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愛國人物事跡
事跡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你知道哪些近代的愛國人物事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近代的愛國人物事跡(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近代的愛國人物事跡【篇1】
在一個靜靜的夜晚,兩個特務從女牢房帶走了一個同志。鐵門邊昏暗的燈光下,一個中等身材的女同志邁著穩穩的腳步向高墻邊的黑漆鐵門走去。她不是江姐嗎?這么晚帶她出去,敵人打什么鬼主意呢?
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入黨,一直在白區工作。1947年夏天,重慶地下黨要派一批同志到川東去支援農村里黨的活動,發動武裝起義,迎接解放。江姐向黨要求參加這個工作。組織上考慮到她剛生孩子,沒批準;只批準了她的丈夫,地下黨重慶市委委員彭詠梧同志,帶領一批同志到川東去。分別的時候,他們互相勉勵要更好地為黨工作。為了避免暴露,他們決定暫時斷絕通訊聯系。
幾個月后,隨著川東農村工作的發展,重慶地下黨又派了一批同志去支援。江姐接受黨交給的任務出發了。到了萬縣,黨組織告訴她,情況很緊急,命令她到奉節去跟那兒的彭詠梧同志聯系。
江姐化了裝,懷著興奮的心情到了奉節縣城。那是個陰雨天,她打著雨傘,沿著泥濘的江邊走著。城門口圍著一大群人,她也走上前去。原來是城頭上掛著一排木籠,木籠里盛著一顆顆人頭。她知道又有好些革命者犧牲了,心里覺得很難過,不忍看。再一想,不對,應該知道是誰犧牲了,好向黨匯報。可是人頭已經腐爛,沒法辨認,只好到旁邊去看布告。布告上一連串的名字,個個給打上紅筆的勾。她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觸目驚心的幾個字:“匪首彭詠梧……”
這個打擊多么殘酷啊!江姐感到眼前發黑,城頭和木籠好像在空中旋轉。她要痛哭一場,但是城門口站著一排敵人,她只好讓眼淚往肚子里咽。她知道不能遲疑,應該馬上離開。她抬起頭,強壓住她內心的悲憤,朝那木籠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著泥濘的路走開了。
江姐很快就找到了黨,向黨組織做了匯報。她沒哭,嘴唇微微抖動,平靜地吐出仿佛經過千百次考慮的話:“這算不得什么!請轉告上級,我請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黨同意了她的請求。敵人風聞彭詠梧的妻子在這一帶活動,就四處搜捕。幾個月后,一個叛徒出賣了她,她在萬縣被捕了,立刻被解送到重慶渣滓洞集中營。
敵人從叛徒口里知道,江竹筠是地下黨的地委委員。中美合作所的特務為了從她口里得到需要的東西,一個多月來,一直沒有中斷過對她的嚴刑審訊。這天夜間帶她出去,看來也不會例外。同志們緊偎在牢門口,靜靜地守望著。
刑訊室離牢房不遠,夜間,萬籟俱寂,那邊的聲音顯得特別清晰。
“說不說?說不說?”特務瘋狂地吼叫著。
江姐回答說:“上級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級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是,這些都是我們黨的秘密,不能告訴你們。”
同志們知道,敵人又要下毒手了。大家屏息聽著。先聽見特務們用刑的聲音,江姐倔強的呵斥聲。接著,一個特務高聲叫道:“拿竹簽子來!”竹簽子一根根地釘在江姐的指頭里,也一根一根釘在同志們的心里。江姐大約是昏過去了。一會兒,聽見一陣令人心悸的潑涼水的聲音。
“說不說?說不說?”特務絕望地嘶叫起來,但是沒有聽到江姐的聲音。
又是一陣令人心悸的潑涼水的聲音。
但是沒有聽到江姐的一聲呻吟。
這天夜里,渣滓洞牢房里的人們通夜未眠,大家懷著異樣沉重的心情。
朝霞透過山峰,陽光瀉滿山谷。高墻邊的黑漆鐵門一響,人們聚在風門口張望。只見兩個特務拖著昏迷不醒的江姐,往女牢房去。她熬受了一夜的折磨,流血過多,完全失去知覺了。
江姐還沒醒過來。女牢房的同志把她的傷口包扎起來。這時候,大家發現,她在遭受敵人嚴刑拷打的時候,因為忍痛,緊咬著牙關,連嘴唇也咬破了。
集中營的同志們都關心江姐的身體,都為江姐的英雄行為感到驕傲。許多慰問信和詩從各個牢房秘密的傳到女牢房來。有一間牢房的同志們集體寫了一封信,信里說:
“親愛的江姐:一個多月的嚴刑拷問沒能使你屈服。我們深切地知道,一切毒刑,對那些懦夫和軟弱的人才會有效;對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是不會起任何作用的。當我們每餐咽下霉米飯的時候,當我們被半夜里的敲梆聲驚醒,聽著歌樂山狂風呼嘯的時候,當我們被提出去審訊的時候,我們想起了你,親愛的江姐!我們想你保證:我們要像你一樣地勇敢,堅強,在敵人面前不軟弱,不動搖,不投降!……”
江姐醒過來了,同志們的關懷和慰問,使她激動。她請人代筆,給同志們回了一封信。同志們記得最清楚的,信上有這么幾句話:
“同志們太好了。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
近代的愛國人物事跡【篇2】
漫漫黃沙掩蓋不了你絕世的風華,高山峨峨止不住你前行的腳步。一代奇女子王昭君甘愿放棄安穩后宮的生活,深入這外看來與世隔絕的大漠荒野,不得不令人深思,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子,有著如此的大義與凜然。我們從王昭君出塞的故事里面又能看到什么呢?
