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的作文素材科學家
科學家是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士。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愛國的作文素材(科學家)8篇,方便大家學習,希望可以幫到你。
愛國的作文素材科學家精選篇1
2008年神舟7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每當這件事從我的腦海中掠過時,我就會想起那位被譽為“航天之父”,“科學泰斗”——錢學森。
今天,我又讀起了《錢學森的故事》,不禁陷入了沉思。當時的“上海交通大學”非常重視分數,初入交大的錢學森也不甘落后,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一年暑假后期,錢學森患了傷寒病,只好休學一年。可在這一年里,他買了許多書,在家里認真閱讀。憑著這種精神,他又考取了清華大學公費留學,主政飛機設計專業。錢學森懷著復雜的心情離開了中國,去美國學技術,在美國的留學期間,他刻苦專研,成績不但比美國人好,還比外國人都好。這讓他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多么的自豪!今天,我又讀起了《錢學森的故事》,不禁陷入了沉思。當時的“上海交通大學”非常重視分數,初入交大的錢學森也不甘落后,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一年暑假后期,錢學森患了傷寒病,只好休學一年。可在這一年里,他買了許多書,在家里認真閱讀。憑著這種精神,他又考取了清華大學公費留學,主政飛機設計專業。錢學森懷著復雜的心情離開了中國,去美國學技術,在美國的留學期間,他刻苦專研,成績不但比美國人好,還比外國人都好。這讓他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多么的自豪!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錢學森知道了這個好消息,就要立刻回國,他情愿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也要回歸祖國。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希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低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讓他離開。”讀到這里,我想大家氣得心里咚咚跳,牙齒咬得咯咯響,太可惡了!
“我是中國人,我要報效祖國。”最后,錢學森終于克服了重重困難,投入了祖國的懷抱中,和人民共同呼吸,共同患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心只想著報效自己最摯愛的祖國。
然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飛上了天空,第一枚州際導彈發射成功。”錢學森傾注大量的心血。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里至少向前推進20年。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導彈之王”。
“我是中國人,我要報效祖國。”我想:錢學森爺爺一句簡單而普通的話,卻讓我們大家讀完這故事后從心底涌出天大的自豪感,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錢學森爺爺的敬佩之情。當然,我們作為新一代的中國少年更要努力學習,長大后向錢學森爺爺一樣報效祖國,把祖國的明天建設更好!
無論你是怎樣的人,心里都要眷戀著祖國,心里首先要想著報效祖國,熱愛祖國。
愛國的作文素材科學家精選篇2
經過周恩來的批準,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于6月5日開始與美國代表、副國務卿約翰遜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初步商談。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國在華僑民和被中國拘禁的一些美事人員名單,要求中國給他們回國的機會。為了表示誠意,周恩來指示王炳南,在6月15日舉行的中美第三次會談中大度地作出讓步,同時也要求美國停止扣留錢學森等中國留美人員。然而,中方的這一正當要求被美方無理拒絕。7月21日,日內瓦會議閉幕,為了不使溝通渠道中斷,周恩來指示王炳南與美方商定:自7月22日起,在日內瓦進行領事級會談。中國政府為進一步表達與美方會談的誠意,決定先釋放四名被扣押的美國飛行員。中國作出高姿態,最終是為了爭取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盡快回國。可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美國人卻耍賴了。美國代表約翰遜以中國拿不出錢學森要求回國的真實理由為由,不肯答應釋放錢學森回國。
正當周恩來總理為此焦急萬分時,時任全國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收到了一封從大洋彼岸輾轉寄來的信,信中的署名就是“錢學森”。原來錢學森為了擺脫特務的監視,把信寫在了一張小香煙紙上,夾在寄給比利時親戚的家書中,后輾轉帶給了陳叔通。信中錢學森請求祖國幫助他回國。陳叔通將信親手交給了周恩來。周恩來閱后大喜:“這真是太好了,據此完全可以駁倒美國政府的謊言!”他當即做出周密部署,令外交部火速把信轉交給正在日內瓦談判的王炳南,并指示:“這封信很有價值。這是一個鐵證,美國至今仍在阻撓中國平民歸國。你要在談判中用這封信揭穿他們的謊言。”
王炳南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在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一開始就率先發言。他對約翰遜說:“大使先生,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國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國的法律程序,決定提前釋放阿諾德等11名美國飛行員。他們已于7月31日離開北京,估計8月4日即可到達香港。我希望中國政府所采取的這個措施能對我們的會談起到積極的影響。”可約翰遜還是老調重彈——“沒有證據表明錢學森要回國,美國政府不能命令”。王炳南于是亮出了錢學森給陳叔通的信件,理直氣壯地給約翰遜正面駁斥:“既然美國政府早在1955年4月間就公開發表公告,允許留美學者來去自由,為什么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博士在6月間寫信給中國政府請求幫助呢?顯然,中國學者要求回國依然受到阻撓。”在事實面前,約翰遜啞口無言。美國政府不得不批準錢學森回國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接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攜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踏上了回國的旅途。1955年10月8日從美國回到廣州時,錢學森對接待他的中國旅行社同志所說的一句萬分感慨的話:“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夠回到祖國的,今天,我終于回來了!”
