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的先進事跡故事
你是否在尋找“孔繁森的先進事跡故事”?孔繁森的先進事跡故事體現了什么精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孔繁森的先進事跡故事(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繁森的先進事跡故事精選篇1
7月8日上午,在49處紀委辦公室的組織下,我隨四十余人的參觀團隊,來到江北水城聊城,參觀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此時正值我黨101個華誕,意義非凡。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坐落在東昌湖西北隅。館內設1個紀念廳和3個展覽廳。紀念廳安放著孔繁森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后屏風上鐫刻著題詞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展廳內布置著孔繁森事跡展覽。展覽分為“深刻懷念”“齊魯之子”“汗酒雪城”“情系高原”“廉潔清正”“光耀神州”6個部分,展出圖片多張,陳列實物千余件。
伴隨著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解說,我有幸再次聆聽了孔繁森同志的光輝事跡。孔繁森同志1944年出生在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在黨的培養教育下,他參軍、入黨,后來轉業到地方工作。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當時擔任中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欣然赴藏。西藏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生活艱苦,然而他卻十年如一日,一腔熱血酒高原,做人民群眾的好兒子。他家有高齡老母、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卻堅決服從組織的決定;他囊中羞澀,在藏工作期間幾乎沒給家里寄過錢,卻對藏胞十分慷慨大方,用自己的工資為藏胞買藥、為扶養藏族孤兒竟多次賣血換錢。他始終在努力踐行自己最喜愛的那句:“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然而,令人痛借的意外事情發生了。1994年11月29日,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的途中,孔繁森同志于一場車禍中不幸殉職,時年50歲。
聽著這一樁樁感人的事跡,望著那件件實物和一幅幅珍貴的照片,淚水多次潤濕了我的雙眼。我為孔繁森同志“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如岡底斯山”的精神境界所震撼,為孔繁森同志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堅定的黨性信念所感動,同時也為這樣的好干部過早的離去而深感惋惜。
孔繁森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把自己最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全部奉獻給了西藏人民,而他卻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年邁的母親,他作為當時的地委書記,拿著當時比內地同等級別干部6倍的工資(高原補貼),卻沒有錢寄給家人。這即是一種對比,又是一種強烈的感動。他把自己的“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這句話,真正在實踐中付出了,也影響了身邊的人。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黨員的職責,也給黨員指明了方向,我對這句話感覺最強烈,當我讀到這句話時,他就像釘子一樣釘在了我心靈的窗戶上。時時的感染了我,影響了我。
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我要把孔繁森同志忠誠、干凈、擔當的英雄品質傳達給科室的黨員干部,帶動大家學習孔繁森那投身忘我的工作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讓大家用行動去踐行黨員的承諾。同時我們要努力增強業務素質,讓學習始終貫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從而帶動項目部技術人員共同學習和提高,不斷增強我處技術管理水平。
目前49處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作為機關黨員干部,我們要立足崗位,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立足現場,勤勤懇懇為基層提供服務,用實際行動為49處改革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孔繁森的先進事跡故事精選篇2
一個為黨和人民奉獻一切的人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進藏,擔任日喀則地區崗巴縣委副書記。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親、三個幼小的孩子和體弱多病的妻子都讓他牽腸掛肚。但是孔繁森想著黨和人民需要自己,總要有人去,于是他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為藏族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在崗巴工作三年,全縣的鄉村、牧區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與當地的藏族人民也培養了深厚的感情。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進藏,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任職期間,他為了發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將全市8個縣區的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鄉辦、村辦小學都跑遍了。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
