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榜樣人物事跡材料
事跡材料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道德榜樣人物事跡材料【五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道德榜樣人物事跡材料精選篇1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理所應當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我的媽媽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從小就讓我懂得了孝敬長輩其實并不難。
我的爺爺今年已經六十歲花甲了,身體可謂是一天不如一天,耳朵、眼睛走有點不好使了。媽媽為了能多陪陪他,每個星期都會帶著我們回老家看爺爺,陪他看書、讀報、散步,為他做可口的飯菜……陣陣歡笑聲飛出窗外。因此,每周末的歡聚成了爺爺最盼望的事。朦朧的記得,那是去年春天的一個周末,我們一家三口正準備回老家,可是臨行之際,晴朗的天空突然飄來幾團烏云,我擔心的問:“會不會下雨啊。”媽媽抬頭看著天空,低頭沉吟了一下說道:“只要我們速度快一點就好啦,爺爺可在家等著我們呢。”說完便招呼我上路了。剛出發不久,天空突然陰沉下來,烏云籠罩著大地,仿佛在邪惡地獰笑,遠處,一道長龍似的閃電把天空劈成兩半,隨之即來的是震耳欲聾、轟轟作響的雷聲。很快,一場大雨便傾盆而下,天空像澆了一盆水似的嘩嘩的響著,銅錢般大的雨點兒不停地拍打著車窗,又如一把利劍從天上直射下來。我被嚇到了,緊緊地抱住媽媽說:“媽媽,這天氣太可怕了,我們還是不要回去了。”媽媽望著窗外,說:“孩子,爺爺還在家等著我們呢,我們要沒回去,他該有多失望啊!”聽了媽媽的話,我閉上了嘴。
雨,仍在下著;雷聲,仍然在響著;車,仍在顛覆;不知淌過少個水洼,終于我們到家了。
一下車,一進門,我就看見爺爺正獨自一人寂寞地坐在長椅上,一看見我們回來了,他驚訝地站了起來,眼中滿是喜悅和激動……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行動起來,從點滴做起,從細微處做起,關愛老人、孝敬老人,共同譜寫敬老愛老的美德華章。
道德榜樣人物事跡材料精選篇2
吳永秀,女,57歲,成都市成華區青龍街辦白蓮村居民。
自幼生長在東風渠邊的`她,40年來勇救24名落水者,用生命演繹了一出出驚心動魄的救人故事,被人們冠以“救水女俠”、“救水110”的美稱。多年來,她用質樸的行為踐行著雷鋒精神,溫暖著生命,傳承著信念,帶動了更多人加入助人為樂和見義勇為的行列。
1975年冬天,東風渠岸邊寒風瑟瑟。當時還是17歲小姑娘的吳永秀行色匆匆,“快點回家吧,到家就暖和了”,她這樣想著,越發加快了腳步。
“救命啊!救命啊!”忽然,一聲凄厲的尖叫聲劃破凜冽的天空,“不好!有人落水了!”這個念頭在吳永秀腦子里一閃而過,此時圍觀的人群已經擠滿東風渠的岸邊,大伙兒焦急地商量著對策。忽然一個小小的身影“撲通”一聲就跳進了渠里,奮力向水中掙扎的落水者游去,這人正是吳永秀。12月份的渠水冰冷刺骨,吳永秀很快就覺得身體麻木了,每揮動一次手臂都要竭盡全力。5米,3米,2米……離落水者越來越近了,堅持住,堅持住,一定要堅持住,她在心里鼓勵自己。終于游到了,但落水者此時已奄奄一息,吳永秀拼盡全身力氣拉住落水者,緩緩掉頭往岸邊游去,憑著一股子毅力游到岸邊。吳永秀上岸后,被凍得唇紫臉青,卻綻放出了花兒一般的笑容:“幸好幸好,沒事就好!”
此后40年間,吳永秀救起了一個又一個生命,有青年、老人,有失足落水者,有輕生者……就在2011年9月,50多歲的她還與兒子一道,救起了落水的婆孫二人。
40年間,吳永秀共拯救了24名溺水者,不少獲救群眾紛紛送來錦旗感謝,各級媒體也對她的事跡予以報道。面對榮譽和掌聲,吳永秀清醒地認識到,單憑一人之力,很難阻止東風渠溺水悲劇的發生。2004年,她組織成立了“義務阻泳隊”,勸阻人們不要下水,遠離危險。“阻泳隊”白天實行輪流巡邏,每一輪保證至少一人。
10多年來,“阻泳隊”力量逐漸壯大,隊員已從過去的幾個增加到了幾十人。2012年3月7日,吳永秀和成華區文明辦、白蓮社區一起,依托“阻泳隊”,成立了“吳大姐愛心互助會”。“互助會”除了要阻止小孩下河、救輕生和落水人員,還為社區居民提供義務服務,同時也吸引了大量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的參與。
有人勸她:“吳老太,一把年紀的人了,該歇歇了。”“這是責任!就算我體力跟不上,最多把命送給東風渠。”57歲的吳永秀擲地有聲。
2013年,被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明辦授予“第三屆四川省見義勇為模范”稱號;2012年,被中央文明辦授予“中國好人”稱號,被四川省文明辦授予“四川好人”稱號;榮獲“第二屆成都市道德模范”、“成都市成華區見義勇為公民”等榮譽稱號。
道德榜樣人物事跡材料精選篇3
吳斌,男,漢族,1965年3月生,生前系浙江省杭州長運運輸集團公司駕駛員。
短短76秒,吳斌突遭重創時臨危不亂,強忍劇痛將車停穩,以極大毅力完成了一整套安全規范的操作,用生命踐行了“一切為了顧客”、“誠信、愛崗、敬業”和忠于職守的職業道德觀,他被人們譽為“最美司機”。
2015年5月29日中午,吳斌駕駛著載有乘客的大客車行駛于滬宜高速上,被迎面飛來的制動轂殘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致肝臟破裂,但他仍強忍疼痛將車停穩,并提醒車內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報警,后吳斌被送往解放軍無錫101醫院搶救。2015年6月1日凌晨3點45分,吳斌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離世,年僅48歲。
