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坤寧宮的歷史趣事
為什么康熙之后的清朝皇后都不愿意住坤寧宮?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關于坤寧宮的歷史趣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關于坤寧宮的歷史趣事:
坊間有傳說清朝皇后不居坤寧宮是為了避亡者的晦氣,如崇禎皇帝的周皇后即在此自縊身亡。其實,清朝入關之后,已經有三位皇后曾居于坤寧宮,孝惠章皇后(科爾沁親王吳克善孫女,順治外甥女,順治的第二任皇后)、孝誠仁皇后(索額圖侄女,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遏必隆之女,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康熙的前兩位皇后不但住在坤寧宮,也死在了坤寧宮,史書上說“薨”,另外有一位只當了不到半天的孝懿仁皇后,之前做皇貴妃時住在承乾宮,因為封后前已經纏綿病痛許久,恐怕也很難移宮了,所以只能說住過坤寧宮的可能性很小。
皇后真正不居坤寧宮,其實是從雍正朝開始,雍正自己由乾清宮遷養心殿,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也就是《甄嬛傳》里的那位皇后,當然命運和電視劇里演的是不一樣的,居于養心殿后寢宮東耳房體順堂,明代稱隆禧館,雍正修葺后未命名,咸豐始名綏履殿,光緒初年才改名體順堂,還有慈禧太后寫的匾額。雍正之后的皇后們干脆在東西六宮定住處,這個“中宮娘娘”的名頭略有些名不副實。如乾隆的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就住長春宮,二配皇后烏拉那拉氏,雖然后位沒有被廢,但是以皇貴妃之禮安葬,也就沒有皇后的謚號,這位也是《還珠格格》里面那位皇后的原型,生前住養心殿旁的體順堂,注意哦,不是電視劇里的坤寧宮。
此后,嘉慶的孝淑睿皇后住毓慶宮,道光的孝全成皇后、咸豐的孝貞顯皇后(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慈安”,東太后)都住鐘粹宮,就更不在坤寧宮居住了。不過請注意,嚴格來說,清朝皇后禮法規定的中宮位置,還是在坤寧宮,所以,皇帝與皇后大婚時的洞房還必須設在坤寧宮,夫妻共居三日之后,才遷居寢殿生活,這個地方是在坤寧宮東首間和東次間,即所謂東暖閣。這一點,和明朝又有很大不同,明朝皇帝的大婚洞房是在皇帝的寢宮,即乾清宮。不過由于清朝皇帝多為成年后登基,因此,有清一代,真拿坤寧宮當過洞房的,也只有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
另一位少年天子順治,即位十三年間都住在位育宮(即今故宮保和殿),他的兩次大婚都沒能在坤寧宮舉行,直到順治十三年坤寧宮修葺完畢,他的第二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才得以搬入坤寧宮。而順治皇帝本人,在順治十二年之后就長居南苑行宮,就離得更遠了。為什么康熙之后,清朝的皇后不再按照之前的舊制居于坤寧宮?原因恐怕并非其中“死過人”這么簡單,而是清代政治特色導致的結果。
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坤寧宮已經空置了30多年,而這位老皇帝不但在孝懿仁皇后(那位半天皇后)去世后不再立后,自康熙二十三年,改建暢春園之后,更大部分時間駐蹕于此園,晚年更是只有重大典禮儀式才回紫禁城,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駕崩于暢春園清溪書屋。
此后,雍正皇帝再未在暢春園住宿,將其改為祭祀、追思亡父的場所,而自己新建了圓明園,并逐步擴建,成為日常起居辦公之處,自此形成了清朝獨特的“宮苑體制”。
據圓明園專家張恩蔭統計,從1707年到1860年,圓明園存在了153年,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代皇帝每年的園居時間遠遠超過了紫禁城的“宮居”時間。其中雍正、道光、咸豐每年園居200天以上,道光皇帝園居時間最短的一次是201天,最長一次達354天。
乾隆每年的園居時間大致四個多月,比他宮居的110多天略長,其余時間,這位皇帝或北上避暑或下江南。每年園居時間最短的皇帝是嘉慶,與其父乾隆大致相仿。在此背景下,后宮自然追隨皇帝活動,乾隆的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甚至死在了隨同南巡的路上,因此,除了“大婚”這種濃重禮儀味道的活動不得不依照“祖制”在坤寧宮舉行,其余時間皇后的起居完全沒有必要被限制在逼仄的坤寧宮東暖閣內,更何況隔壁就是五味齊全的屠宰場。
坤寧宮簡介:
坤寧宮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筑之精華。屬于北京故宮內廷后三宮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坤寧宮宮名字出自《道德經》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貞。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對,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貴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間之唯一,皇后的寢宮取自道德經中的,坤得一以寧這一句,故名坤寧宮,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寢宮名乾清宮。