1992年7月,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了里氏6.5級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組在羊日崗鄉地震廢墟上發現了三個失去父母的孤兒,他們是12歲的曲尼、7歲的曲印和只有5歲的貢桑。他向鄉干部提出撫養要求,并把孩子帶回拉薩。看到他實在忙但是來,另一個藏族干部收養了大一點的曲尼。上個世紀90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資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領的補貼是六百元。但是他在那里收養了孤兒,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據了,但他從沒向組織上伸過手。每月發工資都是先拿出三個信封,分出曲印、貢桑的(他收養的孤兒),兩個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費。援藏十年,孔繁森總是把自己的錢用來接濟別人,搭上工資還不夠,甚至把家屬在農村賣棉花、賣糧食的錢,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往往剛過半個月,工資就已經所剩無幾,有時連向食堂交伙食費的錢都不夠,自己經常白飯就榨菜,開水泡方便面。花七十六塊錢買的西裝,從內地穿到西藏,始終舍不得丟。時任國防部長的遲浩田將軍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塊香皂。
孔繁森的先進事跡故事精選篇3
一位平凡而偉大的人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東聊城市堂邑鎮五里墩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61年,孔繁森17歲,他選取了光榮參軍。在部隊,他刻苦學習,勤于訓練,連續六次被評為“五好戰士”,連續六次參加軍區直屬部隊用心分子代表大會,并獲得“特等射手”稱號。1966年9月,孔繁森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孔繁森急公好義,助人為樂,是山東人推崇的‘仗義性格’,他的口頭語就是‘有事嗎’,是領導同事、親朋好友心目中不怕麻煩、不怕吃虧的那種熱情厚道人。”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館長高杉在理解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說:“他是有名的‘三哥’,你有困難,不等你張口,他就會主動出手幫忙。他能把家屬在農村賣棉花買電視的錢,借給朋友急用。他不是有了權之后,才開始做好事的,即便在生活困難的年代,他也會拿出自己為數不多的薪金給同事的老人買包點心或者買斤紅糖。”
“孔繁森愛生活,愛自然,是一個多才多藝、情趣廣泛的人。他喜歡唱歌、跳舞、登山、收藏、攝影和文學創作。”高杉介紹說。“聯歡會上,他會用他的歌喉和出色的號召力感染大家。在聊城,他先后兼任過青年攝影家協會和鄉韻文學社兩個組織的名譽會長(社長),有不少文朋詩友。他的日記、詩歌和西藏風光攝影,充滿情懷和才氣。他還擅長烹飪,拉薩市職高創辦時,他作為烹飪班兼職教師,親自授課示范。儒家文化的傳統美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紅色文化共同匯成了孔繁森大愛的源頭活水。他有兩個聽不得:一是聽不得別人說山東不好,西藏不好;另一個,就是聽不得別人有難處。”
孔繁森的小女兒孔玲在理解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也談到:“父親菩薩心腸、見不得別人受苦,他樂善好施,樂于助人,像一團火一樣,點燃了身邊每一個人,像磁場一樣,深深吸引感染著每一個人。”
作為父親,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孔繁森心急如焚,孩子取得了好成績,他又很自豪,很高興。1993年,孔玲如愿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學,孔繁森拿著錄取通知書,看了一遍又一遍,滿臉的喜悅和欣慰。作為丈夫,他深深愛著這個家,愛著自己的妻子。兩次援藏,歷時十載,孔繁森與妻子長期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他最愛唱的一首歌是《說句心里話》,以表達對母親、對妻子、對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作為兒子,孔繁森對母親十分孝敬,每次離家回西藏工作時,他都在母親的跟前長跪不起,久久不忍離開,為自己忠孝不能兩全表達歉疚和遺憾。
孔玲很小的時候,孔繁森就告訴她,女孩子必須要自立、自強、自尊、自愛。每每遇到困難,孔玲都會努力自己去克服。在孔玲的紅色筆記本中,孔繁森寫下了這樣幾句話:“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是人格”,“一個只有克服了自己缺點和弱點的人,才是最強大的人”“一個人只有不斷總結經驗、經歷磨難才能成長”,他用這些話來指導女兒的健康成長,也用這些話來激勵自己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孔繁森深深愛上了神奇而壯美的雪域高原,把整個身心獻給了這片土地,這是他第二次赴藏時在岡底斯山前留影。
孔繁森的先進事跡故事精選篇4
