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頭致富先進事跡
他們帶頭致富,無私奉獻,傳授經驗給村民,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下面是小編整理帶頭致富先進事跡范文的范文,歡迎閱讀!
帶頭致富先進事跡范文篇一
王允,男,現年26歲,黑龍江省鶴崗市福興滿族鄉同仁村村民。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福興滿族鄉福興中學就初中,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在綏濱縣電視廣播大學繼續學習,2010年9月至今任福興鄉同仁村水稻專業合作社團支部書記。
王允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雖然是家中的獨子,但自小就跟隨父母到農田里勞作。干農活的經歷讓他感受到農民的辛苦,卻無形中鍛煉了他堅毅的性格。2005年10月,王允選擇離開家鄉去山東青島打工,年輕的他夢想著在那里闖出一片天地。當時他在那里做過服務員、司機、工藝品銷售員等工作,辛苦打拼了一年多,卻僅能維持個溫飽,這讓他感覺到現實往往沒有那么美好,最初的夢想其實是那么遠不可及。即便如此辛苦,他還是為了那所謂的自尊心不愿意回到家鄉,覺得自己沒能混出個模樣給父母臉上增光,直到2007年3月,父親身體越來越差,家里農活全靠母親一人支撐,在父母再三的央求下,他終于決定回家。雖然一年多的打工生涯沒有讓他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但是卻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磨練了意志,這將是他終生的財富。
回家后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風順,作為家里唯一的男丁,他必須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但這卻讓他倍感壓力。雖然他對種地并不陌生,但也不十分精通,他按照父輩們的傳統模式進行水稻種植,可產量很低,辛勤耕耘的收入僅夠家中的部分開支,這讓他有些喘不過氣來,但干農活和外出打工的這些經歷,注定讓他成為一個不服輸的人。
2009年,同村有一戶村民的10坰旱田要轉包,當他看到那片地水源充足,頓時眼前一亮,當即決定簽訂租地合同,期限3年,通過貸款一次性交付地租18萬元。到了生產時季,他將這10坰旱田及自家原有5坰地都改成了水田,由于第一次種植水稻經驗不足、設備投入較大、技術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致使這一年收入微薄,但他并沒有因此灰心,他積極上網查閱相關信息、向當地種植大戶取經,向鄉種植中心人員請教。
2010年,在鄉種植中心技術員的指導下,他對照過去,虛心學習,認真專研,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科學種田新技術,因地制宜、科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