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事跡作文600字左右
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對祖國最深厚、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是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這也文化傳承延續至今的原因。下面是小編征集的愛國事跡600字作文,希望您喜歡。
愛國事跡作文600字左右(精選篇1)
對歷史知識稍有興趣的人都能真切地體會,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獨具特色的民族英雄,他以“堅冰可渡”的非凡膽魄,率領大軍“破釜沉舟”東渡海峽,完成了驅逐荷夷、光復祖國寶島的壯舉。他用短短的38年一生,譜寫了悲壯激越、可歌可泣的輝煌篇章。他用全部的忠誠和___,為人間樹立了一股浩然正氣,他用自己成功和失敗的戰例,豐富了中華軍事文化的寶庫,他的輝煌功業和人格魅力光彩奪目,深刻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讀著鄭成功的事跡,感受著他那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我突然感到原來愛國是一種多么高尚而又平凡的情感,它可以在每個人、每一刻、每件事當中充分地體現,愛國的前提來自于有超群的本領和技術。鄭成功就是哪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經濟家……由于他有著超強的能力,他才能在短短10個月里,收復那被荷軍占領38年之久的。
愛國的'體現來自于必勝的決心和恒心。當年鄭成功就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復,就不回來見父老鄉親。”在攻打城的過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難,但他憑著那種永不放棄、永不退縮的信念,把它一一都克服了。
愛國的行動來自于情感的無私和無畏。為了“反清復明”鄭成功不惜“殺父報國”。為了早日把荷蘭軍隊趕出,他顧全大局毅然離開了妻子和兒子。為了讓回到祖國的懷抱,他大公無私,拒收荷軍總督的賄賂,與荷軍斗爭到底。
雖然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和平的社會。但是愛國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時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體現,也可以通過每件事當中體現。我們要從小樹立一個愛國的思想,努力學習,掌握本領。自信自強,無私無畏。只有這樣,長大了才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愛國事跡作文600字左右(精選篇2)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愛國更是讓我心生澎湃,充滿熱血,讓我們去看看古人的愛國情懷,以它充實我們的內心,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
千古忠臣——諸葛亮
他沒有神力,他只是一介書生,但他忠心耿耿,心系國家。他早已把興復漢室視為己任,即使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他那顆愛國之心仍毫不動搖。六出祁山,只為國家能早日統一,七擒孟獲,只為民族能和諧共處。中軍帳里,他有著讀書人應有的理想抱負;五丈原前,他為興復漢室不辭辛勞。
這是有著愛國之心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忠臣。
精忠報國——岳飛
他所向披靡,馳騁沙場,他帶領的岳家軍幾乎戰無不勝,金軍更是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精忠報國”的信念早已深刻在他的心中,他心中只有國家,他無愧為“常勝將軍”這個稱號。民不聊生,兵荒馬亂的年代,他無心考慮自身,只想為國家殺敵,趕走金軍,保衛家園。母親刺在他身上的字,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里。
這是有著愛國之心的岳飛,精忠報國的常勝將軍。
邊塞和親——王昭君
她目睹國勢危亡,看到民不聊生,她住豪華宮殿,享榮華富貴,但她毅然決定去邊塞和親。她走在漫漫黃沙中,“大漠孤煙直”的沙漠里有著她漸漸遠去的身影,留下的是陣陣悲涼的琵琶聲。整個沙漠似乎都被她感動,人民更是被她所震撼。她心懷國家,心系人民,在她心里,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才是畢生的理想。她這一去,換來的是人民安居,國家安定。
這是有著愛國之心的王昭君,千古傳頌的傳奇女子。
一腔的愛國熱血早已在他們身上沸騰,他們的愛國情懷流傳千年,延續至今。不管是諸葛亮,岳飛還是王昭君,他們的愛國之心是無價的,重量勝于黃金,勝于他們所擁有的一切!
