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_个人事迹名人励志故事

事跡學習網 > 名人事跡 > 榜樣人物 >

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

時間: 金浪 榜樣人物

事跡,是介紹一個人或集體事跡的文字材料;你是否在尋找“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

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精選篇1

武大靖,男,漢族,1994年7月生,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隊運動員。

武大靖是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奧運會紀錄保持者。他從小熱愛滑冰運動,從業余隊到專業隊,從陪練員到主力隊員,多次在國際和國內重大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為國家爭得了榮譽,是中國短道速滑界的領軍人物。

他從小立志,訓練刻苦。武大靖10歲左右就開始學習短道速滑,摔過無數個跤,受過無數次傷。進入短道速滑業余隊后,每天凌晨3點多,他就起床帶好冰刀,騎著自行車到零下30多攝氏度的室外冰場訓練。因為長時間超負荷的訓練,腳被冰鞋磨破了,訓練結束換鞋時,竟能倒出血水來。但他沒有放棄退縮,一直頑強堅持著。2010年,武大靖破格進入國家短道速滑隊,剛去時只是陪練員。為了進入主力名單,武大靖找來自己和隊友以及世界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比賽錄像,反復分析比較,改進自己的技術細節,成績突飛猛進。

他奮力拼搏,為國爭光。2018年2月22日,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武大靖頂住中國隊屢次被判犯規、短道速滑項目最后一個比賽日和最后一次沖擊金牌機會的巨大壓力,以39秒584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強勢奪冠,為中國贏得平昌冬奧會首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實現了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選手在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2018年9月,武大靖成為新一期中國短道速滑隊隊長,帶領全體隊員勇往直前,屢創佳績。

武大靖胸懷大愛,奉獻愛心。他利用休息時間參加慈善活動,拍賣自己的冬奧速滑戰服,將善款捐給“EYE 明天”公益項目,幫助失明或處于失明邊緣的孩子。他還多次帶頭為貧困孩子捐款,到養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孩子們。

武大靖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精選篇2

王傳喜,男,漢族,196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知重負重、迎難而上,努力當好群眾的領路人。20多年前,代村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落后村。1999年3月,王傳喜放棄了在蘭陵縣第二建筑公司擔任經理的機會,毅然回到村里,挑起治村興村的重任。面對村集體欠債數額大、人地不均、村風民風散亂的難題,他提出:“我是共產黨員,難題在哪兒,出路就在哪兒”。他認真清理村集體資產,還拿出自己的家庭收入償還村里的欠賬,挨家挨戶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實施動土均地、土地流轉、集體經營,健全村黨組織工作制度,帶頭值班巡查,推行持牌上崗,把一個負債近400萬元的貧窮落后村,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模范村。在他的帶領下,代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國美麗鄉村等。

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他帶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結合村情興建各類產業,先后建成國家農業公園、代村商城、誠信醫院等,推動實現以農為本、農文旅融合、多業并舉的農村發展新模式。2021年,村集體各業總產值達38億元,村集體純收入1.6億元。他堅持發展成果歸村民,實行群眾生活必需品由村集體無償供給,新農合新農保費用由村集體全部承擔,村里老年人免費入住老年公寓并按月領取老年優待金。2021年村民人均純收入7.2萬元,比20年前增長了30多倍。2012年至今,代村通過產業扶貧等形式,幫助周邊200多個村的1萬多戶貧困戶穩定脫貧,帶動2.6萬農民實現增收。

以上率下、廉潔自律,贏得群眾好口碑。他一直說“村干部要手不伸、嘴不饞、心不貪”。村里平均分配土地時,他帶頭要距離村莊最遠最差的地。2004年,一個企業老板為了“買地辦廠”,要送給他200萬元,被他嚴辭拒絕。他的工資始終執行最低檔,上級發放的補助、獎金都被他全部交給村集體。多年來,他堅持每天6點晨會,一年到頭沒有休息日,外出考察學習都是當天夜里出發,回來不耽誤第二天的工作,在他心里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里的事都可以“放一放”。