7月8日,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孔繁森同志,緬懷他的事跡,學習他的精神。孔繁森同志是扎根于人民群眾沃土中成長的優秀干部代表,他為人民服務三十多年,特別是兩次進藏,歷時十載。他以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堅強黨性,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公仆情懷,清正廉潔、克已奉公的高尚品德,艱苦奮斗、知難而進的拼搏精神,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彰顯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塑造了新時期領導干部為民、務實、清廉的崇高形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奮斗之歌、創業之歌、奉獻之歌。
學習孔繁森,就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時刻表現出愛人和助人的優秀品質。孔繁森的情感世界像普通人一樣富有,既有對母親的拳拳孝心,也有對妻子的溫溫愛心,還有對子女的片片慈心,更有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忠心。他說:“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他深知“忠孝兩難全”。人倫之愛,家庭之情,應當服從民族之情,祖國之愛。他擺正了家庭與國家,個人與人民的關系。把愛的范圍擴展到民族之愛,祖國之愛。為西藏的繁榮,藏胞的幸福,忘我工作,直至獻出生命。
學習孔繁森,就是要做一個模范共產黨員,始終體現出一個先鋒戰士的無私奉獻精神。孔繁森對黨無限忠誠,他總是用“咱是黨的人”,“咱是公家人”來告誡和約束自己,他一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為了他人幸福,自己節衣縮食,挨餓受凍,繼承和發揚了黨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他對事業鞠躬盡瘁,不怕苦、不怕累、表現出了大無畏的精神氣概。他腳踏實地,真抓實干,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以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干勁改變著阿里地區的落后面貌。他以身殉職時,留給群眾的是振興阿里經濟的十二條建議,留給自己和愛人的只有8塊6毛錢。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壯烈誓言。
學習孔繁森,就是要做領導干部的楷模,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居官自律,清政廉潔,以權謀公,恪盡職守,是孔繁森同志的工作價值觀,他在給女兒的信中寫道:“阿里地委書記……這個稱謂不僅是一個職務,一份履歷,更是一份責任,一副擔子,我身負黨的重任,不能顧小家,舍大家,我要用實際行動證明黨的干部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淡泊名利,淡泊權勢,兩次援藏,三赴邊疆,在雪域高原奮斗十余年,將黨的宗旨鐫刻在世界之顛。
孔繁森同志是高尚的,純粹的,又是普通的,具體的。他的事跡和精神既感人至深,又真實可學。他是一面旗幟,是一面鏡子,我們每個人都要以他為榜樣,對照自己,鞭策自己。我作為一名企業員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強各項學習,進一步改造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嚴格要求自己,時刻警示自己,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成為一名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優秀職工。
孔繁森的先進事跡故事精選篇5
今天看了《孔繁森》這部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這部電影讓我們對黨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和更加徹底的領悟。
孔繁森不怕艱苦,牢記自己的使命,兩次赴藏,為阿里的百姓們帶了了溫暖,并且做出了巨大地貢獻。給孤寡老人治 病、送溫暖。雪災嚴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災活動,差點犧牲。直至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獻出了生命。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開拓進取,求真務實,不管身處何處,擔任何職,他對自己的標準都沒有降低過。對于每一項工作他都會講求實干,不畏艱苦。作為新一代的我們,一直是在黨的呵護下健康成長。但這并不代表著我們可以忘記這樣的艱苦奮斗精神。中國仍是處于發展中的國家,國家的建設與發展仍需要我們這一代投入更多的力量。唯有秉著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我們才有可能取得持續的進一步的發展。因而我們要擁有的那種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為黨,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服務人民的滿腔熱忱。牢記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神圣宗旨,把為民解憂、為民造福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把手中的權利看成是為人民謀取幸福的重大責任。
一個人的生命不可以永久的延續,但是他的精神卻可以鼓舞著歷代的人民。作為一名努力向黨靠攏的大學生,我被他的這種精神所震撼了,也領悟了許多。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就要孔繁森同志那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學習,為黨和國家的建設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繼承和發揚孔繁森同志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讓我們以孔繁森為榜樣,努力學習,用我們的雙手創造出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