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人孝老事跡材料
事跡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你是否在尋找“身邊好人孝老事跡材料”?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身邊好人孝老事跡材料篇1
孫__,女,1969年1月26日出生于武功縣代家鄉南留村一個貧困家庭。她于1993年1月嫁給張留村村民吳福建為妻,公公婆婆均已年老,身體常年患病,經常去醫院治療,家里負債累累,非常貧窮,她不但沒有嫌棄體弱多病的公公婆婆,相反一心一意照顧老人,伺候老人的衣食住行。
1995年,她結婚兩年多的時候公公因病徹底癱瘓在床,她毫無怨言,心甘情愿地承擔了照顧老人的重任,不嫌臟,不怕累,為公公洗衣服,收拾房子,端屎倒尿,做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是她從不喊累,一心承擔起家里所有的家務。對于這樣一個結婚不到兩年的新媳婦,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高尚品德,街坊鄰里都對她豎起大拇指,親切地稱呼她“張留村的好媳婦”。1998年被鎮上評為孝老愛親好兒媳。
2011年,公公病故,村里的群眾都說,老人實在有福氣,這輩子遇到這么善良孝順,識大體,顧大局的好兒媳,堅持十六年如一日地細心照料老人,使老人老有所依,病有所靠。使老人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子能生活的更舒心、安心。在長達16年的歲月里,孫__從來沒有說過一個臟字,沒有任何怨言。好多鄰居都對她說,“你是媳婦,沒有必要這么不顧一切地伺候阿公,這都是他女兒應該盡的義務”,但是孫__的回答每次都讓鄰居們感到無地自容,她會說,我既然嫁到吳家,就是他們家的一份子,就應該像親生女兒一樣照顧老人,贍養老人是每一個做兒女的應盡的義務。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丈夫長期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家里,家里的大小事務全由她一個人打理,婆婆年老體弱,患有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腦血栓等疾病,行走不便,孫__既要照顧兩個孩子上學,還要伺候婆婆的衣食住行,同時還要兼顧地里的農活,送走了久病多年的公公,緊接著又肩負起照顧婆婆的重擔,長年累月的高負荷體力勞動雖然壓得她有時候都快喘不過氣,但是并沒有打垮她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吃苦耐勞,直面困難的堅強心靈。
她每天堅持給婆婆梳頭發,農閑的時候就想辦法做些有助于婆婆疾病的營養品給她吃,陪她做康復鍛煉,擔心老人晚上睡覺不踏實,干脆搬到婆婆屋里陪她一塊睡覺,婆婆逢人就夸:“會歌是個賢惠媳婦,比我的女兒還親,我們吳家上輩子積德了才會有這么好的兒媳婦”。她無微不至地照顧身患多種疾病的婆婆,鄉親們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正因為孫__身上的這種正能量,在她的感染和影響下,兄弟姐妹團結友善、相處融洽、家庭和睦,整個大家庭長尊有序,形成了老人關愛子女,子女孝敬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圍,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恪守孝道,盡心盡力贍養老人,她的兩個孩子也在母親的嚴格教導下,十分孝順懂事,經常幫著媽媽照顧奶奶。
結婚二十三年來,她侍奉公婆,端水送羹,洗腳擦身,無微不至;多年來,她對公公婆婆和言細語,依順細膩,體貼入微。她的事跡就象小巷里的更聲,平淡而悠深,訴說的是綿綿延延的親情歷經歲月錘煉后的厚樸和甘醇。
在公公的眼里,她是甘愿奉獻,不求回報的好兒媳;
在婆婆的眼里,她是“貼心棉襖”;
在孩子們的眼里,她是“了不起的媽媽”;
在鄰居們的眼里,她是“翹大拇指的好媳婦”;
在親戚朋友的眼里,她是“孝心獻給長輩”的模范;
在許多人眼里,她是“我身邊的文明之星”……
她說,侍奉公婆,撫育兒女,是我該做的份內事,這世上沒有趟不過去的關,有苦才有甜,現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
