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袁隆平個人事跡心得體會
再次,便是他熱愛人民,關愛家人。他愛妻子,不讓妻子受到傷害,不讓她受苦。他愛人民,為了人民,他努力研究,想要造福人類。也正是妻子的支持,百姓的關心,讓他撲在書桌前研究,這也是他成功的動力!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偉大,不平凡的奉獻,袁隆平爺爺是個耕耘者,一個真正的耕耘者!
看了這部影片,我也懂得了要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每一粒糧食都是用勞動人民的血汗換來的呀!
道德模范袁隆平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精選篇1)
袁隆平與世長辭,全國人民悲痛不已,以各種方式表達對他的追思與緬懷。
斯人已去,巨星隕落。在表達沉痛哀思的同時,關鍵要學習弘揚袁隆平同志身上的高貴品質和崇高風范,立足本職工作崗位,砥礪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斷拼搏,開拓前進。
學習弘揚袁隆平的高貴品質。袁隆平的一生始終心懷祖國和人民,從小他就立志要當一名農業科學家。19歲的他義無反顧地選擇報考農學系,從西南農學院畢業之后,他主動扎根基層,當一名農校教員。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與挫折,袁隆平始終沒有忘記作為一名農業科學家的初心使命。他把自己的青春和年華獻給了畢生追求的雜交水稻事業,他把心血與汗水獻給了一方稻田。袁隆平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于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卻熠熠閃光。我們緬懷和紀念他,就是要學習他這種從小立志為國為民的博大情懷,就是學習他矢志不渝追夢筑夢的高貴品質。
學習弘揚袁隆平的崇高風范。“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一生獲得了各種榮譽與獎勵。面對鮮花與掌聲,他始終“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睘榱藟粝?,他一輩子躬耕田野,無論是在青春年少時,還是在功成名就時,或者是在耄耋之年,始終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電腦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毕绿铮仁窃∑綄δ贻p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輩子的追求。面對新時代的新任務,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我們要主動扎根基層,始終堅守工作崗位,心懷祖國與人民,腳踏實地,把業績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用實際行動交出一份新時代的精彩答卷。
_年是建黨_周年,全國各地正在開展_學習教育。我們要把學習袁隆平的高貴品質與崇高風范作為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公開課,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賡續袁隆平身上的寶貴精神,始終保持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道德模范袁隆平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精選篇2)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24日上午,袁隆平院士送別儀式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各地群眾手持鮮花吊唁,現場莊嚴肅穆。
送別,終有一別;悲拗,久久難息。袁隆平院士的傳奇一生,自此畫上句點。傳奇落幕,而榮耀永恒。畢其一生,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袁隆平,早就與田野融為一體。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如此之深地改變了現代農業,改變了我們生活的狀態,改變了這個世界的形態。袁隆平的巨大貢獻,超越時空,亙古不滅。
科學家永遠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奔跑逐夢,而袁隆平院士則將他的雜交水稻科研征途,跑成了一場終生的馬拉松。一路走來,留下無數的驚喜與奇跡。自從在1974年培育出第一代秧苗,在40年間,袁隆平已培育了數代“超級雜交水稻”,比常規稻增產20%,年種植面積超過2.4億畝,每年可多養活7000萬中國人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袁隆平的才華與勤奮,專注與堅守,收成滿滿,功德無量。
矢志不渝,無比簡單無比純粹,始終將水稻“高產更高產”作為一生奮斗的目標。作為學者的袁隆平,與作為耕耘者的袁隆平,在“水稻”這一古老的物種上重疊躍升,最終迸發出了驚人的力量。這種“力量”,足可撼動經典科學理論的桎梏,足可讓中國人端牢飯碗,足可讓全球消除饑餓見到希望。“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一稻濟世,仁士仁心。大師巨擘,成就斐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同樣追逐夢想的人們,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我們都受惠于袁隆平的成果,我們都感念于袁隆平的品格?,F實的相關性,情感的接近性,讓無數人從四處趕去送袁老最后一程。常懷感恩之心,長記稻中真義,這注定是一場漫長的送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須知飯碗里的糧食,都其來有自。國士無雙,先生千古!再送一程,愿直抵星辰,愿照耀前路。
