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名人的事跡10篇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你知道哪些?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曾經涌現出過許許多多賢哲志士、革命先輩、文學大家、科學巨匠……;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篇1】
“振興中華”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它是由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最早提出來的。在孫中山之前,也有許多先進的中國人,像林則徐、魏源、嚴復、李善蘭、徐壽等思想家、科學家,還有一些清朝的官員,都在想辦法使中國強盛起來,但是他們大都是在清朝的“軀體”上進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孫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敗和反動,認為只有推翻這個絆腳石,實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國。
1894年,孫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現屬美國)創建了最早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顧名思義,就是振興中華的意思。孫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確指出,成立本會的目的,“專為振興中華”。后來,他又經常不斷地宣傳振興中華的思想。有一次,他說:“我們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頭一等的強國。……到了現在怎么樣呢?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頂弱頂貧的國家。……我們中國人要趕快想想法子怎么樣來挽救……不然中國就會成為一個亡國亡種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還要說過:“如果我們能從今天就醒起來,那么中國前途的運命,還是很大的希望。……我們就是要從革命這條路去走,拿革命的主義救中國。”
孫中山和他的戰友們前仆后繼,發動了一次又一次武裝起義,很多人流血犧牲,終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義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雖然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可這為祖國的富強創造了條件。“振興中華”從此成為更多的中國人奮斗的目標。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篇2】
湯顯祖寫《牡丹亭》入了迷,飯不吃,覺不睡。有一次,湯夫人問他餓不餓?他說:“我整天都同杜麗娘、柳夢梅、春香打交道,哪里還覺得餓!”
一天中午給他送飯,書房里競空無一人,急忙派人四處尋找,也毫無影蹤,后來忽然發現柴房里隱隱傳來痛哭聲,夫人進去一看,正是他掩面悲慟。 原來(《牡丹亭》寫到(《憶女》一場,春香陪老夫人到后花園祭奠死去三年的杜麗娘,悲從中來,低頭看見自己身上的羅裙,恰是麗娘生前穿過的,物在人亡,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他說:“我正寫到,‘賞春香還你舊尼裙’一句,好像自己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發于中,忍不住就哭出聲來了!” 湯夫人把他從柴堆上拉起來,又是埋怨又是關切地說:‘快回去吃飯,你這個人呢,就是不知道愛惜自己。“直到這時,他才發覺肚子咕咕作響了。
由于湯顯祖全身心地投入創作活動,使《牡丹亭》一問世就轟動了當時的文壇,”家傳戶誦,幾令《西廂記》減價。“搬上舞臺后更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篇3】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后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篇4】
蘇步青,是我國蜚聲海內外的杰出數學家。
在讀初中的時候,蘇步青憑著自己的天資聰明、勤學好問,成績一直非常好,但對數學還沒什么興趣,因為他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時,學校來了一位教數學的老師,聽說這位老師是很出眾的,所以聽說他能來給上數學課,蘇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點興趣。
“……”上課鈴響了,從門外走進一個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裝的年輕人,他的臉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這樣年輕還穿西裝的老師真是罕見,一進門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嘩然。
走上講臺,楊老師表現得很鎮靜,把課本向桌上一摔,說了聲:“同學們,我姓楊,大家今天不用擔心沒還課本而被老師罵了,因此今天我們不講課本,我們要講國家!”他講話的聲音不算大,但每個字都像晶亮的子彈射進每個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陣騷動,沒精打采的蘇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楊老師接著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該負起應有的責任。”他旁征博引隨后又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
這一堂課使蘇步青明白了數學的真正意義和自己身上肩負的歷史責任,就是這節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數學王國。
從那以后,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并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功夫不負有心人,蘇步青在數學上漸漸地嶄露了頭角。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國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篇5】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為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說話了。
后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為他的部下。當時的節度使大致相當于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借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的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
