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7太空教師王亞平事跡
你是否在尋找“榜樣7太空教師王亞平事跡”?榜樣7太空教師王亞平事跡體現了什么精神?王亞平的什么事跡使其被評為榜樣人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榜樣7太空教師王亞平事跡(5篇),歡迎大家分享。
榜樣7太空教師王亞平事跡【篇1】
相信有不少人聽說過空軍招飛,大家也都知道招募飛行員的條件十分苛刻,對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所以想要成為一名飛行員很難。
然而,大家要知道的是,成為一名飛行員難,成為一名航天員則是難上加難。大家可以觀察,這些年,能夠代表國家航空航天領域升上太空的優秀航天員也就那么幾十人,由此可見,成為一名航天員的難度究竟有多大。
而在這些優秀的航天員當中,王亞平便是其中之一。
而除了航天員的身份外,她還是丈夫的妻子,女兒的媽媽,以及父母的女兒。
其中,王亞平對自己女兒的教育尤其上心,在升上太空之前,她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的女兒。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便是如此。
為人父母之后,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將來能夠成為可造之材,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王亞平這次離家,最不舍的便是自己的女兒,也叮囑女兒不能在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荒廢了學習。
當然,女兒也不舍得王亞平,所以為了讓女兒安心,王亞平承諾女兒自己會平安回來,而且回來之后還會給她“摘星星”。
從2021年10月16日升空,到2022年4月16日安全降落,在此期間的183天,王亞平以及另外兩名航天員都將在太空度過。
在這期間思念女兒了,便通過視頻聊會兒天,讓女兒安心,在家好好學習,等著她回家。
王亞平對女兒有多疼愛呢?這點可以從一個細節中得以體現。
王亞平在升空之前,便將女兒送給她的玩偶帶在身邊,然后到了太空之后,便將這個玩偶掛了起來。在王亞平心目中,這不僅僅是一個玩偶,還寄托著自己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家人對她的關懷。
王亞平在太空期間,她的女兒對她也十分想念,于是便想著通過繪畫的方式來把自己的思念之情給表達出來。
于是王亞平女兒便畫了一幅畫,畫面中有一位宇航員,還有一只小熊和好多星星。而那名宇航員正在摘星星。
顯然,畫中的宇航員便是王亞平,因為她曾經對女兒說過,要在太空給女兒“摘星星”。
時光飛逝,一轉眼,183天的太空生活圓滿結束,于是王亞平便和兩位航天員一同返回地球,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走出艙門的那一刻,王亞平首先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感謝,與此同時,還借此機會對自己女兒說了一句話。她說:
“我想對我的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卻充滿著復雜的情感,這是對曾經許下承諾的兌現,同時也是對女兒和家人思念之情的表達,因為她知道,再過不久就能和家人相見,就能看到那個活蹦亂跳的女兒,就能和家人一同分享這次奇妙的太空之旅。
縱觀王亞平的成長經歷,可以發現她一路走來并不容易。
王亞平出生在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家庭,父母以務農為生,家境貧寒。
不過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貧寒的家境讓王亞平懂事更早,同時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所以在中小學期間,王亞平的學習成績都很優異。而在福山第一中學讀高中時,王亞平參加了長春飛行學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招飛,憑借著過人的綜合能力以及身體素質,王亞平順利入選,開始踏上飛行員之旅。
從1997年到長春飛行學院學習,到2013年首次到太空執行飛行任務,這十多年時間,王亞平雖然成長迅速,但背后的付出更是讓人敬佩。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需要經歷的訓練讓很多人難以承受。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訓練強度更是增加了不少。但是王亞平都挺了過來,而且變得越來越優秀。
也正是因為她的出眾,讓她能夠在2021年再次獲得到太空執行飛行任務的機會,所以她是一名十分出色的航天員,同時她也是一位優秀的媽媽。
如今,對于王亞平而言,只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隔離觀察和修養,便能回歸家庭,回到家人的懷抱,讓我們一起為英雄航天員點贊
榜樣7太空教師王亞平事跡【篇2】
最近一段時間神舟十三號順利返航的消息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偉大的航天員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終于回到了地球的懷抱,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王亞平。