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精選篇3

路生梅,女,漢族,194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陜西省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退休醫生。

響應號召,扎根陜北綻芳華。1968年,24歲的路生梅響應國家號召,從北京來到陜西佳縣,成為當地第一位科班出身的兒科醫生。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她立下了樸素的誓言:“這里的群眾需要我,我要在這里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為了改變當地落后的醫療條件,她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學習各種醫學知識,白天坐診、出診,夜晚在油燈下看書、記筆記,成為她生活的常態。在這期間,她多次放棄返京機會,從專科醫生到全科醫生,從全科醫生到兒科主任,再到醫院副院長,50多年里,路生梅歷經各種考驗,除非是培訓和回家探親,她幾乎沒有離開過佳縣,她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信念,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莊嚴承諾。

初心不改,一心為民甘奉獻。在路生梅眼里,病人就是親人,她以醫者仁心守護著百姓健康,盡量開便宜管用的藥方,讓老百姓少花錢治好病。一個“百日咳”的嬰兒病情危重,反復窒息,路生梅口對口地吸痰,反復進行人工呼吸40多次,孩子終于得救了。一個腸穿孔病人,經她連續救治8個小時后轉危為安,勞累過度的路生梅卻昏睡了一天一夜。“不能守著醫院等病人,要走進農戶找病人”,她的足跡遍布佳縣大地。一個風雪交加的清晨,她到離縣城十幾公里的村莊出診,走了近兩個小時,摔了40多跤。當一身泥濘的她出現在病人家里時,患者全家人像看到救星一樣嚎啕大哭。她致力于推廣新法接生、科學育兒,創辦佳縣第一個正規兒科,創建愛嬰醫院,推進實施兒童計劃免疫,為佳縣人民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作出突出貢獻。

退而不休,為黨工作無期限。路生梅經常說:“我是一只拴著線的風箏,無論走到哪,只要病人一拉線,就會回到他們身邊。”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拒絕了北京親人讓她回京安度晚年的建議,也拒絕了各大醫院的坐診聘請,而是選擇繼續留在佳縣,繼續為當地群眾診療治病,退休22年來,路生梅義診患者超過15萬人次。此外,她還組建老年志愿者團隊,帶領身邊人一起做公益。“作為黨員,為黨工作沒有退休年齡;作為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也沒有退休年齡。”這就是路生梅的堅守。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 _76歲的路生梅向黨組織交納1萬元特殊黨費,并向所在黨支部遞交馳援抗疫一線的“請戰書”;2021年,又把3萬元獎金作為特殊黨費交給黨組織。如今,路生梅仍在“超期服役”,繼續用精湛的醫術守護著百姓的健康。

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道德模范”、“最美醫生”、“最美巾幗奮斗者”等稱號。

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精選篇4

林占熺是電視劇《山海情》中農業專家的原型,被譽為“世界菌草之父”。如今,菌草技術不僅讓閩寧鎮的老百姓脫貧致富,而且推廣到106個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的很多國家,都因為菌草擺脫了貧困。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故事。

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林占熺與中國菌草走出去背后的故事。

1 一次考察,影響一生

1983年,草長鶯飛二月天,林占熺隨福建省科技扶貧考察團來到著名的老蘇區閩西長汀縣。

走進一戶人家低矮的土屋,四十歲的林占熺見到了令他觸目驚心的一幕:寒風順著墻縫猛灌,一家人瑟瑟發抖,睡覺時床上僅有的一條破棉被根本不夠,只好蓋上蓑衣偎依著取暖。

長汀是福建較早開始栽培香菇的地方。改革開放之初,香菇種植點燃了這里百姓脫貧致富的夢想。人們競相砍樹伐木,日復一日加劇著當地的水土流失。而生態的惡化、土地的沙化,又使得當地的貧困不減反升。

這一夜,林占熺嚴重失眠,痛心不已。“菌林矛盾”困擾著他。

林占熺1968年從農學專業畢業后到寧化水茜公社插隊,1971年9月被選調到福建三明地區真菌研究所從事食用菌研發和生產。從那時起,林占熺就發現,蘑菇、木耳種得越多,消耗木材就越多,造成的毀林事件就越多。“菌林矛盾”成了日益突出的世界性難題。憂心忡忡的他早早就琢磨開了“林木栽培香菇”的替代方案。要是草能培養菌菇就好了!