郭子儀此舉,讓李光弼產生了更大的誤會,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不會放過他了。于是他橫下一條心來,找到郭子儀說:“今后不管怎么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
郭子儀聽后,很是詫異,忙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說:“國家危急,我們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
李光弼見郭子儀心胸如此坦蕩,便帶隊請戰。此后,將帥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篇6】
清華大學袁麗萍同學:兩年前,我是新聞學院本科四年級一名普通的學生,后來擔任清華大學首屆文科國防班的輔導員,與19名國防生相聚到一起,深受他們的感染。去年11月份,我正式成為清華在研究生階段轉為國防生的第一名同學。我認為現在國防建設需要我們青年人投身其中,我也渴望著能用自己的所學為祖國的國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作為一名清華女生,我愛紅裝,但我更愛那身代表著守衛國土重任的綠色軍裝。我們清華國防生愿追尋前輩的足跡,投身國家需要我們的地方,在綠色軍營中實現以身許國的夢想,踏踏實實為祖國工作50年。
溫家寶總理稱贊說,袁麗萍同志將來要做一名國防戰士,這是非常光榮的。我希望你把自己獻身國防事業,守衛祖國的安全,守衛人民的安寧。你一生所從事的事業是光榮的,是值得驕傲的。你在清華這些年學習的收獲,一定會用到你今后的工作中去。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篇7】
飛機是20世紀初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飛機。這個有志氣的中國人叫馮如。馮如是廣東的一個農民家庭的.兒子。12歲那年,他要出國謀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說:“大丈夫四海為家,一輩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
他來到美國,刻苦學習機械、電學等各種知識和技術。1904年,他聽到祖國的東北被日俄侵略,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氣憤極了。當時美國萊特兄弟剛發明了飛機,馮如就想,如果中國有了飛機,守住邊疆海口,外國就不敢欺負了。他對朋友們說:“我決定自己研制飛機,然后駕機回去,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處搜尋資料,鉆研學習,又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資金,開始研制。父母親想他,希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
1909年,馮如成功地制出了飛機。他駕駛著自己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飛行,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美國報紙刊登文章說:“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馮如后來回國籌辦航空事業,在一次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為振興中華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篇8】
居住在國外的華僑和外籍華人,除極個別的民族敗類以外,都對祖國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在所在國努力工作,受到各國人民的稱贊;同時也不忘有機會為祖國服務,擴大中國的影響。
比如在美國,華人就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美國的發展中特別是西部的開發中,華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美國的著名大學里,有約1/3的系主任是華人;美國登月工程的科技人員,華人也占了不少。還有不少華人參加了航天飛機的設計和制造。所以美國流傳著一句話:“美國的財富在猶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華人的腦袋里。”海外華人為中國爭得了榮譽。
清朝末年,有個愛國華僑叫張振勛。他有一次聽法國人說,要在瓜分中國之后,到山東煙臺建葡萄酒廠,因為那里生產的葡萄質量特別好。他就想:中國的土地和物產,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利用呢?后來,他就到煙臺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生產出紅、白葡萄酒20多種,味道十分醇美,不但風行全國,而且暢銷海外。在1915年萬國博覽會上,張裕公司制作的金獎白蘭地、雷司令等名酒獲得了金質獎章。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篇9】
刺繡,是我們國家獨有的手工藝術。清末民初的時候,蘇州出現了一位刺繡能手,原名沈雪芝,后改名沈壽。沈壽從小熱愛刺繡藝術,十幾歲就繡出了上等佳品。她不滿足模仿前人的技法,而是努力創造了仿真新針法,繡出的花卉、人物,明暗對比,有立體感,極大地提高了刺繡的工藝水平。
后來,沈壽在清朝農工商部的女子繡工科擔任總教習,還到日本進行考察,決心為中國刺繡在世界上爭得地位。她一方面教授學生,一方面進行創作。她繡制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半身像,獲得了世界萬國博覽會的最優等獎;繡制的意大利皇帝皇后像在意大利引起轟動,意大利皇帝親筆致信中國政府和沈壽本人表示謝意。這幅作品也獲得了萬國博覽會金質大獎。從此,中國的刺繡藝術,名揚海外,為各國推崇。沈壽用辛勤的勞動為祖國增添了光彩。
愛國名人的簡短事跡【篇10】
梅蘭芳是我國著名京劇演員。京劇又是我國戲曲藝術中最有代表性的劇種。梅蘭芳從小學戲,靠勤學苦練和勇于實踐,很早就成了名,被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他不但藝術精湛,而且有愛國思想,立志要把京劇介紹給外國,在世界上宣傳中國傳統藝術。
1919年以后,梅蘭芳先后到日本、美國、蘇聯等國家訪問并演出。他以精采的表演和東方人的氣質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受到熱烈歡迎。許多外國人第一次見到中國戲曲的表演,非常新奇。著名電影大師卓別林,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和梅蘭芳會面,結成好友,對中國戲曲給予很高評價。國外有些人還把中國戲曲藝術和歐洲戲劇兩個流派稱為世界戲劇三大體系。梅蘭芳為中國戲曲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貢獻。
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梅蘭芳受到了日本人的監視。日本人要求這位世界馳名的中國演員出來演出,好美化他們的侵略行為。梅蘭芳拒絕了。他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留起了胡須。因為他是旦角演員,留胡子意味著將不再登臺表演。為了祖國的榮譽,他寧愿割舍了藝術生命。這一愛國行為,受到了普遍贊揚,為中國人爭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