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人物及其事跡簡短
愛國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國人物及其事跡簡短5篇,歡迎大家分享。
愛國人物及其事跡簡短【篇1】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文天祥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當看到這浩氣長存的詩句,我仿佛回到了宋元的戰爭時代。可謂“亂世出英雄”,文天祥,這個文武雙全的英雄卻有著離奇的一生。文天祥,出生在書香門第,每天劃粥苦讀直到深夜,他從沒有像別的孩子一樣,童年時代打打鬧鬧,嬉戲。
伴隨他的只有書本,和習武的兵器。我可以想象得到,他扎著馬布,細小的胳膊顫抖著頂著兩只滿載著水的木桶,他們搖搖欲墜,永不停地向外溢出,和他的汗水一起留下可只見他咬緊牙關,挺了過去,木桶再也沒有晃。也許,有人說:“我要有他那條件,我也能。”可是,我卻要說:“不,也許這樣,你可以做到,但是他被俘后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一只你能做到嗎?”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成就了文天祥一生的英明。
成年后,文天祥從小的努力沒有白費,在考試中了進士,成了亂世中的狀元。可是,他面對朝中的腐敗,他的膽識,他的才華,卻發揮不出作用;他罷官回鄉,賣盡一切家產,收兵買馬,抗擊元軍。可是他的兵少,對方裝備精良,他被俘了。元朝世祖見他一身正氣,絕非凡人,沒有殺他,讓他把以前的同朝的人召集起來為元朝所用。
可是她又怎能這樣做呢?他想了一夜,寫了一首【過零丁洋】,以示他寧死不屈的決心。忽必烈以官,財富誘惑他,可他卻仍不動搖,多次拒絕了元朝的‘恩厚’,去勸她的人都被他罵了回來。直到有一次,他看到了宋朝的皇帝勸降,他默然了。眼里不再充滿氣勢凌人的光芒,他也不再抗拒,只求一死。
我只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窗外閃來一道夕陽照在他滄桑的臉龐上,他又有多么心酸啊!“年雄氣短”。年僅四十多歲的文天祥英勇就義了。而他的一生只留下兩個字:“無悔”。這是,親愛的讀者,您還說你能嗎?你能在敵人面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地說:“‘不’嗎”?文天祥的一生歷盡坎坷,九死一生,卻在困難面前堅持。
我要對他說:“您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我們不會忘記你。歷史更不會忘記你,是一條永流不息的大河,傳載著多年來的辛酸,卻有著偉大的精神,將這條充滿偉大精神的河,流到我們的心靈。”
愛國人物及其事跡簡短【篇2】
抗倭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臺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于敵的明軍前往阻擊。
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臺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臺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
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余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臺(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臺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墻,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臺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
史稱臺州大捷,亦稱臺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并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余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后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后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他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愛國人物及其事跡簡短【篇3】
文天祥生于戰火彌漫的南宋末代,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他作戰英勇,指揮有方,曾使胡人聞風喪膽,振威沙常但大宋不是他文天祥的,朝廷的腐敗,最終使宋朝滅亡了,文天祥不甘做元朝的大臣,便要求把他殺了。
山河破碎使他惆悵,他愛國,卻沒有國家,愁中之愁就是亡國,他熱愛的祖國滅亡了,他能不愁嗎?他要用自己的赤膽忠心來譜寫歷史,他要自己的熱血獻給自己的國家。
忽必烈很佩服他的忠心,派很多人勸他稱臣元朝,文天祥大罵說客,他不甘做亡國奴,要以身殉國。不僅如此,他還大罵忽必烈。這下可好了,他自己求死,忽必烈也不客氣,馬上押刑場
那天正值夏至,驕陽似火。文天祥被也同樣敬畏他的儈子手押著,他拖著沉重的鎖鏈,一腳腕傷痕累累,一步一個血跡;他頭上還銬著鐵枷鎖,但他一步一步挺著腰,頭向天,目中放射出兩股怒火。而在一旁的儈子手卻昏昏沉沉,大汗淋漓,拖著沉重的步子。忽必烈見狀大喝:"文天祥,你可知罪?"他一撇頭,沉默。
這把皇帝氣壞了,說:"我可以滿足你死前的一個要求。"他怒視皇帝,說:"幫我解鎖,我國在南方,我要先朝南方拜。"說罷,他向南磕了三個響頭,在場人無不畏敬。他接著說:"我要面向南死,儈子手不能從我后砍,我要看清元朝的刀如何落在我身上,死后也要把我的遺體運到你南方。快動刑!"他的正氣在刑場上空回蕩。
忽必烈震驚了,手中令牌"啪"一聲扔了出去,但儈子手遲遲難以下刀,天空變得"黑云翻墨"了,劊子手揮刀下去,熱血頓時飛濺,兩股正氣直沖九霄
