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愛國事跡素材
愛國體現了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那么你知道哪些愛國事跡素材?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最新愛國事跡素材(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愛國事跡素材(精選篇1)
錢學森在美國,金錢、地位、名譽……他什么都有了,為什么他要放棄那里美好的一切,而依然回國呢?
錢學森是我國杰出的科學家。他早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留學,成績優異,被麻省理工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在美國他什么都有了。可是當他聽到新中國成立以后,他毫不猶豫的決定回國,為建設新中國、為祖國的明天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可是美國當局卻以種種方式阻止他,他的行為受的限制、信件受檢查、電話受到監聽,但他仍不屈服于美國當局,艱苦堅持斗爭了5年,終于被周恩了總理以9名美飛行員的條件救了出來。錢學森來到祖國的第二天,他帶著全家人來到天安門城樓前,他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我終于回來了!”
這是一顆多么熱烈的愛國心,多么強烈的'愛國心啊!
回國以后,他更加用功讀書,研制了近程導彈,中程導彈,成為中國第一個研制成功導彈的人。被譽為“導彈之父”,還獲得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錢學森舍棄金錢,舍棄名譽,舍棄地位,只為了一心報國,讓祖國日益強大,這不正是與秦檜做了鮮明的對比嗎?秦檜是抵擋不住金錢名譽權力的誘惑,反叛了朝廷,害死了一代愛國名將岳飛,秦檜這個名字被遺臭萬年。錢學森不怕敵人毒_,沒有被巨大的財富誘惑,為了報效祖國,他義無反顧的回國了!
錢學森為國爭光,他那赤誠的愛國之心,卻深深地感染著我,時時鞭策著我,催我奮進。陶行知說:“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
同學們,我們要從小學習錢學森熱愛祖國,將來報效祖國。那么我們怎么愛國呢?在家里,孝敬父母,就是愛國;在學校好好學習,就是愛國;在社會上,遵守公德,無私奉獻就是愛國。我們小學生應該從小練就好本領,將來為祖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最新愛國事跡素材(精選篇2)
關天培
關天培,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后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臺改為信炮臺;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臺(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臺,增建永安、鞏固炮臺,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臺。
1841年2月,英國侵略軍的十八艘兵艦進攻虎門。守衛在那里的關天培向琦善報告,請他增派援兵,補充藥。琦善不但不理,還責怪關天培,他說:“你這么干,惹惱了洋人,你敢負責嗎?”關天培聽完,氣憤極了。他下決心要和侵略者血戰到底。這天早晨,英軍向幾個炮臺發起攻擊。關天培命令士兵還擊。可是由于敵人炮火猛烈,數百名士兵相繼陣亡。上橫檔炮臺陣地上,只剩下十幾個士兵,他們的藥已經打光了。可是沒有一個人驚慌。當敵人沖上來的時候,這十幾名士兵視死如歸,手拉手地跳進了大海,以身殉國。
前邊的炮臺相繼失陷,英軍繼續猖狂北竄,要奪取后面的靖遠、鎮遠和威遠三座炮臺。這三座炮臺是虎門的最終一道屏障了。就在這時,在炮臺陣地上,關天培和部將麥廷章正帶領士兵們宣誓: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
敵人開始進攻了。關天培一邊指揮士兵反擊,一邊自我點火發炮。士兵們打紅了眼,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仇恨的炮彈一發接一發,連連射向敵人。不久炮身熱了,炮筒紅了。突然“嘣!嘣!”幾聲,八門大炮全崩裂了。戰斗進行了七八個小時,我軍士兵傷亡過半,火藥也不多了。英軍乘勢撲上了炮臺。突然,關天培猛揮鋼刀,沖上前去,砍死了前面的幾個敵人,后面又擁上來一群敵人。關天培把鋼刀高高舉起,拚力向敵人的頭上砍去。就在這時候,一顆子彈擊中了關天培的胸膛。他掙扎著,怒目圓睜,在陣地上巍然挺立,把沖到他身邊的敵人驚呆了!
最新愛國事跡素材(精選篇3)
朱自清餓死不食救濟糧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
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訂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構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上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激”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齊,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我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十分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當逃避自我的職責。”
兩個月后,朱自清困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最新愛國事跡素材(精選篇4)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后,當殘忍的鬼子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確山縣(今駐馬店市驛城區)李灣村窮苦農民家庭。在東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化名張貫一、乃超。1932年赴南滿領導抗日武裝斗爭時,改名楊靖宇。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后,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后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中共六屆-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范”。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于蒙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最新愛國事跡素材(精選篇5)
愛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隨著轉動了千年的歷史車輪,便沉淀出了愛國文化。歲月讓愛國文化催出了醇香,我不禁陶醉其中。
___曾經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就寄托在你們身上!”每當憶起這番話,內心便是止不住的熱血沸騰。心中也暗下決心,決不能辜負了一代領袖對我們后輩的期望。我們正屬于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階段,為何不去開拓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那就從現在開始努力吧,為了祖國,為了自己的未來!從現在開始就努力吧!
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愛國主義”毫無疑問成為了我們中學生做人的基準,愛國、一個多么神圣而又莊嚴的“舉動”,事實證明:一切有崇高理想的人視愛國為第一任精神支柱,誠然,因為他們知道國家的是與自己的前途緊密相連、休戚相關的。唇亡齒寒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霍去病“不滅匈奴不為家”,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乃廣為傳揚之佳話,秦檜賣國求榮,吳三桂引兵入清,則遭萬世之唾罵。遵循客觀規律,人們自是尊敬“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痛恨奴顏婢膝的賣國之輩。如果讓你選,你會怎么選呢?相信你不會傻到去做個遺臭萬年的“害蟲”吧!
雖然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和平的社會。但是愛國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時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體現,也可以通過每件事當中體現。我們要從小樹立一個愛國的思想,努力學習,掌握本領。自信自強,無私無畏。只有這樣,長大了才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當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愛國就是救災官兵救人時的奮不顧身,就是志愿者在災區的一個眼神,一處幫助,就是全國億萬群眾捐款捐物的熱情。在奧運會舉辦之際,愛國就是運動健兒在競技場上的奮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國民不亂丟垃圾,文明現看比賽的行為……
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成為世界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