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喜的勵志故事事跡心得體會
鐵人,對于我們這些新生代的年輕人來說,既陌生又遙遠。你知道有哪些關于王進喜的事跡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王進喜的勵志故事事跡心得體會,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王進喜的勵志故事事跡心得體會精選篇1
石油,相當于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后,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鉆探和開采仍是難而又難。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軍事斗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為改變我國石油工業落后面貌,在大慶油田創業初期,王進喜率領1205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間,共完成鉆井進尺71000米,等于舊中國1907年到1949年42年鉆井進尺的總和。那時,在茫茫大草原上,沒有房住,沒有菜吃,糧食不夠。他們就在野外露營,喝鹽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杠把60噸的鉆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
了鉆保證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井提前開鉆,打出了原油。王進喜為大慶油田的建設,為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帶領大家艱苦創業,群眾稱頌他為鐵人。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面,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好大油田。干!干!干!這些擲地有聲的錚錚誓言,表現出了鐵人王進喜是一個有血有肉、生龍活虎、全身充滿精氣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像鐵人這樣奮斗的工作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會戰中,由于暴雪封路,訂單驟增,大胎班組數天工作到三更天。領導緊急開會制定措施方案,員工放棄公休齊上陣,各部門主管積極配合將人力充分調配到大胎班組。在倉庫現場,可以看到全體員工無論領導還是員工熱火朝天的奮斗在第一線的場面。大家拿出鐵人的干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斗、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忍不拔創業的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標志,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鐵人精神永流傳。
王進喜的勵志故事事跡心得體會精選篇2
公司4月份組織廣大員工觀看了《鐵人》這部影片。大家看完之后很受教育,感觸頗多。這種觀影活動非常有意義,不僅增強了員工的責任心、工作態度,更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現在回想起這部影片還是印象深刻。
電影用彩色描寫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色調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的事跡,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現在眼前,那個時代,工作環境堅持,物質貧乏,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現在來要豐富,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里缺點什么。呵~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啊。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么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我覺得鐵人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如何,估計是編劇編出來的吧。不過我覺得寫得很好。把作為一名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表現了出來;把一個共產黨員,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教育。在21世紀的今天,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國緊密交流的今天,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我們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卻了國家,忘卻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個人。共產黨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在這種時刻,真的應該反思了。
現代年輕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應該是為他們找到一種精神的追求。以鐵人為榜樣,發揚鐵人的艱苦創業和無私奉獻精神。
王進喜的勵志故事事跡心得體會精選篇3
記得小時候就經常聽到石油鐵人王進喜,先進標兵雷鋒,黨的好干部焦裕祿,掏糞工人時傳祥的名字,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標志。年幼時候,這些名字就只是一個個平面的文字,沒有立體的形象,就像是光有骨架沒有血肉的模型而不是鮮活的生命。直到再次重溫鐵人王進喜的事跡。這些二維的文字才變成三維的人物。
影片中,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有這樣幾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人沒飯吃會貧血,國家沒有石油也會貧血,貧血就會被人欺負;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把貧窮落后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就是這樣一種只管付出不記回報的奉獻精神。為了新中國和下一代,他們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這就是那一代工人階級的崇高精神。
影片同時也塑造了另外一批人,他們是新時代的石油工人,劉思成是其中的代表。作為油田會戰的第二代人,他的父親劉文瑞和王進喜是同時代的人,父親因為有文化底子而被鐵人重點培養,但父親最終辜負了鐵人的期望,雖然父親當年的退卻曾讓劉思成蒙羞,但是他依然尊敬他的父親,因為他知道,父親同樣經歷過重重的困難,在他心中也是“鐵人”。在面對茫茫沙漠,在遇到隊友被困荒漠的危機關頭。他依然孤身一人走向漫無邊際的沙漠,懷揣著當年父輩開拓北大荒的堅定意志,沿著父輩的堅實腳印義無反顧一步步走向隊友。他用實際行動將鐵人精神繼承與傳揚了下來。