作為一名女性航天員,她打破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很多紀錄,她不僅是首位兩次登上太空的女性航天員,還是首位在太空出艙活動的女性航天員。我們都知道由于女性和男性在體能上的差別,女性想要成為一名航天員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是王亞平做到了,她用自己的行動向大家證明,在航空航天方面中國的女性絲毫不會輸給男性,她的每一項成就都讓國人感到特別驕傲。在成功返回地球之后,王亞平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那就是中國航天工藝形象大使,之所以不與她這個稱號,只希望王亞平的事跡能夠鼓勵更多熱愛航空航天事業的年輕人加入進來。
王亞平也非常珍惜這個稱號,在線鼓勵青少年們加入航天隊伍,為中國航天事業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了解王亞平的朋友們都知道王亞平的家庭條件很一般,并不是那種大富大貴的家庭。
她出生于農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她的父母以及親戚根本不懂什么是航天,對于他們來說,種好自己腳下的地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王亞平并不這樣認為,她從小就有一個航天夢,即使身邊的人都不理解她,但是也絲毫不會改變她對于航天的執著。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發奮學習,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放棄。
除了學習方面非常努力之外,王亞平對自己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在加入了航空隊之后,她發現自己的體能遠不如同隊的集團隊員,于是她便普遍體能用男隊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總是第一個到訓練場,但是卻是最后一個離開。
如果換成其他人可能早就受不了了,但是王亞平卻不這么認為,在她看來自己能加入航空隊已經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了。既然走到這一步,就要做到最好,不辜負自己曾經的付出。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王亞平最終兩次登上太空創下了多項記錄,還多次被授予了英雄航天員的稱號。其實王亞平成功的背后,離不開一個男人的支持,這個男人就是她的丈夫趙鵬。
王亞平和趙鵬于2006年步入婚姻的殿堂。
這么多年以來兩人的生活一直甜甜蜜蜜,趙鵬也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他的工作也比較忙,但是考慮到王亞平工作的特殊性,趙鵬做出了讓步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任務。即使王亞平經常因為訓練不能回家,趙鵬也沒有任何怨言,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著自己的妻子,希望她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為國爭光。
說起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之前二者都是飛行員在一次飛行任務中,他們發現兩人都參與了這次任務,于是約好在空中相遇的時候,要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愛意。本以為將是一段甜甜的愛情故事,沒想到趙鵬竟然認錯了自己的妻子,錯把另外一位女飛行員劉洋當成了自己的妻子王亞平。
于是他就這樣把表達愛意的電波傳給了劉洋,收到電波之后的劉洋非常的懵,不知道趙鵬為什么會給自己發這段電波,直到最后才知道原來是趙鵬把她當成了王亞平,這才鬧出了這么小小的烏龍。其實這并不是他們第一次這樣做,之前的他們一直都是這樣打招呼的,由于當時二人都是軍人,并不能夠隨時隨地的聯絡,于是他們才想到了這個辦法,當兩人在空中相遇時,便給對方發一條表達愛意的電波,即使擦肩而過的二人并沒有說話,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對方的存在。
這也讓大家忍不住感慨到,這就是飛行員的浪漫。
在王亞平和趙鵬結婚的第三年,他們打算生一個孩子,本來兩人已經做了這個決定,但是令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時航天員選拔開始得知消息后的王亞平激動不已,成為一名航天員,一直都是她的夢想。
于是她幾乎想都沒有想就報了名,經過層層選拔之后,王亞平憑借著過人的飛行技術以及心理素質,成功當選了。得到這個結果之后王亞平非常激動,但是隨即她就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她必須暫時放棄生孩子的計劃,這個選擇對她來說非常困難。
一邊是自己的夢想和責任,一邊是自己小家的幸福,無論怎么選她都會有些不甘心。就在她糾結不已時趙鵬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對他來說支持妻子的夢想是最重要的事情。當時的趙鵬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如果繼續飛行下去,一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對于趙鵬來說,升官與否并不重要。
如果夫妻兩人在做決定的時候,只是想著自己,那么這場婚姻一定不會長久,為了解決妻子的后顧之憂,趙鵬主動辭職跟隨王亞平來到北京,當起了王亞平背后的男人。對于很多男人來說,事業遠遠比家庭重要。但是趙鵬卻并不是這樣想的,他知道妻子能夠當選航天員究竟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他甘心為妻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他明白一名航天員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訓練之中,不應該有任何的顧慮,于是他便將家中的所有瑣事都包攬了下來,從來都不惹王亞平生氣。
