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榜樣7》先進事跡觀后感
在《榜樣7》里,一位位榜樣的身上,盡是以實際行動體現為國為民、甘于奉獻的初心與使命;你是否在尋找“2023《榜樣7》先進事跡觀后感”?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2023《榜樣7》先進事跡觀后感精選篇1
通過觀看了2023年3月25日晚間8點檔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首播的《榜樣7》專題節目,讓我感悟頗深。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
以行動人,以行感人。好的榜樣就是最好的引導,榜樣的力量可以穿越歲月,光照未來。它是旗幟,指引前進的方向;它是鏡子,衡量你的言行;它是資源,凝聚著力量。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榜樣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視的,榜樣的力量指引我們不斷向前進,激發國家不斷發展。
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要以“優秀”為標桿,以功勛模范人物為榜樣,更好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我們黨就會很有力量,我們國家就會很有力量,我們人民就會很榜樣的力量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知不覺間滲透進我們的生活,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
《榜樣7》專題節目彰顯當代共產黨人信仰堅定、心系群眾、勇于擔當、創新奉獻的精神風貌,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開展黨員教育培訓的生動教材。特別是本期節目邀請王亞平、王傳喜、艾愛國、張玉滾等8位黨的代表參加錄制,通過典型事跡展示、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精神風范,彰顯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
品讀“榜樣”背后蘊涵的精神密碼和時代意義,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必須堅持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去,緊要關頭豁得出來,以一言一行彰顯共產黨員的境界和追求,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充分彰顯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以“奉獻”的精神為民服務,努力修養身心,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
2023《榜樣7》先進事跡觀后感精選篇2
在觀看完《榜樣7》專題節目之后,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武大靖談到運動員在備賽過程中必然面臨著巨大壓力,專注自己、相信自己、做好自己是緩解壓力的最好辦法。
領獎臺是為敢于追求夢想的人準備的,只要堅定信念、堅持夢想,敢想敢做、敢沖敢拼,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就一定能夠實現心中的夢想。無論面對任何工作上產生的難題,必須要堅定信念和敢于破冰的勇氣,敢想敢做、敢沖敢拼,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2023《榜樣7》先進事跡觀后感精選篇3
榜樣之于人生,就如同炬火之于黑夜,燈塔之于航船,指南之于荒漠。羅·阿謝姆所言“一個榜樣勝過二十條教誨”道出了榜樣的力量“歷史燭照時代,榜樣傳承精神”,榜樣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推動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奮進;榜樣是一面鮮明的旗幟,昭示著新時代前進的方向;榜樣又如沐人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和百姓的心里;榜樣同時是時代最強的音符,每一次扣響都會讓人心弦跳動。
通過觀看學習,作為一名年輕黨員,我備受鼓舞,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感悟:觀看完《榜樣7》,我的內心從始至終都被震撼、被感動著的'。王亞平、王傳喜、艾愛國、張玉滾、武大靖、林占熺、孟昆玉、路生梅等,每一位榜樣都是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無論條件多么艱苦,還是遇到多大的困難,他們都是憑借那份初心,那份信仰,勇敢堅持、堅守!也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他們負重前行,我們才能享受著歲月的靜好。
我深刻領悟了榜樣精神,懂得了要實實在在踐行榜樣精神;我會堅定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崗位,努力工作,在其位、干其事、求其效,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以優異成績答好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作為一名教師黨員,我們的初心就是三尺講臺,我們的誓言就是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新時代優秀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錘煉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把各項工作往深里做,往實里干,攻堅克難,積聚為人民服務的厚重力量!