金色的大漠和白皚皚的荒原, 高聳入云的現代化鉆臺同在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舊時井架, 老鐵人高亢的號子與新鐵人悠揚的歌聲……所有的新舊變化,但是始終不變的是那鐵人精神,經久不息。
王進喜的勵志故事事跡心得體會精選篇4
經過三天時間看完了《鐵人》這部經典影片,對60年代的石油工人王進喜的事跡銘記在心。其實很小的時候,就對60年代的石油工人王進喜的事跡有所耳聞。王進喜是工人階級的標兵與楷模,并在我的心目中樹立了不折不扣的英雄形象。觀看《鐵人》后,我對鐵人王進喜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下面簡單談談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
影片《鐵人》是第一部把被主義塑造出來的英雄人物當成真實的人來拍的電影,導演用老電影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上個世紀60年代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在環境極端簡陋的條件下展開的大會戰。在一幕舊時的火車站里,駛入一列破舊的火車,高聳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頭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王進喜和他的1205鉆井隊等等映入眼簾,
歷史仿佛再一次通過銀幕在我們面前重現。
鐵人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每天都在那昏暗簡陋四處透風的工棚下,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里,超負荷的體力勞動,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糧,就是在這樣及其惡劣的條件下,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豎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帶領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梁當吊車。
片中有一幕戲,使我至今難以忘懷---在鉆井發生井噴之后,王進喜大吼一聲,跳進泥漿池里充當人肉攪拌機。看到這里,我被此幕所感動,他的忘我拼搏、無私奉獻,不惜以犧牲個人生命來保衛國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自己。
《鐵人》中的王進喜是一個并不完美的英雄,它體現出那位60年代王進喜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出大力、流大汗的基層師傅,他愛罵人,急了還打人,腳砸傷了會疼,肚子餓了也會腿酸胳膊軟,塑造了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工人階級形象。
影片中還有另外一位主人翁,他就是劉思成。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大慶石油工人的后代,同是楷模的他,在物欲橫流的新時期,對著茫茫無際的戈壁,干著每日重復枯燥的工作,他困惑過,彷徨過,甚至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蹤的突發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尋找工友的征程。這樣一段故事的穿插,王進喜和劉思成在精神狀態上是一脈相承的,或者說借助劉思成的父親隔代抽象的傳承下來,暗示著我們鐵人精神依然存在,在新時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在那食不飽穿不暖、環境很殘酷的歲月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們,他們的理想和目標就是振興國家的石油事業,為此可以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看完影片,回過頭來看我們,在經濟危機時刻,在企業舉步艱難之際,這種鐵人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讓我們大家向鐵人王進喜學習,拿出鐵人的干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斗、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王進喜的勵志故事事跡心得體會精選篇5
石油,相當于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后,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鉆探和開采仍是難而又難。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軍事斗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為改變我國石油工業落后面貌,在大慶油田創業初期,王進喜率領1205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間,共完成鉆井進尺71000米,等于舊中國1907年到1949年42年鉆井進尺的總和。那時,在茫茫大草原上,沒有房住,沒有菜吃,糧食不夠。他們就在野外露營,喝鹽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杠把60噸的鉆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
了鉆保證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井提前開鉆,打出了原油。王進喜為大慶油田的建設,為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帶領大家艱苦創業,群眾稱頌他為鐵人。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面,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好大油田。干!干!干!這些擲地有聲的錚錚誓言,表現出了鐵人王進喜是一個有血有肉、生龍活虎、全身充滿精氣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像鐵人這樣奮斗的工作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會戰中,由于暴雪封路,訂單驟增,大胎班組數天工作到三更天。領導緊急開會制定措施方案,員工放棄公休齊上陣,各部門主管積極配合將人力充分調配到大胎班組。在倉庫現場,可以看到全體員工無論領導還是員工熱火朝天的奮斗在第一線的場面。大家拿出鐵人的干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斗、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忍不拔創業的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標志,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鐵人精神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