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張玉滾先進事跡
張玉滾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區農村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也照亮了孩子們的心靈之路;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時代楷模張玉滾先進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代楷模張玉滾先進事跡(篇1)
2001年8月,剛剛師范專業畢業的張玉滾,跟著老校長來到學校,走進自己當年上課的教室,映入眼簾的是“破桌子,破水泥臺子,里面坐著十來個土孩子”。而當下最困難的是,沒有老師教這些“土孩子”。看著孩子們清澈無邪、渴望知識的眼神,張玉滾鼻子陡地一酸。從那以后,21歲的張玉滾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堅守著一份淳樸與清貧,用無私的愛澆灌山村的教育之花。盡管嘗盡了山村教學的酸甜苦辣,但學生的成績和進步讓他覺得一切都值得。家長們常說:“有了玉滾,我們的孩子有希望了。”聽聞此言,張玉滾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堅守放飛孩子們的夢想。
2001年到2006年的5年間,靠著一根從老校長手中接過的扁擔,張玉滾從大山外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希望。這根扁擔挑書本教材、學具教具,也挑油鹽醬醋、蔬菜大米,從2001年到2006年,張玉滾踩著老校長的腳窩窩,風里來雨里去,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有一年正月初十凌晨5點鐘,張玉滾和學校里的教師陸喜安扛著扁擔,拿了幾個涼饃往鎮里書店趕,一直走到正午才到達。沒顧上休息,挑選好幾十公斤重的課本、練習本、粉筆后,用扁擔挑著走路往學校趕。一路緊趕慢趕,晚上10點多鐘,兩人才走到尖頂山山頂。汗水在眉間結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腫,腳底板也磨出了一片水泡,每走一步都鉆心地疼。
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倆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個山洞,把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小心翼翼放好。他們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沒等天亮就往回走,崎嶇的山路上,他挑著一副沉甸甸的擔子冒雨前行,一步一滑,幾次摔倒。他的擔子裹得嚴嚴實實,生怕被雨淋濕了。因為,那里面裝的是學生的課本……
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打開一看,干干凈凈,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一年新學期,眼看就要開學了,書本還沒到齊,情急之下,張玉滾讓愛人抱著幾個月大的女兒,坐個機動三輪車到高丘鎮拉書本。回來途中,因山高路險,迎面過來一車輛,三輪車躲閃不及,不幸翻倒,張玉滾的女兒瞬間從妻子懷抱中狂“飛”出去,當場殞命。一個鮮活的小生命犧牲在為學生運書本的路途中,張玉滾至今不敢在妻子面前提起這個傷心的往事。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張玉滾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至今,張玉滾騎壞了4輛摩托車,輪胎更換的次數更是數不清。
時代楷模張玉滾先進事跡(篇2)
張玉滾是河南省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他不忘初心,主動放棄在城市工作機會,扎根深山17年,矢志不渝奮斗在鄉村教育一線。他愛崗敬業,學校師資緊缺,他潛心鉆研每一門課程,苦練教學本領,千方百計上好每一堂課。他無私奉獻,寄宿學生多他學縫衣做飯,學生家庭困難他慷慨解囊,山區不通車,他用扁擔把學生教材和學習用品挑進大山,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照亮山區孩子求學之路。張玉滾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稱號。
近一段時間,張玉滾的先進事跡集中宣傳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認為,張玉滾為了山區教育事業,甘守清貧、默默耕耘,在大山深處為孩子們點燃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忠誠踐行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愧為新時代人民教師的杰出代表和光輝典范。廣大教師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_,以張玉滾為榜樣,大力弘揚愛國奮斗精神,潛心教書、用心育人,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好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努力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
“時代楷模”發布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授予張玉滾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跡的短片。中宣部負責同志為張玉滾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榮譽證書。發布單位有關負責同志、首都教育界和社會各界代表等參加發布儀式。
時代楷模張玉滾先進事跡(篇3)
最近學習了模范教師張玉滾的先進事跡,我學習后深受感動,深深地體會到優秀教師的事跡平凡又偉大,感人的事跡催人淚下,他的事跡動人、令人感動,值得學習和深思,他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張玉滾教師的事跡體現了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學習、熱愛學生。他把愛獻給了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工作中鑄就了閃光的師魂,為我們樹立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榜樣。從模范教師張玉滾的身上,我看到了模范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的高尚品質,對工作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樂于助人的高尚職業道德。張玉滾老師有著愛黨、愛國始終視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業務實敬業,不畏困難,勤于探索,勇于創新,勇攀高峰的獻身精神;他們做學問嚴謹務實、腳踏實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教學生言傳身教,厚以載德,他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甘為人梯,無怨無爭地為祖國培養優秀人才。
