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榜樣7》人物事跡
今年的《榜樣7》節目重點宣傳王亞平、王傳喜、艾愛國、張玉滾、武大靖、林占熺、孟昆玉、路生梅等8位的典型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央視《榜樣7》人物事跡(7篇),歡迎大家分享。
央視《榜樣7》人物事跡精選篇1
王亞平,女,漢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榮獲“二級航天功勛獎章”、“英雄航天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最美太空教師”等稱號。
出生平凡,立下凌云夢想
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一個普通的農家,她從小好學、要強,是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她的身體素質特別好,是“天生的體育能手”,在學校的各種長跑比賽中,幾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997年,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她就讀的學校招生,王亞平被選中。大學四年,她努力學習文化課知識,同時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飛行駕駛技能。畢業后,她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部隊,擔任運輸機飛行員。在這期間,憑著過硬的作風和出色的業務技能,王亞平很快就成為骨干飛行員,參與執行并出色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多項重要任務。
堅持不懈,刻苦訓練不言棄
2009年,我國開始選拔第二批航天員。得知消息后,王亞平立刻就報了名,并成功進入預備航天員行列。之后,她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超重耐力訓練中,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她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難,面部扭曲變形,甚至連眼淚都甩了出來。
在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她穿戴120多公斤的裝備入水,進行長達4~6小時的不間斷訓練,一次體能消耗相當于跑一個“全馬”。日復一日的“魔鬼訓練”并沒有讓王亞平放棄,她堅信:“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觸摸得到”,“每練完一次,技術上又進步了,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圓夢太空,成就“最美太空教師”
2013年,經過層層選拔,王亞平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那次飛行中,她還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在“天宮一號”里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太空授課”,這次授課大大激發了孩子們鉆研科學、探索太空的夢想。
2021年,時隔八年之后,她和翟志剛、葉光富再次進入太空,在空間站一起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地球。在這次太空之旅中,王亞平兩次在太空授課,一一展示各種各樣的實驗,被譽為“教學中的頂流,網課界的天花板”。
此次太空之旅,王亞平還創造了多項紀錄,成為我國第一位出艙的女航天員、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目前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女航天員。能成為飛行員就已經是萬里挑一,成為航天員更是幾億人中才選出一個,這樣優秀的王亞平值得我們大家的尊敬!
央視《榜樣7》人物事跡精選篇2
艾愛國,男,漢族,1950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焊接顧問。
精通技藝,是焊接領域的“大國工匠”。他在焊工崗位上工作50多年,攻克焊接技術難關400多個,改進工藝100多項,多次參與我國重大項目焊接技術攻關和特種鋼材焊接性能試驗。指導實施參與某試驗型導彈焊接工藝,將中碳調質鋼彈殼與發射座焊接相連,X射線檢驗100%達到一級標準。海軍某在研先進艦艇的推進動力裝置,要在僅0.2平方米的紫銅導板上密集施焊,制造方歷時半年也沒能拿下來。艾愛國受邀前往,采用熔化極氬弧焊接工藝重新制定焊接方案,并現場指導,成功解決了產品一直焊縫滲漏、質量不合格的技術難題。
傳承技術,是響當當的“大師傅”。他主持的湘鋼板材焊接實驗室,被湖南省列為焊接工藝技術重點實驗室,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多年來,他帶過的徒弟有600多名,湘鋼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以上級別的焊工,80%都跟艾愛國學過藝。他的徒弟中,有的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有的成為湖南省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十佳青年”等。艾愛國還無償向200多名下崗工人和農村青年傳授焊接技術,其中有100多人進入南方電力機車集團、三一重工集團等大型企業,憑借過硬的技術基礎和自身的努力逐漸成為企業骨干。
堅定本色,是扎根一線的“老黃?!?。艾愛國在湘鋼工作一輩子,最高職務就是焊接班的班長,領導曾經多次想提拔他,艾愛國都婉言謝絕了。退休之后,女兒想把他接過去安享晚年,但艾愛國選擇了留在湘鋼。如今,70多歲的艾愛國,早上7點半前上班,下午6點半后下班,幾十年不變地騎著他那輛破舊自行車,繼續奮戰在焊接工藝研究和操作技術開發第一線。
