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
下愛國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1
石寶芹,1932年11月生,江蘇響水縣陳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國民黨_軍隊再次占領陳家港后,嚴密封鎖,大鎮區內生活資料嚴重匱乏。石寶芹為謀生計,經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頭甲一帶去換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饑度日,在頻繁的往來中.她們與南河區民主政府逐漸取得了聯系。1947年秋,開始將南河區民主政府的油印宣傳品帶進被敵人侵占的陳家港,宣傳土地改革,全國解放戰爭形式等提高群眾覺悟。
農歷臘月末的一天拂曉前,在新民街巷內挨戶地把傳單塞進門。天亮后,國民黨_軍隊發現了共產黨的傳單,立即進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當天晚上,石寶芹等四人落入敵手。在牢中,敵人威逼利誘,但她們眾口一詞;“不曉得”,“不知道什么傳單、小報”。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們堅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個姑娘被國民黨軍隊押往南潮河閘堤內,反動軍官對她們說:“還有最后機會,誰交待了誰就可以回家。”而四個姑娘齊聲說說“你們要殺就動手吧,沒有什么可講的。”最后國民黨軍隊殘忍地將她們四人全部殺害。石寶芹英勇就義年僅16歲。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2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于婦救會工作,并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后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干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云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云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3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攻城的大炮震撼著整個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戰斗打響了。戰士們像潮水一般沖向敵軍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學。嗒嗒嗒……從一座橋上,突然噴出六條火舌,封鎖了我軍前進的道路。那座橋架在隆化中學墻外的一條旱河上。狡猾的敵人在橋的兩側筑了墻,頂上加了蓋,構成了一座暗堡。沖鋒的部隊被壓在一個小土坡下面,抬不起頭。沖在最前面的一個戰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著敵人的暗堡,兩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連長身邊,堅決地說:“連長,我去炸掉它!”
“連長,我掩護!”戰友郅順義也懇切地說。連長和指導員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同志們打手榴彈!”連長給戰士們下了命令。董存瑞抱起炸藥包,郅順義背起兩兜手榴彈,同時躍出戰壕,沖了上去。他們互相配合,郅順義扔一陣手榴彈,董存瑞就向前躍進幾步;郅順義再仍一陣,董存瑞再前進幾步。跟在后面的戰友把一捆捆手榴彈送到郅順義手里。
敵人的機槍更瘋狂了,子彈撲哧撲哧打在董存瑞身邊,地上冒起點點塵土和白煙。董存瑞夾緊炸藥包,一會忽左忽右地匍匐前進,一會又向前滾了好幾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槍。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敵人的機槍一齊向董存瑞掃射,在他面前織成一道火網。董存瑞離暗堡只有幾十米了。他隱蔽在一小塊凹地里。郅順義接二連三地仍手榴彈。董存瑞趁著騰起的黑煙,猛沖到橋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這座橋有一人多高,兩邊是光滑的斜坡,炸藥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藥包放到河沿上,試了兩次,都滑了下來。要是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毀暗堡。就在這時,嘹亮的沖鋒號響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由遠而近。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橋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藥包,頂住橋底,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導火索“哧哧”地冒著白煙,閃著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鋼鑄一般的臉。一秒鐘、兩秒鐘……他像巨人一樣挺立著,兩眼放射著堅毅的光芒。他抬頭眺望遠方,用盡力氣高喊著:“同志們,為了新中國,沖啊!
巨大的響聲震得地動山搖,前進的道路炸開了。戰士們沖過煙霧,沿著董存瑞開辟的道路殺向敵軍司令部,消滅了全部敵人。勝利的紅旗在隆化中學上空迎風飄揚。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4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知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齊,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十分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但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職責。”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5
李大釗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他由爺爺一手撫養長大。爺爺非常重視李大釗的教育。“從五六歲入私塾,到從日本留學回國,他前后上了18年學。”李亞中說,李大釗從小便樹立了致力于民族解放事業的遠大志向。
李亞中說,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館長時工資是140塊大洋,后來任教授漲到200塊大洋,再加上他在別的大學兼課,每月收入至少有250塊至300塊大洋。“他去世后家里的財產僅有1塊大洋。由于沒錢安葬,只好舉行公葬,也就是向公眾募捐的形式安葬。”1921年,中共北京支部成立后,李大釗每月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80塊大洋作為活動經費。此外,他還會向窮學生仗義疏財。每到發工資時,李大釗就會領回來一把欠條。后來,為了不讓李家斷炊,北大校長蔡元培只好囑咐會計科每月從李大釗的工資中拿出50塊大洋,交給李夫人。