76秒,面對突發事件,吳斌沉著冷靜,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準確完成一整套安全規范的操作。這些背后,離不開他過硬的駕駛技術,離不開他十年積淀的高超職業技能,更離不開他崇高的職業道德。正是平時積淀的過硬操作技能,保證了他在遭受重創的關鍵時刻,能夠及時、有效、規范的處置,保障了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他出事時,不管是坐姿,還是停車措施,都是完美無瑕的。”事后,通過反復查看監控錄像,吳斌生前的同事們一致認為。
平時,吳斌立足平凡崗位,兢兢業業,十年如一日的堅守鑄就了瞬間的偉大。吳斌自2015年進入杭州長運客運二公司擔任班車駕駛員起,就視手中的方向盤為生命線。從業十年來,他安全行駛100多萬公里,沒有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沒有一次違章記錄,沒有一起旅客投訴。2015年春運期間,杭州遭遇連日大雪冰凍天氣,出行非常困難,成千上萬的旅客都在等著回家,吳斌第一個報名參加抗雪救災。艱難的道路,他第一個出發,與同事們一起搶在春節之前把旅客平安送回家。吳斌在車內一直放著一本安全手冊,得空時,他會拿出來翻看。他認為,只有對車子有了相當的了解,面對各種情況,才能從容應對。雖然從業多年,但他始終把自己當作新手,堅持規范操作一絲不茍,將“安全第一”、“旅客生命財產第一”時刻放在心里。
吳斌生活節儉,在同事眼里,他除了買過幾件喜歡的運動服,平時穿的都是工作服。但他卻很大方,當春風行動、5.12汶川地震捐款時,他捐得比別人都多。
吳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浙江省勞動模范、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杭州市道德模范。中央文明委授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道德榜樣人物事跡材料精選篇4
李遂躍今年76歲,是經八路街道城省建社區居民代表,家住文化路34號院,是鄭州市工藝美術廠退休職工。
大院里的居民提起李遂躍,都稱贊他是個非常熱心的好人。他是熱心的.義務監督、宣傳員。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期間,天天在社區里穿行,有時戴著志愿者小紅帽在大街小巷進行文明勸導;有時拿著文明城區宣傳卡,挨家挨戶的上門宣傳講解。碰見可疑人員,就上前盤問;他非常注重保護環境,希望每個人都具備良好的素質,并始終堅持“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原則,遇見亂扔亂倒垃圾的住戶,就進行說服教育,時刻監督,并且做到垃圾入筒,碰到不文明的情況,他就會主動上前勸導,心平氣和的把對方說的心服口服。
李遂躍為人隨和、開朗,助人為樂是他的家常便飯,更重要的,他還是個義務調解員,誰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只要她一出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他所居住的小區是一個老住宅小區,污水管道都已老化,經常出現管道堵塞現象,每次出現這種情況都是他跑前跑后,聯系疏通、挨家挨戶收錢、無一不親力親為,經常累的腰酸腿疼,但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只要問題得到解決,他比誰都高興,他所做的一切,從來不計報酬,不計得失,并且無怨無悔。
李遂躍精神十足,身體硬朗,動作利索,總是樂樂呵呵的,并且特別關心社區事務,主動協助社區開展各種活動和義務服務。2003年在大伙的幫助下成立了“惠風藝術團”。就這樣,大家在一起唱唱,跳跳、活躍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問他為何這么關心社區事務,他就很嚴肅地說到,關心社區事務,維護居民權益,支持社區的工作是每一個社區居民應該做的`。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這就是社區男女老少都尊敬和愛戴的李團長。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小事,但卻感染著小區里的每一位居民,有事大家都主動幫忙,鄰里之間非常團結,整個小區充滿了文明和諧的氣氛。
道德榜樣人物事跡材料精選篇5
王東海,現任綜掘一隊副隊長,分管輔助運輸、地測防治水。進入新年以來,降雪天氣頻繁,常常導致車輛出行困難。1月10日,休息在家的王東海在從家步行至超市的途中,在路邊遇上了一個問路的外地人。其稱自己是一個旅游大巴車司機,來自天津,車上乘客均是到皇城相府旅游的,返程時由于大雪天氣原因,高速公路封路,禁止車輛通行,因不熟悉本地路況,在跟隨手機導航行駛一個多小時后,由于駕駛車輛高度問題,無法通過限高,期間多次改變導航路線和撥打各種求助熱線仍未找到通行路線。隨著被困時間變久,車上年齡較大的乘客情緒逐漸焦躁失控,司機師傅壓力倍增,無奈才向路人求助,駕駛的大型客車現停靠于附近的油氣站,想打聽附近可以通行的國道。王東海了解情況后,立即將詳細情況告訴了在交警隊上班的親戚。因客車上乘客較多且年紀較大,為避免發生其他意外情況,交警隊迅速就近調派執勤人員和引導車輛趕赴現場。趕至現場后,民警一邊根據客車位置合理規劃安排好繞行路線,確保通行暢通,一邊幫助司機師傅安撫好乘客情緒。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好人好事不間斷的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讓這個社會不斷地進步,向著美好的方向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