兵遣將,守御關隘,“征諸衛(wèi)兵屯京師,下郡縣造兵器,出府庫犒軍士。”燕帖木兒是欽察人,其先祖班都察等人皆是蒙古功臣。
燕帖木兒父子一直深受元武宗信任,特別是燕帖木兒本人,元武宗當宗王當皇帝時,皆以其為侍衛(wèi)長,受恩遇尤多。元仁宗繼位后,仍委他為“左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泰定帝上臺,對他也不錯,升任太仆卿,同僉檢密院事。前一個官銜很虛,后一個官職卻掌握有調兵遣將的實權。燕帖木兒正是趁手中有印信又有人支持,才敢押下大注搞政變。此人多謀而且多疑,在禁宮內的一段日子里,一夜之中睡覺也要換好幾個地方,心腹
人都不知他到底宿在何處。當時,元武宗的兩個兒子,周王和世悚遠在漠北,猝未能至。燕帖木兒只得打他弟弟懷王圖貼睦爾的主意,因為他離大都很近,人在江陵。
講起元武宗的兩個兒子,還要簡單交待一下。元武宗當皇帝后,與弟弟元仁宗講好是兄終弟及,但又約定說,元仁宗“萬歲”后,應該把帝位再轉給自己的兒子。元武宗的寵臣三寶奴在武宗活著時曾召集大臣議立武宗長子和世悚為皇太子,康里脫脫明確表示反對:“皇太弟有定扶宗社大功,居東宮日久,兄弟叔侄相承帝位已經有約,怎么又能忽然變卦呢!”三寶奴問:“今日做哥哥的把儲君位讓給弟弟坐,日后能保證叔叔會把帝位傳給侄子嗎?(指元仁宗傳給和世悚)”,康里脫脫回答得也干脆:“我個人認為盟誓不可渝更,但如果有人失信,蒼天在上,定有報應!”結果,元仁宗繼位后,在母后答己和賊臣鐵木迭兒慫恿下,果然做出壞事,把皇太子位授與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日后的元英宗)。
他封和世悚為周王,徙往云南,其實是變相的流放。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周王和世悚一行人走到延安,其手下隨臣教化等人皆武宗老臣子,憤憤不平,與時為陜西行省丞相的阿思罕秘密聯(lián)絡,忽然宣布要擁和世悚回大都爭帝位。阿思罕原在朝中做太師,被鐵木迭兒排擠到地方,為了報復,他興兵擁護周王和世悚。不久,這一伙人窩里反,陜西行省的平章政事塔察兒殺掉阿思罕和教化等人。見勢不妙,周王和世悚只得逃往西北。蒙古宗王察合臺人倒是厚道,擁眾來附,接納了這位落難王子。和世悚本人也識做,他不敢以血統(tǒng)高貴自居,與察合臺部等宗王立約,冬居札顏,夏居斡羅斡察山,春天則與從人在野泥一帶自耕自食,與當地王爺和諸部落和平相處。
由于元仁宗心中有愧,他沒有象明成祖朱棣那樣一心想致侄子于死地,“十余年間,邊境寧謐”。元仁宗死后,元英宗即位。當時,權臣鐵木失兒還未馬上下臺,他“惦記”上元武宗的二兒子圖貼睦爾,把已經遠貶瓊州的王子又往南遷過海至海南島邊上。泰定帝即位后,他對元武宗的兒子其實很不錯,把圖貼睦爾遷回建康,封為懷王。不久,又遷至江陵。燕帖木兒讓人密迎懷王于江陵的同時,又密令河南行省平章伯顏挑選精兵,護衛(wèi)懷王一行前來大都。伯顏雖然只是行省地方官員,膽大能決,孤注一擲,殺掉持心不一的河南行省與自己差不多平級的曲烈等人,在汴梁迎接自江陵而來的懷王,扈從北行。懷王知機,雖然還未坐上帝位,他馬上下令任命燕帖木兒知樞密院事,統(tǒng)管軍政大務。燕帖木兒確實有軍事天才,在喜動伯顏迎懷王北來的同時,又派出其弟撒敦率軍守住居庸關,其子唐其勢屯軍蒙古北口。很快,上都諸王協(xié)商后統(tǒng)一了意見,一致?lián)碜o泰定帝的兒子天順帝,分道出兵進攻大都。雙方正式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