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千萬不能做六件事
2023年鬼節的時間是8月30日,星期三。又稱中元節,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鬼節千萬不能做六件事,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鬼節千萬不能做六件事
1、床頭掛風鈴,風鈴容易招來鬼魂,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2、夜游,八字輕的人盡量不要夜游。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4、忌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鬼魂的食物。
5、忌亂踩冥紙,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忌亂踩。
6、忌潑水。中華民間認為,中元節下雨,地官會很高興,因為鬼害怕水,容易被淹。
中元節的八大禁忌
1、勿撿路邊的錢:這些錢買路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勿偷吃祭品!這些是屬于鬼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2、避免晚上拍照:鏡子或手機這種東西,很容易撲捉到不干凈的東西,若是在晚上拍照,說不定就把不干凈的東西給拍進去了,那就等于沾染了晦氣的東西,運勢也會下滑的。
3、不亂踩冥紙:這天,路邊往往有燒紙的人,散落的冥紙不要亂踩,那是燒給鬼魂的錢財,往往會有鬼魂在撿拾,如果你踩到他們的東西,他們不高興那你就要倒霉了!
4、不要亂拍人肩膀: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節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5、不要下水游泳:這地府的鬼全部放出來到陽間,水里是十分不安全的,若你還執意去游泳,很容易成為水鬼的替身,所以,這天一定要禁忌下水。
6、不要熬夜:熬夜容易讓你精神狀態很差,鬼魂會在你精神狀態很差,陽氣低落時乘虛而入。
7、床頭忌掛風鈴:風鈴容易招來鬼魂,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8、忌吃貢品:貢品是給已逝去的人準備的,偷吃貢品是一件不尊重他們的表現。
中元節是幾月幾日
中元節是每年的7月15日。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它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的來歷
中元節這個節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于農事的豐收,常寄托于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并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于東漢后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節的習俗
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中元節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獲,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祭鬼
清明與中元都祭祀祖先,但中元這個“鬼節”與清明不同之處在于,它不但旨在讓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脫超生,而且還顧及孤魂野鬼。所以“普度亡魂”,是七月十五這個特殊日子的關鍵詞。
在盂蘭盆會中,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謂地獄中的餓鬼,這項活動的目的是超度亡靈、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黃昏或晚上進行,活動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可達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誦經、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糧、凈水在四周揮灑,為鬼魂施食。
在浙江的一些地方,民間于此日在地上供施酒食,叫“施野鬼食”,在路邊焚燒紙衣,叫“施野鬼衣”,有的還焚燒紙車、紙馬,意在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讓他們找見歸去的路,速速離開。
城隍出巡
明清年間,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會舉行祭壇會,有聲勢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稱其為“三巡會”。
七月半這日,跟其他兩日一樣,由城隍神率同新江司、長人司、高昌司、財帛司,從邑廟(城隍廟)出發,地方官在前為其清道,行至西門外邑厲壇賑濟孤魂。
城隍老爺出巡的儀仗輿從十分壯觀,有活人裝扮的皇隸到諸鬼相,還有旗鑼隊、花燈隊、高蹺隊、彩船隊等等,走遍城內的主要街巷,好像是一出聲勢浩大的陽間陰府時空穿越的戲劇。
河燈度孤
中元節放河燈,據說是從上元節(元宵節)的張燈習俗而來。民間認為,上元是人節,中元是鬼節,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用木、紙、荷葉等做成荷花形狀,中間點上燈盞或者蠟燭,有的還在燈上寫明亡人的名諱,放于水中,任其漂流,為的是給亡魂照明引路,讓他們早日到達理想的彼岸。“七月半”之夜,放河燈的人多,看河燈的人更多。夜色中螢火萬點,煞是好看。而人們也相信,如果一盞河燈在水中沉沒,那就是一個亡魂已經投胎轉世,而如果燈漂得很遠或者靠岸,就代表著亡魂到了彼岸的極樂世界。這就是“放河燈”所寄托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