2023《榜樣7》先進事跡觀后感精選篇4
我院于3月25日組織觀看《榜樣7》專題節目。現將學習榜樣7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堅定的信仰造就偉大的時代,榜樣的力量引領著前進的方向。《榜樣7》于2023年3月25日晚間8點檔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首播,適時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13)等重播。
榜樣是楷模,是以身作則,是擁有堅定的信仰,用一生的時間,堅定不移,造就一番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引領時代前行。
在《榜樣7》專題節目中,有很多畫面都一直深刻在心中。每一個誓言都能看到他人的初心、信仰與堅持。愿奉獻自己,照亮他人,溫暖整個世界。他們這無言的愛,閃爍在眼神里,流露在眉宇間,體現在實際行動中,他們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黨的愛,對祖國的愛。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要跟隨著榜樣的引領,向正確的方向前行,并讓它不斷的激勵著我們,做一名合格的黨員,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身邊人的愛,對群眾的愛。用行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態度,想民之所想,勤勉敬業,為民實干,亮出共產黨人樂于奉獻的精神風采。
榜樣成為人們心中的旗幟應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過程,寄托于一次報告、一次宣講就能人們接受榜樣、學習榜樣是完全不現實的,先進的典型選擇和樹立,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現實。因此,應該堅持從實際出發,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讓廣大黨員和群眾把榜樣的先進思想和崇高精神真正踐行到生活和工作當中,使得人們真正從思想到行動上認同這些榜樣。
今后我會向王亞平、王傳喜等8位同志學習,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我定會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努力跟黨走,做好模范帶頭作用。
2023《榜樣7》先進事跡觀后感精選篇5
作為一名社區黨支部書記,我深知肩上責任大、擔子重。
在之后的工作中更要向榜樣學習,向榜樣看齊,將榜樣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做到履職盡責,深入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把群眾實實在在的需求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中,立足崗位職責,扎實做好每一件民生實事,充分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帶領社區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中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2023《榜樣7》先進事跡觀后感精選篇6
作為流動黨員的我通過個人方式觀看了《榜樣7》專題節目。在這一個多小時的觀看過程中,王亞平、王傳喜、艾愛國、張玉滾、武大靖、孟坤玉、林占熺、路生梅8位榜樣黨員的光輝事跡讓我深感敬佩,倍受激勵!
王傳喜帶領一個負債累累的“問題村”發展到現在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一個新興村;張玉滾帶領自己的家人堅守黑虎廟小學,為一代代的學生帶來知識的'希望與力量。林占熺不畏艱難,勇于開拓,解決世界難題,30多年來一心為民,幫助了數以萬計的農民。而讓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路生梅。從北京來到陜北老區,扎根黃土高原54年,背著醫療箱,進村入戶,足跡遍布佳縣24個鄉鎮,為缺醫少藥的患者解除病痛,退休后依然堅持免費義診,當面對一次次留在大城市機會時,她卻一次次選擇留在佳縣,用赤誠的仁心守護著老區人民的生命健康,用無言的奉獻書寫人間大愛。
榜樣節目中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一句句憨厚樸實的話語,使得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作為流動黨員,我從這8位榜樣黨員身上學習到,無論在何崗位,要一心為民,堅守黨的理想與信念,以實際行動展示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與擔當。現在我雖身處外地,但仍要心系家鄉,在外不斷提升能力,學好本領,望早日能為家鄉發展貢獻綿薄之力,踐行自己對家鄉人民的擔當。
2023《榜樣7》先進事跡觀后感精選篇7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在中國共產黨1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涌現出了無數為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的優秀共產黨人,他們的為民情懷、高尚情操,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制了反映全國“兩優一先”典型事跡的專題節目《榜樣6》。通過榜樣讓我認識了很多讓人尊敬的人。
他們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銳意進取,勇于創新,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贊譽。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些榜樣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范,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像郭力華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布滿更多的溫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我也深深體會到一種師生間難得的和諧之情,在感動的同時,我又自己感到羞愧,同樣身為人師,我卻常埋怨工作的不如意,埋怨學生的調皮,埋怨家長的不配合,卻忽略了自我反思。惰性越來越占據了我的大腦,我不知道自己的思維中是否還存有“對工作的熱情”。郭麗華得知自己患癌證晚期后仍然未有過絲毫的黯淡,痛苦中,她選擇了理智:絕不能萬念俱灰,要靠治療向命運抗爭,要奪回自己的生命,重新回到她怎么也站不夠的講臺。可是我呢?我有著健康的身體,卻拖著一個即將癱瘓了的大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消極的思想占據了我的心,沒有希望、沒有信心、沒有斗志,有的只是埋怨。
學習了他們的感人事跡后,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我很感動,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我不能埋怨學生,不能埋怨家長,不能埋怨社會,我要拾起信心,鼓起勇氣,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