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7》王傳喜同志事跡
借助事跡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征;你是否在尋找“《榜樣7》王傳喜同志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分享。
《榜樣7》王傳喜同志事跡【篇1】
村支書,腦海里一個熟悉的人物,在人們印象中,與村里的其他干部并無多大區別,憨厚、樸實……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比平時的老百姓忙碌一些,當看到蘭陵縣代村社區俯瞰圖時,不禁吃驚,這是農村嗎?在聽到“綠樹掩映小洋樓,空氣清新人長壽,使用沼氣新能源,文明衛生又方便,條條大路通家園,鄉村勝似城里面”的順口溜時,真實地感受到代村的新面貌,短短地視頻中,展示了幾個短小的發展歷程,迎難而上,終將破繭成蝶,任何工作的起始,都是困難當頭,王傳喜也是如此,他的改組對于平靜的農村生活不異于一枚炸彈,期間他所承受的壓力也是無法想象的,而他沒有放棄,用努力,用成績向大家證明了自己的思路。
帶領村委一班人苦干19年,將負債380多萬元的薄弱村、渙散村提升為產業總值超20億元、村集體收入1.1億元的先進村、明星村……“時代楷模”、山東臨沂蘭陵縣代村社區黨委書記王傳喜的先進事跡一經報道,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認為,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心為民、忠心向黨的王傳喜脫穎而出,為我們廣大基層干部提供了生動的學習榜樣。扎根農村廣袤天地、以奮斗為筆描繪美好未來,王傳喜不愧為“最美基層干部”!
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和黨的精神,學習宣傳王傳喜同志的先進事跡,對于激發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恒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對于加快推進我市脫貧成效鞏固提升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借鑒意義。
學習王傳喜同志先進事跡,重在實踐、重在行動、重在堅持,我們要以王傳喜同志為榜樣,努力把學習的熱情轉化為發展的動力,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發展的碩果,真抓實干、不懈奮斗,努力為加快推進新時代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傳喜現任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社區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是山東省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和黨的代表,先后榮獲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齊魯時代楷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他自1999年3月擔任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來,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模范踐行沂蒙精神,忠實履行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光榮職責,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用19年時間終將一個村集體負債380多萬元“臟亂窮差”的落后村,發展成為全村各業總產值26億元、集體經營性收入1.1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5萬元、村集體資產12億元的鄉村振興“排頭兵”。
“我上任第3天就開始接到傳票,兩年里出庭了100多次。”對上任之初的情形,王傳喜記憶猶新。越是艱險越向前,他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他團結帶領村“兩委”干部,挨家逐戶走訪,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把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列了大大小小80多項。經過調研他發現,田地不均,是限制代村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第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當時有的村民一口人兩三畝地,有的卻只有兩三分,相差近十倍,大部分群眾感覺不平衡、有意見。”他下決心從這個村民最想解決的問題入手,提出重新調整土地。明擺著的好事,卻遭到村干部們的一致懷疑,都說成不了:那是動農民的命根子,人少地多的戶能干?
有人登門叫罵,飛石、恐嚇信,接連而至,王傳喜妻子劉會芳精神幾近崩潰,在壓力之下喝了農藥,幸運的是被搶救了過來。但這一切并沒有使王傳喜退縮,“這事干不成,我們就成了代村的罪人!”他堅定地說。
