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7》鄉村振興王傳喜事跡
王傳喜帶領村民使一個落后貧窮的村莊走向了小康富裕之路;你了解《榜樣7》鄉村振興王傳喜事跡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榜樣7》鄉村振興王傳喜事跡介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榜樣7》鄉村振興王傳喜事跡
村支書,腦海里一個熟悉的人物,在人們印象中,與村里的其他干部并無多大區別,憨厚、樸實……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比平時的老百姓忙碌一些,當看到蘭陵縣代村社區俯瞰圖時,不禁吃驚,這是農村嗎?在聽到“綠樹掩映小洋樓,空氣清新人長壽,使用沼氣新能源,文明衛生又方便,條條大路通家園,鄉村勝似城里面”的順口溜時,真實地感受到代村的新面貌,短短地視頻中,展示了幾個短小的發展歷程,迎難而上,終將破繭成蝶,任何工作的起始,都是困難當頭,王傳喜也是如此,他的改組對于平靜的農村生活不異于一枚炸彈,期間他所承受的壓力也是無法想象的,而他沒有放棄,用努力,用成績向大家證明了自己的思路。
帶領村委一班人苦干19年,將負債380多萬元的薄弱村、渙散村提升為產業總值超20億元、村集體收入1.1億元的先進村、明星村……“時代楷模”、山東臨沂蘭陵縣代村社區黨委書記王傳喜的先進事跡一經報道,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認為,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心為民、忠心向黨的王傳喜脫穎而出,為我們廣大基層干部提供了生動的學習榜樣。扎根農村廣袤天地、以奮斗為筆描繪美好未來,王傳喜不愧為“最美基層干部”!
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和黨的精神,學習宣傳王傳喜同志的先進事跡,對于激發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恒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對于加快推進我市脫貧成效鞏固提升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借鑒意義。
學習王傳喜同志先進事跡,重在實踐、重在行動、重在堅持,我們要以王傳喜同志為榜樣,努力把學習的熱情轉化為發展的動力,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發展的碩果,真抓實干、不懈奮斗,努力為加快推進新時代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傳喜現任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社區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是山東省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和黨的代表,先后榮獲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齊魯時代楷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他自1999年3月擔任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來,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模范踐行沂蒙精神,忠實履行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光榮職責,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用19年時間終將一個村集體負債380多萬元“臟亂窮差”的落后村,發展成為全村各業總產值26億元、集體經營性收入1.1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5萬元、村集體資產12億元的鄉村振興“排頭兵”。
“我上任第3天就開始接到傳票,兩年里出庭了100多次。”對上任之初的情形,王傳喜記憶猶新。越是艱險越向前,他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他團結帶領村“兩委”干部,挨家逐戶走訪,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把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列了大大小小80多項。經過調研他發現,田地不均,是限制代村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第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當時有的村民一口人兩三畝地,有的卻只有兩三分,相差近十倍,大部分群眾感覺不平衡、有意見。”他下決心從這個村民最想解決的問題入手,提出重新調整土地。明擺著的好事,卻遭到村干部們的一致懷疑,都說成不了:那是動農民的命根子,人少地多的戶能干?
