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功男士“三件套”
正所謂女人如衣服,古代成功男士“三件套”:妻、妾、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古代成功男士“三件套”相關信息,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古代成功男士“三件套”:
古代的那些成功男士——官員、財主、雅士,大多都離不開三種女人:妻、妾、妓。
我們不要從骯臟的角度去審視他們的這點低級趣味。事實上,他們之所以需要這三種女人,是因為這三者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同的功能,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首先,妻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妻子是家里的女主人,是一個家庭的門面。所以,古代男人在選擇妻子時,是非常慎重的。這個慎重,主要體現在講究門當戶對。也就是說,妻子的美與丑,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出身,是身份。娶妻,更注重的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聯姻。
娶回家中,妻子要負責傳宗接代。不管這個男人擁有多少女人,但只有妻子所生的兒子才是“嫡子”,才是家族的法定繼承人,其他的庶子,地位就非常低了。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賈環,一為嫡子,一為庶子,在賈府的地位可謂天壤之別。
正妻之外,古代成功男士往往會娶上幾房小妾。男人選擇妾,就不會像選擇妻那么慎重了。妾,不需要什么門當戶對,也不需要什么身份、地位,妾只需要一個標準,那就是美貌。要討男人喜歡,要讓男人心曠神怡。
雖然說,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傳宗接代的功能——尤其是在正妻生不出兒子的情況下。但實事求是的說,妾的主要功能就是供男人歡愉的。而這種歡愉,是舉案齊眉、端莊嚴肅的正妻不能給予的。
有了妻妾,男人為什么還需要妓呢?因為男人需要社交。而在社交場合,妓就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妻和妾,是私人的,是不可能與人分享的。但妓就不同了,她是公共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秋水共長天一色,豈不快哉?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真正的名妓是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質的。琴棋書畫,吹拉彈唱,都能信手拈來。所以才能出現在男人的社交場合,秀色可餐,左右逢源。這,其實是一種雅趣。
也許有的女性讀者會提意見了:憑什么女性要按照功能分類,來滿足男人的不同需要呢?
其實,這是沒有什么道理可講的。非要講道理,那就只有一個:因為這是男權社會。
男權簡介: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大多數文化都形成了男權制,并持續了數千年之久,只有少數例外,例子有人類學家米德所研究的一些島國和蔡華研究的我國云南省的摩梭文化。因此,可以斷言,男權制是一個跨文化的現象。
盡管女性主義理論千差萬別,但是在一點上保持高度一致,那就是:男權制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永恒的,它有人為建構的成分,而且是可以改變的。其實,在最近100年間, 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一改變與女性主義理論家、實踐家的努力有關,是風起云涌的女性運動的直接后果。
男權制在西方學術話語中被稱為父權制(patriarchy),原因大約在于從詞根上講男權制與父系的(patrilineal)、男性家長(patriarch)同源,相對于母系的(matrilineal)、女性家長(matriarch),表示一種男性占據統治地位的兩性不平等的制度。但是從眾多的關于父權制的定義來看,父權制與男權制完全重疊,應當可以通假,視為同義詞。
定義
下面我們看一組關于男權制(父權制)的定義:
--男權制就是將男性身體和生活模式視為正式和理想的社會組織形式。(Battersby,10)
--這是一個系統的、結構化的、不公正的男性統治女性的制度。男權制包括這樣一些制度(如政策、實踐、地位、機構、角色和期望)和行為,它們為男性授予特權(較高的身份、價值和特權)。這些制度和行為構成了性別主義的概念框架,后者反過來維護前者,將前者合理化。男權制的核心是對男性特權和權力的維護和將其合理化。(Hatfield, 34)
--長期以來最令人驚異的一個事實是,作為女性的對立面,男性的活動總是被當作絕對重要的,文化體系對男性的角色和活動賦予了絕對的權威和價值。(Lugo, et al., 19)
--男權制:一個社會由男性統治,是認同男性的,男性中心的,這個社會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壓迫女性。(Johnson, 5)
--男權制(父權制)又稱男性中心主義(androcentrism)。所謂男性中心是指:注意的中心在于男性及其活動。(Johnson,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