愛國的作文素材科學家精選篇3
錢學森是在1935年8月作為一名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的,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奮斗,他成了當時世界一流的火箭專家。在“二戰”期間,他與其導師馮·卡門參與了當時美國的“曼哈頓工程”——導彈核武器的研制開發工程,是美國屈指可數的杰出人才。他曾擔任過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
1949年10月1日五星紅旗在廣場上空升起,新中國成立了。過了5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這一天,錢學森夫婦和十幾位中國留學生在一起歡度佳節,他們邊賞月邊傾訴情懷,深為祖國的新生而歡欣,并對祖國的美好前景充滿著憧憬。就在此時,錢學森心中萌發了一個強烈的愿望:早日回歸祖國,用自己的專長為國家建設服務。
不久,美國在朝鮮發動戰爭,在國內也利用反動的麥卡錫法,掀起一股驅使雇員效忠美國政府的逆流,這股逆流也波及到了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由于學院馬列主義小組書記威因鮑姆被捕,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懷疑落到錢學森的身上。1950年7月,美國政府決定取消錢學森參加機密研究的資格,理由是他與威因鮑姆有朋友關系,并指控錢學森是美國共產黨黨員,非法入境。這些無端的指控均被錢學森一一駁回。但是,錢學森無法忍受這一切,決定以探親為理由立即返回自己的祖國。他會見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時,向金布爾嚴正聲明他要立即動身回國。他說:“我寧愿回中國老家去,也不愿在受人懷疑的情況下繼續留居美國!”金布爾聽后大為震驚,他認為錢學森無論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還說:“我寧可把他槍斃了,也不讓這個家伙離開美國!”所以當錢學森一走出他的辦公室,金布爾馬上通知了移民局。
毫不知情的錢學森做好了回國的一切準備,辦理好回國手續,買好從加拿大飛往香港的飛機票,把行李也交給搬運公司裝運。然而,就在他們舉家打算離開洛杉磯的前兩天,也就是1950年8月23日午夜,他突然收到移民局的通知――不準全家離開美國。與此同時,美國海關扣留了錢學森的全部行李。這樣,錢學森回到了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此后,聯邦調查局派人監視他的全家和他的所有行動。
愛國的作文素材科學家精選篇4
童第周,字蔚孫,浙江鄞縣人,中國胚胎學和發育生物學家。生于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1日去世。1930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生物系,1934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獲哲學博士。曾任山東大學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動物研究所等單位的教學、科研及行政領導職務,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主任、副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的主要貢獻之一,是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關于文昌魚發育的實驗研究。
他曾設想通過移植細胞核來進行育種:把兩種不能雜交的魚的優點結合起來,并使之遺傳下去。他的研究,為動物育種提出一個新的、可能的途徑。他的關于海鞘的研究,主要是在20世紀50年代前進行的。他的研究證明了其胚胎發育中有些組織器官是有可塑性的,糾正了過去一些學者認為其發育屬于嚴格鑲嵌型的見解。從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初,他在魚類早期發育的實驗研究中,還證明了魚卵受精后原生質向動物極流動,其組織中心在受精后不久就建立起來了。這一現象,可能在脊椎動物的發育中具有普遍意義。在這期間,他對于兩棲類胚胎纖毛運動的研究,斷定了纖毛運動方向對中胚層組織的依賴性,后者可能通過化學物質產生影響,由此,他探討了胚胎組織的極性。
20世紀70年代以后,童第周開始注意用生物化學的方法研究核質關系。他與合作者還研究了核酸對金魚性狀的誘變作用,取得了很多成果,并發表了論文。他的科研工作始終貫穿著一條線索,這就是從卵子在受精前后的結構到細胞質與細胞核在發育中的相互關系,進而探討細胞質在性狀遺傳中的作用。
愛國的作文素材科學家精選篇5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
要將只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
古今多少奇大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鄧稼先成長于中國,畢業在美國,雖然美國有無數優越的條件,仍留不住他那顆熱血沸騰的赤子之心,他沖破萬難只求投入祖國的革新之中,在祖國的請求下,他義無反顧拋棄了妻女,拋棄了財資與幸福,參與了祖國的原子彈設計之中,他拒絕了俄羅斯專家留下的公式,開創了原子彈的篇章,在無數日日夜夜,在無數挑燈夜戰的日子里,光靠人工計算,終于研究出了中子與原子之間的微妙關系,以世界最快的速度造就了原子彈的理論技術,爆發了第一顆原子彈,在第一次偉大而令人激動的勝利后,他馬不停蹄,又以第一次的勝利為鼓舞,僅3年時間又炸響了中國第一顆氫彈,但在一次原子彈實驗中,其未能爆炸,無數公司推開責任,唯獨他,獨自一人走進爆心,尋找并抱回了那顆失敗的炮彈頭,也為他1986年的悲慘離去埋下了伏筆。
在他彌留之際,與于敏寫下了一篇對國家國防的建議書,并繼續努力,至死不懈。
他,是祖國的強力保護者,以身獻國。
他,是民族的忠誠捍衛者,大愛人民。
他,更是自我的奮斗者,一刻不停。