身邊好人孝老事跡材料篇2
小林今年15歲,是市第一中學初三學生,小小年紀的她已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
小林生長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懂得感恩爺爺奶奶、父母、老師。對于上下樓的鄰居,見面時她都會親切地問一聲好。她說,一聲問候代表著她對他們的尊敬和愛,盡管并不完全都認識他們,也尊敬他們,因為他們和其他長輩都一樣地辛苦育人,付出是等同的?!叭绻硕昧烁卸?,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會拉近,一種動力與快樂就在心中油然而生?!?/p>
小林的父母是工薪階層,爸爸因工作一周回家一次,媽媽工作十分繁忙,晚上才回家吃飯。小林學會了自覺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給父母添負擔。父母下班回來后,她還會給他們捶背、按摩,和父母談談學習生活的事。每到周末,就是小林跟父母最珍貴的時間了。他們一起外出騎自行車、游玩,放松心情,盡情享受一周一次的團聚。
小林說,回報父母不一定要為他們做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主要體現在生活的細節里,哪怕很小,父母感受得到才最真切。母親陳敏靈在接受采訪時表揚女兒說:“她很聽話,學習、家務都會自覺去做,不需要家長操心。”
有空就和爺爺奶奶聊天
爺爺和奶奶是小林最想感謝的人?!盃敔斈棠桃簧穆纷吡艘淮蟀?,辛苦付出了一輩子,他們值得我敬佩,值得我學習,更值得我去愛。”小林說,“我常常會想,自己老了,或許也會和自己的爺爺奶奶一樣吧。面對這些,我們更要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讓老人對自己放心。”
在生活中,平時有空的時候小林會和奶奶一起坐在床上聊聊天,吃吃零食,也會和爺爺開開玩笑,逗他開心。小林說,雖然現在學習的任務很多很重,但是只要有空,她就一定會陪伴家人,因為共同相處的美好時光是買不來的。如果時光匆匆走過了,當想要報答他們的時候,他們卻不在了,這不是更讓人懊悔、痛心嗎?因此,空出來的時間,她總會留給家人,這種單純的天倫之樂比物質上的滿足更深刻、感動。
經常組織同學一起敬老
除了自己敬老,小林還經常組織同學一起參加敬老活動。今年3月,該校團委舉行的學雷鋒月活動中,她與其他班團干部合作,組織團員們以惠州一中志愿者的身份外出賣報紙。經過一上午的努力,一共賺得523元,這些錢一分不差地捐給了老人院。
作為一名校學生會主席,學校發出的為敬老院、災區募捐,小林都積極參與?!盁o論是誰,只要是你的長輩,就值得你尊敬。常懷感恩的心,回報父母長輩對你的付出,讓生活充滿愛。”小林說。
身邊好人孝老事跡材料篇3
尤啟剛,女,現年54歲,____員,秭歸縣泄灘鄉萬家村三組人。該同志性情率真,熱情開朗,樂于助人,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敬老孝親、和睦鄰里的好榜樣。
一、她是一位愛生如子的好老師
尤啟剛同志1977年高中畢業后即參加教育工作,當____民辦教師。這一當就是25年,直至2014年我市民辦教師全體辭退。在這無私奉獻的25年里,她把滿腔的熱忱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把母親般的愛都奉獻給了她的學生。
在張家灣教學點,學校離家近,每逢自家殺年豬,學生娃們都會被尤老師請到家里吃年豬肉。學生胡紹玲,6歲時母親去世,家里還有一個弟弟。該生從1995年起跟著尤老師吃、住、讀書3年,直到去學堂坪讀書為止。學生彭準,家境困難,后來被宜昌體校舉重隊選中。尤老師多方為其聯系資助,該生受到縣質監局某同志長期資助,順利完成了體校學業。
二、她是一位恪盡孝道的好兒媳
1988年,年邁的'公婆癱瘓在床,公公也疾病纏身。尤老師的老公有9兄妹,當時尤老師的兒子才滿周歲,但尤老師不等不靠,主動挑起贍養老人、服侍公婆的重擔。公婆癱瘓臥床整3年,當兒媳的端茶送飯,洗衣漿裳毫無怨言。尤老師說,我老公是醫生,老人住我家照料方便一些,老人辛苦操勞一輩子不容易,能讓他們安度晚年,幫他們減輕痛苦,我愿意。就這樣,直至老人先____土為安。
三、她是一位樂于助人的好鄰居
尤老師與妯娌之間,和睦相處,親如姐妹,自不必說。對待鄰里鄉親,尤老師也是樂于助人,親如一家。有一次誰家想包餃子吃,可買皮兒又不方便,尤老師說,我家昨天從集鎮買回了幾斤,拿去吧。