一次考察,影響一生。結束在長汀縣的考察后,林占熺便開始用芒萁等野草作原料栽培食用菌的研究。此時,林占禧已調至福建農學院(今福建農林大學)工作,他從廢棄的自行車車輪上取下幾根鋼絲,按尺寸磨光后做成接種針,又向同事周教授要了二十根試管,就這樣在簡陋的設備下分離菌種,開始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

林占熺首先要突破的是選擇能替代木材的理想草種。經過一番綜合觀察、論證,最終芒萁被確定為代木的首選。

1986年_的一天晚上,妻子帶著兩個女兒來到簡陋的實驗室送飯。一進門就聽見男人的哭聲,林占熺擦著眼淚招呼妻子和女兒們來看,芒萁上長出香菇了!從此,香菇等食用菌是木腐菌的傳統理論被更新,木、草、菌的學科界限從此被突破。林占熺欣喜若狂地宣布今天是個特別日子——菌草技術作為一門全新學科誕生了!

1987年4月26日,《福建日報》在頭版顯要位置向世界宣布:“野草可以種植食用菌。”

技術有了,怎么讓它走進田間地頭?在農業專家對這項技術鑒定通過后,林占熺第一時間辦起了栽培培訓班。

2 “給我一株草,我可以改變世界”

全國重點林業發展縣尤溪縣的一個村子被選為首場試點,村民們猶豫不決,顧慮虧本了怎么辦,甚至還有人懷疑林占熺是騙子。無奈之下,林占熺鄭重承諾:“虧了由我賠,賺了我一分不取,全歸你們。”好說歹說,才有二十七戶表示愿意嘗試。經林占熺手把手教種,這二十七戶都用菌草“變出”了香菇、毛木耳、白木耳,當年就獲得成功。尤溪縣“以草代木”種菌的農戶從此越來越多。

很長一段時間,林占熺兩頭跑,上午忙完學校的事,馬上坐車或搭船奔農戶家,和他們一起下地栽種,還要免費開辦培訓班。

1989年從鄉下試點回福州的公路上,林占熺乘坐的客車在一個急拐彎處失控,向十多米深的山溝翻滾下去。一番施救,林占熺在醫院緩緩睜開眼,一旁的醫生說:“你左肋骨斷了兩根,骨膜都給刺破了。”林占熺等不及自己的傷痊愈,總是一天當兩天用,一人當兩人用,足跡幾乎踏遍尤溪的所有村落。他的傷養了好久,才完全康復。

經過林占熺和團隊的不懈努力,六年間,他們舉辦了上百期免費短訓班,參加聽課的農戶近兩萬人。選擇“以草代木”種菌的農民,從最初的一個試點村,到遍及全縣各鄉鎮一百多個村莊四千多戶。

隨著這項科技興農項目在全國數百個貧困縣大范圍鋪開,菌草對扶貧減困、生態保護、綠色能源發展所起的作用日益凸顯。截至2020年,全國各地種植菌草累計三百多萬畝,產值已超三百億元。

3 點草成金,演繹現實“山海情”

“地上不長草,天上不見鳥,風吹石頭跑。”這首民謠說的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戈壁灘。