李大釗的高尚品質感染了許多人。在為李大釗舉行公葬的募捐中,就連政見相左的汪精衛也捐了1000塊大洋。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釗等80余人。在獄中,李大釗備受_,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李大釗英勇就義時年僅38歲。
李亞中說,“祖父被殺害后,一家人顛沛流離。父親李葆華為躲避抓捕,在友人的幫助下東渡日本,考取了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物理化學系,還在日本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后,李葆華中斷學業,憤然回國,并未獲得學位。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6
蘇步青,是我國蜚聲海內外的杰出數學家。
在讀初中的時候,蘇步青憑著自己的天資聰明、勤學好問,成績一直非常好,但對數學還沒什么興趣,因為他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時,學校來了一位教數學的老師,聽說這位老師是很出眾的,所以聽說他能來給上數學課,蘇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點興趣。
“……”上課鈴響了,從門外走進一個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裝的年輕人,他的臉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這樣年輕還穿西裝的老師真是罕見,一進門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嘩然。
走上講臺,楊老師表現得很鎮靜,把課本向桌上一摔,說了聲:“同學們,我姓楊,大家今天不用擔心沒還課本而被老師罵了,因此今天我們不講課本,我們要講國家!”他講話的聲音不算大,但每個字都像晶亮的子彈射進每個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陣騷動,沒精打采的蘇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楊老師接著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該負起應有的責任。”他旁征博引隨后又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
這一堂課使蘇步青明白了數學的真正意義和自己身上肩負的歷史責任,就是這節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數學王國。
從那以后,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并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功夫不負有心人,蘇步青在數學上漸漸地嶄露了頭角。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國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7
60年代,我國的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使全國人民為之振奮,使敵視中國的人震驚,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為研制兩彈立下不朽功勛的科學家鄧稼先是一位為國舍己的人。
1958年,國家下達了研制原子彈的命令。這是一項絕對保密的工作。年輕的鄧稼先被選為主要研制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責任重大,說:“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死了也值得。”
從此,他開始了秘密的研制工作,人們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頭露面的事都沒有他參加,連他的妻子和親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在做什么。他也只能把對親人的感情埋在心里,過著長期的獨身生活。和他同時代的同學,有許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氣的科學家、活動家,他的名字卻沒多少人知道。
后來,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們仍然不知道鄧稼先就是兩彈的元勛。有一次,他的好友、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回國探親,點名要見他。兩個人會面后,楊振寧問他在哪里工作,又問起爆炸原子彈的事。他只能回答是在京外單位工作,絲毫沒講自己正是造原子彈的。
長期艱苦工作損害了鄧稼先的身體。1986年,他患癌癥病逝。一直到報上發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國人民才知道鄧稼先這個名字。他不圖個人的名和利,舍棄了個人的幸福,幾十年默默無聞地為國家大業奮斗,卻從不后悔。臨終前,他欣慰地說:“我可以瞑目了。”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8
我國的老革命家吳玉章,從小就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年輕的時候,他到日本留學,在一所學校里讀書。1904年元旦那天,學校把世界各國的國旗都掛出來慶賀,可是沒掛中國國旗。吳玉章氣憤極了,帶著中國學生找到校方負責人,提出-說:“為什么不掛中國國旗?學校如果不道歉,不糾正錯誤,我們就,絕食。”
校方不滿意地說:“平日我們對你那么好,你家經濟困難,我們不催你繳學費,還發給你零花錢,你為什么帶頭反對學校?”吳玉章嚴肅地說:“學校對我好,我很感謝。但是掛旗這件事是關系國家榮辱的大事。我不能不誓死力爭啊!”校方只好承認了錯誤。
10年以后,吳玉章已經成為一個革命家了。有一次出國,他坐在日本的輪船上,正好又趕上1914年元旦。船上掛起萬國旗慶賀,可仍然沒掛中國國旗。
吳玉章記起10年前的那件事,痛心地想:祖國貧弱,被外國人瞧不起,掛國旗也想不到中國!可我是中國人,能眼看祖國的尊嚴受到傷害卻視而不見嗎?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帶領船上的中國同胞向船長提出。船長見中國人這樣愛國,又這樣心齊,慌忙賠禮道了歉。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9
新中國成立后,廣大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勞動熱情倍增。振興中華,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眾共同的愿望和行動。被稱為“鐵人”的王進喜就是胸懷祖國、發憤圖強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進喜本來是玉門石油礦普通工人,可他一心為國分憂。有一次在北京街頭上,他看到汽車沒油燒,在車頂上放著大大的煤氣包,靠燒煤氣行駛。他難過得吃不好睡不著,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現在國家缺油,我有責任啊!”不久,他被調到大慶,參加開發新油田的會戰,他興奮得像有使不完的勁,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沒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壘的簡易棚子里,吃冷飯,睡地鋪。鉆井機到了,可沒有吊車下不了火車,他一聲吶喊,帶著工人用繩子拉,肩膀頂,終于把機器卸下來運到工地。第一座井架豎起來了,沒有水灌井,他和工人們用臉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來,爭分奪秒地開了鉆。發生井噴事故時,沒有攪拌機,他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為的是盡快打出石油,改變祖國石油工業落后的面貌。
