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愛國事跡
愛國主義是中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光輝旗幟,是推動中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強大動力,而愛國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教育!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朱自清愛國優秀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朱自清愛國事跡【篇1】
朱自清先生雖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后來長時間在大學任教,講授“詩選”(以《古詩源》為教本)、“歌謠”、“陶淵明詩”、“新文學研究”等課程;出版有《新詩雜話》、《標準與尺度》、《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經典常談》等文藝批評.其學術研究著作,有著很深的學術造詣.這種厚實的為文積淀,似乎是那一代學人所共有.這種積淀的得來,自然與他們讀書、愛書有大關聯.
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家里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后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臥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里面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后來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在華洋書莊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舍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準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后,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后門,轉身就到.朱自清并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柜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
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不料那件費了父親許多心力的大氅,卻終于沒有贖回來.
大學畢業后,朱自清在江浙一帶中學教書,后來被聘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朱自清沒有力量縫制棉袍,便到街上去買了一件馬夫用的氈披風.這種披風有兩種,一種式樣較好且細毛柔軟,但價貴,朱自清買不起,便買了一種粗糙但便宜點的.
這件氈披風由于太過顯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貧的標志,以致后來多次出現在回憶朱自清的朋友的筆下.但它卻為朱自清進城上課攔擋了風寒,晚間又鋪下當褥子,雖然說起來頗叫人心酸.此時,再想想那件當出而不能贖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讀書人癡迷于書的程度。
朱自清愛國事跡【篇2】
我國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
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_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美援面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并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
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朱自清愛國事跡【篇3】
蘆溝橋事變發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轉往大后方,他寫信給當時在上海教書的李健吾,請他就近接濟自己住在揚州的老父親,李健吾自然不會讓老師失望。
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來,這二人之間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1925年暑假過后,朱自清先生應聘來到清華大學擔任了中國文學系的教授。李健吾這時剛好從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畢業,考取了清華大學中文系。上第一堂課,朱自清先生點名,點到李健吾時,問道:“李健吾,這個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報紙上寫文章的那個李健吾?”
李健吾回答:“不敢瞞老師,是我。”確實是在師大附中讀書時,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組織了爝火社,從事新文學活動了。“那我早認識你啦!”朱先生高興地說。下課后,朱自清先生勸李健吾:“你是要學創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還是轉到外文系去吧。”當時中文系只念古書,所以朱自清先生這么說。
李健吾聽了朱自清先生的話,第二年就轉到外文系去了。師生雖不在一個系,但李健吾寫了作品,都先送給朱先生看,始終把朱自清先生當作導師。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幫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動,使他們真摯的師生情篤定終生。
朱自清愛國事跡【篇4】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的文學家。
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訂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構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上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該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后,朱自清困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朱自清愛國事跡【篇5】
走進風景如畫的清華大學校園,在綠樹成蔭的池塘邊,有一座小亭子, 人們叫它"自清亭",來紀念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原名朱白林,出生于江蘇東海縣.他幼年讀書十分刻苦.一九一七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
在大學期間,由于家里窮,他在校的生活十分艱苦,冬天只有一床破棉被.為了勉勵自己在困難中不喪失志氣,不心灰意懶,他改名叫"自清",意思是要保持高尚的氣節.
朱自清從大學畢業以后,到清華大學擔任了中國文學系的教授.這個時候,正是我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年代,朱自清參加了這場斗爭, 表現了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正義感.
一九二六年三月,日本帝國主義的軍艦,開進了中國的海港,遭到了我國守軍的還擊.日本政府便聯合了其它帝國主義國家,蠻橫地要求中國政府撤除守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禮要求,激起了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
三月十八日,北平(今天的北京)的大學生和很多的市民,在天安門前游行示威,抗議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朱自清也積極參加了集會和游行.當游行隊伍走到反動派的政府門前時,反動軍警竟向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市民開槍,制造了歷史上有名的"三 一八"慘案.
朱自清親身經歷了這一慘案,極為氣憤.事后,他奮筆疾書,寫了兩篇文章.一篇沉痛悼念被害學生,一篇無情地揭露了反動派的罪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抗日戰爭時期,朱自清雖然生活十分困苦,但仍然關注著祖國的命運.他堅持寫文章,熱情地歌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一九四五年,朱自清在家中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興奮異常,他走上街頭,同人們一起,歡慶這喜悅的日子.
一九四六年,朱自清回到了北京,投入了北平人民反對國民黨黑暗統治,爭取人民解放的斗爭中去.
一九四七年初,國民黨以查戶口為名,在北京逮捕了兩千多人.朱自清對此非常氣憤,他毅然簽名,抗議國民黨任意逮捕人民.
