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期歷史
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 元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泛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導致1351年爆發元末民變。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元朝中期歷史。
忽必烈去世后,元朝逐漸走上了由盛到衰、最終覆亡的道路。這一過程僅僅走了70余年。而自成宗死后到順帝即位,在短短26年(1307—1333年)中,元王朝就相繼更換了9任皇帝。尤期是自英宗被弒以后,帝位紛爭、自相殘殺的局面一幕接著一幕。這種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斗爭極大地削弱了元王朝的統治基礎和實力,對其統治秩序的惡化和崩潰起到了直接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元朝統治階級長期以來推行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政策,到元末最終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公開激化,在此基礎上爆發的紅巾軍大起義,敲響了元王朝的喪鐘。
元朝中期歷史:成宗時期
1294年元世祖駕崩后,雖然太子真金早死,但是元世祖曾賜真金的三子鐵穆爾“皇太子寶”并且讓他鎮守和林。隨后鐵穆爾在庫里爾臺大會中獲得重臣伯顏與玉昔帖木兒等支持,打敗真金的長子甘麻剌與次子答剌麻八剌等,鐵穆爾即皇帝位于上都,即元成宗。成為蒙古入元以來第一個繼位的皇帝。元成宗主要恪守元世祖時期的成憲,任用其侄海山(答剌麻八剌之子)鎮守和林以平定西北海都之亂,并且下令停止征討日本與安南。在內政方面專力整頓國內政治,減免江南部分賦稅。然而,由于元成宗過度賞賜,入不敷出,使國庫資財匱乏。到了其晚年,由于蒙古政權格局的痼疾,政治弊端逐漸暴露出來。
1307年正月,元成宗駕崩,由于太子德壽早逝,左丞相阿忽臺擁護皇后卜魯罕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安西王阿難答監國,并有意讓阿難答稱帝。海山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右丞相哈剌哈孫發動大都政變。他們斬殺阿忽臺,控制大都局勢,擁護率軍南下的海山稱帝,即元武宗。皇后與阿難答被元武宗斬殺,其回回部下退入西域吐魯番地區。鐵穆爾在位13年(1294—1307年),先后改用元貞(1295—1297年)、大德(1297—1307年)兩個年號。鐵穆爾執政期間基本是屬恪守成憲。
西北地區方面,早在元世祖時期,由于他的大汗之位不受四大汗國的承認,使得當時窩闊臺汗海都有意奪回蒙古汗位。海都統轄葉密立(今新疆額敏東南)一帶且與欽察汗國友好。元世祖為了避免在南征南宋時被海都背刺,遂扶持八剌獲得察合臺汗位以牽制海都。然而在1268年,海都、八剌和欽察汗忙哥帖木兒以元世祖過度漢化、違背祖宗成法為由,在塔拉斯河招開庫里爾臺大會結盟反元。他們以海都為盟主,共同瓜分中亞行省,聯合對抗元朝與伊兒汗國,史稱海都之亂。元世祖派伯顏北上平亂,海都與新任察合臺汗篤哇采用游擊戰的方式回避決戰。1287年海都聯軍伙同鎮守遼東的東道諸王乃顏與哈丹襲擊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元世祖親率大軍擊敗之,派伯顏、玉昔帖木兒與李庭平定東北乃顏,主持西北軍事。1289年海都再犯和林,最后其勢力被驅出阿爾泰山以西。而哈丹于遼東高麗一帶游擊,至1292年敗亡。
元成宗即位后,任命其侄海山(后繼位為元武宗)總領漠北諸軍。1301年海都聯軍被海山和晉王甘麻剌擊潰,史稱鐵堅古山之役。海都于戰后去世,其子察八兒繼位,窩闊臺汗國被篤哇掌控。1303年由于篤哇被欽察汗脫脫蒙哥擊潰,就與察八兒共同派使者向元廷請和,脫脫蒙哥也向元廷請和,而伊兒汗本來就支持元廷,至此四大汗國皆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雙方廣設驛路,解除封禁。不久之后,窩闊臺汗國被察合臺汗篤哇與元朝元武宗先后攻滅而亡,察八兒投降元朝。到了其晚年,由于蒙古政權格局的痼疾,政治弊端逐漸暴露出來。
元朝中期歷史:武宗時期
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成宗鐵穆爾死于玉德殿,年僅42歲。鐵穆爾兄答剌麻八剌的次子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親答已于二月到達京師,并與中書省右丞相哈剌哈孫取得聯系。為搶在三月三日卜魯罕皇后稱制前舉事,他們于三月二日率兵入宮,發動政變。斬支持立世祖之孫阿難答為帝的左丞相阿忽臺,擒阿難答,愛育黎拔力八達稱監國。此時,其兄海山正揮軍南下,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答已北迎海山,會于上都,決議擁海山為帝,并誅殺阿難答,廢卜魯罕皇后。二十一日,海山在大安閣即位,是為武宗。