有人登門叫罵,飛石、恐嚇信,接連而至,王傳喜妻子劉會芳精神幾近崩潰,在壓力之下喝了農藥,幸運的是被搶救了過來。但這一切并沒有使王傳喜退縮,“這事干不成,我們就成了代村的罪人!”他堅定地說。
王傳喜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社會責任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黨員身份,不負群眾重托,王傳喜時刻嚴于律己,同時也嚴格要求村干部,做到手不長、嘴不饞、心不貪。19年來,在王傳喜的帶頭示范下,“兩委”班子經歷過六次換屆選舉,除正常退休外,沒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選。村干部經手的錢物上億元,沒有一人因此栽跟頭,更沒有群眾說三道四。
為更全面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整體戰斗力,王傳喜還根據無職黨員的特長和崗位需要,在村里設立“社會治安崗”“文明新風崗”“舊村改造崗”等崗位,實行黨員幫帶聯系戶制度,讓每名黨員都有發揮作用的平臺,無論是土地調整還是舊村拆遷,都發動黨員帶頭簽協議,有力推進了各項工作。
脫貧成效鞏固提升和推進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既是“一線指揮所”,也是“行動先鋒隊”,有沒有一個過硬的村級班子帶頭人,將對基層黨組織能否發揮好先鋒模范和戰斗堡壘作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產生決定性影響。王傳喜,就是一名過硬的基層黨組織領路人,是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杰出代表。作為村黨委書記,他帶領群眾19年如一日苦干實干,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生動詮釋了優秀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樹立了新時期基層干部的良好形象,是鄉村振興實踐中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
榜樣是最好的說服力,示范是最好的引領者。鞏固脫貧成效,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王傳喜的事跡和精神,為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如何在鞏固脫貧成效,鄉村振興實踐中擔當作為,樹立了價值標桿,提供了行為指向。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要自覺以王傳喜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對黨忠誠、情系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學習他攻堅克難、敢于擔當、創新實干、盡職盡責的精神境界,不斷汲取精神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勇于當先鋒、做模范,爭當“領頭雁”、帶頭人,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創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貢獻力量。
2023榜樣人物王傳喜先進模范事跡
涉深水者得蛟龍,涉淺水者得魚蝦。在基層摸爬滾打了19年的王傳喜悟出一個理兒:四平八穩踱方步、悠閑輕松走碎步,不會有大的作為,只有敢闖敢為邁大步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2002年,王傳喜帶領村民規劃了種植區、養殖區、加工區、商貿區和生態庭院區的產業布局,步入現代農業發展的道路。在當時,這是農業和旅游的初步結合。2008年,王傳喜與毗鄰5個村的2200多家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流轉土地7000余畝。同時,聘請中國農科院專家高標準規劃設計了萬畝農業示范園,推動了全縣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
2012年,鄉村旅游剛剛在全國萌動,王傳喜第一時間嗅到商機,迅速啟動了總投資20億元的現代農業示范園、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的“雙園”一體化開發建設。當年,蘭陵國家農業公園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農業公園試點獲得批復同意。在做好農業科技示范、種苗培育組培、產業孵化等農業產業化的同時,融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文化元素,形成了農文旅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目前,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已連續承辦了六屆中國蘭陵國際蔬菜產業博覽會,年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去年僅門票收入就達3500多萬元。同時,該公園每年舉辦各類新型農民培訓班200多期10余萬人次,培訓黨員近萬人次。
依托地處城鄉接合部的優勢,瞅準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業旅游帶來的人氣,王傳喜又乘勢而上規劃建設了代村商城。眼下的代村商城每天熙熙攘攘,已成為全縣最大的商貿物流集散地,進駐經營戶3000多家,年交易額60多億元,每年可為集體經濟增收4000多萬元。
王傳喜敢想敢干但絕不蠻干、亂干。在舊村改造中,王傳喜沒有逼村民上樓,充分尊重民意,循序漸進,小步快走。面臨拆遷的老年人,不想上樓;一些年輕人未拆遷卻想提前上樓。王傳喜采用“舊房流轉”的模式,先回收年輕人的舊房子,安置其上樓,再以同樣的價格轉讓給老年人,作為過渡安置房。2015年,代村在沒有占用一寸耕地建房的情況下,完成了舊村改造,用10年多時間,分9批次實施了拆遷工作,實現了零占地、零違章、零投訴,而且還節省出幾百畝建設用地,用于發展集體產業。如今,漫步代村,65座居民樓、170座小康樓,兩座老年公寓,整齊劃一。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現在,王傳喜又瞄準了新的發展目標:“下一步,我們繼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讓全村群眾提前實現小康,努力打造鄉村振興戰略的‘代村樣板’。”
《榜樣7》觀后感
觀看了王亞平、王傳喜、艾愛國、張玉滾、武大靖、林占熺、孟昆玉、路生梅等8位代表他們各自的典型事跡展示、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在各自的領域里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精神風范,彰顯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像孟昆玉同志從警21年,他長期扎根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線,執勤在長安街沿線,被稱為離五星紅旗最近的京城“最帥交警”。
無論崗位、職務如何變化,始終保持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牢記宗旨的為民情懷、規范執法的職業水準、改革創新的進取的精神。正如此,榜樣是鮮活的價值觀,更是強勁的牽引力,身邊榜樣的先進事跡深深感染和激勵著廣大黨員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在大街小巷,在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學習榜樣、爭做榜樣、擔當作為”蔚然成風,學習身邊榜樣永遠在路上。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黨員應該以身邊榜樣為引領,堅定理想信念,傳承革命傳統,砥礪初心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時處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必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