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身邊的“特務”趣聞
三國歷史上鬼見了都怕的曹操身邊的“特務”們是怎樣的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曹操身邊的“特務”趣聞,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曹操身邊的“特務”趣聞:
讀過《三國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難發(fā)現(xiàn),三國時魏國的奠基人曹操設置的“校事”,就是一個類似明朝東西廠的特務機構。世人皆知,曹操疑心病特重,對誰也不放心。幾年前,電影《錦衣衛(wèi)》播出后,身邊許多人便認為大明王朝是“特務機構”最多、特務最猖獗和社會最黑暗的時代。是朱元璋開創(chuàng)了利用“特務”秘密刺探消息、監(jiān)督官與民的先河。
這可能有點“抬舉”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其實,讀過《三國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難發(fā)現(xiàn),三國時魏國的奠基人曹操設置的“校事”,就是一個類似明朝東西廠的特務機構。世人皆知,曹操疑心病特重,對誰也不放心。為了及時掌握群臣和民間對他是否忠心,便廣布耳目、刺探隱秘,這跟他詭詐殘忍、善用權謀的心理也十分吻合。
《三國志》里說,建安元年,曹操拜司空(三公之官)。三年,回到許昌,初置軍師祭酒(這是司空的僚屬,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來出現(xiàn)一種特殊的官員“校事”,第一任校事的頭目是盧洪、趙達。至于他們如何為所欲為、濫用權力、殘害無辜,古典古籍里著墨不多,但記有當時軍中流傳的諺語:“不畏曹公,但畏盧洪,盧洪尚可,趙達殺我。”這與大明王朝官員和百姓聽到魏忠賢、劉瑾的惡名立即懼怕的心理是一樣的,這足以說明曹操的“特務”都是鬼見愁一般的人物。
曹操時的法曹椽(相當于現(xiàn)在的最高大法官)高柔,曾就“校事”嚴重破壞朝政與體制等向曹操進諫:“設法分職,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達等數(shù)以憎愛擅作威福,宜檢治之。”曹操卻回答:“卿知達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舉而辨眾事(事無大小皆能偵悉),使賢人君之為之,則不能也。”曹操說的很坦然,如果將全部精力用在“刺舉”上,賢人君子能做得到嗎?這說明,這些“校事”是在曹操默許下行事的,但曹操又根本沒拿他們當人看(起碼沒把校事跟賢人君子同等對待),這也是曹操對待“特務”的態(tài)度跟大明王朝統(tǒng)治者寵信特務的最大區(qū)別,否則像高柔那樣的正直法官也會遭特務暗算。
史書載,數(shù)年間,吏民被“校事”刺探及秘密抓捕的案件多達萬計,高柔等始終上表要求核對虛實還民公道。從這些記載看,曹魏的“特務”構陷起“冤假錯案”并不比明王朝東、西廠和錦衣衛(wèi)誣陷的案件遜色。
在“特務”的設置上,曹操的后代跟朱元璋的子孫也是一樣的,越往后越猖狂。到曹魏第四代曹芳接位,校事的權力絲毫不比明代東、西廠小,他們上察宮廟、下攝眾司。法造于筆端,獄成于門下。直到司馬氏專權之后,考慮到校事都是曹魏舊人,才下旨撤銷校事一職。
校事簡介:
官名。掌偵察刺探。三國魏、吳置,吳亦稱典校、校曹、校郎、校官。.
俞正燮《癸巳存稿·校事》:"魏吳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廠衛(wèi)……或謂之典校,或謂之校曹,或謂之校郎,或謂之校官"。
曹操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曹操在中國的影視劇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現(xiàn),但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帝王,毛澤東曾說“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2013年11月,復旦大學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曹操既非一些史學家認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