1997年4月,在銀川召開的閩寧對口扶貧會議上,菌草技術被列為福建對口幫扶寧夏項目。

4月15日,林占熺和助手帶著六個滿裝菌草草種的箱子,從東海之濱來到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現實條件比想象的要惡劣十倍。這里貧窮、寒冷,最低氣溫達零下20多攝氏度,氣候條件與福建截然不同,生態環境相當脆弱。

林占熺創造性地提出,錯開福建主產區的出菇季節,生產反季節菇類;選取當地廢棄的窯洞,來個“窯洞種菇”。猶如當年,團隊也在當地首選27戶農戶作為試點,為了確保戶戶成功,他和同事們每晚都沿著崎嶇山路,借著月光、打著手電筒挨家挨戶察看菌草菇的生長情況,就地解決問題。在林占熺的細心呵護下,二十七個示范戶沒有一家落空,“福建菌草”在彭陽縣成功扎根。

翌年,林占熺又帶著技術員來到位于騰格里沙漠邊緣的永寧縣閩寧村。閩寧兩地規劃建設中的菌草技術扶貧示范基地,正等著他指點迷津。

這是個在荒漠上建起來的移民村,兩萬名移民,男女老少,莫不懷著強烈的脫貧愿望。在他的率先垂范下,團隊全部不住賓館,而是進村駐戶,住菇棚,一對一進行指導。

吹盡狂沙,不負“金草”美名!閩寧村第一次種植菌草,畝產鮮草十二噸。

林占熺的技術使荒漠變綠洲找到了一條新路。他帶去的菌草,在寧夏被稱為“閩寧草”“幸福草”。

2021年春,一部反映閩寧情深、福建援助寧夏的電視劇《山海情》在央視熱播,林占熺的事跡被藝術化地呈現,觸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4 “中國草”走出國門

早在1995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經貿部主辦的首期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就正式開班,旨在將菌草技術無償分享給全人類。

對于1996年遠赴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傳授菌草技術之艱難,林占熺記憶猶新。那時巴布亞新幾內亞大部分地區還處于刀耕火種階段,林占熺和他的團隊因地制宜,利用遍地可見的咖啡殼和野草做菌草原料進行栽培,讓這里的人們一步步擺脫了貧困。

示范成功后,1998年1月14日,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在東高地省召開五千人參加的慶祝大會,總督、副總理和八個部長參加。當《義勇軍進行曲》奏響、五星紅旗在三根旗桿中間最高的那根上冉冉升起時,林占熺激動異常,這是國家的尊嚴!

菌草對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有一種菌草成了東高地省非同尋常的植物,最高可以長到八米多,老百姓管這種巨菌草叫“中國草”,并以林占熺的姓命名它為“林草”。林占熺在七十五歲生日時,當眾許下愿望:“希望東高地省盡快提前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成為全世界的樣本!”

巴布亞新幾內亞經驗后來成為樣板,菌草又乘風破浪到達盧旺達、南非、萊索托、斐濟等國。

林占熺和菌草團隊每到異國他鄉,都和當地人民結下深情厚誼,他因“點草成金”成了國際英雄,被聯合國授予“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院士”稱號。繼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之后,圭亞那總統、柬埔寨國王等元首也專門到林占熺所在的福建農林大學,親手種下菌草。菌草技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為我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了貢獻。

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精選篇5

王亞平,女,漢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榮獲“二級航天功勛獎章”、“英雄航天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最美太空教師”等稱號。

出生平凡,立下凌云夢想

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一個普通的農家,她從小好學、要強,是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她的身體素質特別好,是“天生的體育能手”,在學校的各種長跑比賽中,幾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997年,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她就讀的學校招生,王亞平被選中。大學四年,她努力學習文化課知識,同時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飛行駕駛技能。畢業后,她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部隊,擔任運輸機飛行員。在這期間,憑著過硬的作風和出色的業務技能,王亞平很快就成為骨干飛行員,參與執行并出色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多項重要任務。

