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名人的典型事跡大全
愛國,是一個神圣的字眼,在歷史發展的曲折過程中,愛國主義歷來是人民所崇尚的;愛國名人的典型事跡有哪些?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愛國名人的典型事跡大全7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愛國名人的典型事跡大全精選篇1
南宋愛國將領岳飛,善書法,也精琴棋。每當他心中煩悶的時候,總要彈奏古琴,以抒發心中的憂憤。公元1141年,岳飛抗擊金兵,連連取勝,兵進至朱仙鎮,岳家軍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決心打到金兀術的老窩。
這天,岳飛正和部將們計議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檜促使宋高宗一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火速回京。他要把岳飛騙回京城加以殺害。
岳飛離京城臨安不遠了,突然對面來了幾個校尉攔住岳飛說:“圣上有旨,命你在城外安歇,沒有圣旨,不得進城。”
這天晚上,岳飛就住一座寺院里。想著勝利指日可待卻不得不放棄大好戰機,心中實在郁悶,夜不能寐,在院內踱步,望著滿天星斗,連連搖頭嘆息。回到屋里,岳飛見墻上掛有古琴一張,伸手摘下來,定了定音,伏案彈奏起來。
秦檜殺害岳飛計劃的第一招是行刺。秦檜讓人從監獄里提出一個身強力壯的死囚,告訴他去城外刺殺一個奸細,事成之后,不僅可赦死罪,還有嘉賞。
這個犯人聽說是刺殺奸細,又可免死得賞,高高興興地出了城。秦檜的陰謀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賣命去干;待岳飛一死,再把他抓起來滅口,神不知,鬼不覺,萬無一失。秦檜一想到這,心里就美滋滋的,靜等刺客的回音。
刺客來到那寺廟院內,藏在一棵老槐樹后面。他聽見岳飛在屋里嘆氣,就躡手躡腳來到了窗下,在岳飛轉身摘古琴時,立刻閃身進了屋內,躲在屏風后面,提著氣,踮著腳,向前移了幾步,正要行刺,這時琴聲響了,刺客馬上把刀縮了回去。
岳飛手中的牛角琴撥,在琴弦上彈撥,琴聲飛揚,或柔或剛,或緊或慢,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高亢時,像千軍萬馬馳騁疆場,拼殺金兵;低沉時,像是感嘆壯志未酬,憂國憂民……
刺客心想:“這是誰呢?如果是金人奸細,怎么能彈出這樣好的琴呢?”他用一只眼睛從屏風的細縫中偷看:彈琴的人一身朝服,臉色白潤,分明是中原人呀!
“管他是誰,趁他一心一意彈琴之機,我一刀結果了他!”刺客心一橫,剛要下手,只聽琴聲突然停住了。刺客渾身的肉緊縮了一下,差一點把手里的刀落在地下。這時,只聽岳飛長嘆一聲:“唉!何時收復舊山河啊!”琴聲又陡然響起。刺客聽了聽,咦?這曲調為什么這樣熟悉呢?這不是我爹譜作的《送軍行》嗎?
