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榜樣7》人物介紹及事跡
《榜樣7》王亞平的精神也成為了激勵女性不懈奮斗、努力向前的榜樣力量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王亞平《榜樣7》人物介紹及事跡參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亞平《榜樣7》人物介紹及事跡
在本屆全國_委員中,有一些來自基層的青年委員,他們用實際行動履職盡責,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委員的責任擔當。系列報道《青春激昂新時代》,今天我們首先來看全國_委員王亞平的履職故事。全國_委員王亞平,是我國首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和首位太空教師。過去一年來,王亞平執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開展太空授課、參加航天科普活動。今年,她將履職重點聚焦在加強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上。
2013年6月,王亞平執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第一次將課堂搬上太空,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教師”。十年來,王亞平參加了近百場青少年科普講座、授課以及互動等科普活動,深刻感受到青少年們對于科學的熱情和對太空的向往。今年,作為新一屆全國_委員,王亞平就把調研履職的重點聚焦在加強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上。
全國_委員、航天員 王亞平: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整體科學素養決定著未來科技創新的高度和社會文明的程度,所以我覺得提升青少年整體的科學素養已經是到了一個千呼萬喚、勢在必行的時候。
從天宮一號到中國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始終與科普教育緊密相連,“天宮課堂”更是成為傳播太空知識、播種航天夢想的重要平臺。2021年10月,王亞平重返太空執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這次任務期間,她和另兩名航天員翟志剛、葉光富一起,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兩堂奇妙的太空科普課,受到青少年的歡迎和喜愛。王亞平說,當年第一批聽她太空授課的學生,有的已經成為自己的隊友。
全國_委員、航天員 王亞平:那種親手為他們播種夢想、開啟追夢旅程的那種感覺,真的是太棒了。太空授課,讓他們感受到了航天,感受到太空的這種神奇,這種讓他們產生了一些向往。所以他們畢業無論是在面臨學業和職業選擇的時候,會選擇航天,這也是讓我感到無比幸福和欣喜。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激勵著我在不斷投身航天科普教育。
在沒有訓練任務的時候,王亞平常到中小學校走訪調研,通過細心交談了解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方式方法還更多停留在傳統模式上,如何運用新技術、新媒介,成為老師們進行科普教育的難題。
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信息技術教師 楊爽:新技術新媒介這塊,我確實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區里的教研在做網頁的制作,在網頁制作的時候,我搜集了很多的工具,但是沒有針對中小學生的。
全國_委員、航天員 王亞平:希望我們的科普教育將來會有更好的平臺,更好的教育資源,更好的體系,這些意見建議我也會把它融入我的提案當中,把大家的心聲,通過我來帶到會上表達出來。
王亞平建議,建強青少年科普教育人才隊伍,提高科技成果在科普工作中的轉化和應用,從說教式向體驗式轉變,推進新技術、新形式的運用。談到未來,王亞平充滿期待,在后續空間站任務中,他們將通過建設科普教育基地、征集中小學搭載實驗、航天員在軌授課、天地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科普教育活動。
全國_委員、航天員 王亞平:希望我能成為一名“種夢人”,播撒種子的人。我也會盡我所能去為孩子們打開神秘宇宙的大門,為他們播種下一顆夢想的航天的種子,精心呵護,也期待著這些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榜樣7王亞平人物事跡簡介資料分享
近日,CCTV1《榜樣7》開播,一幅幅具有意義的畫面,一個個令人感動的故事,振奮著網友。節目邀請王亞平、王傳喜、艾愛國、張玉滾、武大靖、林占熺、孟昆玉、路生梅等8位___參加錄制,通過典型事跡展示、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精神風范,彰顯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王亞平,女,漢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榮獲“二級航天功勛獎章”、“英雄航天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最美太空教師”等稱號。
出生平凡,立下凌云夢想
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一個普通的農家,她從小好學、要強,是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她的身體素質特別好,是“天生的體育能手”,在學校的各種長跑比賽中,幾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997年,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她就讀的學校招生,王亞平被選中。大學四年,她努力學習文化課知識,同時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飛行駕駛技能。畢業后,她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部隊,擔任運輸機飛行員。在這期間,憑著過硬的作風和出色的業務技能,王亞平很快就成為骨干飛行員,參與執行并出色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多項重要任務。
堅持不懈,刻苦訓練不言棄
2009年,我國開始選拔第二批航天員。得知消息后,王亞平立刻就報了名,并成功進入預備航天員行列。之后,她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超重耐力訓練中,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她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難,面部扭曲變形,甚至連眼淚都甩了出來。
在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她穿戴120多公斤的裝備入水,進行長達4~6小時的不間斷訓練,一次體能消耗相當于跑一個“全馬”。日復一日的“魔鬼訓練”并沒有讓王亞平放棄,她堅信:“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觸摸得到”,“每練完一次,技術上又進步了,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圓夢太空,成就“最美太空教師”
2013年,經過層層選拔,王亞平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那次飛行中,她還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在“天宮一號”里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太空授課”,這次授課大大激發了孩子們鉆研科學、探索太空的夢想。
2021年,時隔八年之后,她和翟志剛、葉光富再次進入太空,在空間站一起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地球。在這次太空之旅中,王亞平兩次在太空授課,一一展示各種各樣的實驗,被譽為“教學中的頂流,網課界的天花板”。
此次太空之旅,王亞平還創造了多項紀錄,成為我國第一位出艙的女航天員、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目前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女航天員。能成為飛行員就已經是萬里挑一,成為航天員更是幾億人中才選出一個,這樣優秀的王亞平值得我們大家的尊敬!
《榜樣7》人物事跡及觀后感范文
看了榜樣的事跡,我備受感動、深受鼓舞。雖然他們面臨的環境不同、從事的工作不同,但他們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扎實的作風、高尚情懷,這些都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品質。
我要牢記入黨誓言,不忘宗旨意識,向榜樣看齊,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榜樣給我力量、勇氣和動力,在今后的社區工作中也要加強履職盡責,不負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守平凡的崗位,努力學習,以服務群眾和擔當作為使命。