堅持不懈,刻苦訓練不言棄

2009年,我國開始選拔第二批航天員。得知消息后,王亞平立刻就報了名,并成功進入預備航天員行列。之后,她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超重耐力訓練中,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她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難,面部扭曲變形,甚至連眼淚都甩了出來。

在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她穿戴120多公斤的裝備入水,進行長達4~6小時的不間斷訓練,一次體能消耗相當于跑一個“全馬”。日復一日的“魔鬼訓練”并沒有讓王亞平放棄,她堅信:“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觸摸得到”,“每練完一次,技術上又進步了,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圓夢太空,成就“最美太空教師”

2013年,經過層層選拔,王亞平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那次飛行中,她還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在“天宮一號”里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太空授課”,這次授課大大激發了孩子們鉆研科學、探索太空的夢想。

2021年,時隔八年之后,她和翟志剛、葉光富再次進入太空,在空間站一起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地球。在這次太空之旅中,王亞平兩次在太空授課,一一展示各種各樣的實驗,被譽為“教學中的頂流,網課界的天花板”。

此次太空之旅,王亞平還創造了多項紀錄,成為我國第一位出艙的女航天員、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目前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女航天員。能成為飛行員就已經是萬里挑一,成為航天員更是幾億人中才選出一個,這樣優秀的王亞平值得我們大家的尊敬!

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精選篇6

艾愛國,男,漢族,1950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焊接顧問。

精通技藝,是焊接領域的“大國工匠”。他在焊工崗位上工作50多年,攻克焊接技術難關400多個,改進工藝100多項,多次參與我國重大項目焊接技術攻關和特種鋼材焊接性能試驗。指導實施參與某試驗型導彈焊接工藝,將中碳調質鋼彈殼與發射座焊接相連,X射線檢驗100%達到一級標準。海軍某在研先進艦艇的推進動力裝置,要在僅0.2平方米的紫銅導板上密集施焊,制造方歷時半年也沒能拿下來。艾愛國受邀前往,采用熔化極氬弧焊接工藝重新制定焊接方案,并現場指導,成功解決了產品一直焊縫滲漏、質量不合格的技術難題。

傳承技術,是響當當的“大師傅”。他主持的湘鋼板材焊接實驗室,被湖南省列為焊接工藝技術重點實驗室,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多年來,他帶過的徒弟有600多名,湘鋼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以上級別的焊工,80%都跟艾愛國學過藝。他的徒弟中,有的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有的成為湖南省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十佳青年”等。艾愛國還無償向200多名下崗工人和農村青年傳授焊接技術,其中有100多人進入南方電力機車集團、三一重工集團等大型企業,憑借過硬的技術基礎和自身的努力逐漸成為企業骨干。

堅定本色,是扎根一線的“老黃牛”。艾愛國在湘鋼工作一輩子,最高職務就是焊接班的班長,領導曾經多次想提拔他,艾愛國都婉言謝絕了。退休之后,女兒想把他接過去安享晚年,但艾愛國選擇了留在湘鋼。如今,70多歲的艾愛國,早上7點半前上班,下午6點半后下班,幾十年不變地騎著他那輛破舊自行車,繼續奮戰在焊接工藝研究和操作技術開發第一線。

榮獲“_”、“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十大杰出工人”等稱號。

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精選篇7

張玉滾,男,漢族,1980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

堅守初心,投身鄉村教育事業。2001年9月,師范學校畢業的張玉滾毅然回到家鄉,成為黑虎廟小學教師。從此,他往返于高丘鎮和學校之間的山路上,風里來雨里去,一干就是二十一年。他經常騎摩托車為學校托帶書本、教具,少則幾十斤,多則百余斤,一個來回近10個小時,先后騎壞了3輛摩托車。這么多年來,學校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張玉滾一直在堅持。在張玉滾的執著堅守下,一批批學生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了命運。鄉親們都說:“張老師就像大山深處的一輪明月,照亮了山村孩子前行的路”。