古人曾云:“昨夜寒滍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窗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歸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恰恰能證明他所研發生活的環境了。
我中國有此英豪,壯哉!豪哉!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開拓者和奠基者,“兩彈一星”元勛。1986年7月29日,因受到核輻射罹患直腸癌的鄧稼先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1950年8月29日,鄧稼先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毅然回國。1958年8月,鄧稼先被召到第二機械工業部,負責同志交給他一項秘密任務,要他負責造一個“大炮仗”。不言而喻,就是要制造中國的原子彈。鄧稼先心情激動,領導把這副擔子交給自己,肩負的是祖國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警衛嚴格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被調入第二機械工業部剛剛成立的核武器研究所,領導著3個小組進行了中子物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和狀態方程的深入研究,一道道難題逐漸被攻克。經過3年的努力,終于叩開了原子彈理論設計的大門。1962年9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誕生。1963年,原子彈總體設計完成,39歲的鄧稼先在這份歷史性的文件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姓名。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此時的鄧稼先激動得熱淚盈眶。此后不久,鄧稼先又帶著他的“人馬”,一頭鉆進了制造氫彈的研制中。
氫彈與原子彈相比,技術更為復雜,工程更為浩大。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在全世界引起了更加巨大的反響。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七年零四個月,蘇聯用了四年,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法國用了八年零六個月,而當時經濟上仍處于比較落后的中國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在這短短的兩年多時間里,鄧稼先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為祖國再一次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鄧稼先長年累月地忘我工作,積勞成疾。
研制核武器除了連續作戰的疲勞和過度用腦外,還有就是钚239和鈾235的放射性輻射對人體的傷害。由于鄧稼先長期從事原子彈、氫彈研究,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他幾乎天天接觸放射性物質,受到輻射的傷害。
有一次,由于軍工事業受到破壞,在飛機空投時降落傘沒有打開,核彈從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指揮部立即派出100多名防化兵到出事地點尋找核彈。他們來回奔跑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始終沒有發現核彈的痕跡。但這是一件不能不了了之的事情。人們都記得日本廣島、長崎遭受原子彈襲擊后留下的慘景。鄧稼先決定親自去找。許多同志都反對他去,基地司令員陳彬阻擋他說:“老鄧,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的值錢。”鄧稼先沒有聽從多方勸阻,還是去了。車子在大戈壁上到處尋找,終于發現了核彈的著落地點。到了發生事故地區的邊緣,鄧稼先要汽車停下來。一下車,他立即感到了此地對身體的危險性。他堅決阻攔別人與他同行。他說:“你們沒有必要去白白地作出犧牲。”鄧稼先勇敢地朝著危險地區跑了過去,找到了碎彈片。高度的責任感使鄧稼先在一瞬間變成了一個傻子,他竟用雙手捧起了含有劇毒放射物的碎彈片。這時,鄧稼先的心情驟然松弛了許多,他最擔心的后果沒有出現。他拖著疲憊不堪的步子向遠方的吉普車走去,當他見到同行的趙副部長時,第一句話就是“平安無事”。但是,鄧稼先的身體卻再一次受到了傷害。
鄧稼先堅持戰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1986年7月16日,當時的副總理李鵬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愛國的作文素材科學家精選篇6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幾歲高齡的他仍然活躍在科研場上,為我國的水稻研究事業做著貢獻。袁隆平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斗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而進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貫的原則。“一顆種子改變世界”是對袁隆平所作貢獻的詮釋。
這個勵志故事從袁隆平年輕的時候開始講起。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國家實行畢業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窮鄉僻壤的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師,負責教三門課。
