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活動主要事跡
事跡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跡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志愿服務活動主要事跡如何規范擬定?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志愿服務活動主要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志愿服務活動主要事跡【篇1】
鄭喜,漢族,1952年10月出生,金陵小區業主委員會成員,現居住金陵社區。多年來,她孝敬公婆二十年如一日,善待鄰里親如一家人,熱心公益事業助人為樂,贏得了廣大居民的贊譽。她的家庭連續二年被延北街道評為“平安家庭”示范戶,她本人連續三年被評為金陵社區物業管理先進個人。
小時候鄭喜的父母孝敬雙親,與兄弟姊妹和睦相處給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著她。當鄭喜成為別人的兒媳,成為一名母親時,她暗下決心自己也要像父母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孝敬自己的父母公婆,為孩子做好表率。結婚前,母親叮囑她:身為人妻之后,可不能像在家這樣嬌慣自己。在婆婆家要勤快,家務活要多做,要孝敬公婆。她把母親的話牢記心間并身體力行。1976年,鄭喜在阿克蘇結婚。由于早年家庭比較困難,婆婆積勞成疾,很早就落下了一身病。鄭喜結婚后,她一直把公婆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孝順,給他們梳頭理發、洗腳、修剪指甲,給婆婆洗澡、擦背,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當時家庭生活很困難,鄭喜要一邊工作,一邊料理家務,還要精心照顧婆婆。婆婆常年心臟不好,鄭喜就自己省吃儉用省下錢來調理好婆婆的飲食,常常是婆婆吃過后她再吃。婆婆去世后,公公天天愁眉不展,鄭喜就時刻守在他的身邊,并安慰公公說:一定會照顧好他的晚年生活。為了讓公公轉換心情,她每天想著法子給公公變換花樣,做可口的飯菜。買了骨頭,她自己都舍不得吃,讓丈夫和公公多吃點。每當公公有個頭疼腦熱,她都比自己生病還要急,拿藥喂藥,一趟趟跑診所、上醫院。經過鄭喜的細心照料,公公的情緒終于開始好轉,能經常出去散散步。街坊鄰居們對鄭喜是既贊嘆又佩服。很多人都對鄭喜的公公說:“即使親閨女,也不會這樣孝順啊!”
退休后,鄭喜全家搬到了昌吉,但是她經常回去照看公公,有一次,她坐車回家,看到公公慌忙將床單往床底下塞,她擔心公公生了什么病,就在公公不在的時候,去公公床底下拿出了床單,這才發現公公大小便失禁了。床單臭烘烘的,她二話不說,趕緊拿出去將床單洗的干干凈凈。公公回來發現自己的床單被兒媳婦洗了,坐在板凳上哭了起來,鄭喜安慰公公說:“爸,這是我應該做的,我會好好孝敬您的。”如今,在兒媳婦鄭喜的悉心照料下,老人身體依然健康,鄰居們都知道老人家有個孝敬公婆的好兒媳。現在要是有人問老人長壽的秘絕是什么,老人肯定會很自豪的說:“得有個像俺這樣的好兒媳婦才行。”
鄭喜常說對“孝順”她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讓老人氣順,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收獲的。
在小區里,為使群眾能過上舒心的日子,鄭喜做出了無私地奉獻。剛剛60歲的她,因操勞過度,皺紋過早地爬上了她的臉龐,頭發也全變的花白了。
鄰居的大小事情都喜歡找她幫忙,而她都能盡心盡力一幫到底,受到鄰里的愛戴。她經常去社區一些老人家中探望,這些老人也把她視為親人,有事便向她訴說。
鄭喜所居住的小區里有一位叫趙桂芬的老人,因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加上年事已高,身體也患有不少病,時而還臥床不起,無人照顧,鄭喜把老人的困難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她經常都會去看望趙桂芬老人,幫她收拾房間,晾曬被褥,每月還幫助老人買糧油。
有幾次居民區里停水,鄭喜就從遠處為老人提來生活用水,她還常年為老人代買水電氣,代繳物業費。每次家里做了好吃的她總是第一個想到老人,親自將飯菜送到老人家里,就別說老人家里的日用品、做飯的調料等等,她都會用心為老人購置,早早為老人妥善安排好,比老人的親人還貼心。
鄭喜幫助過很多像趙桂芬這樣的老人。雖然也有家人不理解的時候,但她卻總是一如既往的忙個不停,看到別人家夫妻吵架,她就上去勸和。看到小區里有垃圾、小廣告,她就隨手清理。社區搞活動她也是積極參與到其中,社區里十字繡、編織手工藝室總是不乏她的身影。每年社區大年三十開展“紅紅火火過大年”活動時,她總是騰出自己辦年貨、陪家人吃團圓飯的時間,在社區為空巢老人包餃子,陪老人們一起吃團圓飯。
幾年來,鄭喜從點滴做起,幫助了無數人,做了無數件好事,她總是教育自己的子女,在今后的道路中多做一些善事,多幫助有困難的人,她無時無刻用自己的拳拳愛心譜寫著自己的平凡人生,用她的一言一行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志愿服務活動主要事跡【篇2】