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應該以模范教師為榜樣,學習他的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學習他以德立教、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以教育為快樂,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扎扎實實地干好本職工作,把全部的愛獻給教育事業,獻給我們的孩子們。從事教學以來,我一直以為“在其位,謀其職”就是把書教好,開啟孩子們的智慧之門,教育孩子們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學習了模范教師張玉滾的先進事跡,我大受啟發。曾記得霍懋征老師“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座右銘;盤振玉老師的“一切為了大瑤山的孩子”的話語;林崇德老師要“培養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些都深深將我感動。同樣是平凡的人,他們于平凡中見偉大!這正是我畢生的心愿,在平凡的崗位上,象他們一樣,將愛的陽光灑向所有因我們而幸福的人!
一、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孩子們,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孩子們、感化孩子們,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于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教師對孩子們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孩子們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孩子們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們,幫助孩子們,對差異的孩子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三、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我們是直接面對孩子們的教育者,孩子們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于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孩子們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幅教書育人的重擔。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應該以模范教師為榜樣,學習他們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們以德立教、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以教育為快樂,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扎扎實實地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全部的愛獻給教育事業,獻給我們的孩子們。其次,要熱愛孩子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會以模范教師為榜樣,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去,全心全意為孩子們服務。愛不應該是掛在嘴上,也不應該是膚淺的凡事包辦,而應該深入到思想落實在行動上。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我們有責任把孩子們教育好、保護好、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教師的愛護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嶄新的精神風貌,向優秀教師那樣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獻為榮。積極進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探索,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對他人寬容一些,多與人為善,與己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腳踏實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立足自己的崗位,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實際行動為我們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代楷模張玉滾先進事跡(篇4)
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只為改變山里娃的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他,雖然收入微薄,但17年資助學生多達300多名。從教的黑虎廟小學因交通困難,學生每學期的課本都是他靠著肩上的一根窄窄的扁擔挑進大山的。而這一挑,就是5年。面對山里學校缺師少教的現實,他不得不把自己練就成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科學樣樣精通的“全能型”教師。他,就是“時代楷模”張玉滾。
張玉滾,現任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他扎根黑虎廟小學,先后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當地人把他的事跡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人。
2018年9月,中宣部授予張玉滾“時代楷模”稱號。2018年12月,入選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2019年2月,榮獲“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2019年4月,榮獲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19年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敬業奉獻模范”。 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