尤老師的老公是鄉村醫生,以前村衛生室就設在家里。父老鄉親來看病,常常需要輸液治療。餓了,管飯;冷了,找一件衣服給病人穿上,走時也別脫,您穿上得了,不嫌棄的話送您了。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頓飯、一件衣的付出,也實實在在的溫暖了許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還沒有自來水,彭樹佩、寇大香夫婦由于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難。尤老師每逢星期天,便主動為老人挑水,后來又從微薄的民辦教師工資里擠出錢來買來膠水管,幫助兩位老人吃____自來水。
村民盧某炸魚失手,落下殘疾,生活難以自理,一度想輕生。尤老師多次去探望,不僅給予物質上的幫助,更多的是從精神上進行安慰、鼓勵,幫助盧某重拾生活的信心。盧某曾感慨道:我不想活了,是怕成為家人的累贅。親人們勸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師這樣非親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嶺來勸我,難得啊,人落難時最能見人心!
尤老師家還是免費客棧。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____下鄉的,教師走訪的,人口普查的,每當走山路肚子餓的時候,趕不回去天快黑的時候,只要是經過尤老師的家,尤老師一家人總會盛情款待。這些,不少老____、老教師閑談時都會對常常提及。
四、她是一位貼心辦事的好____
2014年,被辭退的尤老師當____村里的計生專干,也就是村婦女____。官兒雖小,可要辦的事卻多,且比較難辦。10多年來,萬家村沒有一例超生的,這成績是尤啟剛同志以一個__員的實際行動,貼心貼意的為老百姓服務換來的。萬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極為不便,自然條件____。為了做好計生工作,10多年來,尤啟剛同志走遍了萬家村的每家每戶,為育齡夫婦登記造冊,發送宣傳資料,比如準生證,獨生子女證,雙女戶父母光榮證,辦好后再親自送上門。曹家埡的吳某,大埡豁的尤某,計劃外懷孕,想超生,尤啟剛同志多次上門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宣講____,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做通了當事人及家屬的思想工作,及時終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務工人員多,流動幅員廣,外出時間長,信息變動頻繁,給計生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和不便。尤啟剛同志總是想千方設萬計獲取外出人員信息,經常保持聯系。10多年來,該村村外出人員中也無一例計劃外生育。
除了做好計生專干的本職工作以外,尤啟剛同志還把作為一位基層村____的溫暖,一個__員的關愛送到困難群眾手中,為老百姓辦實在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給低保戶____送物,送醫送藥成了家常便飯。低保戶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幫助最多的對象。行動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連砍肉、購物之類的事兒,也常由她無償代辦并送至家中。
尤啟剛同志敬老孝親,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與老公相濡以沫、夫唱婦隨,與妯娌和睦相處,用真誠的心去關懷身邊的人,她用實際行動感動了許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許多人,成了十里八鄉敬老孝親的楷模,帶動了一方敬老孝親的社會風氣。
身邊好人孝老事跡材料篇4