終于在2013年的時候,王亞平乘坐神舟十號飛船飛上了太空,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歷史。
在所有人都為她鼓掌歡呼時,趙鵬的內心卻非常復雜,從理性來看他相信我國的航天技術也十分相信他的妻子,但是卻還是忍不住為妻子擔心。
直到半個月之后,神舟十號成功著陸內蒙古,他才放心的松了一口氣。那一刻對于趙鵬來說,什么榮譽都無所謂了,只要妻子能夠平安地回來就行。
2016年王亞平終于如愿地當上了媽媽,沒有休息太久她又重新投入到訓練當中,重新回到訓練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是體能的下降還是讓王亞平有些失落,但是她并沒有因此沮喪,反而獲得了更多的動力。
2021年10月16號王亞平再次乘坐神舟十三號登上太空,在太空出差半年之久,這個時間創下了我國在太空最長出差時間記錄。
在這半年的時間里,王亞平化身太空教師,向大家展示了空間站的各種生活場景,并于元旦和春節期間將所有數篇戰士和全國人民送上了新年的祝福,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著無數中國人的心。
今年四月份神舟十三號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并且成功返航,在王亞平出艙之后,趙鵬首先帶著女兒和鮮花,歡迎她回到地球的懷抱,他們的感情令人羨慕不已。曾經在一次采訪中,王亞平向大家表示,在她的心中她是一名合格的航天員,但是她不算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因為在女兒出生不久,她便投入到了訓練當中,之后也很少有回家陪伴孩子的機會,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幾乎沒有時間處理家里的事情。
這一切都是趙鵬和她的父母在照顧,因此她非常感謝自己的丈夫趙鵬,其實自古忠孝難兩全,如何在事業和家庭之間權衡,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即使是圣賢之人,恐怕也沒有辦法完全理清二者之間的關系。
因此王亞平會感到糾結并不是什么大事,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多虧了有趙鵬的出現,才能夠讓王亞平全身心的投入到訓練當中,最終兩次成功的登上太空,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女性的力量。很多人可能會替趙鵬可惜,如果她當初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如今是不是也能做出一番成就呢?其實我們并不能這么看問題,既然趙鵬當初選擇了家庭,那就說明對于趙鵬來說,家庭比事業更加重要。
誰說成功的人一定是事業有成,如今在趙鵬的支持之下,王亞平取得了如此之高的成就,趙鵬的內心一定是非常滿足和開心的。夫妻之間不需要計較那么多,只有這樣,婚姻才能夠長長久久地持續下去。
趙鵬和王亞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是互相成就的,無論是誰離開了對方,恐怕都不行。這大概就是婚姻的魅力了,希望他們之后也能一直這樣幸福下去。
榜樣7太空教師王亞平事跡【篇3】
王亞平,女,漢族,1980年1月份出生,中國共產黨,現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個人職業生涯一直在為中國航天事業做貢獻,榮獲“二級航天功勛獎章”、“英雄航天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最美太空教師”等等。
王亞平從小的學習成績非常好,無論是在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是卻塑造了非常好的性格,以及很好的身體素質,在學校中經常會參與各種各樣的比賽,而且還能夠拿到不錯的名次。
1997年被招生入選的空軍長春飛行學院,憑借著刻苦的學習,無論是文化知識還是飛行駕駛技能,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畢業之后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部隊,擔任運輸機飛行員。
2009年我國開始選拔第2批航天員,王亞平正式入選,為了想要實現她的夢想付出的努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王亞平表示“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觸摸得到。”2013年王亞平經過層層選拔之后,終于乘坐神舟10號進入太空,當時在“天宮1號”給全國中小學生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太空課”,所以也被評為“最美太空教師”,2021年再一次進入太空,并且完成一次授課,被譽為“教學中的頂流,網課界的天花板。”
榜樣7太空教師王亞平事跡【篇4】
今日,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隨后航天員王亞平平安順利出艙。王亞平在接受央視總臺記者采訪時對女兒說道: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王亞平是我國第1位在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員,兩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女英雄。但誰曾想過,她原本也是一個在田埂上奔跑打鬧的農村女娃娃!