全科教學,千方百計上好每一堂課。由于當地交通不便、條件艱苦,新老師招不來、留不住,師資嚴重缺乏,張玉滾不得不把自己練成“萬金油”,各個學科他都教。數學課上,他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鐘表表盤、正方體、長方體等教具;語文教學中,他認真設計教學環節,運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啟發學生思考;體育課上,他把鄉土游戲融入課堂,教孩子們推鐵環、丟手絹等;音樂課上,他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學唱歌;上美術課時,他領著孩子們到校外寫生,畫山水、樹木和動物。張玉滾的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關愛學生,精心呵護大山的孩子們。學校服務半徑大,山區環境惡劣,留守兒童無人接送,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張玉滾經常義務接送學生。2012年6月4日晚,學前班有個孩子晚上10點多還沒到家,張玉滾知道后,立刻和妻子一起打著手電筒去找,終于發現了在石頭旁熟睡的孩子,張玉滾把他背回家,孩子的爺爺感激地說,“多虧你們了,要是出了意外,我可怎么向他爸媽交代啊!”為了解決學生們的吃飯問題,張玉滾牽頭建起集體食堂,并動員在外打工的妻子回來給學生做飯。2006年3月,妻子在一次為學生軋面做饅頭時,中指、無名指被軋面機壓碎,造成了終身殘疾,但妻子一直毫無怨言,直到現在還為學生的一日三餐忙碌著。在妻子的支持下,張玉滾還資助了300余名兒童,讓他們能如愿完成學業。

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

榜樣7八位代表簡介事跡精選篇8

“站崗打手勢是交警的基本功,練好了是一輩子的事,練不好也是一輩子的事。”

這句話,是孟昆玉剛參加工作時候師傅的叮囑,如今,已經成了孟昆玉的口頭禪。

2009年的夏天,中國政法大學幾名參加社會實踐的大學生,把孟昆玉在路口指揮疏導交通、處理違法案件、服務群眾的執勤執法視頻傳到了互聯網上,有的網友還把孟昆玉與影視明星黃曉明飾演的一個交警角色進行了視頻混剪、比對,并冠以北京“最帥交警”的名號,一時間,孟昆玉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交警”。

但別看孟昆玉那時指揮交通已經游刃有余,其實上崗第一天的遭遇讓他十分尷尬,和平門路口,地處繁華路段,單位多、學校多、商業網點多、公交線路多,疏導任務非常艱巨。站在車水馬龍的路口中間,耳邊全是嗡嗡的汽車噪音,孟昆玉指揮車輛時手忙腳亂,路口很快就亂了。汽車鳴笛聲、司機行人的埋怨聲此起彼伏,孟昆玉不記得當天自己是怎么走下崗臺的。

可作為一名“80后”,孟昆玉有韌勁兒、用巧勁兒。那會兒,孟昆玉站的是固定崗,一班崗仨小時,在早晚高峰的路口中間滿負荷地打手勢,不停地指揮疏導,但下崗后,他還給自己“加碼”,在師傅的指導下,苦練交警手勢。久而久之,習慣成了自然,動作也愈加嫻熟標準。

光有標準的手勢還不夠。隨著北京交通流量的不斷增長,和平門的公交車線路越來越多,很多乘客找不到車站,便向正在路口中間執勤的孟昆玉問路。“一天下來問路的人能有上百人。行人橫穿馬路不僅降低了路口的通行率,而且非常危險。”孟昆玉說,他有時抬手給行人指路,引起了司機的誤解,差點停車或是轉彎,造成事故。

為此,孟昆玉想出了辦法,和同事制作了4塊公交線路指路牌,分別立在路口的四個方向,大大方便了群眾。他還設計制作了名片大小的停靠站示意圖卡片,方便了出租車司機停靠;開設微博,宣傳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為廣大網友答疑解惑。通過各種巧法子,孟昆玉讓和平門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了近15%。