武__,女,現年47歲,系西山煤電杜兒坪礦多經公司金屬制品廠的一名普通女工。在大力提倡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武__以孝道為先,以奉獻為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女、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神圣職責,在貧苦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給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溫暖和希望。
從結婚伊始,武__就和婆婆公公在一起生活,同住一個屋檐下,同吃一鍋飯。她說:“公婆年歲都大了,他們一輩子經歷的苦難實在太多太多,吃盡了苦、受盡了累,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們,現在正是需要我們照顧他們的時候了?!睆哪菚r起,她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日子過好!哪怕千辛萬苦,哪怕遭受再大的困難和挫折,也決不灰心!要和丈夫一起用勤勞的雙手,努力工作,營建一個溫暖幸福、和諧美滿的家庭,讓公婆安享晚年,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結婚后,她精心贍養著四個老人,還要上班掙錢貼補家用。婆婆患有食道癌,身體很虛弱,吃飯也是大問題,她每天都給婆婆做細軟易咀嚼吞咽又有營養的食物,照顧婆婆生活。自己的母親又患有中風常年臥病在床,每天除了上班、照顧公婆、照顧孩子和丈夫,還要抽出時間去照看照看母親,為母親洗衣擦身,端屎端尿。就這樣維持著艱難的生活,卻從未想著要放棄。2007年,公公突發腦溢血,癱在了床上,這給這個家庭和她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她雖只是兒媳婦,但也像女兒一樣,為公公洗洗漱漱,端屎端尿。但上天總是不盡如意,2008年,公公再一次突發腦溢血,卻沒有搶救過來。她安慰著傷心的婆婆、丈夫和孩子,自己何嘗又不難受,畢竟在一個家里共同生活了18年。接下來的日子里,她更用心的照顧著婆婆的生活起居,也更用心的照顧著這個家庭。
老天似乎也總是不愿意眷顧折翼的天使,2012年,上天又和她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不幸的事情再次降臨。丈夫在礦井下工作的時候,發生了意外,生命雖躲過一劫,但卻導致左小腿的脛腓骨粉碎性骨折。這對于她,對于這個本來就多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雪上加霜??粗稍诓〈采喜荒軇訌棧樕n白、神色痛苦的丈夫,她心里的疼痛一點也不少于丈夫。在重重的困難和重壓下,她沒有被擊垮,沒有被嚇倒,更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用生命本能的斗志,用她孱弱的肩頭,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因為她知道這個家庭不能沒有她,婆婆、丈夫、孩子們需要她、離不開她。在丈夫住院的日子里,她整日整夜陪護在丈夫床邊,丈夫腿部傷勢較重,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她每日為丈夫端屎端尿、換洗衣物、擦拭身體,為了不讓腿部肌肉萎縮,天天給丈夫按摩。手術前后的那段日子更是日夜不眠。家里留下才12歲的女兒和年逾80的婆婆互相照顧,她內心也很是愧疚??偸窍M约耗芏嘧鲆稽c,多付出一點,即使再苦再累也從無怨言。好在有大姑姐們的幫忙,使她能安心的照顧丈夫。上大學的兒子也很懂事,主動要去醫院替換母親照顧父親,可她卻總是在兒子第二天上午沒課的時候,偶爾同意讓兒子晚上來陪護父親,盡量不占用兒子的學習時間。而她回了家卻也沒時間休息,還要給婆婆和孩子洗洗衣服,收拾屋子,第二天早早就給婆婆孩子做好飯后,再帶著給丈夫的飯來到了醫院替換兒子。丈夫就這樣在山大二院病床上住了有一年的時間,她也日日夜夜陪了一年。丈夫的腿部在拆了冰冷的支架后轉回了礦務局醫院,離家近了,也好些了,能拄著拐杖下床了后,她就每日奔波在家和醫院之間,照顧著婆婆、女兒和丈夫。丈夫被鑒定為8級傷殘,喪失了主要勞動力,無法繼續工作,她知道后,一邊照顧著這個家,一邊拼命工作,辛苦掙錢養家。忙里忙外,儼然成了“一家之主”。
她對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很多東西,但萬萬不能錯過回報父母恩情的機會,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身體健康,孩子們陽光上進,父親和婆婆晚年生活幸福。