愛國事跡作文600字左右(精選篇3)
童年的梁啟超聰明過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歡他。梁啟超五歲時開始讀《四書》、《五經》,“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2歲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鄉人稱為“神童”。當地群眾流傳不少“神童”梁啟超的故事。“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一天,梁啟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險,望著梁啟超急叫:“快下來,快下來!會跌死你的……”梁啟超看見祖父急成那樣子,竟又往上再攀一級,還沖口念出兩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不由開心大笑,感到乖孫非比尋常 “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
梁啟超十歲那年,跟父親入城,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鏡家。李家正廳對面有個杏花園,梁啟超第二天早晨起來便走到杏花園玩耍,但見朵朵帶露杏花爭妍斗艷,十分可愛,便摘了幾朵。突然聽到腳步聲由遠而近,原來是父親與李秀才來了。梁啟超急忙將杏花藏于袖里,但仍被父親看見了。父親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責怪兒子,便以對對聯的形式來處罰他。父親吟上聯:“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啟超仰頭凝思,瞥見對面廳檐掛著的“擋煞”大鏡,即念出下聯:“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李兆鏡拍掌叫絕,于是道:“讓老夫也來考一考賢侄,‘推車出小陌’,怎樣?”梁啟超立刻對上:“策馬入長安。”“好,好!”李兆鏡連聲贊好。在歡悅的氣氛中,父親饒了梁啟超的過錯。“飲茶龍上水,寫字狗耙田”
一天,梁啟超家里來了一位客人,當時正在廳里與父親談著什么。梁啟超從外面玩得滿頭大汗走進來,從茶幾上提起茶壺斟了一大碗涼開水正想喝,卻被客人叫住了。“啟超,你過來。”客人說,“我知道你認識很多字,我來考考你。”客人見茶幾上鋪著一張大紙,提筆便狂草了一個“龍”字:“你讀給我聽。”梁啟超看了一眼,搖搖頭。客人哈哈大笑。梁啟超沒理他,一口氣喝了擺在茶幾上的那碗涼開水。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飲茶龍上水。”梁啟超用右衫袖抹一下嘴角,說:“寫字狗耙田。”梁啟超的譏諷讓父親尷尬,正要懲罰他,客人說:“令公子對答公整,才思敏捷,實在令人驚異。”
愛國事跡作文600字左右(精選篇4)
愛國者,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概念,它代表著一個人,也代表著一群人。我相信每個深愛著自己祖國的人都是愛國者,有的愛得平凡,只是力所能及;有的愛得偉大,卻奉獻了一生,往往就是這么一群人,無時不刻都在激勵著我們,鼓舞著我們,他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偉大國家。”多么樸實而真情的話語,字里行間都表露出了對國家和人民真摯的愛。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他就是中國航天之父、導彈之父、火箭之王、“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是真正的愛國者,是偉大的愛國者,他那滿腔熱愛祖國的真情,為國家發展貢獻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們。他說過:“我姓錢,但我不愛錢。我在美國前3、4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因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他說過了,他也做到了!因為他的歸國之路是那么的艱辛和不易。話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祖國的發展在呼喚著漂流四海的科學家回國建設新家園。那時的錢學森已經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時美國政府得知錢學森要回國,便將他軟禁起來,而且開出非常優厚的條件:給他提供豪華的別墅、先進的科研設備、優越的工作環境、誘人的榮譽,只要錢學森留在美國,美國政府會答應他的一切要求,除了回國。然而這一切都沒有能夠撼動錢學森回國建設的決心。
經過好幾年的磨難,錢學森費盡周折,終于繞道回到了盼望已久的祖國懷抱。錢學森回到祖國,便著手開始了研制“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當時,蘇聯專家撤走了,科研條件也十分簡陋,錢學森帶領著一批滿懷愛國情懷的科技工作者,廢寢忘食地工作,一絲不茍地研究,終于制造出了“兩彈一星”:
原子彈、氫彈和衛星。
“兩彈一星”使我們的國防線也變得強大起來,祖國也挺起了腰桿屹立在世界上,錢學森和那大一批愛國的科學家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現在繁榮富強的中國!
錢學森,一個永遠不能忘記的名字,一個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一個永遠不能忘記的愛國者!
愛國事跡作文600字左右(精選篇5)
周恩來,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1949-1976)。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后赴日本求學。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并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2年和趙世炎(后來是黨的前期重要領導人之一)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改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后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
1924年秋回國后,曾任廣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第一軍副黨代表等職,并先后任中共廣東區委員會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長。1927年3月在北伐的國民革命軍臨近上海的情況下,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趕走了駐守上海的北洋軍閥部隊。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五屆大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7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務委員會委員(共5人)。國共全面分裂后,他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領導武裝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1928年在中共六屆大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常委,后任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當時中共中央在上海處于秘密狀態下工作。他為保證中共中央的安全,為聯系和指導各地區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為發展在國民黨統治區的革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一階段的大部分時間內,他實際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后,歷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兼第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紅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貴州省遵義縣城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上,支持毛的正確主張,繼續被選為中央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1936年12月,當時駐在陜西西安的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由于反對蔣介石拒絕抵抗日本侵略而集中全力,發動了武力拘禁蔣介石的西安事變。周恩來任中共全權代表與秦邦憲、葉劍英等去西安同蔣介石談判,和張、楊一起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促使團結抗日局面在中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