錢強,男,漢族,共青團員,現就讀于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現為太原理工大學學生會常委、青年志愿者中心負責人,中國扶貧基金會“善行100·愛心包裹溫暖行動”項目山西地區高校負責人。
從加入太原理工大學青年志愿者中心成為志愿者以來,三年中,他始終熱心于校園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從勸募愛心包裹關愛貧困兒童到走進敬老院關懷孤寡老人,從為農民工募捐衣物到幫護殘障人士,從火車站春運志愿者到城鄉社區掛職,在青海、在廣西、在北京,也都能看見他志愿服務的身影。他曾被評為“校優秀志愿者”、“校優秀共青團干部”、“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志愿者”、“太原中博會優秀志愿者”、“太原能博會優秀志愿者”、“太原鐵路局春運優秀志愿者”、“中國扶貧基金會優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在太原理工大學團委老師指導下,他在校內外積極策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活動,并親身參與其中,走在學校志愿者工作一線,在學生中起到了良好帶頭作用,為營造文明和諧、團結進步的社會氛圍貢獻了他自己的一份力量。
利用假期和課余時間組織開展志愿者活動,給人的感覺是忙碌的`,但他卻又是快樂的。奉獻愛心,溫暖他人是他的工作準則,他將以實際行動,繼續履行志愿者義務與職責,努力實現志愿者價值。
志愿服務活動主要事跡【篇3】
__,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學生,漂亮的80后女孩。和許多同齡人不一樣的是,她的寢室里化妝品,首飾,衣服,而她每年的獎學金,幾乎都捐給了那些家庭貧困的孩子;她的課余,也花在了對農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務上。本科4年,她是武漢農民工子弟學校“屋頂小學”的編外教師;畢業后,又志愿去貴州山區支教。6年來,她累計志愿服務5000小時,走訪1.8萬公里。
“屋頂小學”來了大學生老師
4月21日,小雨初晴。一路顛簸,從常青花園站下車,穿過幾條曲折狹窄的小巷,再繞過一片破舊的房屋,__和她的3位同學拎著大包小包帶給孩子們的小禮物,趕到“屋頂小學”成才分校門口。“郎姐姐來了!”__剛剛進校園,就被同學們了。孩子們像群小鳥一樣迅速圍攏。
“屋頂小學”名叫凌智小學,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高家臺菜市場的屋頂。樓頂平臺孩子們升旗、做操、游戲的地方。高家臺前不久的拆遷,孩子只能四處流動。
3月,一篇關于“屋頂小學”的報道,深深觸動了當時讀大一的__:簡陋、嘈雜的環境,求知若渴的眼神……她決定竭盡所能去幫助“流動的花朵”。
__為學生開設“課堂”。最初月里,她往返“屋頂小學”17次。學校被感動了,同意由__組織有特長的大學生志愿者,每周五為學生們上美術、舞蹈、音樂等課程。
從此以后,寒風凜冽的冬日,驕陽似火的酷暑,每周去一次“屋頂小學”,__和同學們風雨無阻的“必修課”。能給學生們上好課,__反復觀看和琢磨優秀課程視頻,聽課記錄和心得寫了厚厚一大本。她還經常對著鏡子一遍又一遍地試講,直到嗓子疼得說不出話。
就,__了4年。4年里,她和志愿團隊還募集衣物1200余件、學習用品500余件、資金5000元,用于資助貧困農民工子女。她牽線組織“屋頂小學”十幾名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和武漢理工大學不同班級結對子,為學生解決每年的學費。
10月19日,__組織“屋頂小學”孩子走進武漢理工大學校園參觀,“一路上,孩子們興奮得又是叫又是唱,邊走邊看邊在本子上記”。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爭先恐后將寫的觀后感給朗坤看。看著那一行行童稚的文字,她的眼睛濕潤了。
貴州山區開放支教花朵,本科畢業的__入選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生支教團,并擔任隊長。如火8月,她帶領支教團前往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支教一年。
__主要承擔龍里縣城關三小畢業班級的英語教學任務,該校90%的學生是農民工子女。教學質量,__把寢室當成了自習室,拿出當年備戰高考的勁頭,言小言小頻道反復修改十幾次,挑燈備課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飯。
不懈努力,__倡導的“快樂英語、激情英語”教學活動初見。“之前是上課,月以后下課卻成了最難的事情,幾次都要班主任出面,強制下課。一年的努力,我的200多名學生畢業考試平均分了91分。當聽到消息時,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__回憶道。
正當教學步入正軌,__卻在學期開學時遇到了另難題:5個孩子因貧輟學了。__決定和隊友上門去看一看。
4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__終于來到學生家。她驚呆了:家里除了床鋪,幾乎家具,墻板“千瘡百孔”,大點的縫隙能容人進出。她和同伴趕緊公益網幫孩子籌集學費,民政局幫孩子父母辦理社會救濟……