只要愛心無涯,孝心永駐,就能使每個家庭和諧美滿,社會的穩定發展就有了堅實的保障。
身邊好人孝老事跡材料篇5
施__,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漢街道曙光小區居民。施__身上有著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體貼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關懷備至的兒媳婦,更是一個細心孝順的好侄媳婦。盡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擔起了照顧丈夫小伯的生活,為這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排憂解難,照料他穿衣吃飯。施__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寧肯自己少吃些,省下開銷,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16年春節還特地為老人舉辦九十歲壽宴。
從古至今,“孝道”是中國人傳統的美德。施__對自己極其吝嗇,她從不給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卻把老人照顧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掃得整潔舒適,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凈,老人的飯菜天天葷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時不時的添置。她從不在老人物質上的需求節約自己的錢,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老人最好的東西。平時鄰居總會看見她和老人在家門口曬太陽,安靜的聽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倳腥藛枺骸澳愕男难圻@么可以那么好?”“女兒照顧老爹,天經地義?!?/p>
施__總對別人提起自己年輕的時候,她說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會處理家庭事務,當發生什么大事解決不了,老人總是趕來幫忙,為她們家解決過不少難題。所以她也常說:“我怎么可以忘記他對我們的好,現在他老了,也該換我們報答,奉養了,我早就把他當作我自己的爹了。這位侄媳婦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時常覺得自己過意不去,也總是不想給她添麻煩。所以總是對她說:“你少來我這幾趟沒關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p>
施__覺得這就是應該做的事情。然而,這個善良,樂觀的婦女的背后卻有著很多的心酸。她的平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帶給她一個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這使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個普通婦女的能力,她獨自撐起一個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艱難和命運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但她沒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點愁緒,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顆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親敬老的愛,盡到了一個兒女應盡的孝道,詮釋了為人子女的全部價值。
