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占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山海情》劇中名為凌一農的農技專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么對于林占熺的先進事跡,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林占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林占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1)
熱播電視劇《山海情》中,有寧夏閩寧鎮群眾在福建專家指導下用菌草種植蘑菇脫貧致富的情節。從福建推廣到寧夏,從中國推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菌草背后究竟有怎樣的秘密?《山海情》劇中名為凌一農的農技專家原型是林占熺,此前,10月29日,林占熺教授在人民日報撰文詳細科普了菌草。
以草代木解決“菌林矛盾”世界難題
在國際上,菌草的英文名字就是漢語拼音“Juncao”,因為菌草技術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上香菇、木耳、靈芝等食用菌和藥用菌人工栽培基本都以木材為原料,在我國每年僅栽培香菇一項就要砍伐闊葉林1000萬立方米以上,由此產生了嚴重的生態問題和“菌林矛盾”。為了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同時尋找到一條能讓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菌業可持續發展新路,我國開始了“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研究。1986年,終于成功培育出可做栽培食藥用菌培養基的草本植物——菌草,并逐漸摸索出一套運用菌草栽培食藥用菌和生產菌物飼料、菌物肥料的綜合技術。
菌草技術有效解決了“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在菌草技術研發之初,利用分布廣泛的芒萁、類蘆、斑茅、五節芒等野草作為培養料栽培食藥用菌。之后,經過30多年系統選育,已經篩選出高產優質菌草草種49種,可栽培58種食藥用菌。菌草栽培食藥用菌周期短、效益高。菌草種植后3~6個月就可采收,3噸鮮草可以產1噸鮮平菇,成本比用木屑低10%~20%,而且栽培出來的食用菌營養豐富、品質好、風味佳,藥用菌有效藥用成分含量高。
綜合利用發展菌草循環產業
從最初的栽培食藥用菌,拓展到菌草飼料、菌草菌物飼料、菌草菌物肥料和生物質能源與材料開發等領域,圍繞“植物—菌物—動物”三物循環生產,我國開展了系列的研究與推廣應用。
菌草生長快、產量高、營養豐富、適口性好,可直接用作牛羊豬鵝鹿兔及魚類等的飼料,經發酵可生產優質高蛋白飼料,解決畜牧業發展中飼料緊缺問題。
菌草在生物質能源與材料開發中也有用武之地。以草代煤發電,每公斤巨菌草熱值為3580大卡,碳排放與燃煤相比大大減少。菌草也可用于生產乙醇、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能源。
今天,菌草技術已在31個省區市506個縣推廣應用,并傳播到全球100多個國家,為我國脫貧攻堅和國際減貧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5月,菌草技術被列為“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重點推進項目向全球推廣。
改善生態成為生態治理的先鋒植物
菌草技術為保護生態環境而發明,巨菌草、綠洲1號等優良品種作為生態治理的先鋒植物,生長快、生物量大,而且根系發達,保水保土、防沙固沙效果好,適應性強,無生物侵害性。
其中巨菌草富含內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鹽堿地、貧瘠土地上快速生長。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布和沙漠實驗基地,種植的巨菌草收割后,其根系至今已9年,仍有良好的固沙作用。種植巨菌草和綠洲1號后,沙地有機質含量分別增加了58.97%和197.43%。經研究,巨菌草等品種還有吸附重金屬、改良鹽堿地等功能,可有效改良土壤、凈化水質。
目前,我國已在沿黃河9個省份40多個縣市建立示范基地或產業園區,形成了黃河上中下游不同類型生態脆弱地區菌草生態治理的系列關鍵技術和多種產業發展模式,為建設黃河千里菌草生態安全屏障和菌草新型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菌草技術仍在不斷創新發展之中。
林占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2)
“完成了閩寧鎮菌菇發展任務,凌一農計劃悄悄離開。但他推開大門,竟來了一群送行的村民,手里拎著東西,眼里飽含不舍?!边@是電視劇《山海情》中的一幕。
林占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他是菌草技術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菌草技術之父”。
