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工作干部事跡
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新冠疫情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足不出戶,構筑起防控系統,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疫情防控工作優秀干部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疫情防控工作干部事跡【篇1】
2022年3月,一場來勢洶涌的新冠病毒肆虐吉林市,疫情防控任務十分艱巨、形勢十分嚴峻,全市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殲滅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張春慧沖鋒在前、義無反顧,主動投身農村疫情防控第一線,為疫情防控保駕護航、持續攻堅,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
以“我先上”的無畏精神沖鋒一線。
自我市出現疫情后,市鄉村振興局承擔了全市農村疫情防控督導一組的任務,負責船營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疫情防控督導工作,同時,配合完成昌邑區樺皮廠鎮、兩家子鄉的疫情防控督導工作。鑒于疫情形勢嚴峻,在局里討論組長人選的時候,張春慧同志第一個要求報名,帶領相關處室組建第一督導組,開始農村疫情防控督導。并且為了不給家人帶來風險,他克服血壓高的問題,帶病堅持工作,第一個住進了辦公室。
以“讓我來”的認真嚴謹督導防控。
面對紛繁復雜的農村疫情形勢,張春慧同志第一時間學習傳達上級的相關部署,主動分析包保區域內疫情防控工作的難點和問題,結合不同區域,設計督導重點,增派骨干力量,把一個督導組擴充為兩個督導組,分頭行動、爭分奪秒,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進行農村疫情防控督導檢查“全覆蓋”。無論中風險還是高風險,他都深入一線進行督導,走訪村委會、村屯超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督導疫情防控工作,多次深入核酸檢測現場進行“臨場指揮”。經過一段時間的督導走訪,哪個村居住群眾多,哪個村陽性病例多,哪個村防控難度高……各類情況他都能做到爛熟于胸,督導工作更具針對性。他每日以文字、照片等方式真實記錄檢查情況,將督導情況形成問題清單上報至市農村疫情防控專班。同時,針對督導檢查發現的問題,當場將問題及整改意見反饋給防疫卡點和相關場所的負責人,一個小時內形成督辦單反饋給鄉鎮(街)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及各縣市區農村疫情防控專班。在一周內就完成了督導組承擔的所有任務,并建立了問題臺賬。截至目前,對分管的7個鄉(鎮、街)、81個村329個卡口進行了5輪地毯式督導檢查,查找指出整改問題1341個次,上交檢查情況材料29份,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不間斷“點對點”回頭看,確保這些村莊卡口問題及時得到整改。
以“看我的”的主動擔當兩線作戰。
由于全市疫情管控提級,局機關在社區卡點的值守力量不足,急需補充。張春慧同志主動要求在每天農村防控督導之后參與社區卡點值班,晝夜忙碌、雙線作戰。一方面,做好社區卡點駐守,配合核酸檢測,保障物資供應,疏導群眾心理,出色完成了包保社區的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工作。在封控期間,他曾主動駕車往返10公里為群眾買藥,并將自己的車交給單位同志用于物資、人員運送,緩解公務車用車緊張的情況;另一方面,在督導工作中,他關心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宣傳疫情防控規定及相關知識,及時緩解緊張心理情緒,同時,在春耕來臨之際,他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對72個村書記進行了現場指導,要求他們做好預案提前調查農民報需種子、化肥、農藥數量信息,組織專業隊提前研究在封控期如何以最少的人員,出動最少的車輛保證農資到位,保障春耕生產不誤農時。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張春慧同志站在農村防控疫情第一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忠誠,用自己的默默奉獻來守護他熱愛的土地。
疫情防控工作干部事跡【篇2】
華江二委社區黨委副書記宋紹紅,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初期,就按照街道要求全面了解自己網格中各樓棟的信息,排查外地返津人員。自從大年三十疫情防控攻堅戰打響之日起,她就堅守在工作一線防控崗位,她所負責的網格中一位在隔離期的居民想要購買溫度計和蔬菜水果,當天,她為了確保隔離居民的正常生活,立刻從網上購買日用品并親自送到這位居民家中。除此之外,她還陪同社區獨居老人購買蔬菜水果和日用品,并幫助老人送到家中。有一天晚上9點多,她剛剛完成一天的工作到家,一位獨居老人打電話告知宋紹紅身體不舒服,可能是心臟問題,宋紹紅立刻和社區書記曹毅聯系,并一同前往老人的家中,同時給老人的兒子撥打電話告知老人的情況。當她們到老人家里時發現老人嘔吐不止,宋紹紅再次和老人孩子取得聯系,這時老人兒子及時趕到,老人的孩子說應該是頸椎引起的反映,沒有大礙,宋紹紅和曹毅這才放心離開,當她回到家時已經是晚上10多了。
宋紹紅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期間堅守社區大門的同時,還要為居民生活瑣事奔波。她曾說:“居民的事情都是大事,居民有任何需求,我們都應該第一時間去了解。尤其現在是疫情期間,居民生活有很大的不便,保證居民正常生活更是我應該做的。我累一點沒關系,看到居民臉上的笑容所有的疲憊就都煙消云散了。”