道德模范袁隆平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精選篇3)
5月24日,注定是值得銘記的日子。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遺體送別儀式,在湖南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我盼行至您的夢里,良田萬里,禾下乘涼”“知道他走了,一定要來送送他。我們種田的,對他有感情”……各地群眾手持鮮花趕來吊唁,其中不乏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他們臉上有淚,眼中有光。
人世間,“吃飯的事情”,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件的事情。對中國人來說,“袁隆平”三個字,是嵌入百姓粥飯、天下糧倉的重要符號;對全球而言,他的“東方魔稻”“營造了一個糧食更為富足、糧食安全具有保障的更加穩定的世界”。
雖然今后無法再看到這位一生為民謀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個人心頭的種子,化作千千萬萬個“他”,蘊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這種力量,有著愛國為民的情懷?!凹Z食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我是學農的,我應該在這方面盡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國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無上。
這種力量,有著信念堅定的分量。畢其一生,專注田疇,播撒智慧,收獲富足,在千百次的失敗中他依然堅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戰勝饑餓。
這種力量,有著矢志不渝的勇毅?!半娔X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彼虼肆⑾率胀健伴T規”---“你不下田我就不帶”。
這種力量,有著勇于創新的擔當。充分尊重科學規律,敢于提出設想、勇于探索。從選種、試驗、失敗,到再選種、再播種、再觀察……依據事實、發現真理、驗證真理,伴隨他的一生。
這種力量,有著樸實無華的品質。他留給人們的印象,總與水稻有關,是一位直到入院前還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絕不愿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的中國“老農”。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斯人已逝,風范永存。他留下的“種子”,將在無數后來者和奮斗者的代代傳承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今天的中國,一項項代表著科技前沿的成果凝聚著全球關注的目光,同時,在尖端科技領域也有不少“卡脖子”問題,還有一些體制機制障礙阻隔著產學研的深度融合。面對成績與不足,以自立自強的精神在科技領域不斷攻堅克難、闖關奪隘,廣大科技工作者需要的正是這種力量,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實里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用“腳踏實地”的作風成就“頂天立地”的成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顆編號為8117的“袁隆平星”光芒閃耀。未竟的事業,科學的價值,我們定會堅守,定去拼搏,定將開拓出更加廣闊的天地。
道德模范袁隆平個人事跡心得體會(精選篇4)
中國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從古到今,都很愛國,真讓人佩服。在眾多了不起的中國人中,我認為袁隆平最了不起。
袁隆平乃是雜交水稻之父。提起他,絕大多數的人都對他十分尊敬。袁隆平列過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一個個百姓都面瘦饑黃……袁隆平也親身經歷了饑餓的痛苦。他見證了嚴酷的現實,想起了舊社會,想起了平民百姓的困苦,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出水稻的新品種。
在試驗田里,他發現了一株不同的稻子,和普通的水稻不同。它們的差異在于稻子產量差別巨大。這一發現,令袁隆平大吃一驚,細細尋找以后,碩大的試驗田中就只有這一株。在對其仔細觀察和統計分析,論證了這棵稻是“天然雜交稻?!弊C明了這種水稻存在明顯的雜交優勢現象,他激動地把它做成標本,拍下照發給助手,去外面尋找。
他和助手找了很長的時間,最終在一處水邊,找到了珍貴的6株天然稻。第一次雜交成果并不理想,新的問題又來了,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用,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
為了克服這個世界難題,他每天都在試驗田里,彎下腰,精心呵護著一棵棵水稻,仿佛是他的親兒子一般。當下一批水稻成功時,他剛走進田中沒多久,就興奮地沖出來,抬頭大笑:“我成功了!我的雜交水稻成功了!”反復多次的培育,產量從每畝800斤一躍到1600斤,研發到了,稻桿比茭白還高,畝產超過了多斤。
袁隆平為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讓十幾億人吃上了飽飯。也為世界作出了應有的貢獻?,F在雜交水稻已在全世界推廣。我要好好學習,在未來能報答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