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倫敦演講:留學生擇業、創業
有關留學生最關注的擇業、創業等話題,青年導師李開復怎么看?未來科技取代部分人力的趨勢,留學生找工作的時候該如何應對?博士論文專注語音識別、互聯網公司職業經理人開復老師,無疑在這方面有預測的權威。而經歷17個月和癌癥作斗爭,開復老師又有哪些開悟?他會縱容女兒把攝影當成“富二代嗜好”嗎?來看開復老師和學生們的互動。
留學生回國要盡快接地氣
Q:留學生回國后如何盡快本地化?
L:無論就 業還是創業,海歸回到國內是同時加分也扣分的。優勢是你們的英文好,學位高,受了很好的教育,有國際化視野等,但接地氣方面,了解中國狀況、人脈方面是扣 分的。留學生在國內的人脈不該放棄,在英國(房源)結交的朋友未來也是潛在可加分的。如果你想知道國內的創業環境,我也來了,徐小平也來了,其實找到VC并不困 難。如果你對某個產業有興趣,你要花多點時間跟國內的產業保持聯系。
Q:留學生在海外和在國內創業的利弊各是什么?
L:如 果回國創業,我強烈建議先融入環境。一些VC說海歸不接地氣,其實這是個短視的看法,留學的過程是給自己的一生充滿養分。回去的一霎那可能有點脫節,我建 議你加入一個創業公司,幫它做海外擴展、市場或者你專業相關的工作。熟悉狀況后,一兩年內就可以出來創業。除非你是技術型創業,在國內國外沒有明顯差別。
在海外創業,接地氣會比較困難,你最好找個老外伙伴來幫你接地氣,或者做個技術型公司。
Q:留學生擇業時該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替代人力的沖擊?
L:人工智能無論對藍領還是白領都會取代部分人力。這也是未來世界最巨大的機會和挑戰。你可以想象,人們失業后可能對國家和社會造成什么樣的挑戰。
任何機械式、重復式的,沒有灌輸獨一無二思考 的工作,都有危險。很多人不知道美聯社90%的文章是機器寫的。一個標準的翻譯、記者,可能都會受挑戰。翻譯到人人影視字幕組的程度,就是不可替代的(也 是創新工場的一項投資哦)。(大笑)任何有關情感、人情味、幽默感的勞動,像心理分析師,也是不可替代的。讓你的工作不具有重復性,就是保護它不被取代的 方法。
我的小女兒決定做攝影師。我給她分析,自動對焦技術一下可以拍1000張照片,回去再對焦,你們還有未來嗎?業余者用Instragram發的照片已經有你的八成(功力),用單反的人拍的也到你的九成了,全民都會攝影。全部給她分析完,她說,爸爸,但這就是我的最愛,我認為我就是能做到機器不能做的。然后,我就支持她。
講了這么多機器會取代這取代那,最終,自己的最愛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你做的是最愛,哪怕世界上只剩十份這種工作,你還是有機會得到它。
歐美式中國式兩種創新可互補
Q:英美和中國在創新上有什么區別?創新工場有沒有考慮跟英美有更多在技術、人才上的合作?
L:創新工場在硅谷有辦公室,投了20多個美國(房源)項目。這意味著我們認為,中國式創新和歐美式創新有不一樣并且值得互補的地方。
歐美尤其硅谷最具代表性的創業者,以突破式創新為夢想,希望顛覆商業模式,給用戶全新 的體驗和驚喜,比如喬布斯的蘋果。中國式創新是迭代式創新,一開始走小市場,了解用戶,不斷迭代,讓產品越做越大,最后有了龐大的市場和用戶群,用戶對產 品非常忠誠。當市場足夠大時,尤其中國有6億用戶,賺錢可以推遲。
商業模式方面,歐美公司相對簡單:我為你做產品和服務,你付我錢,天經地義。中國人就比較繞:我要讓你永遠愛上、依賴我的產品,一直不收費,總有一天我會找到迂回的方法收你的錢或一部分錢,甚至收別人的錢,總之要把用戶群做大,滿足用戶需求,深度、快速理解執行。
我認為中國式的商業思維超過歐美。中國和歐美的合作是很自然的,歐美在做前人未做過的產品和服務方面有潛力,但中國公司會在如何尋找獨特、巧妙的商業模式上、如何把用戶量做大、不急于賺錢、不急于上市這些方面領先,雙邊有相當大的互補性。
人生低點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Q:剛出校園的學生可能會在較長時間里經歷比較困難的人生低點。您有這樣的低點嗎?您怎樣解決問題、擺脫困境?有沒有建議給離校學生,避免我們出現類似錯誤?