榮獲“_”、“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十大杰出工人”等稱號。
央視《榜樣7》人物事跡精選篇3
張玉滾,男,漢族,1980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
堅守初心,投身鄉村教育事業。2001年9月,師范學校畢業的張玉滾毅然回到家鄉,成為黑虎廟小學教師。從此,他往返于高丘鎮和學校之間的山路上,風里來雨里去,一干就是二十一年。他經常騎摩托車為學校托帶書本、教具,少則幾十斤,多則百余斤,一個來回近10個小時,先后騎壞了3輛摩托車。這么多年來,學校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張玉滾一直在堅持。在張玉滾的執著堅守下,一批批學生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了命運。鄉親們都說:“張老師就像大山深處的一輪明月,照亮了山村孩子前行的路”。
全科教學,千方百計上好每一堂課。由于當地交通不便、條件艱苦,新老師招不來、留不住,師資嚴重缺乏,張玉滾不得不把自己練成“萬金油”,各個學科他都教。數學課上,他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鐘表表盤、正方體、長方體等教具;語文教學中,他認真設計教學環節,運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啟發學生思考;體育課上,他把鄉土游戲融入課堂,教孩子們推鐵環、丟手絹等;音樂課上,他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學唱歌;上美術課時,他領著孩子們到校外寫生,畫山水、樹木和動物。張玉滾的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關愛學生,精心呵護大山的孩子們。學校服務半徑大,山區環境惡劣,留守兒童無人接送,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張玉滾經常義務接送學生。2012年6月4日晚,學前班有個孩子晚上10點多還沒到家,張玉滾知道后,立刻和妻子一起打著手電筒去找,終于發現了在石頭旁熟睡的孩子,張玉滾把他背回家,孩子的爺爺感激地說,“多虧你們了,要是出了意外,我可怎么向他爸媽交代啊!”為了解決學生們的吃飯問題,張玉滾牽頭建起集體食堂,并動員在外打工的妻子回來給學生做飯。2006年3月,妻子在一次為學生軋面做饅頭時,中指、無名指被軋面機壓碎,造成了終身殘疾,但妻子一直毫無怨言,直到現在還為學生的一日三餐忙碌著。在妻子的支持下,張玉滾還資助了300余名兒童,讓他們能如愿完成學業。
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
央視《榜樣7》人物事跡精選篇4
武大靖,男,漢族,1994年7月生,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隊運動員。
武大靖是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奧運會紀錄保持者。他從小熱愛滑冰運動,從業余隊到專業隊,從陪練員到主力隊員,多次在國際和國內重大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為國家爭得了榮譽,是中國短道速滑界的領軍人物。
他從小立志,訓練刻苦。武大靖10歲左右就開始學習短道速滑,摔過無數個跤,受過無數次傷。進入短道速滑業余隊后,每天凌晨3點多,他就起床帶好冰刀,騎著自行車到零下30多攝氏度的室外冰場訓練。因為長時間超負荷的訓練,腳被冰鞋磨破了,訓練結束換鞋時,竟能倒出血水來。但他沒有放棄退縮,一直頑強堅持著。2010年,武大靖破格進入國家短道速滑隊,剛去時只是陪練員。為了進入主力名單,武大靖找來自己和隊友以及世界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比賽錄像,反復分析比較,改進自己的技術細節,成績突飛猛進。
他奮力拼搏,為國爭光。2018年2月22日,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武大靖頂住中國隊屢次被判犯規、短道速滑項目最后一個比賽日和最后一次沖擊金牌機會的巨大壓力,以39秒584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強勢奪冠,為中國贏得平昌冬奧會首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實現了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選手在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2018年9月,武大靖成為新一期中國短道速滑隊隊長,帶領全體隊員勇往直前,屢創佳績。
武大靖胸懷大愛,奉獻愛心。他利用休息時間參加慈善活動,拍賣自己的冬奧速滑戰服,將善款捐給“EYE 明天”公益項目,幫助失明或處于失明邊緣的孩子。他還多次帶頭為貧困孩子捐款,到養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孩子們。
武大靖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央視《榜樣7》人物事跡精選篇5
在林占熺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一個地球儀,上面標著許多紅五星?!坝屑t五星的是菌草推廣到的國家和地區,現在是106個?!绷终紵缯f。
菌草技術既幫助農民致富,又保護了生態,在國內取得極大成功,也吸引了世界目光。上世紀90年代末,林占熺等中國專家組成員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手把手培訓當地民眾學習菌草種植,讓他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做就成”。1998年,林占熺在巴新進行技術重演示范試驗?!霸囼灣晒Φ默F場會有6000多人參加,許多人翻山越嶺走了三天三夜趕來。后來,菌草在巴新創下每公頃年產鮮草853噸的紀錄。因為菌草讓當地百姓增收致富,他們把菌草稱作‘中國草’,甚至給孩子取名為‘菌草’?!绷终紵缟钋榛貞洝?/p>