王傳喜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社會責任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黨員身份,不負群眾重托,王傳喜時刻嚴于律己,同時也嚴格要求村干部,做到手不長、嘴不饞、心不貪。19年來,在王傳喜的帶頭示范下,“兩委”班子經歷過六次換屆選舉,除正常退休外,沒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選。村干部經手的錢物上億元,沒有一人因此栽跟頭,更沒有群眾說三道四。
為更全面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整體戰斗力,王傳喜還根據無職黨員的特長和崗位需要,在村里設立“社會治安崗”“文明新風崗”“舊村改造崗”等崗位,實行黨員幫帶聯系戶制度,讓每名黨員都有發揮作用的平臺,無論是土地調整還是舊村拆遷,都發動黨員帶頭簽協議,有力推進了各項工作。
脫貧成效鞏固提升和推進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既是“一線指揮所”,也是“行動先鋒隊”,有沒有一個過硬的村級班子帶頭人,將對基層黨組織能否發揮好先鋒模范和戰斗堡壘作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產生決定性影響。王傳喜,就是一名過硬的基層黨組織領路人,是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杰出代表。作為村黨委書記,他帶領群眾19年如一日苦干實干,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生動詮釋了優秀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樹立了新時期基層干部的良好形象,是鄉村振興實踐中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
榜樣是最好的說服力,示范是最好的引領者。鞏固脫貧成效,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王傳喜的事跡和精神,為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如何在鞏固脫貧成效,鄉村振興實踐中擔當作為,樹立了價值標桿,提供了行為指向。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要自覺以王傳喜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對黨忠誠、情系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學習他攻堅克難、敢于擔當、創新實干、盡職盡責的精神境界,不斷汲取精神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勇于當先鋒、做模范,爭當“領頭雁”、帶頭人,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創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貢獻力量。
《榜樣7》王傳喜同志事跡【篇2】
上世紀90年代末,市場經濟浪潮風起云涌,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代村遠離經濟發達地區,沒有支柱產業,環境差、治安亂、人心散。1999年村集體欠下的外債已經高達380多萬元。由于交不起水電費,全村連續被停水六個多月、三伏天停電一個多月。困境中的代村該何去何從?它亟需一位掌舵人。在建筑公司工作的王傳喜臨危受命,回村任職。還沒有做好充分心理準備的王傳喜立馬當上了“救火隊長”。
這個“救火隊長”并不是那么好當的,王傳喜想,既然當了村官,就要對得起大伙兒的信任。他很清楚,當務之急就是先把外債還清,擺脫被動局面。他憑著經商的經驗,盤活沉睡的集體資產,通過借新賬還老賬、分期分批還款、協商談判等各種方式,用一年多的時間,終于還清了代村的外債。
為了實現不賣一分地,打造全國首個“國家農業公園”,帶領全村致富,王傳喜決定帶領“兩委”班子,到全國各地的先進鄉村學習取經。他們背著辣椒醬和100多斤煎餅出發了,路上餓了就吃一口。在南街村,王傳喜看到蓬勃發展的農業經濟,大為觸動。他在參觀的留言簿上寫下一句話:南街村的今天,就是代村的明天。
路是靠走出來的。不去實踐我們就不知道那條道路屬于我們。致富的背后是一個有眼界、有擔當、有勇氣和有作為的領導的帶領和吃苦耐勞的百姓所打拼出來的。對比這些先進典型,王傳喜意識到,像代村這種普通鄉村要發展,根本上還是得從土地里找機會,集中力量向現代農業轉型,村民才能走向富裕。從2002年起,王傳喜開始啟動全村土地流轉,村里土地全部集約化經營,并建起了高標準的花卉園、果品園、蔬菜園等。代村逐步走上了農業與科技、旅游結合的現代農業之路。代村投資建設開發代村商城,年交易額達到60多億元;2012年,代村建成了首個國家農業公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2017年接待游客超過100萬人次,僅門票收入3500多萬元。
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從土地中生發出的夢想,所以激勵他砥礪前行,風雨兼程。時間是出卷人,也是答題者,每一個為百姓做實事、做好事的優秀者都將這份滿意的答卷交付于黨和人民來檢驗,這是一種自信更是一種魄力,在這條復興之路上,我們雖有艱難險阻,怎可能會挫敗我們這支強大的華夏隊伍?我們在砥礪奮進,我們也在闊步向前,擁有像王傳喜這樣的時代楷模我們終將迎來燦爛的明天!