疫情防控工作干部事跡【篇3】
“身為共產黨員,又是支部委員,我有責任有義務沖鋒在前,一旦疫情需要,我隨時隨刻服從調遣。”新冠疫情疫情警報拉響之日起,穿芳峪鎮衛生院主治醫師王國軍就第一個請戰。憑著這股義無反顧的堅定和舍我其誰的擔當,從大年三十開始,他就一直堅守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從制定醫院防控應急預案、組織防控知識培訓到對外地返鄉人員進行情況調查,他都事無巨細。
連日來,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走上戰場,每天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穿梭在防控一線,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總體要求,走村入戶,加強返薊人員的排查、登記、隨訪和報告工作,做好健康異常狀況監測和健康指導服務,承擔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隔離人員和轄區居民的上門告知、體溫測量、政策解讀和疫情防護知識宣傳普及等工作,同時他還不忘做好轄區內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的健康管理,大力倡導文明衛生習慣,提高疾病的預防意識和預防能力。
不管是深夜凌晨、還是用餐到一半,只要有“呼叫”,放下手中一切可緩時做的工作,穿戴簡單的防護裝備,直奔目的地。雪后的山路崎嶇光滑,一次在去石臼村流調時,他的車在坡路打滑上不去,路邊又是十幾米的深溝,稍有不測便可能車毀人亡。他沉著冷靜,小心操作,一點一點終于排除險情,走出險境。盡管一身冷汗,他一刻沒有停歇,立即開展消毒調查,順利完成了流調工作。
守望相助,他是貼心的志愿者;爭當先鋒,他是人民的好黨員;醫者仁心,他是“最美鄉村醫生”。盡管他也是兒子,是父親,但在疫情的面前,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自己的職業操守和責任擔當,看守基層疫情防控這道城墻,成為了老百姓們健康安全最值得信賴的守護者。
疫情防控工作干部事跡【篇4】
韓珍,女,中共黨員,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鎮禹跡社區黨委書記。疫情發生的第一天,韓珍就立即投入戰斗。她迅速調整工作思路,積極協調上級部門,在市鎮一體化疫情防控指揮部指導下,依托禹跡社區管理組織架構成立了工作專班。有信息聯絡組——負責社區信息上傳下達和核實工作,工作綜合組——協調各小區的封控區值班和居家隔離人員管控工作,志愿服務組——負責征集志愿者,統一調配志愿服務工作,外勤組——負責核酸采樣醫務人員接送和防疫物資配送工作。韓珍負責統一協調各組正常開展工作,第一時間掌握防疫工作進展和執行情況。每天,她都要逐一核查疫情防控宣傳、小區人員排查、卡口值勤、居家隔離重點人員管控、小區內生活垃圾和醫療廢棄物清運等情況。
截至目前,韓珍共參與轉運25位密接、53位次密接,帶隊核對防疫信息12670人次,全員核酸20574人次和入戶核酸2135人次,居家隔離567人。直到現在,韓珍和她的團隊已堅守在抗擊疫情第一線20余天,日夜奮戰、無私奉獻,默默的.履行著一名基層干部的職責,用行動踐行誓言、用堅守詮釋擔當,確保禹跡社區一方平安。
疫情防控工作干部事跡【篇5】
覃鳳美,作為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者,同時又是一名普通的黨員,自從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和所有奮戰在抗“疫”戰線上的所有“戰士”一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做好本職工作,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而努力。
她,瘦小的身軀里充滿了大大的能量。她總是騎著電動車,為值守關卡的工作人員送水、泡面、紙巾等物資,同時做好考勤、排班、協調等工作。只要鎮北社區關卡守護群有人提出需求,她便有求必應,急人之所及,第一時間趕到需要幫助的同志身邊。無論刮風下雨,總能看見那一抹穿梭于生活小區、巷口的身影,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鎮北社區共設置有29個關卡點,做好這些關卡點的后勤保障工作并非易事,但覃鳳美同志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她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自1月28日以來,覃鳳美同志和全體鎮北社區的所有工作者、黨員志愿者,街道辦同事一樣,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備齊疫情防控宣傳單、入戶登記表等趕往社區各個小區、街道樓幢,街巷進行入戶防控排查、信息采集。前期作為社區“防控小組”,主要負責不間斷地對社區開展宣傳、巡查、排查、入戶走訪等工作。同時通過移動喇叭,張貼橫幅,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把防疫知識傳遞進市場、小區樓幢。為確保不遺漏一個家庭,做到無死角全覆蓋,每天都要穿梭在每一個樓幢,每一個單元,每一個住戶之間進行采集,排查登記。與此同時,發揮黨員的積極性,組織開展流動黨員疫情防控宣導,為疫情防控自愿愛心捐獻等工作。
她說:“防疫工作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經過這次的經歷與考驗,在今年后的工作中,我將會以更加飽滿熱情,更加自信地投入到社區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是的,正如覃鳳美同志所言,目前,我們仍需咬緊牙關、齊心協力抗擊疫情,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