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林占熺《榜樣7》事跡
因為《山海情》,林占熺在寧夏科技扶貧的故事被觀眾所熟知;你是否在尋找“央視林占熺《榜樣7》事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央視林占熺《榜樣7》事跡【篇1】
“沒有樹挺拔,沒有花香,但菌草能變出山珍?!?0年來,林占熺一直秉持自己青年時期選擇報考農校的初心,用一株菌草幫助貧困農民致富,治理水土流失,同時奔赴多個發(fā)展中國家,幫助當地人民掌握菌草生產技術。
1983年,在福建農學院工作的林占熺隨福建省科技扶貧考察團來到長汀縣。他沒有想到的是,短短的行程,他被深深刺痛了兩次。
一次是在貧困農戶家,有個小孩子餓得受不了,拉著林占熺的手,向他討東西吃。
一次是站在耕地上,林占熺看到“懸河”高出兩邊一兩米,四周山丘荒禿、耕地沙化,十分荒涼。
山禿、水濁、田瘦、人窮的景象,在林占熺心里深深地扎了一根刺。
林占熺決定拔出這根刺,為自己學習農業(yè)的初心,也為眼前為生活掙扎的鄉(xiāng)親。
他把目光投向一種叫“芒萁”的野草。
芒萁在閩西閩北漫山遍野都是,不稀罕。林占熺想,能不能用草替代樹木培養(yǎng)菌草?沒有參考資料,沒有前人實踐,沒有儀器設備,只有一腔熱情的林占熺就這樣走上了探索之路。
此后的3年,林占熺前后奔走:沒有實驗場所,林占熺向學校工程隊借來5萬元建實驗室;沒有菌種接種針,就把家里的自行車拆了,將鋼線磨光來代替;沒有粉碎機,借用學校農場的飼料粉碎機,把野草芒萁粉碎了做培養(yǎng)基……
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奮戰(zhàn),1986年秋,第一朵用芒萁培育出來的香菇,在試驗瓶里破土綻放。菌草技術從此誕生。
“就像發(fā)現新大陸一樣興奮?!绷终紵缯f,“只要有一朵香菇可以長,就說明我們這個辦法是可行的?!?/p>
目前,林占熺團隊已篩選出可用49種菌草栽培的54種食藥用菌,菌草技術從最初的“以草代木”種菇拓展到菌草生態(tài)治理、菌草飼料、菌物肥料、菌草材料、菌草生物質能源開發(fā)等新興生態(tài)產業(yè)領域。
菌草不僅展現出了極高的經濟價值,在生態(tài)治理上也蘊藏著無限潛力。
從1989年開始,林占熺自覺將生態(tài)治理和科技扶貧結合起來,率領團隊先后在不同類型的生態(tài)脆弱區(qū),開展菌草生態(tài)治理和扶貧開發(fā),沙漠荒灘、黃土高坡、青藏高原、海邊風口,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左旗,黃河水沖擊河岸,沙漠之下便是暗流。當年駝隊走到此處,常常陷入黃沙,掉進河里,這里因此得名“閻王鼻子”。
林占熺一直試圖扭住“閻王鼻子”,用的還是他研究了幾十年的菌草。
2013年,林占熺和他的團隊駐扎進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9年時間里,不斷摸索用菌草防風固沙阻沙。第一年,他們種下的菌草在7次“死而復生”后,終于制服了流沙,其根系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固沙作用。
經過4年的試驗,林占熺團隊篩選出的“綠洲一號”菌草,可以在含鹽量9‰以下的鹽堿地種植生長。菌草不僅能保持水土和降低土壤的鹽堿度,還能作為動物飼草,具有生態(tài)和經濟雙重效益。
多年來,林占熺在寧夏、新疆、陜西、青海、內蒙古和西藏等地推廣菌草技術,建設示范推廣基地,推動菌草產業(yè)成為當地新興產業(yè),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如今,菌草技術已傳播推廣到全國31個省(區(qū)、市)的500多個縣。
不僅在國內如此。20世紀90年代末,林占熺等中國專家組成員還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手把手培訓當地民眾學習菌草種植。“許多人翻山越嶺走了幾天幾夜趕來學習?!绷终紵缁貞?。
央視林占熺《榜樣7》事跡【篇2】
在林占熺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一個地球儀,上面標著許多紅五星?!坝屑t五星的是菌草推廣到的國家和地區(qū),現在是106個?!绷终紵缯f。
菌草技術既幫助農民致富,又保護了生態(tài),在國內取得極大成功,也吸引了世界目光。上世紀90年代末,林占熺等中國專家組成員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手把手培訓當地民眾學習菌草種植,讓他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做就成”。1998年,林占熺在巴新進行技術重演示范試驗?!霸囼灣晒Φ默F場會有6000多人參加,許多人翻山越嶺走了三天三夜趕來。后來,菌草在巴新創(chuàng)下每公頃年產鮮草853噸的紀錄。因為菌草讓當地百姓增收致富,他們把菌草稱作‘中國草’,甚至給孩子取名為‘菌草’。”林占熺深情回憶。
“菌草技術小而美、見效快,推廣起來成本比較低,為全球減貧事業(yè)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林占熺說。如今,當初簡陋的實驗室已發(fā)展成三個國家級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引領著世界菌草科學研究和產業(yè)發(fā)展。菌草技術已推廣至全國31個省份500多個縣,并傳播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培訓學員上萬人,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科技扶貧與技術援外作出了重要貢獻。
12月9日,林占熺在出差中度過了自己78周歲的生日。他表示,自己有幾個愿望:希望菌草產業(yè)幫助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希望用菌草在黃河沿岸建起千里生態(tài)屏障,希望菌草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重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型產業(yè)……“我的夢想,有的已經實現,有的正在實現,剩下的相信也將會實現。”林占熺說。
央視林占熺《榜樣7》事跡【篇3】
1995年,“中國菌草”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列為科技扶貧首選項目,兩年后,又成為閩寧扶貧協作項目。林占熺和學生背著六箱福建的草種,來到寧夏彭陽推廣菌草技術。
“很重要的問題是,要讓其他雜菌不會和我們要的食用菌爭奪營養(yǎng)。當時寧夏群眾有的連菇都沒有見過,要讓鄉(xiāng)親們掌握技術,就要簡化到參加生產的同志一看就懂,一學就能學會,一做就能成功。”