原來,這個刺客是郾城人,父親是個有名的彈琴藝人,能作曲彈琴,在民間賣藝糊口。那年,金兵占了郾城。金兀術設宴慶功,把他父親抓去彈琴助興,他父親不彈不奏,怒目而立,還在金兀術面前把琴弦全撥斷了。金兀術氣急敗壞,命人把老人家打得遍體鱗傷,關在營中。岳飛到了郾城,打跑了金兵,救出了老藝人。老人家一高興,就譜寫了這首《送軍行》的琴曲,到處彈奏,贊揚岳家軍抗金。一天,岳元帥親自來到家里,和老藝人一見如故。岳元帥請老藝人教他彈《送軍行》……
刺客想著想著就落淚了。他的心被琴聲卷走了,隨著琴聲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慷慨,忘了自己是來行刺的。“嘣”的一聲,琴弦斷了,岳飛默默站了起來,自言自語地說:“我岳飛抗金大志未酬,何以報答父老鄉親!”刺客聽到“岳飛”二字,鋼刀“當啷”一聲掉在地上,頭“轟”的一下脹得斗大,一下子從屏風后面鉆出來,叫了聲:“岳元帥!”撲通跪倒在地,淚水嘩地流了下來,涕泣著說:“岳元帥,我對不起您。”
岳飛被他嚇了一跳,看著前面跪倒的人,便問:“你是誰?”刺客把行刺的事細說了出來。岳飛怒火沖天,雙眉倒豎,大罵秦檜賣國投敵。他把刺客拉起來,安慰了一番,贈送了他一些銀兩,讓他逃走。
秦檜想暗殺岳飛的陰謀就這樣在岳飛的一曲琴聲中破滅了。
愛國名人的典型事跡大全精選篇2
戰國時期的趙國,有一位出名的武將叫廉頗。他不但武藝高強,箭法出眾,還善于用兵打仗。秦國、齊國這些大國常來攻打趙國,趙王用廉頗為統帥,多次打敗了敵軍。敵軍聽到廉頗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來,趙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認為廉頗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將領趙括代替他。趙括驕傲輕敵,使趙軍打了大敗仗,趙國也險些亡國。
趙王想重新起用老將廉頗,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將軍身體怎么樣,是否還愿意為國效力。廉頗見到趙王的使者,高興極了。為了表示自己威風不減當年,還能上陣打仗,為國立功,他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鎧甲,躍上戰馬,拉弓射箭,舞槍刺殺,果然身手不凡。他對使者說:“你看我,雖然老了,可是能吃飯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萬死不辭,馬上回去領兵參戰!”
使者走了以后,廉頗日夜盼望趙王的調令,可一直沒等到。原來那個使者接受了一個叫郭開的壞人賄賂,故意在趙王面前說了瞎話,說廉頗飯量雖好,可一會兒工夫拉了三次屎。趙王聽了,認為廉頗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調用他。
廉頗為趙國的安寧奮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為國出力,對人說:“我真想有一天,還能率領趙國的兵士沖鋒陷陣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報效祖國。這就是愛國英雄們的本色。
愛國名人的典型事跡大全精選篇3
湯顯祖寫《牡丹亭》入了迷,飯不吃,覺不睡。有一次,湯夫人問他餓不餓?他說:“我整天都同杜麗娘、柳夢梅、春香打交道,哪里還覺得餓!”
一天中午給他送飯,書房里競空無一人,急忙派人四處尋找,也毫無影蹤,后來忽然發現柴房里隱隱傳來痛哭聲,夫人進去一看,正是他掩面悲慟。 原來(《牡丹亭》寫到(《憶女》一場,春香陪老夫人到后花園祭奠死去三年的杜麗娘,悲從中來,低頭看見自己身上的羅裙,恰是麗娘生前穿過的,物在人亡,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他說:“我正寫到,‘賞春香還你舊尼裙’一句,好像自己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發于中,忍不住就哭出聲來了!” 湯夫人把他從柴堆上拉起來,又是埋怨又是關切地說:‘快回去吃飯,你這個人呢,就是不知道愛惜自己。“直到這時,他才發覺肚子咕咕作響了。
由于湯顯祖全身心地投入創作活動,使《牡丹亭》一問世就轟動了當時的文壇,”家傳戶誦,幾令《西廂記》減價。“搬上舞臺后更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
愛國名人的典型事跡大全精選篇4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時,他曾率領兵士保衛京城臨安。臨安失守后,他轉移到南方,與各將領抵抗敵人,保衛國家。后來兵敗被俘,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終于壯烈犧牲。
文天祥的時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時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軍攻打南宋,臨安危在旦夕。文天祥雖然是個文官,但他認為自己既然是國家的一分子,就應當負起保衛祖國的責任。1275年,他毅然變賣了家產,招兵買馬,購買軍糧。百姓紛紛響應,加入他的抗敵隊伍。
由于元軍勢力強大,文天祥和其他將領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臨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軍講和,元軍將領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脅要把他殺死。文天祥說道:“國家存在,我也存在;國家滅亡,我也滅亡。你們就是把刀、鋸、油鍋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軍將領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扣留起來,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個船夫的協助,乘機逃脫。他歷經許多艱險,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組織抗元救國隊伍,還打了幾次勝仗,收復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戰役中,被元軍俘虜了。元軍主帥勸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絕。1279年,元軍消滅了南宋的殘余部隊。