然而就在這個落后的湖南鄉下,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里,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科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饑餓的折磨。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起來了,他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里,突然發現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潛心研究。終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愛國的作文素材科學家精選篇7
1950年9月6日,錢學森突然遭到聯邦調查局的非法拘留,他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關押起來。在看守所,錢學森像罪犯似的受到種種折磨。錢學森曾回憶說:“在被拘禁的15天內,體重就減輕30磅。晚上特務每隔1小時就來喊醒我一次,完全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入極度緊張的狀態。”。錢學森無端被拘留后,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師生和錢學森的老師馮·卡門以及一些美國友好人士,向移民局提出強,為他找辯護律師,還募集1.5萬美元保釋金把錢學森保釋了出來。此后,錢學森繼續受到移民局的,行動處處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聯邦調查局特務的監視,不許他離開他所居住的洛杉磯,還定期查問他。錢學森就這樣失去了5年的自由。
然而,錢學森摯愛祖國的赤子之心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更加熾熱。他日夜思念著新中國,他堅持斗爭,不斷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國的要求。
此時,有國不能歸的錢學森,在這5年間并沒有停止他獻身的科學事業。由于美國政府阻止他離開美國的理由之一,是因為他研究的火箭技術與國防有關。當錢學森知道這一點后,就另行選擇“工程控制論”作為研究方向,以利于消除回國的障礙。實際上,工程控制論與生產自動化、電子計算機的研制和運用等國防建設課題都密切相關,只不過當時美國沒有認識到這點罷了。
錢學森返回祖國的斗爭,得到祖國的關懷和支持。錢學森在美國受到和誣陷的消息使新中國震驚了,國內科學界的人士紛紛通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黨中央對錢學森在美國的處境也極為關注,中國政府公開發表聲明,譴責美國政府在違背本人意愿的情況下監禁錢學森。
正當錢學森要求回國的意愿遭到美國的無理阻攔時,中國也扣留著一批美國人。其中有違反中國法律而被中國政府拘禁的美國僑民,也有侵犯中國領空而被中國政府拘禁的美事人員。1954年4月26日印度支那國際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與美國代表團負責人亞·約翰遜分別代表兩國政府開始關于平民回國問題的接觸。在接觸中,王炳南特別指出,美國正在阻撓許多旅居美國的中國人返回中國,其中包括科學家錢學森。1954年4月,美、英、法、中、蘇五國在日內瓦召開討論和解決朝鮮問題與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指示說,美國人既然請英國外交官與我們疏系,我們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開辟新的接觸渠道。談判中首先要聯系中國留美科學家錢學森等被扣留的問題。為了掌握主動權,周恩來指示中國代表團發言人黃華發表談話,要求美國政府歸還扣留的中國僑民和留學生,并且暗示中國愿意就扣押美方人員問題與美國直接談判。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只得同意與中國代表進行直接談判。
愛國的作文素材科學家精選篇8
曾經有這樣一位英雄,在那個艱難的年代、在那個特殊的戰場上,用自己的武器,為新中國的國防事業打下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他用那份固執和可貴的純凈,向世人展現了一位舉世聞名科學家的高大。他,就是錢學森。
他拳拳愛國之情,令我感動。當年僅35歲的他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錢學森的報國情懷是多么的真摯,他回國的決心是多么的堅決,哪怕是忍痛割愛離開了他摯愛的科技事業,被美國移民局軟禁了五年之后,都沒有動搖回國的信念。最終,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他輝煌的一生,促我進步。他擁有奮斗與創新的一生,擁有不斷學習與進步的一生。他是幸運的,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曾給他提供了汲取知識和展示智慧的舞臺;他是偉大的,他的一切成就來源于他對真理與國家的無限熱愛。按他自己的話說,他的一切成就歸于人民。
讀《錢學森故事》一書,給我許多啟示,他用史實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執著的信念,沒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好的,沒有知識是不能學的,沒有零件是不能造的,沒有糧食是不能種的,我們要堅信共產黨的領導,不斷的付出和努力,時時刻刻心系祖國,為人民服務,聽從黨的號召,報效祖國,真正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變成世界第一大強國而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