在今年春節,她還執意為這位老人舉辦了九十歲壽宴。為了給老年辦一個隆重的壽宴,她平時省吃儉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在家做手工。壽宴當天,她為老人請來了很多親朋好友,燒了一桌的好菜,還給老年穿上了壽衣,買了一個蛋糕,點了蠟燭,唱了生日歌,當天老人感動得流出了眼淚:“今天我太開心了,你們給我過生日,雖然我沒兒沒女,但你們卻像我的親人一樣照顧我,關懷我,肯定是我前世修來的福氣?!笨墒撬齾s笑著對老人說:"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長壽,是我們的福氣。"
這位“孝女”聽到別人對她的夸贊,也只是搖手,淡淡地說:“這都是應該的,都是一家人?!睆氖_的孝行中,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不離不棄、孝敬親人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
身邊好人孝老事跡材料篇6
今年49歲的尹秋儀,是我市武陵區城南街道東湖巷社區內一名普通的居民。夫妻倆沒有固定收入,一直以經營修車鋪為生,生活十分拮據。多年來,對待鄰里居民,她有著一顆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愛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社區生活中體現出她不平凡的高尚品德。對待家庭,她積極勤儉持家,賢惠孝順,用自己的愛心凝聚著整個家庭。左鄰右舍每次提起她時,都贊不絕口,說她是一位知心的“大好人”,孝順的好媳婦。幾十年如一日,她的熱心和孝心,感染了社區每一位居民,成為了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熱忱之心,服務居民
多年來,尹秋時時刻刻抱以一顆熱忱之心,長年為社區公益事業義務服務,為了全力協助社區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她不計報酬,不求回報,義不容辭地參與到社區每一年、每一次的城市文明創建活動中,臟活累活搶著干,十分令人感動;尤其這兩年以來,我社區對城市衛生管理實行了長效機制,為了更好地協助社區工作,她主動提出擔任社區的義務衛生監督員,每天協助社區干部監督衛生保潔情況,她時時不忘自己是一名為居民服務的義務志愿者,每一天,在社區的背街小巷內,總有她拿一把掃帚四處打掃的身影,每一天,她都將巷子內的角角落落清掃得干干凈凈。當居民群眾當面贊揚她時,她總是靦腆地一笑,說:“能為幾十年的鄰里街坊做點好事,我很樂意”。
幾年前,尹秋儀開始當起了社區計生協管員,作為一名義務計生協管員,社區并未對她的工作提出過多的要求,但她總是堅持刻苦鉆研計生業務知識,自覺錘煉,積極協助社區,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社區流動人口管理中。白天,社區很多租住戶上門找不到人,尹秋儀就協助社區,事先擬好走訪路線,晚上,再走家串戶,找育婦談心,拉家常,宣傳人口計生政策,關心育婦情況并及時將情況匯報給社區。有時候,走訪的地方沒有路燈,路極難走,非常不安全,家里人也一再勸她不要那么辛苦了,但她依然堅持下去,她總認為,計生工作可以幫助很多婦女兒童,計生工作關系民生、關系社區和諧,能為居民們做點事,能被大伙信任,那是很幸福的事。
多么樸實的語言,多么純善的熱忱之心,尹秋儀默默無聞奉獻社區、服務居民的大愛精神,曾多少次感動著周圍的居民鄰里,被大家所傳頌和贊揚!
助人為樂,溫暖人心
在助人為樂方面,她更是無怨無悔,處處關心鄰里,周圍鄰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她總是會熱心地去幫助,人們都喜歡親切地稱呼她為“秋儀姐”。
2008年冰災期間,尹秋儀的公公因舊病復發而住院,但當時巷子里積雪太厚,年紀大的老人隨時都有滑倒的可能,尹秋儀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是社區的義務衛生監督員,她克服著生活上的困難,仍然每天堅持清掃積雪,并義務為孤寡老人、殘疾人、特困戶送水、送煤、送食品,幫助他們清洗衣服和被褥,巷口巷尾的冰天雪地里,隨時都能看到尹秋儀的身影!