L:每個人都會遇到相當多低點,但事過境遷回頭看,每個低點都是人最好的學習機會。遇到低點,要有深深的信心,堅持過去以后一定是收獲。
我的低點很多,比如微軟告我,說我跳槽Google不對。它要是把我告倒,我一輩子就完蛋了,這很低吧;比如得癌癥,算低吧,也許生命就這么結束了。
遇到大事越多,意志力就越強。微軟的官司我都碰到了,這算什么;癌癥我都打敗了,我還 怕什么。你的每一個挫折都是學習的機會,也是增強意志力的機會。面臨低點我就想,我只專注我能改變的,我不能改變的,多想無益。微軟告我,我能做的就是讓 法官認知我沒有做錯任何事,跟律師合作,把所有我能挖到的證據和資訊挖出來,形成強有力的辯證。
官司Google幫我埋單了,不過還是感覺孤軍奮戰,因為它沒辦法幫我解決輸贏問題。我不會整天去看報紙報道,因為那個沒完沒了。那期間我坐飛機,掏出一本自己的雜志,想喝杯香檳放松,這時空服遞給我一本雜志,我就在封面上……(全場爆笑)
“從前我爭分奪秒改變世界,
現在我學會讓一切慢下來”
Q:很 多年輕人野心勃勃想要改變世界,但這并不容易。喬布斯成功前每天從早到晚打電話,沒人理。他們往往成功后又會告訴你,跟隨你的心就好。跟隨我的心,我就想 明早睡到9點,晚上打dota……您之前非常忙碌,四點起床,六點趕飛機,每天12個小時都在run。但生病后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觸,可以談談嗎?
L:以前,我鼓勵青年“跟隨你的心,你可以改變世 界”,“人生只有一次,要把握當下,分秒必爭”。這是我前五十年的生命哲學。生病后,我有了新的體驗,那就是純粹這么做是不對的,要求每個人都去改變世 界,是很無理的。每個人把自己做好,這個世界就已經很美好了,我們憑什么有這種傲慢,認為我可以改變世界?什么改變是更好?世界需要你來改變嗎?這都是我 們不可思議的傲慢。只要盡力把自己做好,做自己應做、愛做的事,對大部分人來說就很好。對有些人,活著是爭取體驗,要深深地活在當下,而不是改變世界。
我在臺灣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說,哇你們家什么時候種了桂花,這么香。他說,早就種了,你來過我家三次,不知道嗎。我發現他家后面陽明山的景好美,后院的搖椅好舒服。朋友說,這些從前統統都有。
可見過去我繃得太緊。現在,哪怕我要做一個分秒必爭改變世界的人,有時還是該讓自己慢下來,感覺自己的靈魂,感覺世界的奧妙和美好。如果每天都圍著創業、投資、改變世界、賺錢轉,太辛苦。為何不放下,聞聞桂花的香,看看世界的美,聽聽古典音樂,看看美麗的藝術?
女兒想做攝影師?
精明爸爸的如意算盤
Q:我是個攝影師,在盡可能地嘗試賺錢,但還沒有看到曙光。你能給攝影師們一些建議嗎?
L:你不選擇寫code,工程,會計這些機會多的方向,有勇氣、刻意選擇了攝影這樣不好找工作的,一定是在興趣和天賦上有過人之處,有強烈的passion和渴望。
我對小女兒說,“讀完書以后我就不養你咯”。我希望她不要依賴,不要把這個變成富二代 嗜好,沒有走該走的路。她有件事我很佩服。我們到任何一家餐館吃飯,她脖子上總是掛著5磅重的相機,名片帶在身上見人就發。跟人說你的baby很可愛,我 幫ta拍張照吧。這里面有種“無論如何要完成我的夢想”的精神。
我們也沒有逼她賺錢,但她說,爸爸你說了嘛,以后我要靠自己,我高中就可以賺錢啊。她給校刊拍照,一個同學收100塊臺幣(合3元美金);在街頭幫可愛的小動物小baby拍照,那些父母就會不好意思地說,好啊那你來我家拍吧。她自己的business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雖然我剛才講,攝影技術慢慢會被業余者或機器追上,但在捕捉magical moment、構思上,我相信你們至少還有十年可以探索。
我大女兒學服裝設計,這方面恐怕人工智能很難超越。所以我的一個如意算盤是,哪天大女兒可以雇小女兒,服裝設計要拍model嘛。我給大女兒灌輸,哪天你開了studio,我可以投資你,但是要帶著妹妹一起玩。(全場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