__和同伴們周末走訪了龍里縣的鄉鎮,倡導了龍里縣貧困學子項目庫,一年里募集了4萬余元物資,發放到各鄉鎮的學生手里。“樸素的想法,不想看到孩子貧困而放棄讀書,放棄他的夢!”
除了讓孩子們能上學,還要讓上好學。__她們承擔起龍里縣少先隊總輔導員的工作,在幾所學校中了“明天——七彩陽光工作站”,下設雛鷹志愿者基地、素質拓展訓練營和心理援助愛心聯盟等機構。少先隊大隊部也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在那里每孩子一樣的,一樣的自信,一樣的快樂,一樣的富有愛心。”__說。
__的堅守,感染了身邊同學。12月,武漢理工大學團委成立“__關愛農民工子女青年志愿服務隊”,結對幫扶農民工子弟學校。
課余,朗坤還到武漢周邊的農民工子弟學校調研。她憧憬著將來能夠“愛心聯盟”等主題行動,近100項志愿服務,動員武漢地區高志愿者團隊與農民工子弟學校1000個幫扶對子,服務6到8萬名農民工子女。
“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希望在,明天在,年輕失敗!”這是__喜歡的詩句。她說,為農民工子女志愿支教,很辛苦,但一次偶然讓__走近一群農民工子女,與“流動的花朵”結緣。6年來,她風雨無阻前去支教。反復追問:到底是“定力”在支撐女孩,讓她可以堅守這么久?總在設想,女孩肯定有不同尋常之處。可是,失望了。她普通的女孩,生活、學習順順當當,波瀾不驚,偶然的機遇讓她牽起那些農民工子女的小手,志愿生活就開始了。
“是未來的希望,所孩子都一樣。”農民工子女需要,__想幫助,希望把“托起來”。正是善念,使她義無反顧走過6年風雨路。6年里,她的執著,她的堅韌,已不知不覺習慣。是啊,當志愿服務生活的一,一切都那么自然。
志愿服務活動主要事跡【篇4】
12月3日,渝北區石船鎮,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志愿者帶領留守兒童玩耍。
“海面倒影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12月3日,舒緩柔和的歌聲給寒冷的冬日平添了一股暖意,在渝北區古路鎮草坪村,郭明義愛心團隊重慶大學分隊的年輕志愿者們來到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身邊,陪伴他們度過一個充滿愛的周末。
剛見面時,老人和孩子們都有些拘謹,同學們默契十足地唱起了歡快的歌曲。娃娃們頓時來了興趣,圍成一圈,跟著歌聲一起搖晃著小腦袋;盡管老人們沒有跟著哼唱,但還是不住地為年輕人鼓掌,滿是皺紋的臉上流露著笑意。
氣氛調動起來后,大學生們一個個與老人、孩子結對。有的當起了“乖孫孫”,拉著老人的手,噓寒問暖、捶背揉腰,為他們打掃房間;有的成了“知心大哥哥”、“愛心大姐姐”,陪著留守兒童聊天,給他們講故事,同他們玩游戲。
同時,愛心團隊還送上了同學們湊錢買的暖手袋、靠墊、水果、食用油等慰問品。73歲的謝惠珍婆婆歡喜得眼圈都紅了,“我的孫孫和他們一樣大,他如果沒去廣州打工,肯定也會和這些年輕人一樣孝敬我。”
志愿者鐘清告訴記者,如今渝北區古路鎮已成為郭明義愛心團隊重慶大學分隊的慈善親情教育基地,在這里,關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將成為愛心團隊的一個長期活動。
同學們一有空就會來到老人和孩子中間,給予關愛,為他們提供各種幫助。大家還會記錄下老人和孩子們的生日、愛好、心愿,通過向微博、網站發帖,來獲得社會廣大愛心人士的關注。
“古路鎮歡迎大家來感受慈孝文化。”古路鎮黨委書記唐文武介紹,今年以來,古路鎮已吸引了俄羅斯、日本、非洲等20幾個國家的參訪團來參觀新農村建設和慈孝文化。結合全鎮慈孝文化建設,鎮上也成立了由機關干部、大學生村官、青年學生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伍。下一步,這支隊伍將走進各大高校,宣講慈孝故事。
同時,古路鎮還向全市愛心市民敞開大門,歡迎他們來鎮里體驗慈愛與孝道。
志愿服務活動主要事跡【篇5】