1983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長汀縣考察。當地民眾希望依靠香菇種植脫貧致富,但砍樹種香菇不僅沒有讓長汀人富起來,反而造成當地生態惡化、土地沙化、懸河高聳,進一步加劇了貧困。回到學校后,林占熺專心尋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即“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
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奮戰,1986年,林占熺成功發明了菌草技術。
隨后,菌草技術開始由福建向全國各地推廣,先后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推廣項目和國家級星火重中之重項目,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列為科技扶貧首選項目。
1996年,福建和寧夏啟動對口扶貧協作。1997年4月,在銀川召開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上,菌草技術被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
林占熺和團隊一起跋涉千里,帶著6箱菌草草種,前往固原市彭陽縣。他在古城鎮小岔溝村挑選了27戶農戶,將廢棄的窯洞改造成簡易菇棚,用玉米稈和小麥稈栽培蘑菇。半年內,參加試驗的農戶每戶收入達元。收入最高的農戶,在不到50平方米的菇棚里種平菇,純收入達1萬元,比種植27畝小麥的收入還高。
到,寧夏已有1.75萬戶參與菌草生產,興建菇棚1.75萬個,創造產值近億元,種菇農戶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業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一個重要產業,一大批農戶通過發展菌草生產告別貧困。
7月,林占熺在寧夏菌草種植地向來賓介紹菌草技術
有位當地的老人編了一段順口溜,流傳至今——“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p>
1986年至今,菌草技術已被推廣至全國31個省(區、市)的506個縣,幫助數以千萬計的農戶脫貧致富。而且,“以草代木”培育香菇一項,全國每年就可以少砍樹萬立方米。
03
“中國草”,扶貧援外的友誼草
1999年,林占熺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做菌草技術重演示范,村民喜獲豐收
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被當地老百姓稱作“林”草。因為林占熺姓“林”,這是他們對中國專家的一種感激之情。
,菌草技術援助項目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落地,掀開了菌草技術國際合作的序幕。20年來,林占熺秉持“發展菌草業、造福全人類”的堅定信念,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前往國外,傳授推廣菌草技術。
回憶起中國菌草推廣團隊剛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時的情形,林占熺感嘆道,“困難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險”。但他們沒有退卻,因陋就簡、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很快利用當地野生菌草栽培出了各種食用菌。
宣告成功時,當地召開了五千多人參加的慶祝大會,升起五星紅旗,奏響中國國歌。喜獲豐收的菌農歡樂地呼喊著“中國,菌草”!
至,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組織實施菌草技術項目。如今,菌草、旱稻技術已推廣到巴布亞新幾內亞8個省16個地區累計8600多農戶,3萬多民眾因此受益,還創造了巨菌草產量每公頃853噸的世界紀錄。
建設示范基地、開展教育研究學術交流、實施培訓推廣、推進商業合作與組織會議參觀……以援助巴布亞新幾內亞為發端,從南太到非洲,從南亞到拉美,再到聯合國舞臺,菌草帶著中國人民的大愛和友誼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林占熺在盧旺達指導當地農戶菌草種菇
“菌草技術是一項著重扶貧、保護生態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技術。如果說把菌草技術看成是‘魚’的話,我們在援外中不僅給‘魚’,還提供了‘養魚’、‘捕魚’、‘加工魚’的一整個產業?!绷终紵缯f。
至今,菌草技術已傳播至世界106個國家,還被列為“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重要項目。中國先后舉辦了270期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在國內外培訓了1萬余名學員。為培養菌草技術專業人才,中國政府還資助11個國家的留學生在福建農林大學完成菌草技術專業學習。