“菌草技術小而美、見效快,推廣起來成本比較低,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林占熺說。如今,當初簡陋的實驗室已發展成三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引領著世界菌草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菌草技術已推廣至全國31個省份500多個縣,并傳播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培訓學員上萬人,為保護生態環境、科技扶貧與技術援外作出了重要貢獻。
12月9日,林占熺在出差中度過了自己78周歲的生日。他表示,自己有幾個愿望:希望菌草產業幫助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希望用菌草在黃河沿岸建起千里生態屏障,希望菌草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重要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產業……“我的夢想,有的已經實現,有的正在實現,剩下的相信也將會實現?!绷终紵缯f。
央視《榜樣7》人物事跡精選篇6
這次收看《榜樣7》節目,學習到各位代表和模范人物的事跡,要說閃光點,有很多都特別值得學習,共同點就是在自己身處的行業崗位上,以扎下根去、使命必達的精神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其中一位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代表林占熺,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因為恰好在前幾年看過以他為原型拍攝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電視劇《山海情》,那一群不甘命運,在黃沙漫天、寸草不生的環境中,通過百折不撓的奮斗改變自己和家鄉命運的人物群像,非常令人感動。當年那段歲月里,林教授在幫助當地扶貧創業的過程,并不是自始至終就得到群眾衷心理解從而一步步走上坡路的,而是經歷過誤解、挫折甚至反復,但他最終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帶領大家走出來、富起來了。
如果模范的故事都是一路上行,那對我的啟發是有限的,正是像林教授這樣,在挫折、反復直至最后取得一定成績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模范的力量,也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如何克服解決、使命必達,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另外,僅僅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也是不夠的,還要講求工作方法,____當時還在福建任內,他對林教授在寧夏的扶貧工作作出批示“菌草是我省之優勢……要揚長避短”,可見信念上的一腔熱血,與實踐中的千方百計相結合,才是林教授在開展菌草技術扶貧、幫助當地生態環境治理中取得巨大成效的具體路徑所在。
央視《榜樣7》人物事跡精選篇7
在萬眾期待中,《榜樣》專題節日于3月25日晚如期播出,節目通過聚焦學習宣傳偉大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等精神,看的過程讓人熱淚盈眶,看完之后讓人心潮澎湃。
榜樣是什么?榜樣是船,讓我揚起希望的帆,帶我駛向勝利的彼岸。榜樣是燈,照亮人生的道路,驅走黑暗的彷徨。榜樣是指南針,為我指引前進的方向,讓我不再迷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通過觀看《榜樣》,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讓我深切認識到王傳喜那種為民謀利益、不求名利、不圖報答的情懷絕不應該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掩埋,而是更加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深刻學習。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在基層的工作過程中,要謹記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服務群眾,扎根基層為工作導向,樹立信念堅定、踏實肯干、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積極進取的良好形象。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更加需要這樣的公仆精神去凈化我們的心靈,去深入蕩滌我們的靈魂。
該節目邀請部分今年受表彰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到場,通過典型事跡展示、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干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和風采。
作為黨員,我們應當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應當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要起到模范先鋒作用。積極地幫助周圍的同學,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全身心投入生活工作和學習之中,在平凡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榜樣是標桿,是楷模,以這些榜樣為精神的皈依和行動的指南,定然會讓我的教育人生更加積極向上、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