因為常年勞累,飲食沒規律,王進喜得了嚴重的胃病,經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說:“為了拿下大油田,我寧可少活20年!”正是這種鐵人精神,正是這種為國忘我的勞動,使得大慶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國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后的帽子。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10
我國的老革命家吳玉章,從小就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年輕的時候,他到日本留學,在一所學校里讀書。1904年元旦那天,學校把世界各國的國旗都掛出來慶賀,可是沒掛中國國旗。吳玉章氣憤極了,帶著中國學生找到校方負責人,提出-說:“為什么不掛中國國旗?學校如果不道歉,不糾正錯誤,我們就,絕食。”
校方不滿意地說:“平日我們對你那么好,你家經濟困難,我們不催你繳學費,還發給你零花錢,你為什么帶頭反對學校?”吳玉章嚴肅地說:“學校對我好,我很感謝。但是掛旗這件事是關系國家榮辱的大事。我不能不誓死力爭啊!”校方只好承認了錯誤。
10年以后,吳玉章已經成為一個革命家了。有一次出國,他坐在日本的輪船上,正好又趕上1914年元旦。船上掛起萬國旗慶賀,可仍然沒掛中國國旗。
吳玉章記起10年前的那件事,痛心地想:祖國貧弱,被外國人瞧不起,掛國旗也想不到中國!可我是中國人,能眼看祖國的尊嚴受到傷害卻視而不見嗎?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帶領船上的中國同胞向船長提出。船長見中國人這樣愛國,又這樣心齊,慌忙賠禮道了歉。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11
愛國故事:溥儒不為名利所動
溥儒,字心畬,書畫家,清宮宗室。為人清室。為人清正,不慕權勢,富有民族氣節。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并企圖吞并整個中國,扶植親日勢力,溥偉貪圖榮華富貴投入日本帝國主義懷抱。溥儀做了滿洲國皇帝,成了日本_下的傀儡。溥儀為了顯示"皇恩浩蕩",下詔書召見宗室,封爵,溥儒當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斷然加以拒絕,隱居于西山為家,連字畫也不賣,周圍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畬,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戰勝利后,他辭去國民黨的國大代表,拒絕參加政治活動,以賣書畫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12
愛國故事:從小就有愛國的勇氣
1910年,瞿秋白進常州中學讀書這所中學的校長和一些老師,經常對學生講述清朝政府_的事實,進行愛國思想教育。少年瞿秋白在校長、老師的教育下,非常關心國事,常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來勉勵自己。
他取了一個名字叫“雄魄”,表達他救國的抱負。他曾指著腦后那條長辮子對同學說:“這尾巴似的東西,我們非把它剪掉不可!”第二年爆發辛亥革命,他馬上把自己的辮子剪掉。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13
愛國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向警予是中國_的第一個女中央委員,是黨中央的第一任婦女部長。1928年,不幸被國民黨_殺害,年僅33歲。她原名向俊賢,為什么后改名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學校開運動會。在400米決賽中,一位運動員奮力猛沖,后來居上,奪得第一名后突然暈倒在地,向俊賢和同學們將她扶起送到醫院救護。
當晚,向俊賢對同學們說,今天400米賽跑獲第一名的同學,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貴啊!國家光明燦爛的前途,全靠我們齊心協力去創造。現在,外有列強欺凌,內有軍閥割據,政府_,社會黑暗,如果我們把賽跑運動員那種拼命的精神用來拯救國家和民族,我們的國家就有希望了。為了國家自強,為了民族自強,我們為人做事求學問,都要有這種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從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時時敲響警鐘,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學問、救國家。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14
愛國故事:楊靖宇臨危不懼
1940年2月,在風雪彌漫、攝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東北抗聯楊靖宇同志遭到敵人圍追堵截。兩個警衛員一個英勇犧牲了,一個身負重傷隱蔽在樹洞里。他只身一人,邊打邊走。
他剛到黑龍江濛江縣保安屯附近,就被敵人的坐探發現了。不一會兒,一大群敵人撲了過去。楊靖宇選擇了一棵大樹作掩護,拔出兩支短槍,左右手同時向敵人射擊,獨身一人和幾百個敵人打了一個多小時。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敵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楊靖宇身負重傷,槍里也只剩最后一顆子彈了。他堅強挺起高大身軀,深情注視祖國壯麗河山,用熱血和生命,高喊“_日本帝國主義!”隨后壯烈犧牲。
日本強盜把他的遺體運到醫院解剖,發現胃里沒有一粒糧食,只有野草、樹皮和棉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楊靖宇就是靠吃這些東西,堅持戰斗的。
現代愛國人物事跡素材精選篇15
愛國故事:魯迅三改志愿
你可知道,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為了拯救中華民族,曾有一段三改志愿的故事嗎?他最初的志愿是當個好海軍,把外國侵略者從海上趕出去。為此,他考進了南京水師學堂。
一改志愿學礦務。他認為要使中國富強起來,最要緊的任務應先發展礦業、工業。于是,他轉入南京礦務學堂學習。
二改志愿學醫學。他認為面對中國的現實,首要任務是把中國人改良成強種人。于是,他去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學醫。
三改志愿學文藝。他認為我們的第一要著,是改變國民的愚昧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文藝。于是他提倡文藝運動。
從此以后,魯迅先生寫出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雜文,以此來揭露敵人的反動_,歌頌先進的事物,為解救中華民族而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