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的節日由來
正月十五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國稱中元節 ,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下元節的節日由來,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下元節的節日由來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并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
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爐煉丹。
下元節的風俗
1、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的活動
民間折紅綠紙為仙衣,折錫箔為銀錠,裝入白紙糊的袋中,正面寫“謹言冥寶一封、彩衣一身上獻某某受納”,下書“子孫某某百拜”,背面寫“某年、某月、某日謹封”,俗稱“金銀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還有其它常見的祭拜祖先活動。
2、道專門場所的有關活動
這一天,道觀做道場,為民眾解厄除困,民眾前往道觀觀祭,并在道觀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
水官大帝禹的誕辰日,各地禹廟等大禹紀念場所常有祭祀活動。
4、做糍粑等食俗
這一天,人們在家中做糍粑并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
5、家中拜祭下元水官
每逢下元節來臨,水官下降凡間巡查人間善惡,為人們解除災難。家家戶戶張燈三夜,在正廳上掛著一對提燈,并在燈下供奉魚肉水果等。
6、“水色”等戶外活動
水,和“水官”有關,色,色彩豐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節吃什么好
1、“五谷主偶像”米果
下元節,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稱“五谷主生”(也稱“五谷母生”)。潮汕地區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農具、五谷的“尖擔”、“粟穗”等食品。
2、米果
客家的下元節,十月十五是相傳為三界公誕辰,雖有敬祀,但不如上元節(元宵)和中元節(鬼節)熱鬧。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也稱為“完冬節”。農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類食品,謂“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戲之俗。
3、糍粑
客家農村有句俗話:“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燒。”糍粑質地細膩柔韌、潔白晶美,筷子夾起來軟軟的,心里升騰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時可就別太心急,以免燙了口舌。嘗一口更是口感味鮮,細滑沁甜,米香而不膩,好吃好吃。
4、芋仔包
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紡錘形,由芋子或馬鈴薯作為主料,餡料相當豐富。餡料是芋子包最關鍵的因素,把香菇、魷魚、蔥花等放入鍋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時舀起來,倒入切碎的菜料。
下元節是鬼節嗎?
并不是,下元節只是隆重的祭祖和拜水官的節日,因為正值深秋初冬,盼望田里莊稼能夠獲得雨水滋潤,因此也有希望來年能夠風調雨順的寓意。而中元節和清明節還有寒衣節才是被稱為三大鬼節,尤其是中元在農歷的七月十五,傳說這一天是已故親人從地府回來享受供品的。
下元節的詩句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
宋·蘇軾
中秋天氣未應殊,不用紅紗照座隅。
山下白云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
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
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下元日扈蹕朝拜景靈宮》
宋·宋庠
令月開真館,宸游薄太霄。
躬行原廟禮,更作蕊宮朝。
寶扇森排羽,仙輪恍御飚。
霞觴浮桂液,瓊饌薦芝苗。
日霽樓先曉,天深樹不凋。
繁禧將浩劫,世世會楊寥。
《下元日詣會慶節所道場,呈余處恭尚書》
宋·楊萬里
琳宮朝謁早追趨,漏盡銅壺殺點初。
半縷碧云橫界月,一規銀鏡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壽,散作非煙滿王虛。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陰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詣天慶觀寶林寺》
宋·陸游
朝罷琳宮謁寶坊,強扶衰疾具簪裳。
擁裘假寐籃輿穩,夾道吹煙樺炬香。
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
鳴騶應有高人笑,五斗驅君早夜忙。
《下元日朝謁回與李秉文冒雪過承天寺因題二詩》
宋·李復
北風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簁塞空墮。
焚香初自蕊宮歸,投鞭來就僧廬坐。
乾坤一色飛鳥絕,市井無聲百買餓。
貧粟未給貧民啼,空屋漏穿不可過。
僧爐有令禁觸火,袖手指直凍欲墮。
缸暖微聞蝗蚓鳴,客寒對作橐駝坐。
叩鐘擊魚呼眾起,持缽分糜救晨餓。
一參木佛古因緣,試舉丹霞有何過。
《寄題張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種葵花但取面勢向陽》
宋·楊萬里
行盡葵堂西復東,葵花元自不曾逢。
客來問訊名堂意,雪里芭蕉笑殺儂。
主人未肯便山林,賞月吟風酒更琴。
每一登堂一揩眼,誰知半點向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