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社區工作人員在她家門口設點,那段時間,她一直忙里忙外,又是搬桌子又是搬凳子,當時天氣十分炎熱,她在鄰居家借來大傘給大家遮陽,還拿來自己煮的綠豆湯分給大家解暑,只要工作人員說誰家還未登記,她就反復登門去通知人家過來登記,工作人員看天氣太熱,不讓她去,而她卻說為居民做好事,我很樂意,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2012年五月,社區困難人員易德洪身患癌癥,尹秋儀又一次向這位不幸的鄰居伸出援助之手,協助社區干部,發動巷子里的所有鄰里街坊為他捐款,還經常上門看望他,為他送水送飯。
孝親敬老,傳承孝心
尹秋儀對長輩的孝心,對晚輩的教育,也贏得了親戚朋友的一致稱贊,更贏得了左鄰右舍的廣泛贊譽。
從1995年開始,尹秋儀的公公就不斷生病,哮喘、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使老人的身體每況愈下,長期臥床不起,婆婆年紀大,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也沒有能力照料病人,丈夫當時四處打零工,維持一家幾口人的生活,更沒有時間和精力照料自己的父親。從此,照顧老人的責任一直由尹秋儀一個人承擔著。多年來,光是在公公的飲食上,尹秋儀就下了不少心思。她自己省吃儉用,為老人準備的每日三餐卻盡量做到營養搭配合理,頓頓不重樣,讓老人吃地開心舒心,還經常給公公買些營養品滋補身體。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讓公公“隨著性子來”,從不惹老人生氣。老人年紀大了,時常擔心自己年老體弱成為兒女們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尹秋儀就盡量和老人多交談,拉些家常里短,讓他在親情的包圍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每逢過年過節,尹秋儀還從夫妻倆微薄的收入中擠出一些錢孝敬老人,讓他自己支配。家里的大事小事,尹秋儀也總會跟公公打個招呼,聽聽老人的意見,讓老人出出主意,盡量不冷落了體弱多病的公公。
2002年的夏天,公公因心臟病復發和高血壓住進了醫院,出院后幾乎全身癱瘓不能下床,而當時丈夫正在為剛剛開張不久的自行車修理鋪日夜忙碌,為了公公早一日康復,尹秋儀再一次一個人承擔了照料公公的重任,甚至沒有多余的精力照顧正在讀書的女兒,她一心一意服侍公公,不怕苦,不怕累,堅持每天給公公按時吃藥,擦身翻背,洗臉洗腳,端屎端尿,同時,為了維持家庭的日常生活,還要幫助丈夫打理修車鋪生意,給女兒、婆婆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婆婆因為上了歲數,時常話多嘮叨,有時候言語還很難聽,每當這個時候,尹秋儀從不跟婆婆計較,悉心照料生病公公長達10多年,從無一句怨言,直到公公去世。尹秋儀的公公在臨終前反復念叨的一句話就是:“我的兒媳婦真是沒得挑啊,對我好得很!……”。
當有人問到她為啥對公婆這樣好時,尹秋儀說:“人都說‘家有一老,勝過一寶’。老人們為子女操勞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照顧他們還不是理所應當的?再說了,想想咱們將來也都有老的一天,現在不伺候好長輩,將來那里有臉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對待自己呢?”
雖然尹秋儀只是社區中一位平凡的居民,但她用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愛心行動和愛親敬老的孝舉,深深感染了身邊無數的居民,也正是這些不平凡的小事和高尚的品德,讓社區無數居民把奉獻社區、服務社區的精神,鄰里間的互相幫助傳頌為一種風尚,為東湖巷社區這個文明、溫馨、和諧的大家園增添了許多絢麗的色彩,奪目的亮點!
2010年,尹秋儀獲評常德市“身邊好人”。
身邊好人孝老事跡材料篇7
王__,男,1941年2月出生,會昌縣總工會退休干部。2016年“會昌好人”、“最美會昌人”。
20年來堅持記錄八本“病歷”照顧癱瘓妻子,在當地傳為佳話。20年,他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20年,他記錄妻子病情手寫了8本厚厚的自制病歷。如今,夫妻倆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依然恩愛如昨?!袄贤跏侵厍橹亓x大丈夫!”鄰居們如是評價。他,就是會昌縣文武壩鎮今年77歲的王__老人。
