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身邊點燈人錢海軍個人事跡心得體會
不論刮風下雨,只要老人們一個電話,他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去,為他們修電燈、換插座、換保險絲。能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他還自學了電視機、洗衣機、電磁爐等常用家電的維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百姓身邊點燈人”錢海軍個人事跡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
百姓身邊點燈人錢海軍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1
,寧波慈溪電力部門啟動了“千戶萬燈”困難殘疾人住房照明線路改造項目。西藏日喀則、吉林敦化、貴州安龍和四川布拖……這次,錢海軍和他的志愿團隊還走進偏遠地區,為6000多戶人家完成了線路改造。
如今,錢海軍已從當年的“小錢同志”變成了現在的“錢師傅”。在他的影響下,“百姓身邊點燈人”的隊伍已經達到了1200多人。他身上的這束光,正在變成一片燈海。
錢海軍:我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志愿者,發揮著各自的能量,心里非常開心。
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埋頭苦干;二十三年如一日,助老扶困,無私奉獻。錢海軍同志正是千千萬萬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杰出代表,他點亮的不僅是萬家燈火,還是困難群眾心里的希望之光。他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時代楷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幸福源自奮斗、成功在于奉獻、平凡造就偉大”。
百姓身邊點燈人錢海軍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2
原先在電力小草志愿服務隊時,唐潔就時常聽說錢海軍。,唐潔被調往錢海軍團隊,如愿以償地和“偶像”共起事來。如今,志愿服務中心在冊志愿者達1200余名,累計開展服務超3萬余次,服務時長超21.3萬工時,從一個錢海軍到“人人都是錢海軍”。
胡群豐,團隊里第一個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全國捐獻編號是410;周豐權,義務捐血10多年,累計獻血量60000毫升,相當于12個普通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王軍浩,總是第一時間認領任務,就連孩子高考期間都能隨叫隨到……
隨著規模擴大,錢海軍主持制定了標準化管理手冊和服務手冊,對團隊組織建設、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管理程序和考核評比等進行細化、量化和標準化,提高公益慈善內部治理水平。志愿服務中心除了“千戶萬燈”,還推出了“星星點燈”未成年人社會體驗、關愛空巢老人“暖心行動”“燈亮萬家”表后線維修服務等6個志愿服務項目。
“我服務過的一位新四軍老戰士曾說,當年他是扛著槍沖在前面打鬼子。”錢海軍說,“現在我是拎著工具箱沖在前面為人民服務。”
百姓身邊點燈人錢海軍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3
10月的一天,友伍在自家院子里第一次見到錢海軍:個子不高、頭發不多,略有點禿頂,鼻梁上架著一副普通的邊框眼鏡,裝束十分樸素,看上去有種農村人特有的樸實。看到錢海軍把屋子的角角落落看了一遍,就指出了“沒有安裝漏電保護器”“線頭搭接的地方絕緣沒有做好”等用電安全隱患,友伍的內心逐漸從疑惑變成佩服,并開始對他口中的“千戶萬燈”項目充滿了期待。
日嘎村有四十多戶殘疾人家庭,錢海軍在走訪中看到,有的家里用不起電,有的屋子里雖然有燈照明,但是電線卻用膠布纏著,和梁上掛著的玉米搭在一起……這一幕幕,都讓這位“老電工”感到有些震驚。鄉村電工稀缺,缺乏專業的培訓,操作不十分規范,在整個四川涼山,像日嘎村這樣困難群眾用電難、安全隱患多的現象并不鮮見。
燈泡不亮了誰來換?電表壞了找誰修?電路跳閘怎么辦?帶著這些問題,,錢海軍先后三次來到四川涼山布拖縣,開啟了“千戶萬燈”項目的“點燈”之旅,免費為當地112戶困難殘疾人改造住房照明線路,照亮了彝族群眾的生活,也點燃了他們的夢想。
百姓身邊點燈人錢海軍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4
“啪”的一聲,燈亮了。不用回頭,錢海軍就知道,身后一定是開心的笑臉。
這幾乎是錢海軍每天經歷的場景。作為國網浙江慈溪市供電有限公司客戶服務中心社區客戶經理,他拎著一只工具箱義務為居民提供電力維修服務,一修就是23年。
23年來,錢海軍結對服務了100多位殘疾、空巢、孤寡老人,還捐助了27名貧困學生。服務范圍也從最初無償提供電力維修改造服務,到群眾無論大小事都隨叫隨到。后來他干脆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登在了報紙上。
寧波市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主任傅立韻:這個電話號碼一公布,在離慈溪60多公里的寧波,70多公里的寧波北侖電話都打來了。
,寧波慈溪電力部門啟動了“千戶萬燈”困難殘疾人住房照明線路改造項目。西藏日喀則、吉林敦化、貴州安龍和四川布拖……這次,錢海軍和他的志愿團隊還走進偏遠地區,為6000多戶人家完成了線路改造。
如今,錢海軍已從當年的“小錢同志”變成了現在的“錢師傅”。在他的影響下,“百姓身邊點燈人”的隊伍已經達到了1200多人。他身上的這束光,正在變成一片燈海。
錢海軍:我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志愿者,發揮著各自的能量,心里非常開心。
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埋頭苦干;二十三年如一日,助老扶困,無私奉獻。錢海軍同志正是千千萬萬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杰出代表,他點亮的不僅是萬家燈火,還是困難群眾心里的希望之光。他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時代楷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幸福源自奮斗、成功在于奉獻、平凡造就偉大”。
百姓身邊點燈人錢海軍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篇5
7月,西藏日喀則,海拔4500米的仁布縣普松鄉果措村。
村民多吉次仁早早地在等候。他身后的家由泥巴、木頭和石塊砌成,屋內光線黯淡。當地村民大多住著這樣的房子。錢海軍此行,就是為了照亮這些泥巴房。
顧不上嚴重的高反,錢海軍一下車便查看線路情況。“屋里全是裸線,老化得厲害,全得換。”“屋外裝上漏電保護器和空氣開關,確保安全。”“老兩口60多歲了,在床頭裝上開關,方便。”3個小時后,屋子亮堂堂。多吉次仁笑出了滿臉褶子:“扎西德勒!”
2月,吉林延邊,冰寒未消。錢海軍一行人來到敦化市城山子村,走進劉暢、劉響姐妹倆的家。家人去世、母親出走,空蕩蕩的家連一盞臺燈也沒看見。
“正是長身體的年紀,燈光不好視力會越來越差。”錢海軍搭起炕桌,安上節能臺燈。姐妹倆在暖光中攤開作業本,眉眼彎彎:“這盞‘寧波燈’真亮。”
“寧波燈”照亮了雪域高原,照亮了黑土地,也照亮了黔西南和大涼山。,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發起“千戶萬燈”殘疾人貧困戶室內照明線路改造公益項目,項目曾兩度獲得中央財政立項支持。7年來,錢海軍走到浙江、西藏、貴州、四川、吉林等地,行程20余萬公里,為7000余戶家庭送去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