元武宗因愛育黎拔力八達有功,冊封他為皇太弟(即未來的元仁宗),相約武宗系與仁宗系交替稱帝,即武仁之約。元武宗時期,加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給予孔子的家族與弟子一些稱號。為了解決元成宗時期的財政危機,元武宗設置常平倉以平抑物價,下令印制至大銀鈔,然而反而使銀鈔嚴重貶值。此外他將中書省宣敕與用人權劃歸給尚書省。1311年元武宗因沉耽淫樂、酗酒過度,年僅31歲死于玉德殿,愛育黎拔力八達順理成章地以監國者總攬朝政[32],由皇太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是為元仁宗,這次是元朝首次和平繼承帝位。
元朝中期歷史:漢化運動
元仁宗力圖改變元武宗時造成的財政枯竭、政制混亂的局面,他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并且減裁冗員、加強中央集權以整頓朝政。他曾令王約將《大學衍義》譯為蒙文,賜臣下說“治天下,此一書足矣。”并將《貞觀政要》和《資治通鑒》等書摘譯為蒙文,令蒙古人與色目人誦習。1312年元仁宗將其儒師王約特拜集賢大學士并將王約“興科舉”的建議“著為令甲”,至此恢復科舉制度。本次科舉以程朱理學為考試的內容,史稱延祐復科,最后錄取護都答兒、張起巖等56人為進士 。
他還倚重漢人文臣,處死蒙丞相托克托等,排除朝中異己。財政方面,元仁宗取消元武宗的經濟措施,并且于1314年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查清地方田產,史稱延祐經理。任用床兀兒統軍,擊敗察合臺汗王也先不花以平定西北地區。然而元仁宗未能制止太后答己干預朝政,也無力制裁備受太后重用的重臣鐵木迭兒貪贓枉法。在繼承問題方面,元仁宗以王約輔助皇太子碩德八剌,并且聽從鐵木迭兒的建議,廢除武仁之約。他將元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外放鎮守云南、次子圖帖睦爾放逐海南島。 仁宗即位之第五年,即延祐三年(1316)十二月,立嫡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兼中書令、樞密使[33]。同年冬天,元武宗舊臣皆感憤怒而擁護和世琜叛變,最后敗走漠北,依附察合臺汗國。1320年元仁宗駕崩后,皇太子碩德八剌即位為元英宗 。
元朝中期歷史:皇位更替
延祐七年(1320)正月,36歲的仁宗病死于大都光天宮。碩德八剌于三月登上皇帝寶座,是為英宗。元英宗續實行元仁宗的以儒治國、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的政策,并于1323年下令編成并頒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他還下令拔除權臣鐵木迭兒在朝廷的勢力。然而支持鐵木迭兒的蒙古與色目保守派厭惡元英宗的新政,有意發動政變。1323年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趁元英宗去上都避暑之際,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南坡地刺殺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仁宗系自此未能再奪得皇位 。
泰定帝召回被放逐到海南島的武宗系圖帖睦爾為懷王。泰定帝于1328年七月崩于上都,丞相倒剌沙擁立七歲的阿速吉八為帝,是為天順帝。而鎮守大都的燕帖木兒與伯顏擁立周王和世琜于漠北、懷王圖帖睦爾于江陵,同年圖帖睦爾先至大都繼位,是為元文宗。之后,兩都之爭由此展開。十月,上都陷落,天順帝被俘[35]。隔年和世琜于漠北和林稱帝,即元明宗。元文宗放棄帝位,派燕帖木兒迎元明宗繼位,并且被立為皇太子。然而燕帖木兒毒死元明宗,復位元文宗,改元天歷,史稱天歷之變。
元文宗時期大興文治,1329年設立了奎章閣學士院,掌進講經史之書,考察歷代治亂。又令所有勛貴大臣的子孫都要到奎章閣學習。于奎章閣下設藝文監,專門負責將儒家典籍譯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編纂《元經世大典》,兩年后修成,為元朝一部重要的記述典章制度的巨著。然而丞相燕帖木兒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導致朝政更加腐敗。1333年元文宗去世后,為洗刷毒死元明宗的罪行,遺詔立年僅七歲的明宗次子懿璘質班為帝,是為元寧宗。但元寧宗僅在位不到兩個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兒也去世。元明宗的長子妥歡貼睦爾被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從靜江(廣西桂林)召回并立為帝,是為元惠宗,又稱元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