河南南陽市鎮平縣黑虎廟村,坐落在伏牛山深處,村里人要走出大山,得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但“80后“時代楷模”張玉滾,卻在黑虎廟小學堅守了18年。
18年前,因為老校長的一次邀請,他放棄了城里月薪千元的工作,來到黑虎廟小學當起了月薪30元的代課老師。18年的時間,他用扁擔,翻山越嶺挑回孩子們的學習用品。18年間,妻子落下殘疾,女兒因車禍奪去生命。他曾經一度想離開這個令他傷心的地方,但因為孩子們渴求的眼神,他最終選擇依然堅守在這里。
張玉滾說:“學生能夠從深山里走出去,能夠學有所成,能夠用知識改變命運,能夠走上好的工作崗位,這就是老師感覺到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只要黑虎廟小學有學生,我會依然選擇堅守。 ”
時代楷模張玉滾先進事跡(篇5)
央視網消息:與同齡人相比,“80后”張玉滾顯得滄桑許多,風華正茂的年紀皺紋卻早已爬上眼角。他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只為做好一件事:改變山里娃的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
偶然的鼻子一酸,成了村里離不開的先生
張玉滾工作的黑虎廟小學位于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北部深山區的黑虎廟村,屬于高丘鎮。從地圖上看,這里距離縣城70多公里,并不算太遠。然而,一座座大山卻像鐵桶一般,把黑虎廟圍困其中。
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夢想、心心念念的追求。
2001年8月,師范專業畢業的張玉滾,跟著老校長來到學校,走進自己當年上課的教室,映入眼簾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臺子,里面坐著十來個土孩子”。最困難的還在于,沒有老師教這些“土孩子”。看著孩子們清澈無邪、渴望知識的眼神,張玉滾鼻子陡地一酸。
從那以后,21歲的張玉滾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教后,由于山里交通不便,張玉滾一扁擔一扁擔將學生的課本挑進大山。這一挑就是5年。
張玉滾清楚地記得,有一年冬天特別冷,山里潮氣大,滴水成冰,本來就難走的八里坡,更加濕滑難行。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的書本還在高丘鎮上。正月初十凌晨三點多,張玉滾和另一名老師路喜安就扛上扁擔出發了,一步一滑直到中午才趕到鎮上。向路邊人家討碗熱水,吃了從家里揣來的幾個涼饃,他倆又趕緊挑著幾十公斤重的教材、作業本往回走。
晚上十點多,兩人才走到尖頂山頂。此時,肩膀早已磨腫,腳上水泡連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鉆心。他們實在走不動了,只好找了個山洞,把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小心翼翼地放好,兩人在一旁坐了大半夜。
第二天一早繼續趕路,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可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的,打開一看,干干凈凈,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一根窄窄的扁擔,挑起山里娃的“上學夢”。家長們常說:“有了玉滾,我們的孩子有希望了。”
有他在,一個孩子都不會失學
黑虎廟小學一共有75名學生,其中40多人在校住宿。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還有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
哪個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們都在哪兒住,誰上學需要接送……張玉滾一清二楚。
2014年6月,晚上10點多,張玉滾正在批改作業,接到張朋爺爺打來的電話,說孩子還沒到家。6歲的張朋是學前班的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學校6點就放學了,孩子咋還沒回去呢?張玉滾立刻和妻子打著手電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邊兒發現張朋靠著大石頭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張玉滾看著心疼,舍不得叫醒張朋,就俯下身子,讓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倆輪流背著張朋走了足足一個小時,把孩子安全送回家。
在張玉滾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黑虎廟小學頑強地“生存”著。一年又一年,孩子們從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張玉滾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一名大學生,到現在已有16名大學生。
山里缺師少教,他把自己練就成全科教師
由于學校條件艱苦,師資力量不足,張玉滾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師。“不耽誤一節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課”,是張玉滾給自己定下的“鐵律”。
數學課上,張玉滾運用直觀教學法,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鐘表表盤、正方體、長方體等教具;科學課上,他帶領孩子們去野外考察,自己動手做實驗,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學校缺少體育設施,大課間時,他就和孩子們圍成一圈玩抵羊斗雞,活動課還經常領孩子們去爬山。
為讓山里的孩子也能說一口純正的英語,張玉滾自己掏腰包買來錄音機和磁帶,先跟著一遍一遍學。在課堂上,他一邊播一邊教,有時候一個發音,就讓孩子們反復練上十幾遍。張玉滾打趣地說:“發音要練好,可不能讓孩子們將來出去了說一口黑虎廟英語,讓人笑話!”
17年來,最讓張玉滾牽掛的,永遠只有他的那群孩子。
2013年10月,天還沒亮,張玉滾騎摩托車到高丘鎮中心校開會。當時山上起了大霧,在一個急轉彎處,摩托車剎車失靈,撞上一塊大石頭,張玉滾摔暈過去,差點掉下懸崖。在醫院住了沒幾天,他就急著回學校,在妻子的攙扶下站上講臺。
“上課!”
望著講臺上頭裹紗布的張老師,憨厚樸實的山里娃喊出“老師好”后,禁不住哭成一片……
大山外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但張玉滾卻始終難以挪開他的腳步。問及將來的打算,張玉滾的回答詩意而簡單:“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大山里的孩子,而我更愿意做一輪明月,守望這片希望之花,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