天突然下起了雨,老天在為他哭泣,在場的人皆為之感動,這種忠心,人間難有,天神感到惋惜,雨越來越大了,儈子手害怕了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愛國人物及其事跡簡短【篇4】
鐵人王進喜
新中國成立后,廣大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勞動熱情倍增。振興中華,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眾共同的愿望和行動。被稱為“鐵人”的王進喜就是胸懷祖國、發憤圖強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進喜本來是玉門石油礦普通工人,可他一心為國分憂。有一次在北京街頭上,他看到汽車沒油燒,在車頂上放著大大的煤氣包,靠燒煤氣行駛。他難過得吃不好睡不著,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現在國家缺油,我有責任啊!”不久,他被調到大慶,參加開發新油田的會戰,他興奮得像有使不完的勁,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沒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壘的簡易棚子里,吃冷飯,睡地鋪。
鉆井機到了,可沒有吊車下不了火車,他一聲吶喊,帶著工人用繩子拉,肩膀頂,終于把機器卸下來運到工地。第一座井架豎起來了,沒有水灌井,他和工人們用臉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來,爭分奪秒地開了鉆。發生井噴事故時,沒有攪拌機,他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為的是盡快打出石油,改變祖國石油工業落后的面貌。
因為常年勞累,飲食沒規律,王進喜得了嚴重的胃病,經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說:“為了拿下大油田,我寧可少活20年!”正是這種鐵人精神,正是這種為國忘我的勞動,使得大慶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國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后的帽子。
愛國人物及其事跡簡短【篇5】
今天,老師要我們寫一篇電影的觀后感,我想來想去,我一直被一個人的故事感動著。他,是我國導彈、火箭以及航天事業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們心目中的“科學圣人”,他就是為新中國的偉大科學家——錢學森。
他的一生充滿神秘和傳奇,雖然我看的不太懂,但看我看到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還是感動了我,特別是看到他在沙漠戈壁里的畫面,那風吹起的沙子,連對面的人都看不見,看到那時侯的生活的艱苦,再想想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我們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錢學森的身上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他的堅強毅力,他的艱苦樸素,想想我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是多麼幸福,跟那時的錢學森爺爺相比,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還有他對父母老師的彬彬有禮,有力地顯示了他的品格,情操,令人景仰。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后,作為愛國主義典范的錢學森,愛國主義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作為一名小學生我的任務只有好好學習,將來作為有用的人報效祖國,錢學森爺爺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之后,終于踏上了祖國的熱土,這位享有國際威望的大科學家,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穿行在風沙彌漫的西北荒漠,默默地為祖國做著貢獻,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錢學森爺爺的業績對于我一個普通小學生來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愛國,就是要努的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為我們的祖國的將來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錢學森這部電影向我們展示了一位科學家的創新的力量。不僅為中國人的科學創造留下閃光足跡,對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也作出重要貢獻,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和科學家的價值。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實現崛起,主要表現在文明創造,反映在科技發展上。一個偉大的民族只有為人類文明提供了大量創新成果,方可證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當代中國,弘揚錢學森的科學創新精神,對于引領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走向極其重要。而對于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來講,我們的學習可能沒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們也一樣要好好學習,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