朱自清的行為,受到了反動派的仇恨,他們通過報紙,造謠誣蔑朱自清. 國民黨特務還多次到他家鬧事.但是,這些都沒使朱自清動搖,他以更大的勇氣投入了新的戰斗.
由于長期的困苦生活和勞累的工作,使朱自清得了嚴重的胃病.一九四八年初,朱自清的病情加重了.這時,人民解放戰爭也已進入了最后階段.朱自清不顧病痛,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爭中去. 美國政府為了自己的利益,千方百計地支持國民黨反動派,阻撓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一九四八年六月,北平學生為了反對美國政府的無恥行為,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
朱自清雖然重病纏身,又沒有錢醫治,但是他斷然拒絕美國提供的一切物資.他在拒絕購買美國物品的宣言上簽了字.他又讓自己的孩子把美國面粉的供給證退了回去.
八月初,朱自清病情更加嚴重了,被送進了醫院,但是,因為治療無效, 不幸于十二日與世長辭了.在臨終前,朱自清用微弱的聲音叮囑家里人:"有件事要記住:我們家絕不能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
朱自清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那崇高的民族氣節,將永遠留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
朱自清愛國事跡【篇6】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5261的薪水僅夠買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美援面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并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
簡單說就是: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朱自清愛國事跡【篇7】
“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故事.朱自清是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后階段,6月,北平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此此,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舍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
的宣言上簽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療無效,12日逝世.那時他年僅50歲.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買國民黨配合給的美國面粉!”
朱自清愛國事跡【篇8】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后,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PJE中國兒童資源網
事件發生在1948,那時離--結束已經3年了,正是國共內戰時期.
1947年,美國宣稱受到共產黨的強大威脅,意圖在亞洲建立其勢力范圍,于是"對日占領政策是扶植強有力的日本.."美國的扶日政策出臺,這對亞洲的近代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也正是美國的庇護,日本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不象德國消滅的徹底,留下今天小日本死不悔改的囂張現狀.
由于美國的"扶日"政策,中國國內迅速的組織了反對美國扶日的運動.發起人是吳涵.1948年6月,朱自清在京參加了反對美國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取美國面粉宣言》上簽名.
同年8月,朱自清由于胃病和饑餓去世.死前,還囑咐家人不要購買美援面粉。毛澤東對朱自清寧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粉”的精神,給予稱贊,贊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古代讀書人的骨氣和氣節是我們這些偽讀書人望塵莫及的.如果我們的反日能做到朱自清的一點點,何愁不成?偏偏喊口號的多,做實事的少.
朱自清愛國事跡【篇9】
朱自清關于時間的名言:
1、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著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 長詩《毀滅》
2、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類別:時間
4、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5、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6、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__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__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朱自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
朱自清愛國事跡【篇10】
朱自清,我們已經對他不陌生了。他是一位偉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獨特的美文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在初一時,我們就學過他的《春》,初二又學了他的《背影》,可以說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風景如畫,生機勃勃的畫面,使人不得不贊嘆他的優美的文字和細膩的內心。他那刻畫得栩栩如生的畫面,讓我感到十分愜意,于是我忽然發現觀察事物其實就這么簡單。從《春》中,我看到了新的開始,看到了無限美好的未來。
再品《背影》,我讀到了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是啊,在這個世界上,那個為我們遮風擋雨的人,那個拉著我們害怕的小手過馬路的人,那個在我們累了主動背我們的人,永遠都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他是家庭的頂梁柱,是護航的軍官。可是他們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兒也有脆弱的時候,我們這些作兒女的可曾想過為他做點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從《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親為我操勞的樣子,看到了一個父親的偉大。
朱自清的《正義》,是我感觸很深的一篇文章。讀完后,我也不禁想問:人間的正義到底再哪兒?朱自清說,正義在人們心中。可是現實生活往往不是這樣。有些人口口聲聲地把“正義”二字掛在嘴邊,呼吁人們要做正義的事,要做正義的人。可是暗地里卻在做著罪惡的勾當,就像有些官員受賄,他們今天收這個的錢,明天收那個的禮,在自己的職位上瘋狂地斂財。這種人面獸心的做法是遭人唾棄的。也許,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義,可是那也許將會被現實吞噬。從《正義》中,我看到了現實社會人心的真假難辨,看到了虛偽。
朱自清筆下的無論是梅雨潭的綠色,還是清華園的月光,或是秦淮河的夜景,都被他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欲達夫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那一種詩意。”可我卻覺得,朱自清是詩與散文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