今年9月2日,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開始不久,在主辦方的隆重介紹下,與會人員用熱烈的掌聲向林占熺表示敬意。
在當天的論壇上,已是78歲高齡的林占熺對菌草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我會為了菌草事業繼續奮斗下去,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林占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3)
林占熺出生于1943年,現任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聯合國菌草技術項目首席顧問、福建農林大學博士生導師,是菌草技術發明人和學術帶頭人。
“我是從閩西大山林里走出來的農民孩子,從小立志學農。1964年高考的時候,我填的志愿全是農業院校。福建農學院畢業后,我插過隊,從事過行政、黨務和科研工作,為了讓老少邊窮的貧困鄉親,能夠開拓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我放棄了從政的機會,開始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研究,1986年獲得了成功?!绷终紵缯f。
30多年菌草技術扶貧的經歷,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事都讓林占熺銘刻在心。1997年福建省和寧夏自治區把菌草技術列為對口幫扶寧夏項目,1998年他帶著小組在“地上不長草,天上不見鳥,風吹石頭跑" 的戈壁灘上建起了地下1米多深、半地窖的菇房。獲得成功以后,又采取一對一、人盯人的方式,組織了全村200多農戶進行菌草生產。“這個項目一直延續至今,今年我們又繼續幫助閩寧區的同志發展以草代糧發展畜牧業,取得了好的成效。”林占熺介紹。
多年前工作結束要回福建的時候,第一批菌草生產取得成功的14戶農戶要請林占熺和隊員們吃飯,但因為有“不能拿群眾一針一線、不能到群眾家里吃飯”的規矩,他們婉拒了村民。后來開發區主任浦振儒告訴林占熺說“你們必須去,不能傷了他們的心”,他們才接受了農戶的邀請。
“邀請去吃飯的時候,他們14個農戶圍著我們7個隊員,看著我們吃飯。等我們飯吃完以后,給我們贈送了錦旗,歡送我們回來。我們當時感覺到,這種感情不是用我們的語言能夠表達的,這個是當地的鄉親樸素的感情,這種對我們的感激之情,我們感覺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绷终紵缁貞浾f。
林占熺的菌草技術幫助了很多農民脫貧致富,脫貧攻堅完成以后,他和團隊總結經驗也提出了幾個新的思路,要把發展特色產業和生態治理結合起來,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他給在場記者分享了幾個好消息,今年4月份,寧夏石嘴山建了產業園,在鹽堿地上種植菌草。通過改革開放期間走出去的華僑來投資建立這個產業園,幫助附近居民就業;今年6月1日,他們在內蒙古磴口縣推動第二個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的啟動,在沙漠鎖邊、生態治理的同時綜合發展植物、動物、菌物“三物”。本月,他們還準備在延安南泥灣建立菌草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在河南武陟縣建立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以后還將在全國各地建立各產業園,推動生態建設綠色發展,服務鄉村振興。
“有一次一個美國華僑農場主給了高薪讓我到他的牧場工作,我沒有去。因為我當時在指導51個縣的貧困農戶脫貧。如果我到美國去,只是我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團隊的致富,我不能因為小家而不顧大家,我應該繼續為貧困農戶服務。也正因為我當時的這個正確選擇,也使得菌草技術能夠在我國14個深度貧困區都得到應用,而且傳播到全國各地。我當時這樣的選擇,從現在看,我認為是對的?!绷终紵缯f。
林占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4)
1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憶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拉法納瑪?!拔蚁蛩榻B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個林占熺去了?!?/p>
電視劇《山海情》中的農技專家凌一農,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會見之前,菌草,正是在習近平的推動下,為“閩寧合作”打開了一扇門。那次會見之后,林占熺很快遠赴南太,由此書寫了“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的佳話。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林占熺是誰?電視劇《山海情》和他背后的故事有何聯系?從福建推廣到寧夏,從中國推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一株小小的菌草,是如何走向世界,成為造福當地人的“幸福草”?