坤寧宮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兩次毀于火,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順治二年(1645年)重修,順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陽清寧宮再次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延燒此殿前檐,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乾清宮代表陽性,坤寧宮代表陰性,以表示陰陽結合,天地合壁之意。
在明代,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面闊九間,原來是正面中間開門,有東西暖閣。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時,崇禎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寧宮自縊身亡的。
清代,除東西兩頭的兩間通道外,按滿族的習俗把坤寧宮西端四間改造為祭神的場所。從東數第三間開門,并改成兩扇對開的門。進門對面設大鍋三口,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動。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親自祭神。
坤寧宮位處交泰殿之北,是皇后的正宮。“坤寧”為坤地寧定之意。清代,坤寧宮按照滿族習俗進行了改建,改建后的坤寧宮形制富于滿洲文化特色:正門不居中而偏東側,隔扇門改為木板門,窗戶亦改為吊搭窗,沿北西南三面設萬字炕,俗稱“口袋居”,以及陳設薩滿教祭祀神堂等。坤寧宮坐北面南,面闊連廊9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明代是皇后的寢宮。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后,為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仿盛京清寧宮,改原明間開門為東次間開門,原槅扇門改為雙扇板門,其余各間的欞花槅扇窗均改為直欞吊搭式窗。室內東側兩間隔出為暖閣,作為居住的寢室,門的西側四間設南、北、西三面炕,作為祭神的場所。與門相對后檐設鍋灶,作殺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間設欞花扇門,渾金毗盧罩,裝飾考究華麗,坤寧宮改建后,即成為清宮薩滿祭祀的主要場所。
坤寧宮的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時的洞房。房內墻壁飾以紅漆,頂棚高懸雙喜宮燈。洞房有東西二門,西門里和東門外的木影壁內外,都飾以金漆雙喜大字,有出門見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設龍鳳喜床,床鋪前掛的帳子和床鋪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織繡,上面各繡神態各異的一百個玩童,稱作“百子帳”和“百子被”,五彩繽紛,鮮艷奪目。
清朝皇室每年都要舉行大大小小的祭祀,這也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職責之一。在這些祭祀中,有一些是要皇后進行的,而且地點就在坤寧宮中。滿族是一個極其敬重神明的民族,因此祭祀、祭神對于滿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另外,滿族的居住設計有著不同于漢族的特色,根據滿族傳統風俗,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由于滿族人以西為上,故西墻供神或祖宗牌位。西炕一般不住人,南北炕以南炕為大,長輩住南炕,晚輩住北炕。
由于以上的原因,在順治十二年,清朝對坤寧宮進行了改建,除東西兩頭的兩間通道外,按滿族的習俗把坤寧宮西端四間改造為祭神的場所。每逢大的慶典和元旦,皇后還要在這里舉行慶賀禮。
自此以后,坤寧宮就成了專門的祭祀場所,也是一個十分神圣的地方。當然,它還有另外一個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時要在這里住兩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宮殿。當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經結婚的話,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了。
因此說,清朝真正在坤寧宮里住過的皇后并不多,只有清朝初年幾位皇后住在這里,即順治帝廢后、孝惠章皇后,康熙帝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其余皇后們大多在東西六宮有自己的住所,比如說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后生前住在長春宮,嘉慶帝孝淑睿皇后生前住在毓慶宮,道光帝孝全成皇后、咸豐帝孝貞顯皇后、光緒帝孝定景皇后住在鐘粹宮等等。
康熙四年(1665年)玄燁大婚時,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寧宮行合巹禮。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大婚,溥儀結婚也都是在坤寧宮舉行。雍正皇帝以后,皇帝移住養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寧宮,坤寧宮實際上已作為專供薩滿教祭神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