王__夫婦的家在會昌縣文武壩鎮民和路1號。新春伊始,記者走進了這個充滿愛的家。兩位老人的家里,物品多卻不顯雜亂,被褥整齊地疊放著,桌面收拾的干干凈凈。溫暖的陽光下,王__老人端著一碗搗碎的蘋果,正給老伴劉桂淑喂食,并時不時地叮囑老伴慢點吃。兩人雖然均已頭發斑白,但是精神很好。輪椅中的劉桂淑臉色紅潤,很難想象已經癱瘓在床20年。
“母親的安好得益于父親幾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贝髢鹤油踔酒秸f。王__的一天6:00——12:00“老婆子,該起床了,我先給你測一下血壓,呆一會洗洗臉,好喂你藥。 ”2月16日清晨,和往常一樣,王__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查看天氣,給妻子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然后才是幫助妻子漱口洗臉,服降血壓藥和溶栓藥品。為了便于觀察病情變化和身體康復,王__從妻子患病就開始記錄病情信息,根據記錄情況來調節服藥。記“病歷”,也自然成為每天的一種雷打不動的習慣。以前記妻子每天身體的變化和反應,后來,詳細記錄起居作息、飲食變化,再后來又增加天氣變化、血壓、服藥時間等信息。20年來,這樣的“病歷”已經記錄了滿滿8本。
吃完早上的藥,王__推過靠椅,扶住老伴一步步挪到椅子上坐好,給她全身推拿、按摩等。“每次按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活動筋骨,可以加快血液循環?!彪S后,王__顧不得自己吃飯,先給老伴喂食早餐;飯后吃一根香蕉,打開電視機,讓她看愉快歡樂的節目。等輪到自己吃飯時,經常是上午9點以后了。王__告訴記者,伺候妻子喂水喂藥、端屎接尿、擦洗按摩,一步一步扶著妻子下地活動,給她講一些趣事,對著鏡子大笑,保持樂觀的心情,這些工作一天要反復好多次。“要說煩,肯定有,但她是我的妻子,照顧她是我的責任?!蓖鮛_笑著說。12:00——18:00中午吃過飯服過藥后,老伴有一段午休時間,這段時間是王__一天中最“悠閑”的時光。王__利用這段時間要么讀書看報,要么上網了解新聞信息,要么和每天必到的鄰居老張聊聊天。王志平告訴記者,自從母親生病,父親20年來沒有出過遠門,唯一的一次去贛州,還是到醫院做一個小手術。長期不出外面,讀報上網是他獲取知識、開闊眼界的唯一方式。
據了解,王__給老伴按摩的技巧、用鹽清洗水果的方法等,還是從網上學來的。下午4點多,王__扶老伴從床上起來,給她全身活動一次,喂食她愛吃的蘋果汁。看天氣晴朗,外面的太陽暖洋洋的,王__用輪椅推著老伴出去走走,散散心。
18:00——第二天凌晨吃過晚飯后,王__為老伴簡單洗漱,服侍她上洗手間,安頓到床上,然后再給她按摩一次,睡前服藥,再次測量血壓。等忙完這些,時間已經來到晚上11點多。自己躺下后,王__將老伴的雙腳,放到自己的懷里焐熱。王__說:“她生病后,血液不暢,腳到半夜都是涼的,要先焐熱才行,如果遇到寒冷天氣,我的身體也不熱乎,就要再放個熱水袋?!蓖鮛_睡的并不踏實,每隔一兩個小時要扶老伴起來小解,半夜還要喂喝白開水。事實上,滿打滿算,一天里,王__只能睡5個多小時。
王__這20年要照顧一個癱瘓的病人,一天兩天或者一年半載也許并不難,但是要照顧這樣一生一世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為愛情,王__做到了。王__和妻子劉桂淑是早先的共大同學。在學校時,兩人經人介紹相識、相戀,并于1962年走進結婚禮堂,婚后育有兩子一女。夫妻倆攜手生活了半個多世紀,一直十分恩愛。1996年和1997年,妻子劉桂淑接連兩次出現腦溢血,導致半身癱瘓。前幾年還能勉強行走,但是后來病情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從此,王__便擔負起照顧妻子的責任,迄今已經是20個年頭了。
為了避免妻子長期臥床造成背部潰爛,王__每天堅持用熱毛巾為妻子擦拭后背;為了減輕妻子病痛,老王每天忙完就講故事、對著鏡子大笑解悶;為了防止妻子手腳肌肉變形萎縮,老王又自學推拿按摩……隨著年歲的增加,兒女們都擔心父親吃不消,紛紛爭著出錢請人來侍候癱瘓的.母親,但是王__堅決不答應,執意由自己照顧老伴。“別人來照顧我不放心,她也很難適應。”見老人態度堅決,孩子們也只能順著老人的心意。20年來,在王__無微不至地照顧下,妻子劉桂淑甚至沒有生過褥瘡,其病情雖然沒有明顯好轉,但也得到控制?;叵脒^去歲月里照顧妻子的經歷,王__淡淡一笑,說:“只要能這樣陪著她,只要她樂觀地活著,我就覺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