《榜樣7》王傳喜同志事跡【篇3】
“時代楷模”發布儀式在中央電視臺舉行,現場發布了王傳喜的先進事跡,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授予王傳喜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 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為王傳喜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中央組織部、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同志,"時代楷模”王傳喜的親友、同事以及代村村民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等參加發布儀式。
王傳喜同志用實際行動和富一方群眾的業績回答了黨員干部應該在奮斗中始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展現出鮮明時代價值和示范作用。
1、唯有初心方能堅韌,唯有使命方能堅強。站在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從中汲取思想的力量,汲取信念的力量,汲取方法的力量,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用奮斗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2、推動鄉村振興需要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主動作為、銳意進取、攻堅克難;需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統籌謀劃、科學施策、分類推進;更需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只有這樣才能協調推進“五個振興”,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
3、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為人民謀幸福的價值追求,做到為人民、靠人民,才能準確把握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核心要義,真正做到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才能傳承好弘揚好沂蒙精神,打牢新時代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干群關系。
4、只有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永遠在路上的韌勁管黨治黨、律己律他,才能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讓改革創新、干事創業成為山東干部的鮮明特征,讓人人敢擔當、人人善作為成為新時代山東的主旋律,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榜樣7》王傳喜同志事跡【篇4】
王傳喜:當好群眾的領路人 贏得群眾好口碑
王傳喜,男,漢族,196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知重負重、迎難而上,努力當好群眾的領路人。20多年前,代村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落后村。1999年3月,王傳喜放棄了在蘭陵縣第二建筑公司擔任經理的機會,毅然回到村里,挑起治村興村的重任。面對村集體欠債數額大、人地不均、村風民風散亂的難題,他提出:“我是共產黨員,難題在哪兒,出路就在哪兒”。他認真清理村集體資產,還拿出自己的家庭收入償還村里的欠賬,挨家挨戶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實施動土均地、土地流轉、集體經營,健全村黨組織工作制度,帶頭值班巡查,推行持牌上崗,把一個負債近400萬元的貧窮落后村,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模范村。在他的帶領下,代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國美麗鄉村等。
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他帶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結合村情興建各類產業,先后建成國家農業公園、代村商城、誠信醫院等,推動實現以農為本、農文旅融合、多業并舉的農村發展新模式。2021年,村集體各業總產值達38億元,村集體純收入1.6億元。他堅持發展成果歸村民,實行群眾生活必需品由村集體無償供給,新農合新農保費用由村集體全部承擔,村里老年人免費入住老年公寓并按月領取老年優待金。2021年村民人均純收入7.2萬元,比20年前增長了30多倍。2012年至今,代村通過產業扶貧等形式,幫助周邊200多個村的1萬多戶貧困戶穩定脫貧,帶動2.6萬農民實現增收。
以上率下、廉潔自律,贏得群眾好口碑。他一直說“村干部要手不伸、嘴不饞、心不貪”。村里平均分配土地時,他帶頭要距離村莊最遠最差的地。2004年,一個企業老板為了“買地辦廠”,要送給他200萬元,被他嚴辭拒絕。他的工資始終執行最低檔,上級發放的補助、獎金都被他全部交給村集體。多年來,他堅持每天6點晨會,一年到頭沒有休息日,外出考察學習都是當天夜里出發,回來不耽誤第二天的工作,在他心里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里的事都可以“放一放”。
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等稱號。2018年3月8日,___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對王傳喜同志帶領村民共同富裕的事跡給予肯定。
《榜樣7》王傳喜同志事跡【篇5】
山東古縣蘭陵,坐落著代村,王傳喜作為代村的支部書記,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苦干實干19年,將負債380多萬元的單薄村、松散村提振為工業總值超20億元、村集體收入1.1億元的先進村、明星村,他不愧為“時代楷模”。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王傳喜始終牢記當年選舉時的承諾——一定把土地當作命根子,不能把土地弄沒了。19年來,除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征用外,他從未賣過一寸集體的土地,他始終堅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的精神、敢啃硬骨頭的擔當精神、清正廉潔的無私精神,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家鄉的發展貢獻青春,并為之奮斗一生。正是有了這樣的支部書記,代村才在2017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1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6.5萬元。提前實現了全面小康,王傳喜帶領代村人民苦干19年,用一串串亮閃閃的數字,迎來了代村產業發展的井噴時代。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王傳喜始終堅守“讓代村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初心,牢記作為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肩負起代村發展和振興的責任,以一以貫之的斗爭精神,迎難而上、勇攀高峰,以真摯的為民情懷,回饋代村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他以身作則、清正廉潔,王傳喜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樹立起了良好的黨風村風民風,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擁護,牢記黨的宗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基層戰斗堡壘作用,帶領代村群眾走上了致富小康的康莊大道。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踐行入黨誓言,自覺把個人價值追求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實踐,始終為了黨的事業和群眾利益沖鋒在前,詮釋了對黨的莊重承諾。
王傳喜同志的精神值得我們基層工作者學習,以他為榜樣,做到敢擔當、守規矩、嚴修身,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立足崗位,愛崗敬業,為決勝脫貧攻堅作出應有的貢獻。總之,我們要以“時代楷模”王傳喜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