現任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部部長林興生,1997年跟著老師林占熺去寧夏。那一次,他見識了老師如何從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找到縫隙,從縫隙中扒拉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時我們到農戶家里,有很多廢棄的窯洞,林老師馬上發(fā)現窯洞冬暖夏涼,只要稍加改造,種上菇甚至比別的地方更有優(yōu)勢。所以當時當地百姓把它叫成‘搖錢洞’或者‘窯洞經濟’。”
央視林占熺《榜樣7》事跡【篇4】
林占熺在內蒙古菌草荒漠化治理現場。
“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星!”連日來,我省黨的代表林占熺在“黨代表通道”講述菌草走向世界的故事,引起在榕高??蒲腥藛T、師生,科技特派員以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17日,記者來到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見到市科技特派員、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所長陳秀娟時,她正與同事在棚里查看蔬菜的長勢。
“林占熺教授是我母校福建農林大學的教授。他懷著一顆‘菌草濟天涯,造福全人類’的赤子之心,努力為黨工作、為民奉獻,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奮斗,他的事跡令我感動。”陳秀娟激動地告訴記者,她要學習林占熺教授“將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實踐精神,學習他“創(chuàng)新路上敢為先”的科學精神,學習他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學習他敢教大漠換披綠裝的擔當精神,學習他不辱使命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使命,助力蔬菜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陳秀娟表示,她將從個人科特派、團隊科特派到法人科特派,從服務一個企業(yè)到服務全市蔬菜主產區(qū),將原來科技特派員單兵作戰(zhàn)、改變?yōu)榻M團作戰(zhàn),全方位服務,推動完善產業(yè)良性機制。
深有感觸的人還有很多。17日,在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里,實驗員羅虹建正在研究靈芝活性成分,她正忙于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報靈芝多糖肽標準樣品。
“黨的_勝利召開,我們倍感振奮,青年強則國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绷_虹建表示,她將在菌草科研事業(yè)中不斷創(chuàng)新、刻苦鉆研,做好基礎研究與應用相結合,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創(chuàng)造新奇跡。
“林占熺入黨56年來,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投身科技扶貧、生態(tài)治理和援外事業(yè),把初心鐫刻在大地上。作為發(fā)展菌草事業(yè)一員,我感到無比自豪、備受鼓舞?!绷_虹建感慨道。
“林占熺是我的導師,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堅持他的菌草事業(yè)。他持續(xù)推進菌草技術創(chuàng)新,服務于鄉(xiāng)村振興,投身于菌草生態(tài)治理,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备=ㄞr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9級生態(tài)學博士研究生張麗麗告訴記者,“作為‘菌草鐵軍’的一員,我將緊跟老師步伐,發(fā)揚老一輩科技工作者艱苦奮斗的精神,投身到菌草生態(tài)治理一線,用實際行動保護母親河,為菌草技術在黃河兩岸筑起菌草生態(tài)安全屏障貢獻自己的力量?!?/p>
“他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進農民的錢袋里,用菌草繪就綠色經濟新畫卷?!备=ㄞr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表示,林占熺永遠是他們學習的榜樣。
“接下來,我們要繼續(xù)緊緊圍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需求,圍繞服務鄉(xiāng)村振興、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構建‘一帶一路’的目標,加快菌草交叉學科建設和菌草科技創(chuàng)新,加強培養(yǎng)優(yōu)秀菌草科技人才,加速推動菌草產業(yè)發(fā)展成為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加大菌草國際推廣應用力度?!绷侄繁硎?,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為落實“使菌草技術成為造福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幸福草’”而不懈奮斗。
央視林占熺《榜樣7》事跡【篇5】
管種植,管培訓,管銷路……在林冬梅眼里,父親就是一個“愛操心”的人。2005年,去盧旺達推廣菌草項目時,路過一片因管理不善而絕收的稻田,見到當地人還在用最原始的人力翻耕土地,林占熺當即就要停下來教授他們旱稻技術。
“他主動對當地的農業(yè)部官員說,可以教他們旱稻技術。他是發(fā)自內心同情他們,覺得所有技術都要用來幫助他們?!?/p>
2001年至2019年,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組織實施菌草技術項目。如今,菌草、旱稻技術已推廣到巴新16個地區(qū),數萬民眾因此受益。當地人稱林占熺為“布圖巴”,這是這個國家國旗上的吉祥鳥。不少人給孩子取的名字,也都嵌有“菌草”二字。
“原任警察部部長的孩子就叫卡拉里菌草,而且是用登報的方式公布。他和我解釋說,之所以這么做,就是要讓他們的人民,永遠不要忘記中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p>
林占熺的菌草,從福建出發(fā),一路向西向北,到寧夏、內蒙古、新疆、西藏……中國的菌草,走出國門,一路戰(zhàn)貧斗困,到巴新、盧旺達、斐濟、南非……中國菌草技術至今已推廣至全球一百多個國家。
“菌草事業(yè)是一個使命。1992年定的使命是:為民謀利、為國爭光、造福人類。中途發(fā)生過很多事情,但是至今這個方向沒有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