昭君,一位生長在漢朝巴山蜀水的的奇女子,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與奧秘。年幼便貌美如花,后被召入宮中,小小年紀便貌美出人的她原本可以憑借自己不凡的容顏與過人的才智在后宮中謀得一席之地,甚至可以穩坐后宮重要位置,但因生性高潔淡泊不肯賄賂畫匠致使畫匠弄虛作假讓她始終未被皇帝發現,偶然之間也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邊疆匈奴提出與大漢和親的要求,皇帝不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進入這環境惡劣的邊疆地區,所以打算在后宮女子中選一名才智雙全的女子作為和親的對象,然而后宮女子無一愿進入這傳言中黃土漫天落后貧瘠的疆漠,這時,王昭君這位智慧與美貌并存的女子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遠嫁這片落后的疆土,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
昭君的遠嫁給匈奴地區帶去了大量的科學知識,促進了當時匈奴地區的社會發展,“高山峨峨,河水泱泱”正是由于昭君的毅然決然才得以開創了大漢與匈奴長達數百年的友好往來,試想如果沒有當初昭君的遠嫁塞外,怎會有這數百年來漢匈交往繁榮?她無愧于這奇女子的稱號,無愧于“平沙落雁”的千古絕唱。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很多很多。
近代的愛國人物事跡【篇3】
今天,老師要我們寫一篇電影的觀后感,我想來想去,我一直被一個人的故事感動著。他,是我國導彈、火箭以及航天事業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們心目中的“科學圣人”,他就是為新中國的偉大科學家——錢學森。
他的一生充滿神秘和傳奇,雖然我看的不太懂,但看我看到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堅定信念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還是感動了我,特別是看到他在沙漠戈壁里的畫面,那風吹起的沙子,連對面的人都看不見,看到那時侯的生活的艱苦,再想想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我們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錢學森的身上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他的堅強毅力,他的艱苦樸素,想想我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是多麼幸福,跟那時的錢學森爺爺相比,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還有他對父母老師的彬彬有禮,有力地顯示了他的品格,情操,令人景仰。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后,作為愛國主義典范的錢學森,愛國主義是貫穿他整個生命的主旋律,作為一名小學生我的任務只有好好學習,將來作為有用的人報效祖國,錢學森爺爺在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囚禁之后,終于踏上了祖國的熱土,這位享有國際威望的大科學家,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穿行在風沙彌漫的西北荒漠,默默地為祖國做著貢獻,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錢學森爺爺的業績對于我一個普通小學生來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愛國,就是要努的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為我們的祖國的將來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錢學森這部電影向我們展示了一位科學家的創新的力量。不僅為中國人的科學創造留下閃光足跡,對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也作出重要貢獻,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和科學家的價值。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實現崛起,主要表現在文明創造,反映在科技發展上。一個偉大的民族只有為人類文明提供了大量創新成果,方可證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當代中國,弘揚錢學森的科學創新精神,對于引領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走向極其重要。而對于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來講,我們的學習可能沒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們也一樣要好好學習,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近代的愛國人物事跡【篇4】
今天,我讀了《錢學森的故事》這篇文章,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寫了錢學森為了報效祖國,于是去美國深造,拜馮卡門為師,并在他的推薦下,錢學森成為了一所大學的終身教授,并在此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雖然他在生活上享有非常豐厚的待遇,但是他依然懷念著自己的祖國。
可是,錢學森報效祖國的希望沒有實現,戰爭爆發了,他因為是中國人而受到了無理阻攔。錢學森歷盡艱險,不懈努力,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報效祖國。
他此后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為了保障我國的國防能力,錢學森終于在1960年10月成功完成了對第一顆國產導彈的研制!錢學森為我們建立了學習的榜樣!
我們偉大的祖國日新月異、欣欣向榮,宛如一顆明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中國人也不再是“東亞病夫”,受人歧視。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正是因為有了錢學森等這樣無數先烈和前輩前赴后繼,才有了我們祖國今天的強大和富強。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熱愛生我養我的故鄉,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從小立下遠大志向,刻苦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長大后報效祖國!
近代的愛國人物事跡【篇5】
我這個年齡段的人多數對歷史事件知之甚少,在某些場合談及此事,就會顯得相對的窘迫,是知識的窘迫。曾經閱讀過的歷史教材,未曾徹底了解就匆匆翻過,對于錢學森,我的記憶只是停留在兩個關鍵詞上面:留學生和兩彈一星。更加詳細的信息我是很少去主動查閱的,于是本片作為主旋律的歷史人物宣傳傳記正是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讓歷史也能更加的形象具體,作為宣傳和資料都是不錯的。影片中了解到了那個年代中似乎凌亂的歷史細節,再現歷史的`同時,畫面、演員和臺詞是明顯經過細致打磨的,畢竟這個人物的重要性在整個故事敘述中已經很明顯了,不過在有限的電影時間里還是比較局促的,很多情感和事件都是點到為止,很明顯編劇還是想全面去展現錢學森的一生,而不是一兩個典型事件,立志于打造成一部完整的電影資料,卻苦于時間的限制,總感覺有些背景的東西在留給觀眾來思考!
從全片來看《錢學森》大致是分為3個部分來組成的:留學生,兩彈一星,紀錄片。“留學生”部分是個人魅力的極致體現,學識能達到的高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過渡到“兩彈一星”部分就是愛國的“名”到“實”,“淡”到“濃”的逐漸變化,事情的重要與否和怎么去對待遠非外人能隨意揣測的,這個應該能在我們從激昂的音樂中冷靜下來思考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