我叫趙德虎,是中文系的一名學生。現在中文系擔任宣傳部部長一職,同時也是本校白鷺原文學聯合會的會長。我的志愿服務事跡可追溯到很小的時候,孩提時的我就樂于服務別人。而真正參與系統的志愿服務活動應該從12月份開始。那時我還不是學生會的成員,但在學生會組織同學為校區掃雪的活動中,我毅然便參加了。因為我覺得,學校就是我們自己的家園,要想營造一個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就必須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共同為之努力。雖然校區不是很大,但由于人力不是很多,我們干的都很辛苦,但看到每個同學能夠安全的在校園里行走,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大一下學期,學生會舉行了換屆,我懷著一種能夠服務于同學同時又能鍛煉自己的想法積極去參與了新一屆學生會的選舉,由于平時的工作比較積極,我幸運的進入了中文系學生會,成為了一名能夠為同學們服務的志愿者。新的學生會剛剛成立便迎來了校運動會,在運動會期間,我主要擔任帶隊的任務,每當我把隊員們帶到比賽場地心里便有一種安慰;當看到我們的隊員取得了好的成績心里便有一種喜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中文系最終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清明節掃墓活動中,我也積極主動的去參加了進去。 在參加掃墓活動時,我感覺到了一種責任,對烈士而言保衛祖國是他們的責任,而對我現在而言,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我的責任;他們用生命服務于人民,我們就應用辛勤的勞動服務于社會。此時此刻更讓我感覺到一個志愿者的責任所在,同時也堅定了我在支援者的崗位上信心,鼓勵我更好的做下去。
從大一到大二上學期,我一直擔任中文系的宣傳部副部長,在職期間,我始終以盡自己所能,做最好的宣傳為宗旨,作出了很多宣傳版面都取得了不錯的評價,當然這也是我們宣傳部所有人員的功勞和榮譽。也正是有自己的辛勤工作為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在大一獲得了“優秀團員”和“優秀學生干部”稱號。現在我依然在學生會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依然會盡自己所能作好自己的工作,把我們系的宣傳工作作到最好。
不僅僅是我在學生會的工作上經常參加志愿活動,在我擔任白鷺原文學社的工作是我也經常走入志愿者的行列。我們社團本著為同學服務的宗旨,經常也搞一些公益活動。10月1日,我們社團組織新生參加游老頂山的活動,但這次活動更有意義的是我們將與一群智障兒童一起游玩。說實話,爬山已經就很累了,還要帶一群有智障的孩子一起的確更加辛苦了。但一路上,我和我的社員們沒有一個人有一句怨言,陪著孩子們一直走下來。孩子們走不動了,我們背著;餓了,我們把自己的食物給他們;哭了,鬧了,我們不停的哄著。那天大家都很累,但那天大家又都是開心的。孩子們因為玩好了而高興,我們因為看到他們開心而開心,我想這就是作為一名志愿者最好的收獲。
在我們的社團工作中,我們還不定時的去做一些公益活動,比如每隔兩個星期我會組織我的會員去養老院給那些失去關愛的老人送去快樂,幫他們打掃房間,擦擦玻璃,給老人們表演節目,在他們的微笑中我們也看到了幸福。
對于我個人而言,我也經常去參加一些資助活動,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給于我力所能及的幫助,希望我的幫助能給他們帶來幸福,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參與到志愿者的行列,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生命需要關愛,社會需要奉獻,青年志愿者就是不為名譽,不為金錢,無私無畏,無怨無悔,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唯愿真愛常伴人間。我們參加的這些活動,正是青年志愿者用實際行動來證實“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對社會主義建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精神,新的精神營造新的氣象。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需要在新氣象所營造的新舞臺上去盡己所能地體現自我的價值。學校和社會為我提供了這個舞臺,提供了發展自我的空間,我一定會在這個空間里,在這個時代發展的趨勢中去實現自我的價值,實現人生的意義,展現自我的風貌,用行動證明自己,為新的世紀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