“閩寧草”,點草成金的致富草
10月,林占熺在寧夏石嘴山市寶豐村的豐收現場向老鄉介紹菌草。林良輝攝
“完成了閩寧鎮菌菇發展任務,凌一農計劃悄悄離開。但他推開大門,竟來了一群送行的村民,手里拎著東西,眼里飽含不舍?!边@是電視劇《山海情》中的一幕。
林占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他是菌草技術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菌草技術之父”。
1983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長汀縣考察。當地民眾希望依靠香菇種植脫貧致富,但砍樹種香菇不僅沒有讓長汀人富起來,反而造成當地生態惡化、土地沙化、懸河高聳,進一步加劇了貧困?;氐綄W校后,林占熺專心尋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即“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1986年,林占熺成功發明了菌草技術。
隨后,菌草技術開始由福建向全國各地推廣,先后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推廣項目和國家級星火重中之重項目,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列為科技扶貧首選項目。
1996年,福建和寧夏啟動對口扶貧協作。1997年4月,在銀川召開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上,菌草技術被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
林占熺和團隊一起跋涉千里,帶著6箱菌草草種,前往固原市彭陽縣。他在古城鎮小岔溝村挑選了27戶農戶,將廢棄的窯洞改造成簡易菇棚,用玉米稈和小麥稈栽培蘑菇。半年內,參加試驗的農戶,每戶收入達元。收入最高的農戶,在不到50平方米的菇棚里種平菇,純收入達1萬元,比種植27畝小麥的收入還高。
到,寧夏已有1.75萬戶參與菌草生產,興建菇棚1.75萬個,創造產值近億元,種菇農戶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業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一個重要產業,一大批農戶通過發展菌草生產告別貧困。
有位當地的老人編了一段順口溜,流傳至今——“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p>
1986年至今,菌草技術已被推廣至全國31個省(區、市)的506個縣,幫助數以千萬計的農戶脫貧致富。而且,“以草代木”培育香菇一項,全國每年就可以少砍樹萬立方米。
“中國草”,扶貧援外的友誼草
1999年,林占熺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做菌草技術重演示范,村民喜獲豐收。圖片來源: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被當地老百姓稱作“林”草。因為林占熺姓“林”,這是他們對中國專家的一種感激之情。
,菌草技術援助項目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落地,掀開了菌草技術國際合作的序幕。20年來,林占熺秉持“發展菌草業、造福全人類”的堅定信念,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前往國外,傳授推廣菌草技術。
回憶起中國菌草推廣團隊剛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時的情形,林占熺感嘆道,“困難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險”。但他們沒有退卻,因陋就簡、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很快利用當地野生菌草栽培出了各種食用菌。
宣告成功時,當地召開了五千多人參加的慶祝大會,升起五星紅旗,奏響中國國歌。喜獲豐收的菌農歡樂地呼喊著“中國,菌草”!