2014年,孟昆玉調到了中心區交通支隊五中隊任中隊長,管界是祖國的心臟——天安門廣場。一年365天,每天兩次,孟昆玉和戰友們守護著五星紅旗的朝升暮降。作為警隊的帶頭人,為確保五星紅旗每日都能準時和太陽一起升起,起三更、睡半夜是孟昆玉工作的真實寫照。

為保證升旗勤務按時到崗到位,孟昆玉經常準備三個鬧鈴作為保障,硬是把別人看來“非常態”的工作節奏,變為他的“常態”。他說自己是幕后英雄,當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帥氣的國旗護衛隊時,孟昆玉和他的戰友們永遠都是鏡頭外的風景,但他很“驕傲”,他說:“將平凡的工作,重復一千、一萬遍,并且始終堅持精益求精、做到最好,平凡也會變得偉大”。

孟昆玉所在的五中隊管轄范圍地處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等長安街核心區域,重大國事外事活動特別多。精準疏導交通,在保證活動車輛安全、快速通過的同時,又要兼顧社會交通和諧運轉,是他們的一項重要任務。孟昆玉帶領中隊民警徒步測算長安街一線距離,繪制“崗位說明書”,明確10種常規車速下的不同規模車隊通過路口的時間以及不同的疏導措施,科學控制活動車輛和社會車輛通行時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各項重大活動的交通疏導更是實現了“零失誤、零差錯”。

2016年,孟昆玉被任命為西城支隊府右街大隊大隊長。從“國旗衛士”轉變成為“紅墻衛士”,崗位變了,但守衛政治核心區安全穩定的職責使命沒有變。為了兌現“為黨中央站好崗”的莊嚴承諾,切實筑牢中南海周邊交通安全防線,他組織專門力量開展24小時交叉式視頻巡檢;每天安排警力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凈化路面秩序;針對夜間等防控難點,建立了巡邏警力“巡更打點”工作機制,有效提升了地區防控能力。

孟昆玉還堅持“以打促防”的管理思路,瞄準轄區交通堵點和停車秩序嚴管街開展常態化攻堅行動,特別是針對重點地區車輛,通過視頻巡檢、崗位聯動,有效提升管理效能。他所管轄的府右街地區是典型的老城區,停車難始終是群眾關注的重點問題。他以管界秩序亂、停車難問題最為突出的佟麟閣路為試點,從“供需”兩端排查,創新性地提出了該地區“增設施、調單行”“解剛需、求共治”的停車管理方式,使該路段通行秩序進一步得到改觀,交通擁堵報警大幅下降,得到群眾的高度認可。

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孟昆玉還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參與市公安局、市總工會等單位組織開展的各類宣講活動。他參與錄制的“我是演說家——講述北京警察故事”專場節目,網絡點擊量超過1000萬次,持續向社會傳遞首都公安正能量,充分展現了北京警察良好形象。

一路走來,“最帥交警”孟昆玉的崗位在變、職務在變,始終不變的是從警的初心,堅守的永遠是警察的使命,拼搏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息,這樣的孟昆玉,最帥!

