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愛國名人優(yōu)秀事跡
今中外,有許多愛國英雄人物值得我們去敬佩,他們在這個世上已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這些真正的英雄人物是當之無愧,是被人們歌頌的。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中國古代愛國名人優(yōu)秀事跡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中國古代愛國名人優(yōu)秀事跡(精選篇1)
岳飛
800多年來,岳飛“精忠報國”慷慨悲壯的動人故事,一直在我國人民中間廣為流傳。
岳飛(公元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省湯陰縣一個貧苦農家。據說岳飛呱呱墜地的那天傍晚,剛巧一只大鳥從屋頂上飛鳴而過。父親岳和便給他取名叫“飛”,字“鵬舉”。
岳飛青年時代,是在國家內憂外患之中度過的。宋朝統治者縱情享樂;長期生息在我國東北的女真族勃然興起,建立了金政權。1127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滅亡。
這一年,岳飛正好24歲。這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盼望有一天能夠投身疆場,為國家報仇雪恥。當招募“敢戰(zhàn)士”的消息傳來時,他報名參軍。就在他走上戰(zhàn)場的前夕,深明大義的母親,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勇殺敵,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飛參軍后,一直堅持戰(zhàn)斗抗金的最前線,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殺敵。他率領的“岳家軍”不畏強敵,獨當一面,先后六次與金兵交鋒,均獲全勝,“岳家軍”聲威大震。而趙構卻重用寵臣主和派代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為了拯救淪陷在敵占軍的苦難同胞,把敵人驅逐出境,岳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上書給皇帝趙構,堅決反對繼續(xù)向南逃跑,力諫趙構返回汴京,親率六軍北渡黃河,這樣將帥一心,一定可以收復中原。這道奏書進呈后,觸怒了趙構和黃、汪這些妥協投降派。他們以“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飛的官職革掉了。閑居三個月后,岳飛難以壓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岳飛慷慨陳詞,決心以身許國,消滅敵人,恢復故土,以報答父老鄉(xiāng)親。從此,岳飛又轉戰(zhàn)在抗金的戰(zhàn)場上,“岳家軍”的旗幟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統帥不得不驚訝:“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中國古代愛國名人優(yōu)秀事跡(精選篇2)
湯顯祖寫《牡丹亭》入了迷,飯不吃,覺不睡。有一次,湯夫人問他餓不餓?他說:“我整天都同杜麗娘、柳夢梅、春香打交道,哪里還覺得餓!”
一天中午給他送飯,書房里競空無一人,急忙派人四處尋找,也毫無影蹤,后來忽然發(fā)現柴房里隱隱傳來痛哭聲,夫人進去一看,正是他掩面悲慟。 原來(《牡丹亭》寫到(《憶女》一場,春香陪老夫人到后花園祭奠死去三年的杜麗娘,悲從中來,低頭看見自己身上的羅裙,恰是麗娘生前穿過的,物在人亡,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他說:“我正寫到,‘賞春香還你舊尼裙’一句,好像自己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發(fā)于中,忍不住就哭出聲來了!” 湯夫人把他從柴堆上拉起來,又是埋怨又是關切地說:‘快回去吃飯,你這個人呢,就是不知道愛惜自己。“直到這時,他才發(fā)覺肚子咕咕作響了。
由于湯顯祖全身心地投入創(chuàng)作活動,使《牡丹亭》一問世就轟動了當時的文壇,”家傳戶誦,幾令《西廂記》減價。“搬上舞臺后更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
中國古代愛國名人優(yōu)秀事跡(精選篇3)
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jiān)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陳天華遙寄血 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占滿洲,腐 敗無能的清__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后,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zhàn)。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 書,在血 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 ,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zhàn)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里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后,他堅持把血 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吳玉章維護國家尊嚴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__貧弱,__看不起__,在懸掛的萬__中,故意不掛____。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__學生道歉并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 課和絕食以示__。
學校當局在__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zhàn)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zhàn)斗,使敵人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里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中國古代愛國名人優(yōu)秀事跡(精選篇4)
范仲淹
宋朝的時候,有個品德十分高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他從小心懷大志,希望將來能做治國安民的宰相,為國家出力;或者做一個醫(yī)生,為百姓治病救命。他對人說:“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國家的事,我就愿意做。”后來,范仲淹做了官,還真當了一段時間的宰相。他為官清正廉潔,很受好評。有一年,他到泰州做管鹽倉的小官,見海水泛濫上岸,百姓受難,就提議修海堤,還親自參加運土、夯土。不料母親去世,他按規(guī)定回家服喪。可身在家中,心在海堤,他不斷寫信去幫助出主意。海堤修成了,當地人們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
幾年以后,范仲淹進京城做官。他看到不對的事就批評,還主持改革,結果得罪了人,好幾次被貶職排擠出京。可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管在什么職位上都做出了成績。他在一生中用自己的財產辦了許多義莊、義田、義宅,救濟窮人,還辦了一些不收錢的學校,讓沒錢的窮人子弟上學,可他自己的孩子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有人不明白他為什么這樣,他寫了一篇叫《岳陽樓記》的文章,作了回答,表示自己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這就是說,一個愛國愛民的人,要甘心情愿比別人先吃苦,比別人后享樂。范仲淹的“先憂后樂”思想,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古代愛國名人優(yōu)秀事跡(精選篇5)
張騫
漢朝的時候,漢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結交各國,加強往來。年輕的侍從張騫主動報名要承擔這項使命。“西域”指的是當時的亞洲中西部的廣大地區(qū)。張騫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艱險,可為國探險立功的壯志支配著他帶著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敵視漢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后來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餓受凍,終于到達了西域。
張騫先后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ī)、大夏等國(在現在的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阿富汗境內),見到了國王,表示了漢朝愿與他們友好來往的愿望。這些國家的人見到漢朝使者十分高興。幾年以后,張騫再次出使西域。他還派出許多副使到身毒(yān dú)、安息(在現在的印度、伊朗一帶)等國,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關系。這樣,漢朝和西域各國開始了友好往來,特別是經濟文化的交流越來越多。中國的先進技術、絲綢、冶鐵術、作物栽培法等都傳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樂舞蹈也傳到了中國。在東西方之間,出現了一條商路,人們叫它“絲綢之路”。來往的使者和商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使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知道了中國這個東方大國,擴大了中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