至,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新組織實施菌草技術項目。如今,菌草、旱稻技術已推廣到巴布亞新幾內亞8個省16個地區累計8600多農戶,3萬多民眾因此受益,還創造了巨菌草產量每公頃853噸的世界紀錄。
建設示范基地、開展教育研究學術交流、實施培訓推廣、推進商業合作與組織會議參觀……以援助巴布亞新幾內亞為發端,從南太到非洲,從南亞到拉美,再到聯合國舞臺,菌草帶著中國人民的大愛和友誼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林占熺在盧旺達指導當地農戶菌草種菇。圖片來源: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菌草技術是一項著重扶貧、保護生態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技術。如果說把菌草技術看成是‘魚’的話,我們在援外中不僅給魚,還提供了養魚、捕魚、加工魚的一整個產業。”林占熺說。
至今,菌草技術已傳播至世界106個國家,還被列為“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重要項目。中國先后舉辦了270期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在國內外培訓了1萬余名學員。為培養菌草技術專業人才,中國政府還資助11個國家的留學生在福建農林大學完成菌草技術專業學習。
今年9月2日,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開始不久,在主辦方的隆重介紹下,與會人員用熱烈的掌聲向林占熺表示敬意。
在當天的論壇上,已是78歲高齡的林占熺對菌草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我會為了菌草事業繼續奮斗下去,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p>
林占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5)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以他專注的菌草技術,闡釋了匠心應有的模樣。
林占熺回顧了恩格斯說過的一句話,“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菌草技術正是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有技術。
上世紀八十年代,食用菌成為福建山區貧困地區農戶增加收入的短平快項目,但由于香菇、木耳、靈芝等食、藥用菌的傳統生產方法,是以木材為原料,大規模發展以后,菌業生產與林業生態平衡之間產生了“菌林矛盾”。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1983年,林占熺開展了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的研究,克服了種種困難,發明了菌草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經近40年的不懈努力,現在菌草技術已經發展成為菌與草交叉的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的新領域。經援外與國際合作,傳播到世界106個國家。
林占熺表示,,菌草技術被聯合國列為中國-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重點項目,向全球推廣,為世界減貧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林占熺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6)
作為菌草技術發明人、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一直致力于菌草援外,當天的論壇上,他受邀上臺致辭,介紹了菌草技術的創新及其應用的最新進展。已是78歲高齡的林占熺對菌草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接受記者專訪時他說,自己會為了菌草事業繼續奮斗下去,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林占熺與在論壇現場展示的巨菌草和用菌草技術栽培的菇。林清智 攝
上世紀 80 年代,中國菌業迅速發展,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農戶大量砍伐樹木用于栽培香菇、木耳、靈芝等食藥用菌,主產區樹越砍越少,導致菌業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產生了矛盾。1986年,林占熺成功發明了菌草技術,此后,該技術從“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拓展到畜牧業、生態治理等領域,并“以草代木”生產板材、紙漿等,開辟了菌與草交叉的科研新領域。
“菌草技術能夠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離不開習近平主席的關心支持?!绷终紵缯f,習近平主席十分重視菌草技術的國際發展合作,親自推動菌草援助項目于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成功落地,開啟了菌草援外的新元年。至今,菌草技術已傳播到世界106個國家,培訓國際學員一萬余名,還被列為“中國-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重要項目。
20年的實踐中,林占熺帶領團隊創新了菌草援外項目實施模式,以減貧為目標,將技術本土化、簡便化、標準化,讓農戶“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做就成”;創建“示范中心+旗艦點+農戶”的模式,帶著技術進村到戶,讓當地最窮苦的群眾也能參與,數以萬計的村民增加了收入,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致富帶頭人、企業家和技術骨干,為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基礎。
調研、講學、談合作、建基地……為了推廣菌草技術,林占熺到過50多個國家,其間,既有奔波萬里的辛勞,也有見證豐收的喜悅,他欣喜地看到,菌草技術在國內外扶貧、促進社會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次論壇的召開讓林占熺對菌草技術的發展前景更加充滿期待。在他看來,“菌草”是新的農業資源和生物材料,而對新事物的了解、應用、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隆重召開相關論壇意義非凡,有利于普及菌草知識,有利于推進菌草技術在全球推廣發展,有利于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對整個菌草事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菌草是新的農業資源和生物材料,菌草產業的發展潛力非常大,菌草不僅可以代木栽培食用菌為人類提供優質菇類食品、為畜牧業提供優質飼料,還可以產業化、規?;a相關產品。本次論壇是菌草援外新的里程碑,開啟了菌草事業發展的新篇章?!闭劦轿磥恚终紵绫硎?,自己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他還要抓緊進行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加快技術創新步伐,籌建國際菌草研究中心等,來為菌草援外和可持續發展服務。因此,他不能停下奮斗的腳步。
林占熺堅定道,他將堅持“發展菌草業、造福全人類”的宗旨,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讓菌草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幸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