322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洗砂机械-球磨制砂机-洗沙制砂机械设备_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PCB接线端子_栅板式端子_线路板连接器_端子排生产厂家-置恒电气 喷码机,激光喷码打码机,鸡蛋打码机,手持打码机,自动喷码机,一物一码防伪溯源-恒欣瑞达有限公司 假肢-假肢价格-假肢厂家-河南假肢-郑州市力康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 | 过滤器_自清洗过滤器_气体过滤器_苏州华凯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 手持气象站_便携式气象站_农业气象站_负氧离子监测站-山东万象环境 | 税筹星_灵活用工平台_企业财务顾问_财税法薪综合服务平台 | 冻干机(冷冻干燥机)_小型|实验型|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松源 | 固诺家居-全屋定制十大品牌_整体衣柜木门橱柜招商加盟 | 造价工程师网,考试时间查询,报名入口信息-网站首页 | 超声波清洗机_大型超声波清洗机_工业超声波清洗设备-洁盟清洗设备 | 泰来华顿液氮罐,美国MVE液氮罐,自增压液氮罐,定制液氮生物容器,进口杜瓦瓶-上海京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泥浆在线密度计厂家-防爆数字压力表-膜盒-远传压力表厂家-江苏大亚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网站优化公司_北京网站优化_抖音短视频代运营_抖音关键词seo优化排名-通则达网络 | 油漆辅料厂家_阴阳脚线_艺术漆厂家_内外墙涂料施工_乳胶漆专用防霉腻子粉_轻质粉刷石膏-魔法涂涂 | 纳米二氧化硅,白炭黑,阴离子乳化剂-臻丽拾科技| 浙江栓钉_焊钉_剪力钉厂家批发_杭州八建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 冲锋衣滑雪服厂家-冲锋衣定制工厂-滑雪服加工厂-广东睿牛户外(S-GERT) | 工业rfid读写器_RFID工业读写器_工业rfid设备厂商-ANDEAWELL | 档案密集柜_手动密集柜_智能密集柜_内蒙古档案密集柜-盛隆柜业内蒙古密集柜直销中心 | 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红外光谱仪_红外测油仪_紫外测油仪_红外制样附件_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生产服务厂商 | 多米诺-多米诺世界纪录团队-多米诺世界-多米诺团队培训-多米诺公关活动-多米诺创意广告-多米诺大型表演-多米诺专业赛事 | 热工多功能信号校验仪-热电阻热电偶校验仿真仪-金湖虹润仪表 | 刺绳_刀片刺网_刺丝滚笼_不锈钢刺绳生产厂家_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细砂提取机,隔膜板框泥浆污泥压滤机,螺旋洗砂机设备,轮式洗砂机械,机制砂,圆锥颚式反击式破碎机,振动筛,滚筒筛,喂料机- 上海重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桨叶搅拌机_螺旋挤压/方盒旋切造粒机厂家-无锡市鸿诚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大巴租车平台承接包车,通勤班车,巴士租赁业务 - 鸿鸣巴士 | 水厂污泥地磅|污泥处理地磅厂家|地磅无人值守称重系统升级改造|地磅自动称重系统维修-河南成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密集架-密集柜厂家-智能档案密集架-自动选层柜订做-河北风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帽子厂家_帽子工厂_帽子定做_义乌帽厂_帽厂_制帽厂_帽子厂_浙江高普制帽厂 | 好物生环保网、环保论坛 - 环保人的学习交流平台 | 中矗模型-深圳中矗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 六自由度平台_六自由度运动平台_三自由度摇摆台—南京全控科技 | arch电源_SINPRO_开关电源_模块电源_医疗电源-东佑源 | 船用锚链|专业锚链生产厂家|安徽亚太锚链制造有限公司 | 柔性输送线|柔性链板|齿形链-上海赫勒输送设备有限公司首页[输送机] | 烟气换热器_GGH烟气换热器_空气预热器_高温气气换热器-青岛康景辉 | 德州万泰装饰 - 万泰装饰装修设计软装家居馆 | 防勒索软件_数据防泄密_Trellix(原McAfee)核心代理商_Trellix(原Fireeye)售后-广州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_高频感应电源厂家_CCD视觉检测设备_振动盘视觉检测设备_深圳雨滴科技-深圳市雨滴科技有限公司 | Win10系统下载_32位/64位系统/专业版/纯净版下载 | 美国PARKER齿轮泵,美国PARKER柱塞泵,美国PARKER叶片泵,美国PARKER电磁阀,美国PARKER比例阀-上海维特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二部 | 广东恩亿梯电源有限公司【官网】_UPS不间断电源|EPS应急电源|模块化机房|电动汽车充电桩_UPS电源厂家(恩亿梯UPS电源,UPS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U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