王亞平是地地道道的山東煙臺人。父母都是以種地為生的農民。農家孩子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體力運動,例如和小伙伴們在鄉間小路上肆意奔跑、幫父母做些農活等,這就為王亞平鍛煉超強的身體素質奠定了基礎。
王亞平從小在學習上也是個強將。王亞平勤奮好學、工作能力強,是個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小學時期擔任多年班長,深受同學們和老師的喜愛。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活動和比賽里,總能看見小亞平的身影。
1997年,王亞平趕上了我國空軍下地方招收第七批女飛行員。不近視的王亞平參加報名,隨后通過層層體檢項目與招飛考核,以優異的高考成績,成為長春飛行學院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行員之一,此時的她年僅17歲。4年間,她完成了大學文化課程的學習,還掌握了飛行駕駛技術。
一年之后,王亞平首次駕機駛上藍天。感受到飛上藍天的快樂,她決定堅持藍天夢。此后9年間,她的天空飛翔時間達到800多個小時。在她21歲那年,優秀的王亞平獲得了軍事學學士學位,以總成績第二名的優異表現畢業,并被選入航空兵部隊,成為一名飛行員,熟練掌握4種機型駕駛的她,更成為一名年輕的骨干飛行員。
23歲當她看到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王亞平的太空夢也油然而生。她為有朝一日進入太空而準備了6年,終于在2009年載人航天工程開始選拔包含女士在內的航天員,王亞平毫不猶豫報名參與,并憑實力通過多項考核順利晉級,在2010年5月,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
兩年后王亞平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更因為其過硬的飛行技術和超強的心理素質,經過重重選拔,王亞平最終被確定為神舟十號飛船首飛女航天員乘組。
2013年,33歲的王亞平成功入選了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飛行乘組,隨后如愿乘坐著神州十號進入太空,成為首次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
2021年10月16日,41歲的王亞平二度“逐夢九天”,乘載神州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飛入太空。她與5歲的女兒約定,要為自家孩子與其同學摘回很多星星。
今日身為母親,安全著陸后不忘與女兒的約定,開心地向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啦!從中可見,每一位代表國家出征的偉大人物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遙不可及”,其實她們也是依靠柴米油鹽、有家庭有孩子的平常人。
王亞平從普通農村小孩變成現在偉大的航天員,其中的艱辛和困苦無數,但是就是承受了勝于常人的苦難才能成就今天的王亞平,所以,今日這份榮耀她值得!
榜樣7太空教師王亞平事跡【篇5】
王亞平,1980年出生在山東煙臺,她從酷愛運動,尤其是長跑項目,每次都能名列前茅,而且一直是學校的校隊。
每次長跑就算再苦再練她都會堅持跑完,她的體育老師說:“王亞平體力耐力非常好,能爭第一的,絕不要第二。”
在她17歲的那年,王亞平憑借著過硬的身體素質和優異的學習成績,成功考入長春飛行學院,在那一年,她勤學苦練,掌握了四種機型的駕駛能力,老師們對她的評價都是成績十分優異。
在2001年,她成為了武漢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的一名飛行員。
并在后來的幾年遇到了趙鵬,陽剛帥氣,做事認真的趙鵬就此出現在王亞平的世界,趙鵬也看中這位刻苦勤奮、意志堅定的女生。2006年兩人正式走上婚姻的殿堂。
一位向往太空的追夢人
2009年5月,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啟動,航天員隊伍首次為女性開放。
王亞平踴躍爭先,參加了選拔,趙鵬和王亞平的家人一開始是持反對態度,但是王亞平是那種一旦認定目標就堅持到底的人,所以趙鵬在后來也全力支持王亞平的航天夢想。
但是航天員的選拔標準是十分苛刻,需要承受各種壓力,在地面上也要經過很多次考驗和層層篩選。
受試者要在離心機上飛速旋轉,測試胸背向、頭盆向的各種超重耐力;
在低壓試驗艙經受5000米、1萬米高空環境的考驗,測試耐低氧能力;
在旋轉座椅和秋千上檢查前庭功能 ;
進行下體負壓和頭倒位等各種耐力測試以及超常規的心理檢查;
在經過了一系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身體測試后,王亞平成功通過審核,成為了我國第二批航天員。
王亞平在接受采訪時說:
飛天之路從不偏愛女性,女航天員的付出往往最多。因為太空是失重環境,宇航員進入太空后,感覺功能與運動功能都會減弱,甚至會出現肌肉萎縮、骨骼退化的現象。
而且女性的生理特征對太空環境會更加敏感,要克服弱勢,就要加倍努力和做更多的準備。
一位摘星星的媽媽
在神舟十三航天任務的出征時,王亞平已經有了一位5歲的女兒,在神舟十三發射前現場,女兒眼眶濕潤對著媽媽說:
“媽媽,我想要你回來時幫我摘星星”
王亞平回答道:“那你要媽媽幫你摘幾顆星星呀”
女兒說:“一顆就好。”
“為什么只要一顆星星呢?”王亞平問。
“如果都摘了那天上就不亮了”女兒說。
說完,兩人揮手道別,王亞平奔向太空...
返航出艙后王亞平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一百八十多天的太空之旅很不容易,我想跟我的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相信王亞平的女兒此刻也是熱淚盈眶,激動萬分。
王亞平,在我心目中她是意志堅定,刻苦勤奮的追夢人、是敢于遨游太空為女兒“摘下星星”的母親,是報效祖國,敢為人先的時代楷模,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堅定搏擊者!
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航天星”,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峰,用實干和創新實現中國航天一項項偉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