文天祥知道國家滅亡了,傷心欲絕,于是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他以死報國的決心。這首詩的最后兩句是: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來,有哪一個人不會死去呢?死要死得有價值,讓我們把紅心留在史冊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關在地牢里。元朝統治者勸文天祥說:“只要你投降,為我們出力,我們就讓你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不管他們怎樣威迫利誘,也無法動搖文天祥盡忠報國的決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盡了折磨。1283年,元朝統治者知道無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殺了。文天祥臨死時,朝南方拜了幾拜,沉痛地說:“我報答國家的機會,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熱愛自己的國家,寧死不屈,以身殉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他的光輝事跡和偉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愛國名人的典型事跡大全精選篇5
霍去病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武帝衛皇后的姐姐少兒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朝的大將軍。西漢初年,北方匈奴屢為邊患。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元朔六年(前123),年僅18歲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衛青出征。他率領800騎兵長途奔襲,斬獲匈奴2000余人,戰功冠于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與匈奴軍的戰斗中,霍去病顯露出杰出的軍事才能,共斬俘匈奴10萬余人。漢武帝非常喜歡這個名將,曾下令給他建造府第,但是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著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僅24歲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非常痛惜,在自己將來的陵墓茂陵旁邊為他修建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愛國名人的典型事跡大全精選篇6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可愛國是個千古不變的話題,歷史的車輪轉動千年,愛國也就成為了一種文化。愛國文化越來越精彩,我不禁陶醉其中。
愛國就是關羽的持刀北望,當戰場上的風沙將他得手雕刻得龜裂,當城樓的霜雪染白了他的雙眉,他依然手握青龍刀,眼睛跨越千萬個城池,尋找著大哥劉備的方向,故友張遼的威脅不能讓他容色稍變,曹操千金封候的許諾不能讓他動搖片刻,因為他心里裝著兩個字“祖國“。為了這兩個字,他把”生是漢朝人,死是漢朝臣‘’的信條銘記心間,正所為身在曹營心在漢,于是我知道了,愛國要一種堅毅的品格,它使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國。
愛國就是屈原,屈原被楚王貶到楚國邊境,可乃不能動搖他浩然的愛國之氣。當他聽說秦軍攻陷楚國國都,十分悲傷,他以死實踐了“臣心一片磁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堅定熱著的愛國心。于是我明白了愛國就是“國在人在,國亡人亡,同國家,同生死,共患難。
當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愛國就是救災的官兵救人時的奮不顧身,就是志愿者在災區的一個個眼神,一處幫文明現在看比賽行為……
正所為“一方有難,八方資源”,于是我領悟了,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愛國,乘著愛國的公交車,我們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乘著愛國的公交車,我們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懷乘著愛國的公交車,我們要讓我們的祖國更和諧,更強大。
愛國名人的典型事跡大全精選篇7
楊儒是清朝駐俄國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開始和俄國政府談判我國東北問題。當時,俄國政府借口鎮壓義和團,派兵占領了東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談判桌上逼迫中國代表承認他們在東北的特權,永遠霸占東北。楊儒堅決不同意,拒絕在俄國人擬定的條約文本上簽字。俄國人威脅他:條約文本已由沙皇批準,一字不能改。你不簽字,就不必談判了。俄中兩國也就無“友好”可談了。楊儒不怕對方的威脅,回答說:“我寧愿與你們決裂,寧愿被我國政府治罪,也決不簽字!我不能出賣祖國的權益。”
俄國代表又假意安慰說:“你們政府已授權給你,出了問題責任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簽了字,貴國政府要治你的罪,我們俄國會出面保護你的。”楊儒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氣憤地說:“你何出此言!我是中國的官員,怎么會尋求你們的保護呢?那不就太無顏面了嗎?我難道會那樣做嗎?”
楊儒因為擔憂國事,心情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談判歸來,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傷,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向俄國人屈服。
后來,清朝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同意了楊儒的意見,拒絕簽約。楊儒的斗爭勝利了,他不愧是一位有氣節的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